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校學習是加強黨員干部黨性教育的重要陣地。黨校學習中如何結合實際工作,提高實踐能力是我們所需要關注的問題。以下是一些黨校學習的實踐總結,我們可以從中獲得一些經驗和啟示。
廉潔文化入校園手抄報七年級篇一
妻勸夫廉(1)
古時,東關臨池司馬孟宗在外做漁官時,因妻子愛吃魚,他便把腌魚寄給妻子。其妻卻將魚如數退回,并附言說:“你做漁官,卻把腌魚寄給我,別人如何看呢?”為此,她三年不吃魚,司馬孟宗從此也恪守清廉。
兄勸弟廉(2)
清順治年間,侯抒愫任濰縣知縣時,操守清正。大商人郭某遭了官司,有十多個官員為其說情,侯抒愫都閉門不見。侯抒愫為官清正與其哥哥的勸導是分不開的。當初,侯抒愫任知縣時,其哥哥侯抒惲就勸戒說:“我們家世代清白,你如果貪一文錢回來,我就不認你這個弟弟了。”
老勸新廉(3)
明朝有個兵部尚書叫王廷相。有一次,他給新上任的御史講了這樣一件事:一天,他坐轎外出,走到半路下雨了。雨后再上路時,一個穿著新鞋的轎夫小心翼翼,后來還是一不小心踩到了水洼里,鞋面被弄臟了。于是,這個轎夫便不再顧惜新鞋,再遇到泥水,便滿不在乎地踩上去。御史是負有彈劾、糾察官員過錯之責的人,王廷相講的這個故事,其中的寓意很深,是勸戒御史引以為戒,堅持防微杜漸,以保清廉本色。
廉潔文化入校園手抄報七年級篇二
官贓民心散;狼來牛羊逃。
官貪民受苦。
贓官災害雙胞胎。
沒有不上鉤的魚。
包子堵住了嘴,拉條子纏住了腿。
倉大了多鼠,國大了多貪。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籬笆破,狗進來。
薄處先透,細處先斷.
繩繩細處斷.
一針不補,十針難縫.
小洞不補,大洞難堵.
一個老鼠壞一鍋湯.
一人作惡,萬人遭殃.
窮富看過年,善惡看蓋棺.
廉潔文化入校園手抄報七年級篇三
1、地上種了菜就不易長草心中有了善就不易生惡。
2、名為錮身鎖利是焚身火。
3、執政勤奮為民應看事業重如山。
4、甘守清廉報家國不為貪臟羞兒孫。
5、所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6、花以芳香而美官以清廉而貴。
7、貪似火無制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
8、淡泊名利克己制欲。
9、位卑未泯濟民志權重不移公仆心。
10、學蘇瓊置瓜梁上譽聲傳萬代;
廉潔文化入校園手抄報七年級篇四
廉潔一詞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偉大的詩人屈原的《楚辭·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爾未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廉潔文化進校園手抄報,歡迎閱讀參考!
廉潔文化進校園手抄報圖片1
廉潔文化進校園手抄報圖片2
廉潔文化進校園手抄報圖片3
廉潔文化進校園手抄報圖片4
廉潔文化進校園手抄報圖片5
廉潔文化進校園手抄報圖片5
廉潔文化進校園手抄報圖片6
廉潔文化進校園手抄報圖片7
廉潔文化進校園手抄報圖片8
廉潔是什么?廉潔就是為人正直,光明磊落,不拿自己不應得的錢或物。 周恩來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建人和領導人。他一生清正廉潔,剛正不阿,從而受到了中國人民所敬仰,同樣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
總理生前外出到各省視察,每次都按標準合理付清飯錢,就連泡茶的費用他都如數付錢。一次他去上海視察,每天只準警衛人員給他泡一杯茶,經常是端著這杯茶從辦公室到會議室,從樓上走到樓下,直到茶的顏色沒有了還在喝。警衛人員想替他倒掉,再泡一杯,他也不允許。泡茶的費用,不準警衛人員報銷,堅持從自已的津貼中開支。
總理說:“不這樣做,我的津貼要來干什么用?” 廉潔就是所謂的不貪污、腐敗,不奢侈揮霍公款,不以權謀取私,貪贓枉法,同時也指有道德涵養,舉動純潔,不討取不該有的人為和不正當的財產,并以身作則,同腐敗現象做斗爭。 那么,我們小學生應該怎樣培養自己清正廉潔的品質呢?做到清正廉潔最重要的基礎就是誠實守信,一個不誠實守信的人根本就談不上為人正直、廉潔,就不可能光明磊落地做人,也就不會是一個清正廉潔的人。
廉潔,必須從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培養清正廉潔的品質也不例外,因為一個剛正不阿的`人是從小事做起的。
所以,我們應該在學校不拿別人的東西、關心他人、樂于助人,用了別人的東西要及時歸還,不貪圖小便宜。任何事情要想做好,還必須要持之以恒,否則先前的努力就會付諸東流,所以,我們要把培養清正廉潔品質的行動堅持下去。 我相信,只要我們從小培養廉潔的品格,那么,它就會凈化我們的純潔心靈,陶冶我們的情操,為我們指明前進的方向!
廉潔文化入校園手抄報七年級篇五
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
吃菜根淡中有味守法律夢里不驚。
貪似火無制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
為人要勤奮為民要服務為黨要貢獻為官要廉政
縱欲似飲鴆止渴無節則殤。
風正一帆順清廉得民心。
廉潔從政之基;腐敗從政之忌。
為人自私私盡名衰做官貪財財多身亡。
廉潔文化入校園手抄報七年級篇六
守得清廉勝似富。
執政勤奮為民應看事業重如山。
品德端正以身正求公正以公正換人心。
毛毛細雨濕衣裳點點私心毀名節。
以史為鑒知興衰以人為鏡明得失。
甘守清廉報家國不為貪臟羞兒孫。
儉以廉為本奢為貪之源戒之慎之。
草生峰不顯偉岸松長谷底不失高節。繪制廉潔相關的手抄報,你需要對中國與廉潔相關的歷史有一定的了解,否則有些材料你用了,位置卻擺放的不對,下面是本站為你提供的交通安全手抄報小學生,歡迎閱讀。想了解更多交通安全手抄報,請繼續關注本欄目。
廉潔文化入校園手抄報七年級篇七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所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
淡泊名利克己制欲。
在位奉廉應當;退位守節尤重。
為人正為政勤為官廉為民實。
勿唯小貽大勿唯私損公;勿唯利害己勿唯權傷民。
清廉做官方敢怒公正辦事才敢言
君子先擇而后交小人先效而后擇。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養廉惟儉儉己儉儉人非儉還從寬大保廉隅。
勤廉者平安一世貪婪者自毀一生。
政清則社稷興腐敗則國家亡。
樂自清中出煩自貪里來。
廉潔文化入校園手抄報七年級篇八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人上山采石時,采到一塊寶玉,他擔心別人會來搶,想拿出去賣,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想來想去,他決定把這塊寶玉送給京城里的大官。
于是,他帶著寶玉,來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獻上寶玉。子罕覺得很奇怪,便問道“我和你素不相識,你為什么要獻寶玉給我?我可從來不收別人任何禮物的。”那人以為子罕懷疑這是一塊假玉,就答道“這塊玉我請玉匠看過,確實是一塊真玉,價值連城,所以我才送給你的。”子罕說“我把不貪的品格當作珍寶,你把這塊玉石當作珍寶,如果你把玉給了我,我們倆人都喪失了珍寶,不如你我還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寶吧!”那人跪下懇求道“我們小百姓,拿著這樣珍貴的東西,是不敢出門的,我把它獻給你,是為了免于禍患。”子罕就讓那人暫時留下,請玉匠把那塊寶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幫他把玉賣掉,把所得的錢全部交給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這個故事見于《左傳·襄公十五年》。后來,人們就用“不貪為寶”這句成語來形容清正廉潔的高尚品質。
一錢太守
東漢時,一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官司十分清廉。后來他被朝廷調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地百姓主動湊錢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劉寵不受。后來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一枚銅錢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稱為“一錢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