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總結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總結書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物理八年級知識點總結精簡篇一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學業的精深造詣來源于勤奮好學,只有好學者,才能在無邊的知識海洋里獵取到真智才學,只有真正勤奮的人才能克服困難,持之以恒,不斷開拓知識的領域,武裝自己的頭腦,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知識點總結,希望大家喜歡!
第一章機械運動
常考點
1.機械運動:一個物體相對另一個物體位置改變(關鍵抓住五個字“位置的變化”)
2.運動的描述
參照物:描述物體運動還是靜止時選定的標準物體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選不同的參照物,對運動的描述可能不同
3.運動的分類
勻速直線運動:沿直線運動,速度大小保持不變;變速直線運動:沿直線運動,速度大小改變。
4.比較快慢方法:時間相同看路程,路程長的快;路程相同看時間,時間短的快
5.速度(常考點)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定義: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公式:v=s/t
單位:m/s、km/h;關系:1m/s=3.6km/h;1km/h=1/3.6m/s
6.勻速直線運動
特點:任意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速度與時間路程變化無關
7.描述運動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義:反映物體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快慢
公式:v=s/t
8.平均速度的測量
原理: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
需測物理量:路程s;時間t
注意:一定說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時間)
9.路程時間圖像速度時間圖象
第二章聲現象
一、聲音的發生與傳播
常考點
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用手按住發音的音叉,發音也停止,該現象說明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振動的物體叫聲源。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在空氣中,聲音以看不見的聲波來傳播,聲波到達人耳,引起鼓膜振動,人就聽到聲音。
3.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沒有空氣,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們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無線電話交談,因為無線電波在真空中也能傳播。
4.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簡稱聲速。一般情況下,v固v液v氣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
5.回聲是由于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形成的。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聲跟原聲區分開來,此時障礙物到聽者的距離至少為17m。在屋子里談話比在曠野里聽起來響亮,原因是屋子空間比較小造成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不足0.1s最終回聲和原聲混合在一起使原聲加強。
利用:利用回聲可以測定海底深度、冰山距離、敵方潛水艇的遠近測量中要先知道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測量方法是:測出發出聲音到受到反射回來的聲音訊號的時間t,查出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v,則發聲點距物體s=vt/2。
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常考點
1.聲音在耳朵里的傳播途徑: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
2.骨傳導:聲音的傳導不僅僅可以用耳朵,還可以經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一些失去聽力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聽到聲音。
3.雙耳效應:人有兩只耳朵,而不是一只。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三、聲音的三個特性
1.音調:人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音調跟發聲體振動頻率有關系,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物體在1s振動的次數叫頻率,物體振動越快頻率越高。頻率單位次/秒又記作hz。
2.響度:人耳感受到的聲音的大小。響度跟發生體的振幅和距發聲距離的遠近有關。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距離叫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增大響度的主要方法是:減小聲音的發散。
3.音色:由物體本身決定。人們根據音色能夠辨別樂器或區分人。
4.區分樂音三要素:聞聲知人——依據不同人的音色來判定;高聲大叫——指響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調。
四、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常考點
1.物理學角度看,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的雜亂無章的振動發出的聲音;環境保護的角度噪聲是指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
2.人們用分貝(db)來劃分聲音等級;聽覺下限0db;為保護聽力應控制噪聲不超過90db;為保證工作學習,應控制噪聲不超過70db;為保證休息和睡眠應控制噪聲不超過50db。
3.減弱噪聲的方法: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五、聲的利用
常考點
可以利用聲來傳播信息和傳遞能量。(選擇題)
第三章物態變化
一、溫度
溫度計的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進行工作。
常用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觀察它的量程,判斷是否適合待測物體的溫度;并認清溫度計的分度值,以便準確讀數。使用時: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中稍候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態變化
常考點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晶體物質: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體物質:松香、石蠟玻璃、瀝青、蜂蠟食鹽、明礬、奈、各種金屬
熔化圖象:
熔化特點:固液共存,吸熱,溫度不變
熔化特點:吸熱,先變軟變稀,最后變為液態,溫度不斷上升。
熔化的條件:⑴達到熔點。⑵繼續吸熱。
②凝固:
定義: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
凝固圖象:
凝固特點:固液共存,放熱,溫度不變
凝固特點:放熱,逐漸變稠、變黏、變硬、最后成固體,溫度不斷降低。
凝固點:晶體凝固時的溫度。
同種物質的熔點、凝固點相同。
凝固的條件:⑴達到凝固點。⑵繼續放熱。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義: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
定義: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并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叫蒸發。
影響因素:⑴液體的溫度;⑵液體的表面積⑶液體表面空氣的流動。
作用:蒸發吸熱(吸外界或自身的熱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義: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
沸騰條件:⑴達到沸點。⑵繼續吸熱
沸點與氣壓的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②液化:
定義: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溫度;⑵壓縮體積。
好處:體積縮小便于運輸。
作用:液化放熱
3.升華和凝華:
①升華定義: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吸熱,易升華的物質有:碘、冰、干冰、樟腦、鎢。
②凝華定義: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放熱
☆要使洗過的衣服盡快干,請寫出四種有效的方法。
⑴將衣服展開,增大與空氣的接觸面積。⑵將衣服掛在通風處。⑶將衣服掛在陽光下或溫度教高處。⑷將衣服脫水(擰干、甩干)。
☆解釋“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氣溫足夠低,空氣中水蒸氣才能放熱凝華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后寒:化雪是熔化過程,吸熱所以“雪后寒”。
考點一:時刻與時間間隔的關系
時間間隔能展示運動的一個過程,時刻只能顯示運動的一個瞬間。對一些關于時間間隔和時刻的表述,能夠正確理解。如:
第4s末、4s時、第5s初……均為時刻;4s內、第4s、第2s至第4s內……均為時間間隔。
區別:時刻在時間軸上表示一點,時間間隔在時間軸上表示一段。
考點二:路程與位移的關系
位移表示位置變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線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運動軌跡的長度,是標量。只有當物體做單向直線運動時,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況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點三:速度與速率的關系
考點四:速度、加速度與速度變化量的關系
考點五:運動圖象的理解及應用
由于圖象能直觀地表示出物理過程和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所以在解題的過程中被廣泛應用。在運動學中,經常用到的有x-t圖象和v-t圖象。
1.理解圖象的含義
(1)x-t圖象是描述位移隨時間的變化規律
(2)v-t圖象是描述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
2.明確圖象斜率的含義
(1)x-t圖象中,圖線的斜率表示速度
(2)v-t圖象中,圖線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練習題
1.(09福州市)隨著“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我國已實現三次載人航天飛行。在火箭推動飛船上升階段,航天員是被固定在飛船座艙內的,相對下列哪個參照物航天員是靜止的d
a.太陽b.地球c.月球d.飛船
2.(09寧夏)“月亮在白蓮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歌詞中描述月亮運動選擇的參照物是c
a.月亮b.地球c.云朵d.星星
3.(09江蘇)小紅在路上騎自行車,若說她是靜止的,則選擇的參照物可能是c
a.迎面走來的行人b.路旁的樹木
c.小紅騎的自行車d.從身邊超越的汽車
1、先把物理課本詳細地看一遍,畢竟課本是最根本基礎的。要把基本公式記熟,然后其他公式就可以靠自己推出來。還有一點就是一定要記牢公式應用的條件。如果課本過熟了,接下來就找一本高三復習練習。例題一定要自己先做一遍再看答案,一定要把每道例題弄懂。因為例題一般都是比較經典的。
2、我覺得題海戰術并不是很好。做題一定要精。爭取把每道題都弄懂的話比刷了一大堆題卻依舊不明白來得好。一定要有腳踏實地的態度。
3、第一輪復習先不要追求速度。那是第二輪復習的事。第一輪就是要把以前漏的基礎補回來,這樣以后第二輪拓展的時候才跟得上。
;物理八年級知識點總結精簡篇二
1、電流過大的危害:燒保險絲、甚至引起火災。
2、電流過大的原因:1)、短路;2)、用電器總功率過大。
3、保險絲:保險絲是用鉛銻合金制作的,電阻比較大,熔點比較低(材料特點)。當電流過大時,它的溫度升高而熔斷,切斷電路,起到保護電路的'作用。
1、家庭電路的組成:進戶線電能表總開關保險裝置(保險絲或空氣開關)插座、用電器、開關等。
2、兩根進戶線是火線和零線,它們之間的電壓是220伏
3、電能表:計量用戶消耗電能的多少;單位是千瓦時(kwh),兩次讀數之差就是這段時間消耗電能的多少。
4、總開關:為檢修更換電路的安全。(空氣開關還能起到保險作用)
5、保險裝置:保險絲(盒)電流過大時熔斷,切斷電路。空氣開關電流過大時跳閘,切斷電路。 三線插頭(座):一線接火線(l),一線接零線(n),另一線(e)接用電器的外殼(大地);為安全用電。 注:家庭電路中各用電器都是并聯(包括插座),被控制的用電器和開關是串聯的。
6零線。試電筆:作用辨別火線 使用手指按住筆卡,用筆尖接觸被測得導線,發光的是火線。 觸電:1、單線觸電:站在地上的人接觸到火線。2、雙線觸電:人同時接觸到火線和零線。 觸電的急救:首先切斷電源;再救觸電的人。
7、安全用電的原則是:①不接觸低壓帶電體;②不靠近高壓帶電體
物理八年級知識點總結精簡篇三
想要學好物理,就要培養學習興趣,勤于動腦筋思考,以下是“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1.電源:能提供持續電流(或電壓)的裝置。
2.電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如干電池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發電機則由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3.有持續電流的條件:必須有電源和電路閉合。
4.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如:金屬,人體,大地,酸、堿、鹽的水溶液等。
5.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如:橡膠,玻璃,陶瓷,塑料,油,純水等。
6.電路組成:由電源、導線、開關和用電器組成。
7.電路有三種狀態:(1)通路:接通的電路叫通路;(2)斷路:斷開的電路叫開路;(3)短路:直接把導線接在電源兩極上的電路叫短路。
8.電路圖:用符號表示電路連接的圖叫電路圖。
9.串聯:把電路元件逐個順次連接起來的電路,叫串聯。(電路中任意一處斷開,電路中都沒有電流通過)
10.并聯:把電路元件并列地連接起來的電路,叫并聯。(并聯電路中各個支路是互不影響的)
1.電流的大小用電流強度(簡稱電流)表示。
2.電流i的單位是:國際單位是:安培(a);常用單位是:毫安(ma)、微安(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3.測量電流的儀表是:電流表,它的使用規則是:①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②接線柱的接法要正確,使電流從“+”接線柱入,從“-”接線柱出;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④絕對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連到電源的兩極上。
4.實驗室中常用的電流表有兩個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電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電流值是0.1安。
1.電壓(u):電壓是使電路中形成電流的原因,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2.電壓u的單位是:國際單位是:伏特(v);常用單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v)。1千伏=103伏=106毫伏=109微伏。
4.實驗室中常用的電壓表有兩個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電壓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電壓值是0.5伏。
5.熟記的電壓值:
①1節干電池的電壓1.5伏;②1節鉛蓄電池電壓是2伏;③家庭照明電壓為220伏;④對人體安全的電壓是:不高于36伏;⑤工業電壓380伏。
1.電阻(r):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導體如果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越大,那么電阻就越大,而通過導體的電流就越小)。
2.電阻(r)的單位:國際單位:歐姆(ω);常用的單位有:兆歐(mω)、千歐(kω)。
1兆歐=103千歐;1千歐=103歐。
3.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決定于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電阻與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無關)
4.變阻器:(滑動變阻器和電阻箱)
(1)滑動變阻器:
①原理: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
②作用: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來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和電壓。
③銘牌:如一個滑動變阻器標有“50ω2a”表示的意義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是2a。
④正確使用:a.應串聯在電路中使用;b.接線要“一上一下”;c.通電前應把阻值調至最大的地方。
(2)電阻箱:是能夠表示出電阻值的變阻器。
1.一個物體能夠做功,這個物體就具有能(能量)。
2.動能: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
3.運動物體的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
4.勢能分為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
5.重力勢能: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
6.物體質量越大,被舉得越高,重力勢能就越大。
7.彈性勢能: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具的能。
8.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它的彈性勢能就越大。
9.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的統稱。(機械能=動能+勢能)單位是:焦耳
10.動能和勢能之間可以互相轉化的。
方式有:動能重力勢能;動能彈性勢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類大量利用的機械能有風能和水能。
1.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內能。(內能也稱熱能)
2.物體的內能與溫度有關:物體的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度越快,內能就越大。
3.熱運動: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的無規則運動。
4.改變物體的內能兩種方法:做功和熱傳遞,這兩種方法對改變物體的內能是等效的。
5.物體對外做功,物體的內能減小;
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增大。
6.物體吸收熱量,當溫度升高時,物體內能增大;
物體放出熱量,當溫度降低時,物體內能減小。
7.所有能量的單位都是:焦耳。
8.熱量(q):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叫熱量。(物體含有多少熱量的說法是錯誤的)
9.比熱(c):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
10.比熱是物質的一種屬性,它不隨物質的體積、質量、形狀、位置、溫度的改變而改變,只要物質相同,比熱就相同。
11.比熱的單位是:焦耳/(千克℃),讀作:焦耳每千克攝氏度。
12.水的比熱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義是:每千克的水當溫度升高(或降低)1℃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4.2×103焦耳。
13.熱量的計算:
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熱量,單位是焦耳;c是物體比熱,單位是:焦/(千克℃);m是質量;t0是初始溫度;t是后來的溫度。
②q放=cm(t0-t)=cm△t降
1.熱值(q):1千克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叫熱值。單位是:焦耳/千克。
2.燃料燃燒放出熱量計算:q放=qm;(q放是熱量,單位是:焦耳;q是熱值,單位是:焦/千克;m是質量,單位是:千克。
3.利用內能可以加熱,也可以做功。
4.內燃機可分為汽油機和柴油機,它們一個工作循環由吸氣、壓縮、做功和排氣四個沖程。一個工作循環中對外做功1次,活塞往復2次,曲軸轉2周。
6.在熱機的各種損失中,廢氣帶走的能量最多,設法利用廢氣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1.杠桿: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叫杠桿。
2.什么是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1)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o)
(2)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f1)
(3)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f2)
(4)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的作用線的距離(l1)。
(5)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l2)
3.杠桿平衡的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寫作:f1l1=f2l2或寫成。這個平衡條件也就是阿基米德發現的杠桿原理。
4.三種杠桿:
(1)省力杠桿:l1l2,平衡時f1
(2)費力杠桿:l1f2。特點是費力,但省距離。(如釣魚杠,理發剪刀等)
(3)等臂杠桿:l1=l2,平衡時f1=f2。特點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如:天平)
5.定滑輪特點:不省力,但能改變動力的方向。(實質是個等臂杠桿)
6.動滑輪特點: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動力方向,要費距離.(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
7.滑輪組: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
1.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2.功的計算:功(w)等于力(f)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s)的乘積。(功=力×距離)
4.功的原理: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機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說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斜面長是斜面高的幾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螺絲、盤山公路也是斜面)
6.機械效率: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
計算公式:p有/w=η
7.功率(p):單位時間(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計算公式:。單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物理八年級知識點總結精簡篇四
漫長的學習生涯中,說起知識點,應該沒有人不熟悉吧?知識點就是“讓別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過練習我能掌握”的內容。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識點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八年級物理物態變化知識點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溫度:溫度是用來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
2、攝氏溫度:
(1)溫度常用的單位是攝氏度,用符號“c”表示;
(2)攝氏溫度的規定:把一個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把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然后把0℃和100℃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1、用途:專門用來測量人體溫的;
2、測量范圍:35℃~42℃;分度值為0.1℃;
3、體溫計讀數時可以離開人體;
物態變化:物質在固、液、氣三種狀態之間的變化;固態、液態、氣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物質以什么狀態存在跟物體的溫度有關。
1、常用的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造的;
3、溫度計的使用:
(1)使用前要:觀察溫度計的量程、分度值(每個小刻度表示多少溫度),并估測液體的溫度,不能超過溫度計的量程(否則會損壞溫度計)
(3)讀數時,玻璃泡不能離開被測液、要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讀數,且視線要與溫度計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從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
1、物質熔化時要吸熱;凝固時要放熱;
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兩物態變化過程;
3、固體可分為晶體和非晶體;
4、晶體熔化的條件:
(1)溫度達到熔點;(2)繼續吸收熱量;
5、晶體凝固的條件:(1)溫度達到凝固點;(2)繼續放熱;
6、同一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7、晶體的熔化、凝固曲線:
3、凝華現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戶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內表面)
1、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為可逆的過程,汽化要吸熱、液化要放熱;
3、汽化可分為沸騰和蒸發;
注:蒸發的快慢與
(3)沸騰和蒸發的區別和聯系:
(5)不同物體蒸發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發的快;
1、溫度高于0℃時,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為露;附在塵埃上形成霧;
2、溫度低于0℃時,水蒸汽凝華成霜;
3、“白氣”是水蒸汽與冷液化而成的
物理八年級知識點總結精簡篇五
漫長的學習生涯中,大家都背過各種知識點吧?知識點也可以理解為考試時會涉及到的知識,也就是大綱的分支。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知識點發愁,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物理光的色散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3、透明體的顏色由它透過的色光決定(透過什么顏色的光物體就成什么顏色);不透明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什么顏色反射什么顏色的光,吸收其它顏色的光,白色物體發射所有顏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顏色的光)例:一張白紙上畫了一匹紅色的馬、綠色的草、紅色的花、黑色的石頭,現在暗室里用綠光看畫,會看見黑色的馬,黑色的石頭,還有黑色的花在綠色的紙上,看不見草(草、紙都為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