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班會設計評議篇一
主題班會是班級教育活動的形式之一,是班主任根據教育、教學要求和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主題、圍繞主題開展的一種班會活動。以主題班會為載體,創設和諧的班級氛圍,引領學生完成從他律到自律,從自育到自塑,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樹立正確人生觀都起著重要作用。以下是對高一系列化規范化的主題班會活動的一點想法,不足之處,請多多批評指正!
1.始業教育《高中,你準備好了嗎》:學習學生行為規范等。
2.高一新生軍訓主題班會
3.主題班會《獻給老師的愛》:慶祝教師節。
4.青春健康教育之一:《談談高中階段的學習特點及方法》。對高一學生進行學習指導,使學生學會學習。
5.主題班會《中秋寄思情》:開展中秋節或國慶節慶祝活動,進行傳統節日文化教育。
6.主題班會《誠信是金》:溫課迎考,認真嚴肅對待高中階段第一次月考考試,注重考風考紀。
7.主題班會《拼搏,人生的勁歌》:組織學生參加“校運會”或期中考;增強班級凝聚力,搞好輿論導向。
1.青春健康教育之二:《雨后彩虹》:期中考后針對部分學生自悲、擔憂、失望心理,從心理學角度進行指導,激勵信心。分析探索適應他們自身的科學的學習方法。
2.主題班會《我擁有金鑰匙》:期中考后學習方法交流。
3.主題班會《低碳生活、從我做起》:在校園內外開展環保行動,倡導低碳生活理念。
4.主題班會《我行我秀》:新年迎新或圣誕節活動。
5.主題班會《理想的翅膀》:期末考動員大會。
1.主題班會《文明禮儀伴我行》:以禮儀、禮貌、禮節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為重點內容,將行為規范教育及學校的其他教育教學活動緊密結合,使學生成為文明禮儀行動的先鋒,為營造現代化綠色校園良好的人文環境做出貢獻。
2.主題班會《我為班級添光彩》:組織學生參加藝術節或期中考,增強班級凝聚力。
3.青春健康教育之三:《青春路上,讓我們同行》。引導高一學生積極地人際交往,走出青春期的困惑,與同學建立真誠的、美好的友情。
4.主題班會《感恩的心》:獻給父母的愛。
5.主題班會《珍惜時間》,認識珍惜時間的重要性,能好好抓住機會,認真學習。
1.青春健康教育之四:《為自己喝彩》,使學生學會欣賞自己,看到自己的優點,樹立自信心,為自己加油鼓勁!
2.主題班會《珍愛生命》引導學生感受生命價值;培養學生對自身、家庭、社會的責任意識;讓學生學會感恩、惜福、熱愛生命;提高學生保持健康心態,培養學生樂觀進取的生活態度和正確的人生觀。
3.主題班會《關愛他人,從我做起》,增強關愛他人,學會感恩意識。
4.主題班會《細節決定成敗》:期末考動員大會。
高中班會設計評議篇二
以感恩父母為主題的班會設計在網上有很多,我聽了不少這樣的主題班會,我也不止一次地親自開設過這樣的主題班會,但這一節班會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才明老師引用今年第6期《讀者》上的一篇文章《民工老李的數字化生活》作為開篇和導入,引出本節班會課的話題“爸爸媽媽一天的數字化生活”。這個開頭設計新穎,構思巧妙,一下子激活了學生沉睡的記憶,打開了學生的話匣子。學生們從“數字化生活”這個全新的角度去觀察自己的父母,認識自己的父母,感受自己的父母,這個切入點選得好,選得巧,選得獨特,不入俗套。通過這個角度,學生們深刻地感受到了父母工作的艱辛與不易,感受到了父母愛子女的無私與奉獻。
我想這一節班會課給各位聽課老師留下的深刻印象還有學生參與主動,展示積極。這一節課充分體現了我校“333”高效課堂模式的特點。“我展示,我精彩”,“我參與,我快樂”。從班會課開始前的女主持人的才藝展示,到圍繞主話題“說說爸爸媽媽的數字化生活”的討論、交流、展示,初一10班的孩子們充分地開展小組討論、交流,展示。他們的展示做到了“三大”,即“大聲”“大方”“大膽”。
他們或敘述父母一天工作的艱辛,或講述父母關愛自己的點點滴滴的細節;他們或抒發對父母的感激之情,或表達好好學習用自己的行動來報答父母的決心。這一節班會課,幾乎全班同學都參與了展示,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當然,正如我自己上課一樣,這節班會課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我覺得學生的展示形式單一了一些,缺乏必要的變化。臺上展示的學生和臺下的學生也缺少互動、對話。另外,教師的點評缺失。我覺得一節班會課,班主任的參與不可缺少,班主任不應該完全退居幕后,應參與學生的討論、交流,應對學生的展示進行適時地點評,以提升學生展示的質量。
總之,我覺得這一節班會課主題鮮明,設計獨特,效果顯著,感謝毛老師,感謝初一10班的孩子們。
高中班會設計評議篇三
《兩綱》要我們充分利用校園文化建設載體,營造民族精神教育的良好氛圍。利用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民族傳統節日,引導學生了解中華的民俗風情和傳統美德。增強珍惜生命的意識和態度,并獲得一定的自我保護的能力。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由于缺少了相互間的拜訪與真誠的交流,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逐漸淡漠,再加上獨生子女問題越來越嚴重,所以我們的孩子都以自我為中心,他們愛的人只有自己,同時由于大人的溺愛,缺乏自我保護能力,因為大人對他們的要求唯有讀書。通過這次主題活動希望能給予他們指導和幫助,讓他們知道要“愛吾老及人之老,愛吾幼及人之幼”,懂得珍惜生命。
1、認知目標:通過知識競賽,讓學生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有更具體、詳實的了解。
2、情感目標:通過故事、寫文章知道要愛父母。通過錄象、朗誦知道我們的愛要更遠大,我們要努力學習,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通過小品、真實事件的討論,知道網絡游戲、藥威脅著我們生命,我們要學會保護自己,珍愛生命。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就會減少許多麻煩,社會才能更和諧。
3、行為目標:通過活動能認清自己的不足,學會好好學習、熱愛生活、愛父母、愛同學、愛老師、愛班級、愛社會,遠離游戲和藥。
1、與清明相關的知識、圖片、歌曲、小品、故事。
2、清明節和父母一起去紀念自己的親人,寫下感受《在墳前》。
3、錄象片段:解放戰爭
4、小調查:家鄉的清明節
(一)、了解清明節
1、引入欣賞《清明上河圖》
2、知識競賽:清明節簡介,清明節由來,清明節習俗,清明節食品,清明節紀念方式及國外清明節。
讓學生知道清明節的日期;清明節的別名;隨著網絡發展,清明節有了不同的紀念方式;我們家鄉清明節的食品和習俗。
(二)、學會去愛
1、故事《劉邦祭祖》
漢高祖劉邦在功成名就后想到誰?如果是你,你是怎么想的?
漢高祖劉邦在功成名就后想到的是自己的父母、祖宗。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只有愛父母的人,才會愛同學、愛老師、愛班級、愛社會。
2、交流作文:《在墳前》
3、錄象片段:解放戰爭
為新中國獻身的叔叔阿姨們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如果是你,你敢嗎?
體會: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先烈用生命換來的,我們的道路是先輩用鮮血鋪成的。是他們為我們民族的解放,共產主義理想的實現不計個人得失,不畏艱難險阻。“東方紅,太陽升”,是他們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掀開了我們祖國嶄新的歷史篇章!他們把生存的權利留給了后代,用血肉筑成了新的長城。認識到劉邦是小我,是小愛,他們才是大我,是大愛。
4、詩朗誦《站在烈士紀念碑前》
學生明理:我們會完成你們未完的遺愿,努力學習,將來使我們祖國更富強。
所以我們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天。因為世界上唯一買不到的藥就是――后悔藥。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小事,多去換位思考,就能給人帶來快樂,同時自己也快其實,生活很平凡,愛很簡單,只要我們能心中裝著他人,多為別人著想,做樂。
談談你以后怎樣愛父母、愛同學。
5、結合我們的生活實際,我們該如何珍愛生命。
(1)遠離毒
毒在全球蔓延,威脅著我們的生命,我們要珍愛生命遠離藥。學生可以展開討論。
(2)生活中的危險
通過討論:知道不玩水、不玩火、不玩電;不亂穿馬路;不做危險游戲。
6、誦讀和清明節相關的詩句,加強感性認識。
好好學習、好好生活、好好珍惜現在的一切,就是對逝去的親人最大的慰藉!最后隨著歌曲《清明的月》,結束這次主題教育活動。
高中班會設計評議篇四
如今的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被父母呵著護著,從不知父母生活的艱辛勞累,不知父母的希望和期待。他們總埋怨父母的嘮叨、麻煩,怨恨父母不理解自己,但從來不會從父母的角度,去為父母想想,體諒生活的忙碌與勞累。
二、設計目的:
1、讓學生了解父母之愛,感受父母之情,體驗愛的圣潔、無私和偉大。
2、讓學生學會理解父母,關心父母,孝敬父母,以實際的行動報答父母。
三、課前準備:
準備反映母愛和父愛的歌曲《白發親娘》、《常回家看看》、《我的父親母親》、《燭光里的媽媽》、《慈祥的母親》、《江河水》、《我愛永恒》。
新聞《震驚,七旬老人在家門口吃垃圾》。
新聞《90歲老人撿垃圾照顧癱瘓女兒30年》
故事《老牛搶水》
四、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
2、主持人出場(背景音樂:《慈祥的母親》)
a:冰冷的冬天,凜洌的風,皚皚的白雪……
b:溫暖的陽光,慈祥的您——我的父親,我的母新。
a:父親,你是一米陽光,絲絲縷縷地包裹著我,溫暖著我!
b:母親,你是一縷春風,時時刻刻地撫慰著我,浸潤著我!
(二)感受父母之愛:
下面請欣賞歌星____的《白發親娘》,
播放新聞《90歲老人撿垃圾照顧癱瘓女兒30年》
母愛是人生風雨時的避風港。母親是無論何時何地都會關心你的那個人。
下面請聽一個震憾人心的故事——《老牛搶水》。
下面請欣賞羅立中的油畫——《父親》及朗讀賞析。
(生邊聽邊觀賞)
a:父愛是山,無論你有多大的困難,她總是你依靠的屏障;父愛是路,無論你走到哪里,她都伴你延伸,為你指點迷津,護你一路走好……然而天下不幸的子女啊,卻在摧殘著我們生命中的守護神。下面請欣賞20__年11月4日《中國青年報》刊登的《一位辛酸父親的來信》,朗讀者:林青。
然而,有很多人卻還不孝敬父母,
學生閱讀新聞《震驚,七旬老人在家門口吃垃圾》
宋代理學家朱熹曾經寫過一個字:孝。
孝字的頭上既像人頭又像猴子的頭,很早的古人就已經知道,孝敬的重要性,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可見古人對孝的重視。
像新聞中這種不孝敬的人,我們應該一起譴責這個現象。
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對待父母呢?
ppt顯示:
1.常回家看看
2.多往家里打電話
3.不要惹父母生氣
4.經常幫家人做家務
5.常常與父母談心
6.努力讀書,孝敬父母。
播放音樂《感恩的心》
同學們,老師希望你們能夠同歌曲里面唱的一樣,對待父母能夠有一顆感恩的心。
回到家里后,對待父母能夠多一些體貼,多一些理解。這節班會課就開到這里。
同學們下課!
高中班會設計評議篇五
節約糧食,反對浪費!
高一
節約糧食,反對浪費
樹立節約資源的意識,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
1、糧食的來之不易;2、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3、學會從身邊開始節約,不浪費學校的糧食;4、樹立為學校節約的意識,就是尊重我們父母的勞動果實,就是給國家節約,給世界節約。
同學們,知道10月16日是什么日子嗎?(世界糧食日)世界糧食日,今天我們的話題就是“糧食”,我們的班會主題就是:節約糧食,反對浪費!
同學們,我們絕大多數都是來自農村,我們的父母都是農民,我們都知道糧食是怎么來的,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回想一下我們每餐吃的白米飯是我們的農民父母們如何辛辛苦苦種出來的。
——3分鐘回想,再由學生自由發言。
——班主任總結:同學們回答的很好,現在,我們都知道,我們每天的吃的白米飯來之不易:耕地、播種、秧苗、移種、除草、除蟲、施肥、收割、曬谷子、碾米等等,中間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出問題,如果出問題了,那就成不了白米飯了。
——學生討論發言。
——教師總結:中國人口超過13億,人均耕地面積不到1.5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如此寶貴的耕地,每年還以千萬畝的速度在消失。我國東部600多個縣(區)人均耕地低于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0.05公頃(0.75畝)的警戒線。而我國由于設備和管理落后,糧食在收獲、儲存、調運、加工、銷售和消費中的總損失高達18.2%,也就是說,我國每年的產后糧食約有850億公斤被白白浪費掉。 資源、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世界性的課題。
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即使在發達國家,節儉也被視為一種美德。這是對勞動的尊重,也是一種社會責任,更何況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還有那么多人沒有解決溫飽和貧窮,還有那么多孩子因貧窮而失去受教育的機會。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并不難,在日常生活中不過是舉手之勞。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帶回家。盡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已經成為一種新時尚,成為新時代人應該具備的一種品質。
我們自己有沒有浪費的行為呢?
——教師先自己剖析自己的一些日常浪費行為進行檢討!
——學生進行自我剖析。
——教師總結發言:同學們,我們多多少少都存在著一些浪費性行為,大部分同學都是無意識的行為,沒有這個習慣。那么,從今天開始,從我們每一個人開始,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反對浪費,我們大家共同努力!
——“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的簽名儀式。
——全體同學宣誓:
我宣誓:從今天起,從我做起,節約每一粒糧食,節約用水用電,反對浪費,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我發誓,我一定做到!
宣誓人: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