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首先要了解聽眾,注意聽眾的組成,了解他們的性格、年齡、受教育程度、出生地,分析他們的觀點、態度、希望和要求。掌握這些以后,就可以決定采取什么方式來吸引聽眾,說服聽眾,取得好的效果。好的演講稿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演講稿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最新演講稿模板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秦始皇歷史故事演講稿篇一
這是北師大版十二冊第二單元遺跡中的一篇拓展閱讀課文,是一篇說明文,它比較詳盡地評介了位于我國陜西臨潼的秦始皇陵兵馬俑。作者從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特點,雕塑藝術以及制作技術三個方面對它進行了詳盡介紹,并對它的軍事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作了高度的評價。全文條理清楚,語言生動凝練,寫得具體細致。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藝術的成就,培養學生興趣,去了解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二是培養學生用搜索關鍵詞的方法閱讀課文,提高閱讀效率。
應該說,神秘而古老的兵馬俑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六年級的學生由于歷史知識有限,特別是對中國古代雕塑藝術了解得比較少,所以課前應組織學生查找各方面的資料。另外,由于學生對感性的材料比較感興趣,所以課堂上應準備一些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圖片,給學生以直觀形象的感受。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用搜索關鍵詞的方法閱讀文章,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特點和無與倫比的高超藝術以及令人驚嘆的制作技術,并且對它的軍事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形成正確的認識。
3、感受秦始皇兵馬俑的威武雄壯,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和歷史的悠久。
用搜索關鍵詞的方法閱讀文章,了解秦始皇兵馬俑的特點和無與倫比的高超藝術以及令人驚嘆的制作技術,并且對它的軍事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形成正確的認識。
一、談話導入,釋題引趣
1、談話導入。
大約20年前,比利時的一家報紙刊登了一則消息,用充滿激情的語言,向讀者呼吁:“親愛的讀者,快去美術宮看看吧!當我們還在漫漫黑夜時,中國人在干什么?”你知道這則消息指的是什么嗎?(中國陜西臨潼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板書課題并齊讀。現在老師就帶領同學們進行一次難忘的藝術之旅(出示課件)
2、交流資料,釋題引趣。
根據查找到的資料對秦始皇陵兵馬俑進行介紹。
(1)俑:古代殉葬的偶像。在奴隸社會,奴隸產死后,都要用活人也就是奴隸來陪葬,但到了商代的后期,隨著社會的發情,奴隸漸漸獲得了人身自由,用奴隸陪葬就改成了用“俑”代替“活人”的方式來進行。
(2)秦始皇陵兵馬俑:在我國陜西西安臨潼城東5000米處,有一處顯赫的皇陵,這就是秦始皇陵。它是中國第一座皇家陵園,在中國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規模宏大,埋藏豐富著稱于世。1974年以來,共出土兵馬俑7000多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引起全世界的震驚和關注。1987 年,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把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財富,被譽為“世界第入大奇跡”。
3、瀏覽課文第一自然段,看看秦始皇陵兵馬俑在國外展出以后,引起了怎樣的反響?注意快速捕捉段落中的關鍵詞語。(“盛贊”)
(結合內容理解“盛贊”)
二、整體感知,交流反饋
1、自由讀課文。要求:將課文讀準讀通,難讀的字詞做上記號。把文章中你主為比較關鍵的詞語畫出來,并且試著用這些關鍵的詞語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交流反饋(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來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
板書:地下大軍高超藝術制作技術
三、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一)兩千多年前的地下大軍
1、學生交流,教師板書:氣勢宏偉、規模巨大、結構嚴整
(1)、一號坑是以步兵為主、戰車和步兵相間的主力軍陣,特點是規模龐大、布局嚴密。
軍陣分為:前鋒、軍陣主體、側衛和后衛
陶俑分為:步兵俑、弩兵俑、車兵俑、騎兵俑
(2)、二號坑由四辦公桌方陣組成,特點是:進可攻,退可守,首尾呼應,變換靈活。
四個方陣:東邊為弩兵方陣;南部是車兵方陣;
中部為車、步、騎兵組成的混合方陣;北部是騎兵方陣。
引導想像:這樣布陣在戰斗中有什么好處?
(3)、三號坑由戰車和護衛隊組成,為統帥所在的位置。
(二)無與倫比的高超藝術
1、理解“無與倫比”
2、自己讀“無與倫比的高超藝術”這一部分,畫出關鍵詞語。
交流并板書:傳神、栩栩如生、神情各異。
師:這無與化比的高超藝術,古代的勞動人民究竟是怎樣創造的呢?
(三)令人驚嘆的制作技術
1、學生學習,教師加以指導。
2、交流反饋
兵馬俑的制作分四道工序:制造粗胎、細塑、裝窯燒制、彩繪。
3、看起來好象不復雜的四道工序為什么會讓國外的科學史家驚嘆不已?
引導學生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詞語理解這四道工序的細致和嚴謹。
結合資料了解當時的先進的科學技術。
四、全文小結,情感延伸
1、面對兵馬俑,人們無不為它那恢弘的氣勢和高超的制作技術所折服。今天讓我們再次佇立于干什么俑坑前,來檢閱這支蓄勢待發兩千多年的秦國大軍吧!(出示一號坑)佇立于秦俑坑前,你感受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或聽到了什么?(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金戈鐵馬的壯觀,作為中國人的自豪等)就讓我們一起朗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感受作為中國人的自豪吧!(生齊讀)
你怎么理解老華僑說的話?(扣住“揚眉吐氣”來理解。)
3、教師小結:同學們,秦始皇陵兵馬俑在古都西安。西安,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是一片神秘的土地,中華民族的歷史從這里拉開序幕,炎帝和黃帝在這里締造了最初的華夏文明,在中國歷史上包括秦朝在內的十三個王朝在這里建都。如果說同學們對西安或秦王朝感興趣,我們可以去查詢更多的資料。
五、布置作業,課外拓展
任選一題:
1、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和段落。
2、整理自己搜集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資料。
3、以“秦始皇陵兵馬俑想到的”為題寫一篇讀后感。
板書設計 秦始皇陵兵馬俑
地下大軍 氣勢宏偉 規模巨大 結構嚴整
高超藝術 傳神 栩栩如生 神情各異
制作技術 令人驚嘆 無限自豪
秦始皇歷史故事演講稿篇二
這一天,我與家人將前往臨潼,去見秦始皇與唐玄宗兩大皇帝,近距離感受秦唐兩朝的無窮魅力。我與媽媽身著黃衣,向秦始皇兵馬俑與華清宮進發。
在車上睡了一小時多,我們到達了“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大門前,“秦始皇”左手撫劍,右手平抬,昂首眺望遠方,真是一位威嚴的皇帝呀!
今天的游客不是很多,可依然有好多老外。跟著解說員,我們進入了規模宏偉的大型“兵馬俑坑”。
一號坑規模最大,東西最長處230米,南北最寬處62米,面積約13260平方米。憑欄俯視,東端3列步兵,是軍陣的前鋒;后面接著戰車和步兵相間的38路縱隊,構成軍陣主力;南北兩側和西端各有一列橫隊,是軍陣的翼衛和后衛。一個個將士披堅執銳,軍容嚴整,勢不可擋,好一個古代主力大軍陣。
二號坑在一號坑北側,東西最長處96米,南北最寬處84米,面積約6000平方米。它的發現進一步揭開了古代軍陣之謎,是兵馬俑坑中的精華。這是一個由弓弩兵方陣、戰車方陣、騎兵方陣和車、步、騎兵混編方陣組成的軍陣,進可攻、退可守,嚴整有序,無懈可擊。
三號坑在一號坑西北側,東西寬17.6米,南北長21.4米,面積約524平方米,呈“凹”形。前有一乘戰車,后有68個武士俑,似為總指揮部,統帥左、中、右三軍。
三坑呈“品”字狀排列,坑中一個個將軍俑、軍吏俑、武士俑、馭手俑、車兵俑、騎兵俑、立射俑和跪射俑體格魁偉,整齊排列,威風凜凜,一匹匹車馬、鞍馬體形健碩,鬃毛紛飛,昂首佇立,給人一種神圣不可侵犯感。一個個兵馬俑雖已無色,但依然栩栩如生,形態逼真,有的莊嚴肅穆,有的神態自若,還有的意氣昂揚。古人制作那么多表情包,而且是用手捏出“軟戰袍”“硬盔甲”“活四肢”,再燒作而成,真是心靈手巧、智慧非凡!
我最喜歡一個又一個的跪射俑,他們身穿戰袍,外披鎧甲,頭頂左側挽一發髻,腳登方口齊頭翹尖履,左腿蹲曲,右膝著地,上體微向左轉,雙手在身體右側一上一下作握弓狀,正準備彎弓搭箭,發出雷霆一擊。
秦始皇歷史故事演講稿篇三
你好!
秦始皇你是中國的第一個皇帝。你用了十年的時間統一了中國,你把統一的國家定名為秦國。你覺得自己的功績比古代傳說中的三皇五帝還大得多,你是開天辟地以來最偉大的人物,所以不用“王”的稱號,應該用一個更加尊貴的稱號才能夠配得上你的功績,并傳于后世。于是,你就決定合皇、帝于一,采用了“始皇帝”的稱號。
我們首先把目標定在燕國邊境上空,隨著一聲令下,燕國的上空就會冒出一朵蘑菇云,這就是我們發射的小型遠程導彈,燕國一定會為它的威力震驚,燕國也一定會很快臣服于你。接著其他國家也會在一星期內被打敗。
用閃電般的速度統一中國,你不覺得你更偉大,更了不起嗎?
此致
敬禮!
秦始皇歷史故事演講稿篇四
大家好!我就是今天的小導游,————胡奇軒。我向大家介紹的'是————秦兵馬俑。
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重多,個性鮮明。
比如說將軍俑:它身材魁梧,頭戴鶴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那神態自若的樣子,一看就是久經沙場,重任在肩。還有武士俑,騎兵俑,陶馬,各不相同,我就不一一介紹了。
其實,每個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仔細端詳,有的領著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慮如何相互配合,有的凝視遠方好像在思念家鄉的親人。走進它們身邊,好像能聽到輕微的呼吸聲。
時間過得真快,這次的游完結束了,相信你一定體會到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
秦始皇歷史故事演講稿篇五
一直以來,我都想親眼看看秦始皇兵馬俑。今年寒假我和姐姐一起坐著前往西安的高鐵,去親眼看看出土于西安以東30多千米的臨潼出土的在我國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舉世無雙的秦朝兵馬俑。
不看不知道,一看還真的嚇一跳。一、二、三號兵馬俑坑都分別埋葬了大量的馬車和陶俑。3座俑坑內共有馬車140余乘,架車的陶馬560余匹,騎車的鞍馬116匹,以及各類武士俑7000多件。
導游向我們特別介紹了一下二號坑,聽說1976年4月,在一號俑坑的東端北側20米處,發現了二號兵馬俑坑。二號俑坑的平面呈現出曲尺形,東西長124米,南北寬98米,面積約6000平方米。依據試挖情況推斷,二號兵馬俑坑雖說不大,但內埋葬著陶俑,陶馬1300件,內涵更為豐富,所以很多專家認為這里大部分都是皇家貴族或者高級將軍,是3座俑坑中的精華。導游還介紹說,古代的馬和現代的馬不同,現在的馬稍微懂點的行家就可以說是好馬還是壞馬,而古代則要把玉戴到馬頭上,如果是好馬,那玉就很白,如果是壞馬,玉就會變黑。
通過這次參觀我知道了秦俑的臉上為什么有胡須了,因為秦人非常鐘愛自己的胡須,而只有犯罪的人才會被剃須,秦代武士的胡須可以分為絡腮胡、長須和八字胡幾大類。
秦始皇兵馬俑惟妙惟肖的模擬軍陣的排列,生動的再現了秦軍雄兵百萬,戰車千乘的宏偉氣勢,形象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存的。讓我不禁豎起了大拇指。
放暑假了,我也該放松一下了。媽媽決定帶我去參觀秦秦始皇兵馬俑和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我懷著非常期待的心情出發了。
雖然天氣非常的熱,但我的心情是愉快的。經過一路的顛簸我們來到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館,這里的游人很多,其中還有很多的外國人呢,我想這個地方在世界上名氣一定很大吧。
首先我們參觀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館,館內陳列著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兵馬俑和“青銅之冠”秦陵銅馬車。這里陳列的兵馬俑和真人大小一樣,看上去很生動,他們都穿著鎧甲,兵種卻不同,有跪射傭、步兵傭、牽馬的傭顯然是騎兵了。而后我又參觀了銅馬車,一共有兩輛馬車,看上去非常精美實用,只是比真正的車馬小了些。其他的展廳里還陳列著很多文物,比如兵器、馬具、陶器、還有兩千多年前的種子呢,簡直太神奇了,我想像不出它是怎樣保存到現在的。我問媽媽這些文物值多少錢,媽媽說這些東西具有歷史研究價值,都是無價之寶。接下來我們又參觀二號坑、一號坑、三號坑,尤其是二號坑最為壯觀,排列有序的兵馬俑一行行一排排,盡管還有很大一部分還沒清理出來,現在的陣容看上去就已經很壯觀了,氣勢非凡,這不僅是我浮想聯翩,古人是怎樣租到這些的。每一個兵馬俑人的面容和表情都不一樣,就像導游講的千人千面孔,雖然出土后氧化褪色,但看上去還是惟妙惟肖的,很逼真,他們的手里都已經沒有了兵器,媽媽說:“原本每一個兵馬俑手里都是有兵器的,經過了兩千多年的歲月,他們手里的兵器是木柄的,都已化為泥土了,金屬部分就掉落到地上了,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兵馬俑都是手握兵器的姿勢,而手里卻空空如也”。我和媽媽還在這里拍照留念了,我想記住古人這些杰作,雖然我對歷史知識了解很少,但是我知道這里面的學問一定很深。
參觀兵馬俑后,我還知道秦始皇陵1987年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我腦子里還有許多想要弄明白,我想我對歷史越來越感興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