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周易讀書心得體會500字篇一
“周”,東漢鄭玄《易論》,認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無所不備,周而復始。而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認為“周”是指岐陽地名,是周朝的代稱。
“易”的解釋:
1.易由蜥蜴而得名,為一象形字,此說出自許慎《說文解字》;而蜥蜴能夠變色,俗稱“變色龍”,所以“易”的變易義,為蜥蜴的引申義。
2.必須指出,理解西周之“易”,理當以西周禮樂制度的變革為條件。禮指從容之節,易即雅樂,都是統治階級駕馭黎民百姓,維護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吨芤住繁4媪宋髦茜姽摹敖豁憳贰钡目蚣芤幹疲婙Q鼎食在西周的底層社會是難以想象的。
3.日月為易,象征陰陽。
4.日出為易。陳鼓應認為這個意思,也是“干”的本義。
5.易是占卜之名。
八卦的“卦”,是一個會意字,從圭從卜。圭,指土圭,開始以泥作成土柱測日影。卜,測度之意.。立八圭測日影,即從四正四隅上將觀測到的日影加以總結和記錄,這就形成八卦的圖象。
八卦的最基本的單位是爻,多是記述日影變化的專門符號。爻有陰陽兩類,陽爻表示陽光,陰爻表示月光。每卦又有三爻,代表天地人三才。三才的天部,包括整個天體運行和氣象變化,這些星象之學,古稱天文。地部指觀測日影來計算年周期的方法,用地之理了解生長化收藏的全過程。人部指把天文、地理和人事結合,以便按照這些規律進行生產和生活。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最下一橫叫初爻,中一橫叫二爻,上一橫叫三爻。
八卦代表八種基本物象: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巽為風,兌為澤,坎為水,離為火,總稱為經卦,由八個經卦中的兩個為一組的排列組合,則構成六十四卦。
伏羲八卦圖、先天八卦圖、后天八卦圖。
后天八講流行,形容周期循環,如水流行,用以表示陰陽的依存與互根,五行的母子相生。后天圖是從四時的推移,萬物的生長收藏得出的規律。
從《周易·說卦傳》中可以看出,萬物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每周天360日有奇,八卦用事各主45日,其轉換點就表現在四正四偶的八節上,這就構成了按順時針方向運轉的后天八卦圖。
每卦有三爻,三而八之,即指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于此可見這些卦圖的實質了。
讀周易給我的感受是:能收心養性。是一本讓人平靜下來的古著。
其實,作為,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讀這本著作是為了更好的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這對于一個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是很有幫助的。
同時,《周易》對現代的建筑設計也是很有幫助的:中國人具有很濃厚的鄉土情懷,看現在的房價那么高,就可以略知一二了。建筑地方的選址、屋子的朝向、屋內物品的擺設等等都會與《周易》的后天八卦圖有聯系,這并不是迷信,而是將中國人們對房屋的情懷用另一種方式表現出來。
另外《周易》也向我們傳達了這樣的一個概念:安分守己,必要時須隨機應變。
古人的智慧是令人贊嘆的,很多今天我們能想到的,他們已經想到了。
讀周易讀書心得體會500字篇二
在不經意間,我便經歷了一場思想的熏陶。她默默無聞地承載著中華民族的變遷;她慢條斯理地向我展示中國瑰麗的文化;她她語重心長地教我做人的道理。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燦爛的文化瑰寶,它是“五經”之一,以占卜為形式,涉及哲學思想,認識宇宙,人類發展的方方面面,對中國古代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的形成,發展起過重要的`作用?!吨芤住肥亲钅荏w現中國文化的經典,它認為世界萬物是發展變化的,其變化的基本要素是陰和陽,《周易·系辭》中說:“一陰一陽謂之道。”世界上千姿百態的萬物和萬物的千變萬化都是陰陽相互作用的結果?!吨芤住费芯康膶ο笫翘?、地、人三才,而以人為根本。
《周易》堪稱我國文化的源頭。它的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無論孔孟之道,老莊學說,還是《孫子兵法》,抑是或《黃帝內經》,無不和《易經》有著密切的聯系。一代大醫孫思邈曾經說過:“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醫。”《周易》在春秋戰國時代得到進一步完善,是我國先人的集體創作,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兑捉洝防锏乃枷胍呀洕B透到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們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事實也是如此??鬃泳驼f過人們“日用而不知”。今天,我們都還會說道某某人陰陽怪氣,某某人又變卦了,或者扭轉乾坤,否極泰來之類的口語和成語,而這些詞匯都是直接從《易經》里來的。
猶憶中學時代,我看《周易》只覺得它講的是做人的大道理,寒假期間淺讀《周易》之后發現,作為群經之首,它的博大精深遠遠不是我所能讀懂的。在這里,只能粗略的談一下我的鄙見。
《周易》的第一卦,“乾”卦,為純陽之卦也是全書之首,乾為天為帝王為君子,說的是君子要效仿天的美德以“自強不息”,這是告戒我們做任何事,都要自始至終,不要半途而廢;從初九的‘潛龍勿用’到用九的‘群龍無首’講的是作為一個君子一生應走的歷程。第二卦,“坤”卦,為純陰之卦,坤為地,是要我們效仿大地的美德“厚德載物”。這是教我們做人要有博大和寬廣的胸懷,做人不要斤斤計較……古人云:不看《周易》,不能為將相,這話自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據。縱觀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幾個謀略家,象姜子牙、張良、諸葛亮,這些人對《周易》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詣。
時代的發展至今,雖日新月異,勿庸置疑,人類的發展所依賴的最基本的要素是人力資本。西方經濟學家盧卡斯更是歸結為專業化的人力資本,其實,這也就是強調人力素質的重要性。通俗地講,人力素質就是指知識結構,我們常常把知識結構分為廣度和深度兩種,所謂深度是指具有某方面專長、術業有專攻的人;所謂廣度是指一種綜合素質,一種綜合能力的運用。
如果我們要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以一個成功者的姿態俯仰人間今古,那么首先,應具備極強的自信心。其次,我們應當耐得住寂寞,學習一種昆蟲——蠶的精神,蠶不斷地吃食桑葉,攝取營養,再把自己裹覆起來,在不經意間,咬破繭殼,長出翅膀。再次,我們應當正確分析前進道路上個人的差異性,如何不斷調整與環境的適應性,與外圍空間形成一種良好的關系,把握并借助環境的力量,從而縮短到達目標的距離。最后,我們在前進中尚需不斷改變和調整目標的方向性。只要我們朝著目標不斷努力,自強不息,終會有所得也!
特別是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應該與時俱進,關注國家時事新聞,引領時代前進的潮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把沉淀已久的中華文化發揚光大。在祖先積淀下來的經驗和教誨中,接受現代的科技知識,立志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周易讀書心得體會500字篇三
在現代科技發展的今天,封建的制度在不斷的廢除,但是有一項文化卻是與時代潮流相反——易經文化,隨著現代人思想上的進步,開始探索老祖先留下來的精神食糧。朱熹說過:不知易,無以習。老子得易之體,孟子的易之用。但對于這本集中代表我國古代的哲學思想的書,我們還存在著太多的疑問,若沒有曾老師的指導,我也許無法體,也無所用了。
首先,我澄清了多年在心中的誤解,以前,總以為易經是用來算命的,但是曾老師給了我很好的解釋:易經里的說詞只是給你參考用的,并不是算準你的是非禍福。算的命有事都是:真作假時假作真。有時都是不可信的。算出來的是上天給你的參考工具,用不用都是可以的,根據自己的切身環境去使用罷了。
易經告訴我們凡事都有陰陽兩方面,為人處世如此,思考問題亦如此。所謂陰陽就是相對的正反兩方面,你不能太陰,也不能太陽。因為物極必反,萬物都講究平衡。萬物既是對立又是統一,互生互換。
曾老師說學習易經的意義一個是糾正似是而非的觀念,第二個是具有神秘性道德性第三個是求同存異。何為道?道就是自然規律,萬物都是在自然規律中生長成熟,而易經就是根據自然發展出來的一套系統,所以現在我們心中的善與惡,美與丑,只有在用自然去比較是最合適的。
曾老師講到過天地人三才。易傳里有張三才圖,上陽為天,下陰為地,人在天與地陰與陽之間,圖像邊框是圓的,所以又稱為天人合一,意為人與宇宙互為協調。
系辭里講過八卦變化的問題: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意思是:八卦排成陣列,天地間的萬物變在其中了;八卦重疊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便盡在其中了;剛爻柔爻遞相推移,變化之理便盡在其中了。從中可以看出周易是多么的廣大以及它深怕的哲學思想。
然而,曾老師也講到過,每一個人只講對一部分,很難把它講的很全,所以要研究易經一定要比較寬廣的包容性,要彼此尊重……以上只是一點新的和感悟,不成完美。更何況易經還要人更三圣,世立三古呢,眼下自己的感悟又能算什么呢?無非獻丑罷了。
讀周易讀書心得體會500字篇四
就我自己體會,《易經》是用擬象思維方式寫成的,如果你具有擬象思維方式,讀懂《易經》就毫無困難,無非是準備一本古漢語詞典。如果你只有邏輯思維方式,那么《易經》你是不可能讀懂的。
《易經》的要點其實就是簡易,變易和不易。
簡易就是認為世界的構成無非陰陽及其轉化規律而已。
變易就是認為世界雖然變化多端,混亂無比,其實不過是錯諸復雜而已。成語錯綜復雜就來自于《易經》。
伏羲創立的八卦體系,是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
所謂錯卦,就是兩個卦相對應的每一爻陰陽屬性都是相反的。如坎卦初、上爻為陰爻,中爻為陽爻;而與它形成“錯卦”關系的離卦初、上爻為陽爻,中爻為陰爻。所以互為錯卦的卦在卦性和卦氣上也是完全相對的。(錯卦又被稱為反卦)例如:
乾性健,卦氣向上--坤性順,卦氣向下;
震性動,卦氣向上--巽性入,卦氣向下;
坎性陷,卦氣向下--離性附,卦氣向上;
艮性止,卦氣向上--兌性悅,卦氣向下。
所謂綜卦,就是把一個卦旋轉180度,倒過來所形成的新卦,新舊兩卦是互為綜卦。乾、坤、坎、離這四卦的綜卦就是本身,所以它們是沒有綜卦的,因此它們又稱為八卦中的四正卦。
四正卦在《易經》體系中代表的是宇宙的四個方向。以“玄(天)道”為主線的兩個方向是乾和坤,分別象征天地;以“黃(地)道”為主線的兩個方向是離和坎,分別象征日月。
八卦中剩下的四卦就是四隅卦,其中震卦和艮卦形成綜卦關系;巽卦和兌卦形成綜卦關系。
四正四隅是有先天和后天的區別的,后天卦的方位是地球的層次,這時四正卦指東、西、南、北四個主方向,分別對應震、兌、離、坎四卦;而后天四隅則是指乾(西北);坤(西南);艮(東北);巽(東南)。
現在我們讀的《易經》是周易,是周文王演化的,是八卦重疊而來的,所以有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由八卦兩兩相疊而成的。
復卦和雜卦是針對六十四卦體系來說的。
所謂復卦就是與八個單卦相區別的。三爻的卦稱單卦,由兩個單卦組成的六爻的卦稱復卦。從這個意義上說,六十四卦體系的卦都是復卦。
復卦就是重復。是指上下卦由同一個單卦組成的復卦,所以這樣的卦,也叫純卦,這樣的卦只有八個,所以又叫八純。
與純卦相對的當然就是雜卦,其他五十六個卦都是雜卦。純卦秉承的是上一層次八卦的主要特性,所以純卦自然就是統領雜卦的祖宗卦、宗主卦,所以又有了以八純為主體建立的八宮卦象體系。這也是《易經》宇宙規則氣純則貴,氣雜則賤的體現。
在周易的六十四卦體系下,綜卦就是將一個六爻的復卦的上爻和初爻互換;五爻和二爻互換;四爻和三爻互換所形成的新卦。綜卦的意義是指有著共同基礎上的局部不同,錯卦則意味著絕對的對立。所以六十四卦體系中大多數的對卦關系,都是綜卦關系,說明了所有的矛盾中,大多數都是同中求異的矛盾。
只有乾(天)和坤(地)、坎(水)和離(火)、小過(雷山)和中孚(風澤)、大過(澤風)和頤(山雷)這四組卦因為各自沒有綜卦而以錯卦的關系組成對卦。其實真正的錯卦只是前兩組;后兩組屬于錯綜結合卦。
而《易經》中代表世界變化狀態的64卦及其384爻不過是陰陽因時,因地,因利的互相轉換而已。
至于不易,是因為《易經》認為世界有基本不變的天道,那就是物極必反,否極泰來,陰陽循環,無限往復。所以生老病死,盛衰生長,都是這個天道的表現而已。
其實《易經》的世界觀,道德觀,價值觀已經融入中國人的血液中,例如為人,我們崇尚以誠待人,不自欺不欺人,心平氣和;例如做事,我們崇尚不偏不倚,不急不躁,中正平衡,要自強不息,要持之以恒,要堅持不懈,要堅韌不拔,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急于求成。
所以從《易經》的思想,自然發展出了中國特有的哲學思想和處世方法:中庸之道。
拉拉雜雜,東拉西扯寫了不少字,可能有人會問你自己會什么?
經過認真考慮,我認為我會組織打群架。并熟練掌握了4個打群架不可或缺的技術:
1、優化技術:用各種可能的優化方法,通過對參與打群架的各單位的人、財、物和技術等等之源的優化配置,可以提高整個系統的資源利用效率,減少資源浪費,實現投入產出效率優化。
2、協同技術:用各種網絡分工技術,通過對參與打群架的各單位進行專業化分工,實現優勢互補,取長補短,減少工作流程上下的延遲或等待,提高時間利用效率,減少時間浪費。
3、組織技術:用各種流程設計技術,通過對系統過程的流程設計,把參與打群架的各單位分散的任務流程和模塊,組裝成可以順暢運轉的系統。
4、計劃技術:可以把設想變成目標,目標變成一堆任務清單,任務清單變成一群可執行流程,流程變成過程化的可監控成果,最后把這些分散的成果組裝成一個整體,實現最終目標。
所以我認為自己還是一個技術人員,當然擰螺絲比不上操作工,畫設計圖比不上工程師,但是我的價值是能夠使一個系統組裝起來,并正常運轉實現預訂目標。
這些廢話跟讀《易經》心得沒直接關系,但是我個人認為有間接關系,因為《易經》包含了人最需要的整體觀和大局觀。所以我認為《易經》雖然不能教你做什么,怎么干,但是能夠啟發你怎么看,這個更重要,干具體事情主席不會比普通人強多少,但是看事情,卻比大多數人強十萬八千里。
其實怎么干很容易學會。因為完成任務,無非是把目標變成過程,把過程變成步驟,從數學角度而言,步驟就是算法。只是人由于精力有限,能夠熟練掌握的無非幾種而已。而熟練掌握幾種具體做事情的方法,例如目標任務法,關鍵路線法,計劃評審法,不過只需要一年而已,而要形成自己看問題的系統思維模式或框架思維模式,可能得一生的不懈努力。讀《易經》,可以使我們從高山到平原。
讀《易經》的另外一個好處是可以不斷發現自己的愚蠢。其實人是很難發現自己有多愚蠢的,倒是很容易發現別人的愚蠢。我們經常身披羨慕嫉妒恨為標志的最愚蠢馬甲,招搖過市,得意洋洋而不自知,但是別人都知道。
對《易經》的理解,實際上是對人生的理解,所以必然隨著時間推移,年齡增加,人生體驗豐富,會不斷變化。所以如果以后有精力和體力,這份讀《易經》心得將不斷補充,完善和修正。
讀周易讀書心得體會500字篇五
易經,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熟悉到從小就有,陌生到對其一點也不了解?,F在突然發現一些最基本的存在于我們身邊的事事物物都與易經相關,而現在科技的發達也歸于易經,真得感覺很奇妙。
《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并被儒家尊為「五經」之首;上古三大奇書:《黃帝內經》、《易經》、《山海經》。《易》事實上是集合了古代的《連山》、《歸藏》和《周易》,但《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兑捉洝芬砸惶追栂到y來描述狀態的變易,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陰陽兩種元素的陰陽一元論去描述世間萬物的變化。
廣義的《易》包括《易經》和《易傳》?!兑捉洝贩譃椤渡辖洝啡?,《下經》三十四卦。由于《易經》成書很早,大約在西周時期,文字含義隨時代演變,《易經》的內容在春秋戰國時便已不易讀懂,因此春秋戰國時代的人撰寫了《十翼》,又稱為《易傳》,以解讀《易經》。
普遍認為《易經》最初是占卜用的書,但它的影響遍及中國的哲學、宗教、醫學、天文、算術、文學、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自從十七世紀開始,《易經》亦被介紹到西方。
我們知道易經里面最主要的內容就是六十四卦的卦辭跟爻辭,所謂算命其實是易經將世間所有情況統一歸納到六十四卦中去,每一卦為一個情景,然后對號入座,將你對應到某一卦中,再去詳細分析該卦的卦辭。這里先強調一下,六十四卦中除了謙卦之外,其他六十三卦都有陰陽兩面,也就是無所謂好無所謂壞,因為物極必反,要根據你的實際情況去定。先看一下六十四卦的由來,古云,太極生兩儀(一陰一陽),兩儀生四象(少陽,老陽,少陰,老陰),四象生八卦(天,風,火,澤,地,雷,水,山),八卦再演繹成六十四卦,其實就相當于數學中的排列組合,分析每一個卦都應該將它分為上卦跟下卦兩部分來看,例如乾卦,上下皆為天,為純陽之卦,坤卦則為純陰,但謙卦卻是上卦為地,下卦為山,這就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想象一下為什么了,可以任意發揮,但是要能自圓其說,所以說為什么找不同的人算命算出來可能是不一樣的,當然也有可能算命先生會根據你的表述來判別,然后強硬地塞入卦辭里面,以示這是古人說的,來增強說服力。很多卦其實都很有哲理,例如坤卦,未濟卦,既濟卦,咸卦,豐卦等等,這里就不再列舉了。一陰一陽,亦陽亦陰,陽中含有陰,陰中亦含有陽,看著自己的手就想到了陰陽說,有時想想也不無道理,陰不能缺少陽,而陽亦不能缺少陰存在,就像大拇指與四個手指一樣,一奇一偶,一陽一陰,對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到的作用非同小可,人生來其實就已經于已經相關。從《易經》里,我也學會了順其自然,順勢而為,順應規律,一切不需要強求,也不必著急。該來的必然要來,該去的終究要去。比如生命,比如四季。斗轉星移,周而復始,交替而已,變化而已,輪回而已,用一個字來總結,就是——易。
知“易”不易,知易行難。天空之下,大地之上,眾生之間,我們每個人既自身渺小又匯入茫茫,既生命有限又思緒無涯,如何把“易”中的道理融入生命的過程,真是一個需要代代人研究并傳承的課題啊。
今天春日融融。當春風輕輕吹拂著我的心,《易經》的真諦似乎就融化在我的胸懷里。眼望遙遠的天邊,在靜靜的冥想中,仿佛我已經化身為白云,飄在無界的天空。
讀周易讀書心得體會500字篇六
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周易》這本書。二十幾年前,看有的文章中說,中國的《周易》,是二進制之父,假如沒有《周易》,電腦也許要晚發明很多年,甚至幾百年。我是學無線電的,知道二進制是數控的基礎。
在我的知識里,那時只是聽有些老人說過《周易》這本書,理解為《周易》應該是算命方面的書,怎么還能與電腦,二進制聯系在一起?所以,我就找了一本《周易》來看?!吨芤住放c二進制的關系很簡單,馬上就明白了。但是,其中有很多的奧妙和很深的哲理,卻讓我至今都沒有把玩明白。為了明白,后來又看了很多版本的《周易》,雖然沒有過深的明白,但因看了很多年,也有很些點滴的體會,在此紀錄下來,以供大家分享。
《周易》到底是一本什么書,全世界都在研究與討論。這本書包羅萬象,天文,歷史,軍事,哲學等等都有涉及,就象我們現在也有很多人在研究《紅樓夢》一樣,世界觀不同,造成研究結果的不同。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談不上研究,但是書中的文字與哲理,我認為是很值得我們一看和把玩的。
古人云:不看《周易》,不能為將相,這話自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據。縱觀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幾個謀略家,象姜子牙、張良、諸葛亮,這些人對《周易》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詣。
我看《周易》,雖然沒有看懂什么,也感悟到了其中有些為人的道理。象書中第一卦,“乾”卦,乾為天,說的是君子要效仿天的美德以“自強不息”,這是告戒我們做任何事,都要自始至終,不要半途而廢;還說‘潛龍勿用’是說萬事不要強出頭,能辦的就辦,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千萬不要去做,通俗的解釋就是說,槍大出頭鳥。包括古時候說皇上是“九五之尊”,這是對乾卦第五爻(發音:遙)的總結和概括,爻辭“飛龍在天”,所以用這個來形容皇上。
“坤”卦,坤為地,是要我們效仿大地的美德“厚德載物”。這是教我們做人要有博大和寬廣的胸懷,做人不要斤斤計較;“恒”卦,孔子在《周易》的系辭中說“夫妻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授之以恒”,這是教我們知道,怎樣做一對好夫妻,夫妻的形成,就要持之以“恒”;“姤”卦,一陰五陽,有一女侍五夫之象,也有老男娶少女之說,這不是正配。卦中一說女人的淫蕩,二讓我們“勿娶此女”;還有“否極泰來”這個成語,也是來自源于《周易》;《周易》里有“否卦”和“泰”卦。是說世間的事物“不能終否”,到了一定的程度,必然要往好的方面轉化。“陰極必反,陽極必至”的道理,是告訴我們,任何事只要持之以恒,就有成功的希望。這也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事物的量變,必然要達到質的變化。對于做人或做事而言,都要掌握“度”的含義,萬事都不要過“度”,過“度”后,一定要引起反方向的變化。
在《周易》這本書中,全書都在貫穿著一個“位”的概念。尤其是孔子為之作的系辭,對“位”的關系,有更多的闡述。主要是說天尊地卑,君有“君”位,臣有臣“位”。包括每一個卦,都有“位”的關系。雖說這是我們所批判的封建思想,但在今天的社會來說,每時每刻,無處不在的都有對“位”的要求。所說的做人要在“位”不越“位”,該說的要說,該做的要做,不該說的千萬不要胡說,不該做的千萬不要去做,那樣就會適得其反。這是我們做人和做事中很關鍵的一個環節。
現在的企業都講團隊精神,假如做人能把握好“度”與“位”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能處理的很好,團隊也一定會團結。
如果有人把《周易》單純的看成算命的書,我認為就是大錯特錯了。不錯,《周易》涉及了算命,但算命或預測,對于這本書來講,它只是一個極小的方面。我不反對算命,但做人不能全部信命?,F在有時我也算著玩,那是在對某件事情,舉棋不定或很迷茫的時候,我自己就算一下,當卦上說的很時,我會信心百倍的去把事情作完,當算的不好時,我就要冷靜的考慮事情的過程與結果,理智的還是要去把事情辦完。不要認為算得不好時,就不辦事情了,那樣是不對的。有很多的事情,我們是“貴在參與”,在參與的過程中,我們也能學到很多的東西。
還有很多,很多,在此就不一一的例舉了??傊?,《周易》能位于我國的五經之首,一定有它的道理。以上只是我看《周易》粗淺的認識,有不到的地方,望朋友們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