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方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劃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清明節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神奇的影子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篇一
不久前,在閱讀我班梅雨文同學的日記時,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日記中她這樣寫道:“這些天我的生活一團糟,簡直就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了。每天放學回去面對的都是爸爸媽媽打鬧的場景,上課時眼前老是出現爸媽爭吵的畫面,耳邊老是回蕩著爸媽聲嘶力竭的呼喊:‘不想過日子,就離婚。’天哪,我該怎么辦?都是該死的麻將惹的禍,是你讓我們家不得安寧我恨你……”
是呀,如今社會上不少的成年人以打麻將消遣,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之余,不由蒙發了開展“讓父母遠離麻將”的綜合實踐活動的沖動。
(一)為學生打開一個開放的學習途徑,讓學生親身參與實踐調查,在自己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對打麻將的利弊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近而勸告父母告別這種不良習慣。
(二)在實踐中,讓學生認識到打麻將不僅影響家庭、影響學習對社會也造成了影響,使學生關注社會、關注家庭、關注自我,形成一種對社會、對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三)在活動中,鍛煉學生善于交往,大膽質疑,歸納概括能力。
調查采訪與課堂交流活動相結合.
(一)調查采訪時能否正確設計問題并有條理歸納概括采訪結果。
(二)正確認識到打麻將的利弊,正確勸導父母遠離麻將,遠離賭搏。
(一)教師準備對民警的采訪錄音
(二)學生自制對父母的采訪問卷,并把調查結果歸納總結,整理成文。
(三)邀請四名家長參加活動。
(一)組織調查。
1、教師擬定調查提綱,組織學生采用“友情幫助”的形式,相互啟發思路,不斷調整方案。
2、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向家長詢問、問卷、個人采訪等方法獲取資料。
3、要求:
(1)學生在進行調查時做到文明守禮,語言清晰;
(2)調查時做好調查記錄;
(3)調查后,整理調查內容,必須條理清楚,具有可讀性,真實性。
4、注意事項:
(1)弄清所調查的具體問題,不宜過多。
(2)采用問卷法的同學事先設計好調查表格。
(3)調查時注意安全問題。
(二)課堂匯報。
1、激情導入:
師:“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我們每個孩子心中對父母的感恩語。我們都知道父母把世界上最美好的感情--愛給了我們。我們也應該回報父母,去了解他們,盡量能使他們快樂,于是我讓你們去關注父母的業余生活,去尋找他們的樂趣,而結果卻令我們為之一驚,大多數的父母居然擁有同一個樂趣--打麻將,面對這種情況,我們究竟該去贊同這種所謂的“快樂”延續,還是制止呢?我們現在不如從你們這些小記者口中聽聽父母們自己的想法。
2、學生匯報調查結果。(先匯報自己設計了幾個采訪問題,再陳述結果)
生1:我在采訪我的媽媽時,我設置了這樣幾個問題:(1)您除了勞動之外,其它時間最喜歡做什么?為什么?(2)您認為這件事確實帶給您快樂了嗎?我的媽媽認為她最喜歡的還是打麻將,因為打麻將時,她就不想煩心事了,玩得盡興。當然玩時也有發生口角,令自己不愉快的時候。
生2:我采訪時就直接問了爸爸、媽媽:你們真喜歡打麻將嗎?你們認為打麻將的好處是什么?它真給你們帶來樂趣了嗎?我的父母說也不是十分喜歡,但就是沒意思,如果玩了,贏錢時覺得挺有勁兒的。
……
3、制定研究方案,解決問題。
師:看來“打麻將”不僅影響我們的家庭生活,更嚴重的是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那么我們究竟該如何制止打麻將這種現象呢?
(1)學生小組研究,老師巡回指導
(2)全班交流。
①向自己的父母講打麻將的危害,勸告父母遠離麻將,遠離賭搏。
②為自己的父母尋找其它樂趣,讓父母做更有益的活動,以自己的成績回報父母。
③堅持長期的宣傳工作,做到把告別這種不健康活動貫徹到底。
④建議村社建立有益的娛樂活動機構。
附:
學生調查問卷
1、你的父母常打麻將嗎?
2、你的父母因為打麻將吵嘴嗎?
3、父母打麻將對你的學習和生活有什么影響?
4、你認為父母應該參加哪些有益的活動?
學生在調查報告中寫道:以前我對父母打麻將雖然不支持,但也不反對,總覺得那是大人的事,與我無關。通過調查我明白了打麻將會使許多家庭打架吵嘴,甚至有的同學的父母為了打麻將、而鬧離婚,影響家庭幸福,父母常打麻將也會對我們的學習、生活造成影響。
家長調查問卷
1、您喜歡打麻將嗎?
2、您認為打麻將有什么好處?有什么壞處?
3、您認為打麻將對孩子的影響是什么?
通過調查,使許多父母認識到他們所認為的娛樂活動對孩子的生活、學習、健康、思想帶來多么大的負面影響。
民警調查問卷
1、打麻將對社會有哪些影響?
2、打麻將和怎么區分?
3、您碰到過因為打麻將而被抓進監獄的人嗎?
在與社區民警同志面對面的調查采訪中,使學生認識到打麻將不僅妨礙家庭生活,影響學習,而且對社會也會產生不良影響。
通過以上調查,學生對打麻將危害的認識由模糊到清晰,紛紛表示要勸告父母遠離麻將、遠離,告別這種于已、于子女、于家庭、于社會都沒有好處的不健康的活動。
清明節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神奇的影子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篇二
諺語是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廣泛流傳的一種固定語句,用簡單通俗的話反映出深刻的道理。諺語是人民群眾經驗積累的形象而又富有意味的概括,充滿了哲理和智慧,它在日常運用中靠口耳相傳逐漸固定下來,所以語言形象、簡練、樸實、自然,通俗易懂,便于記憶。它常常講究對偶、比喻等修辭手法,朗朗上口,富有美感。恰當地學習、應用一些諺語,不僅能使我們的語言、文字生動形象、妙趣橫生,而且能讓一些深刻的道理變得明白通俗、增加文章的說服力。
諺語包羅萬象、取材廣泛,是人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知識和經驗的結晶。它們或來源于神話、歷史經典、個人感情,或來源于對日常生活、自然現象的觀察與
2、能力目標:培養運用調查、訪問獲取信息的能力,查閱
1、教師依據課程標準,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問題,準備教具和學具。
2、教會學生利用
1、
3鄉情鄉音----風俗民情----生活諺語
第一階段:啟動課(40分鐘);
第二階段:教師、學生活動(10周);
第三階段:活動成果展示(40分鐘);
1、分小組進行研究性學習。
2、匯報展示活動。
第一階段:啟動課40分鐘
(一)引入課題
(二)準備活動
⒈提出活動主題
⒉制定活動
利用課余時間,收集諺語。
調查訪問、了解人們對諺語的使用情況。
收集自己感興趣的諺語,并分類
編制調查問卷。
(三)活動建議
⒈收集資料
一些關于地方諺語的收集和諺語的分類編寫圖書相繼出版,對諺語的流傳和研究
生活中,誰在使用諺語?諺語對生活有指導意義嗎?人們在什么場合使用諺語?人們常用的諺語有哪些?調查你身邊的人,看看諺語在人們生活中有著怎樣的影響。
(1)你使用諺語嗎?
(2)你在什么場合使用諺語?
(3)你利用哪些途徑學習諺語?
(4)對你最有影響的諺語是什么?對你有什么樣的啟示?
(5)你想了解更多諺語的知識嗎?你對哪方面的諺語比較感興趣?
第二階段:教師、學生活動(10周)
1、匯總
提示:諺語產生于民間,流傳于口頭,它既是人們經驗的
4、設計宣傳
6、在班級開展學諺語、用諺語的比賽。
第三階段:活動成果展示(40分鐘)
各小組通過開展研究活動,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他們各自完成了研究報告。并帶來了采訪錄音、圖片、照片、問卷表、統計圖等。為了分享各小組的活動成果,我利用活動課,組織他們進行成果交流。
活動
(1)班級匯報、交流。交流小組在調查和資料匯總后得出的結論。
(2)展示小組成員
(4)在班級開展一次學諺語、用諺語的比賽。
⒉收獲與體會
提示:參與了這次主題活動,同學們了解諺語、收集諺語、理解諺語、編制諺語手冊并推廣諺語,把你的體驗寫下來吧!
清明節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神奇的影子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篇三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新開設的一門實踐性課程,是基礎課程改革中的一顆明珠,璀璨奪目。它給教育教學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于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直接體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在實踐操作中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然而現實中,小學生的年齡小、知識面狹窄、抽象思維潛力差等生理和心理特點都決定了,在這一課程實施中要統籌設計,周密計劃。
二、課程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超越了具有嚴密知識體系和技能體系的學科界限,強調以學生的各種經驗、社會實踐和社會需要的問題為核心,以主題(課題或項目)的形式對各種課程資源進行整合的課程,從而有效地培養和發展學生解決問題潛力、探究精神和綜合實踐潛力。注重學生實踐方式和學習方式的多樣性,改變學生那種單一的以知識授受為基本方式、以知識結果的獲得為直接目的的學習活動,強調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如探究、調查、訪問、考察、操作、服務、勞動實踐和技術實踐等,強調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的親歷和體驗。基于以上理論結合我校的生本理念,確立校綜合實踐活動的總體目標。
(一)知識目標
利用各種活動的開展,豐富學生社會知識,提高學生的生活潛力;在勞動技術中學會花卉的種植與管理,制作折紙花卉、小動物。在研究性學習中,了解研究資料知識,學會制作活動方案、多種研究方法、策劃各種展示活動。在濕地文化節中,孩子們走進大自然、了解濕地、觀察濕地、保護濕地;在學生課堂中,學習各類課外知識。
(二)過程與方法
方案設計更強調學生親身體驗學習的過程,在實踐情景中運用并掌握各種實踐的方法,使學生獲得用心的體驗和豐富經驗。在各活動載體中,發展學生的多方潛力。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潛力、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潛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潛力、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潛力。綜合發展學生實踐潛力,提高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潛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要養成合作、分享、用心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學生構成對自然、社會、自我以及三者之間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發展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自我的職責感。
三、年段分目標
四、課程資料
五、課程實施
(一)課程實施保障
1、領導小組
學校成立學校校長為組長,教務處、級部長共同參與的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統籌安排各年級各階段活動策劃負責人,落實相關的職責任務。
成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領導小組,組長:胡順利副組長:張蘭英李雪梅三到六年級的級部主任組員:三到六年級的綜合實踐任課教師和班主任。
2、課時設置
根據學校特點,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課時安排采用固定課時每周2課時。根據需要可將綜合實踐活動時間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的辦法。
3、師資力量
我校個性重視綜合實踐活動課,在我區率先實現了綜合實踐活動課專職化,將年輕、求知欲、上進心強的三名教師來擔任綜合實踐老師。三名教師,在區內優質課評選中都獲得一等獎,兩名獲得市一、二等獎。其中他們的研究成果在省市創新大賽中紛紛獲獎
(二)課程實施措施
1、準備階段
(1)成立實施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組織學習專項理論。
(2)召開教師會議,透過學校綜合實踐方案。
(3)以年級為單位,選取子課題資料,撰寫年級活動計劃。
(4)對教師進行案例撰寫和實踐操作等方面的培訓。
(5)分析學情,確立主題,設計教案。
2、實施階段
(1)制定學校實施計劃。
(2)分年級組按計劃組織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記錄活動過程,建立綜合實踐活動過程檔案,收集記錄學生體驗、反應。
(3)定期召開綜合實踐老師碰頭會,對活動進行交流、探討,對案例進行反思和評價。
(4)開展學生評價指導、探索并制定具有學校特色的綜合實踐評價指導體系。
3、成果展示階段
(1)積累資料,創造性地編寫綜合實踐活動案例
(2)舉行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示,
(3)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進行反思和總結,以進一步提高質量,完善機制,促進綜合實踐活動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六、課程評價
1、評價理念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用心性。評價應以主體性、過程性、構成性和發展性評價為主,它應根據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取得的成果和表現狀況,對其優點、學習態度和進步狀況進行多樣性地評價。堅持量化與質性相結合的評價方式,采用“自我參照”標準,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強調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對彼此的個性化表現進行評定、鑒賞。
2、對學生的評價
采用:成果匯報式、作品評價式、展示與交流式。
3、對教師的評價
側重于對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組織、規劃、管理、指導并方面的潛力和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