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作文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環節,通過寫作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鍛煉語言和思維能力。在寫作過程中,可以借鑒一些經典的范例或者參考一些優秀的作品。下面是一些四年級作文范文的匯總,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寫作的靈感和思路。
四年級古詩詞必背首篇一
1、示兒
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2、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硯池邊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3、石灰吟
明·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4、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5、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6、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7、飲湖上初晴后雨
宋·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8、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宋·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9、游園不值
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10、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11、卜算子·詠梅
宋·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12、清平樂
宋·晏殊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13、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
宋·歐陽修
群芳過后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蒙蒙,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14、浪淘沙
宋·歐陽修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游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15、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16、水調歌頭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7、點絳唇·感興
宋·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舊稱佳麗。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
天際征鴻,遙認行如綴。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闌意。
18、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
宋·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19、虞美人
宋·舒亶
芙蓉落盡天涵水,日暮滄波起。背飛雙燕貼云寒,獨問小樓東畔倚闌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故人早晚上高臺,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20、清平樂·留春不住
宋·王安國
留春不住,費盡鶯兒語。滿地殘紅宮錦污,昨夜南園風雨。
小憐初上琵琶,曉來思繞天涯。不肯畫堂朱戶,春風自在楊花。
四年級古詩詞必背首篇二
1、了解兩首古詩的詩句的意思。
2、了解詩的作者的相關知識。
3、理解詩句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學習第一首
1、解釋詩題,簡單介紹詩人。
(1)《江南春》作者唐代詩人杜牧。
(2)釋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描寫江南的綺麗春色。同時又慨嘆南朝覆滅,流露興亡之感,寄托了諷喻之意。
(3)一二句寫今:
千里江南,到處是綠葉紅花,到處是水村山郭,到處是酒旗招風,展現了一幅生機勃勃、春色無邊景無限的畫面。
(4)三四句吊古: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二、學習第二首
1、解釋詩題,簡單介紹詩人。
(1)《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詩人程顥。
(2)這首詩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興所致寫下來的。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2、一二句寫景:
淡云、輕風、紅花、綠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長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3、三四句抒情:
4、指導反復朗讀,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的美。
三、請學生搜集有關描繪春天美麗景色的古詩并背誦。
四年級古詩詞必背首篇三
家鄉偏南方,所以土地一直處于沙地的狀態。就因為很濕潤,所以適宜種植各種的樹木。房屋門口是梨樹,柿子樹;屋后有蘋果樹和大-片的蒼竹。
高高低低的沙堆沙坑就是我們的戰場;春節前后我和弟弟門買來春雷和小鞭炮往各自的戰壕扔,炸的沙土飛揚;夏季我們脫光腳丫堆城堡,由于雨水原因濕濕的.沙子很柔和.....
我常常想到家鄉,想到那個令人向往的田園生活。
四年級古詩詞必背首篇四
唐·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唐·高適
雪盡胡天牧馬還,
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
風吹一夜滿關山。
唐·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
蟲聲新透綠窗紗。
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唐·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唐·李益
回樂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
一夜征人盡望鄉。
唐·盧綸
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
沒在石棱中。
唐·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
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
故穿庭樹作飛花。
唐·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卻有晴。
10、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四年級古詩詞必背首篇五
一、讀古詩填空。
1.《尋隱者不遇》這首詩的作者是()代詩人()。詩中寫“尋者”()而來,卻只能()而歸。通過與童子的問答,體現了隱者()性格以及詩人對他的()。
2.《所見》是()朝詩人()的作品,這是一篇著名的反映()的詩篇。他為我們刻畫了一個()的孩子。古詩動靜結合,牧童先是(),忽然“()”,是因為他“()”。我們還從詩中“()”一詞中可見當時是夏季。
二、讀古詩,回答問題。
石灰吟
明·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1.《石灰吟》中“吟”字的意思是。
2.詩中采用了的修辭手法。
3.詩的最后兩句贊頌了什么精神?。
4.出自這首的成語有、三、我的知識真豐富。
1.松樹和()、()合稱“歲寒三友”。請各寫一句贊美它們的詩:大雪壓青松,青松且挺直;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2.詩人賈島和()都喜歡寫詩時字斟句酌,后人有“郊寒島瘦”之稱。
四、搜集描寫兒童生活的古詩。
村居清高鼎宿新市徐公店宋楊萬里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五、在橫線上填成語。
1.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題故城南莊》)
2.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春日》)
3.九州生氣恃風雷,(《已亥雜詩》)
《尋隱者不遇》這首詩的作者是代詩人________________。詩歌記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件事。通過與童子的問答,體現了隱者__________性格以及詩人對他的_______________之情。
四年級古詩詞必背首篇六
?江雪》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古詩兩首》之一。此詩為柳宗元被貶永州之后所作。詩人借描寫風雪之中垂釣的漁翁,來襯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感,抒發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悶、苦惱。其中那位“獨釣寒江雪”的漁翁,正是詩人不屈不撓和孤獨情懷的人格化身。
【學情分析】
古詩文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領域里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文質兼美,已得到人們的重視。四年級的學生對讀古詩、賞詩境、悟詩情已有一定的基礎,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知識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設計適合學生的教學,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學習古詩。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理解討論,體會古詩的意境
2、過程與方法:
品讀重點詞句,理解詞句意思,想象詩中描寫的畫面,了解詩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故事的教學,感悟古詩選詞精煉和豐富的內涵,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教學時,從文字表面挖掘開來,用朗讀、吟誦、議論等形式,深入感受詩歌的內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滲透科學自然觀和美的教育,是本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在。
【教法、學法】
教法:
1、情境創設:讓學生觀看視頻,充分感受老翁寒江獨釣的畫面。
2、引導示范:在學習古詩時,充分引導學生通過抓關鍵詞的方法來學習古詩,理解詩意。
學法:
1、朗讀感悟: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在熟讀的基礎上感悟古詩。
2、小組合作學習:在老師的引導示范之后,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景激趣,自主設疑(5—8分鐘)
1、在大雪紛飛,寒分嘯嘯的時候,人們都已回家避寒,江面上卻有一位老翁在垂釣,他就是柳宗元,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江雪》(板書課題)。
2、齊讀詩題,總結題目意思。(江上的雪景)
3、觀看視頻,說說你感受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4、了解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研讀感悟,自主探究(5—7分鐘)
1、用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讀古詩,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2、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不懂?(指名交流匯報)
3、學習生字,掃除攔路虎
孤蓑翁
三、多元導悟,合探解疑(10—15分鐘)
1、同學們,《江雪》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寓意深刻的“寒江獨釣圖”,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首詩。
2、引導學生學習第一句:
千山鳥飛絕。(抓住關鍵字詞理解詩)
絕:盡,沒有
這一句的意思就是“所有高山都被厚厚的積雪覆蓋,一片潔白,一只飛鳥也沒有”。
3、小組合作學習
用學習第一句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剩余的詩句。
要求:
(1)、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
(2)、重點抓“滅、孤、獨”這幾個關鍵詞進行理解
(3)、根據關鍵詞,把整句詩的意思翻譯出來,并讀一讀。
4、交流匯報
第二句:萬徑人蹤滅。
徑:小路滅:消失
此句解釋為:所有的道路上都沒有行人,一片沉寂。
第三句:孤舟蓑笠翁。
孤:指江面上只有一條船
蓑:指蓑衣笠:指斗笠
此句解釋為:在下著大雪的江面上有一葉孤舟,一位老人披著蓑衣,戴著斗笠。
第四句:獨釣寒江雪。
獨:獨自一個人
此句解釋為:獨自一個人在寒冷的江心垂釣。
5、理解整首詩的意思,把詩意連起來讀一讀。
所有高山都被厚厚的積雪覆蓋,一片潔白,一只飛鳥也沒有,所有的道路上都沒有行人,一片沉寂。在下著大雪的江面上有一葉孤舟,一位老人披著蓑衣,戴著斗笠,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
6、此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讓同學們想一想,議一議)
7、此情此景,詩人為什么還在獨釣呢?
8、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升華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鞏固深化,學用延展(8—10分鐘)
1、簡要說說古詩的大致意思。
2、古人說“詩中有畫”。你能將《江雪》想象成一副畫嗎?先說一說,再寫下來。
3、課后搜集柳宗元的詩讀一讀。
四年級古詩詞必背首篇七
教學內容:學習《江畔獨步尋花》、《寒食》、《泊船瓜洲》。
1、體會詩人在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三首古詩,并能背誦。
3、認識課后三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借寫景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本課教學1課時。
本課閱讀要以感情朗讀和欣賞為主。
通過誦讀、解讀、悟讀課文,了解內容,體會課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1、查閱有關詞的資料以及三位詩人的生平和創作情況。
2、課文插圖。
1、教師范讀,學生整體感知誦讀的節奏和詩的畫面。
2、學生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握節奏。
3、指名朗讀,相互學習,相互欣賞。
4、組內輪讀,試著利用工具書或文中注釋弄清句意。
1、自由誦讀,邊讀邊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
2、逐句品評,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寫了江南水鄉初夏時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寫了勞動人民緊張繁忙的勞作,也同時體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贊美。“少”“才”“又”突出了勞作的繁忙。
3、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
四年級古詩詞必背首篇八
《漁歌子》
一、激情導趣,理解課題。
2、你知道什么是詞嗎?
教師簡介: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也就是為曲所填的詞。由于詞的長短不一,還被稱作長短句。這是與詩的不同之處。
3、你了解或背誦過詞嗎?試著背一背。
二、反復吟誦,理解詞義。
1、自由讀詞,練習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塞”“蓑”的讀音。
2、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說說你喜歡這首詞嗎?為什么?
3、默讀詞,畫出詞中描寫的各種景物。
4、再讀詞,邊讀邊畫出詞中難理解的詞和句,先按照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己理解,解決不了的問題和同桌交流討論。
5、全班交流:
交流重點:斜風細雨中垂釣的人兒為什么不想回家?
詞中出現了哪些顏色?
三、指導朗讀,想象畫面。
1、教師導語: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又充滿活力。
2、教師范讀,體會詩情畫意。
3、學生練讀,想象整體畫面。
4、指名朗讀,教師指導。
5、同桌互讀,相互欣賞。
四、積累運用,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誦《漁歌子》。
2、背一背你喜歡的詞。
3、默寫兩首古詩。
四年級古詩詞必背首篇九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古詩詞三首,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3、通過誦讀、解讀、悟讀課文,了解內容,體會古詩詞描述的景物和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之情。
4、培養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詞的習慣。
1、理解詩句的意思并想象描寫的畫面。
2、背誦古詩詞,默寫《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1、師生查閱有關詞的資料以及三位詩人的生平和創作情況。
2、指導學生收集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
第一課時
《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一、由題入手,弄清題意,了解詩人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鄉村四月。
2、出示插圖,觀察感受:
師:仔細觀察插圖,圖上描繪一幅怎樣的生動畫面?
(學生仔細觀察后談感受,教師從“初夏美景”和“農民繁忙”進行指導。)
3、師生交流資料,了解詩人:
翁卷,南京詩人,一生未做官,描寫了許多田園生活的詩篇。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弄懂詩意
1、教師范讀,學生整體感知誦讀的節奏和詩的畫面。
2、學生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握節奏,注意“蠶”“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讀,相互學習,相互欣賞,相互評價。
4、小組合作,結合文中的插圖和注釋,利用工具書弄清句意。
5、小組交流,講講詩意。
三、全班交流,品評朗誦,感悟詩情
1、自由誦讀,結合畫面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
2、逐句品評,交流感受,誦讀升華。
師:前兩句詩描寫了那些景物?
(綠原、白川、子規、煙雨)
(3~5位同學描述)(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煙雨蒙蒙,杜鵑聲聲,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師:這樣一幅美麗動人的鄉村風光,假如你是詩人,你的感受如何?
(喜愛、高興、贊美、欣賞)
師: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邊讀邊想象畫面
師:誰來讀后兩句詩,要讀出自己的感受,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讀。
生1:我從“閑人少”體會到農民都忙農活去了。
生2:從“才……又”知道了農民剛干完蠶桑又去忙插秧,說明勞動緊張而繁忙,也看得出農民很辛苦。
生3:讀完了這兩句詩,我覺得勞動人民很偉大,我要贊美他們。
……
3、師小結全詩:
前兩句著重寫景,主要寫了江南水鄉初夏時的景色。
后兩句著重寫人,主要寫了勞動人民緊張繁忙的勞作,也同時體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贊美。
4、學生邊想象畫面,邊有感情地朗讀。
四、熟讀背誦,積累語言
五、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1、按照學習《鄉村四月》的方法自學古詩,畫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想辦法解決。
2、小組內交流,教師指導點撥。
3、全班交流自學成果。
4、背誦古詩。
六、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前兩首詩中出現的生字)
蠶桑晝耘績
1、“蠶、桑、晝”的讀音,書寫時上下結構要勻稱。
2、“耘、績”書寫時要注意左窄又寬。
七、作業
1、抄寫《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2、收集描寫田園風光古詩詞,選擇一兩首背下來。
附:
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書湖陰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長掃靜無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
兩山排闥送青來。
游山西村
宋·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四年級古詩詞必背首篇十
這篇精讀課文包括兩首古詩《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和一首詞《漁歌子》。本次教學教師執教的是《鄉村四月》和《四時田園雜興》。三首詩詞都是描寫田園風光的,內容淺顯,生字不多。
本設計體現了單元主題與文本細讀二者之間的關系,根據古詩的體裁特點,采用自然、活潑、形象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盡情地感知、領略和欣賞美的情愫。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誦讀、想象吟誦、拓展閱讀等過程,感悟詩文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意境美、思想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鑒賞美的能力。
1、會認、會寫“蠶、桑、晝、耘”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體會詩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的熱愛,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體會詩文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多媒體課件mp3音樂
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課件出示憶江南的畫面,播放音樂。教師朗誦《憶江南》。江南的風景令無數詩人折服,寫下了許多千古名篇,請同學們打開課本108頁,我們一起學習古詩詞三首。(板書古詩詞三首)
2、想象一下,漫步在江南,你聽到、看到、聞到些什么?(課件播放圖片)
4、了解詩人
出示詩人簡介:翁卷,字靈舒,永嘉(今浙江省溫州)人。南宋詩人,為“永嘉四靈”之一。他喜歡田園生活,擅長寫田園詩。
(設計意圖:上課伊始,教師配樂朗誦白居易的《憶江南》,并讓學生配樂欣賞江南風景圖,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創設出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后帶領學生走進文本。)
二、通讀全詩,感受詩的節奏美
1、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2、檢查字音,相機糾正。教師范讀。
3、再讀詩句,讀準節奏。
4、學習生字:蠶、桑;了解多音字“了”。
(設計意圖:讓學生初讀古詩,解決所有的障礙。)
三、合作探究,理解詩意,感悟詩的意境美
師:請同學們小組內讀一讀古詩,借助注釋和插圖,互相交流,理解一下詩的意思。
思考:鄉村四月給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景美人勤)
師生、生生交流對詩句的理解。進而,逐句吟誦古詩。
(設計意圖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而我認為古詩教學更應多讀。所以,在此環節,我主要采用齊讀、個別讀、自由讀、小組交流讀、男生讀、女生讀等多種方法。力爭做到以讀代講,讀中感悟,讀出感覺,讀出魅力!)
四、回歸整體,感悟詩情之美
1、教師總結,學生背誦古詩。
2、師生共唱本詩。
(設計意圖當讀詩到一定程度時,就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了,通過唱來抒發了。學生學詩的情趣更濃)
五、自學古詩《四時田園雜興》
1、生借助學古詩的方法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2、全班交流,說一說農人在忙些什么?并用“才了……又”的句式造句。
3、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讀一讀,背一背,吟一吟,用你熟悉的曲子唱一唱)。
(設計意圖:在學習了《鄉村四月》的基礎上,教師以問題“鄉村忙碌的只有四月嗎?”引出《四時田園雜興》,讓學生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后,自主閱讀,思考,感悟古詩,進而全班交流,教師適當點撥,讓學生再次體味鄉村人們的勤勞忙碌。充分調動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中的三維目標有機結合在了一起。)
六、拓展延伸,詩心畫意滿心間
1、在忙忙碌碌中,轉眼又到豐收的季節了。看,又是一幅怎樣的景象?(課件出示: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2、的確,鄉親們的辛勤勞動創造了一幅幅美麗的畫面,所以,許多詩人心向田園,情系田園,留下了許多著名的詩篇。那你還知道哪些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生自由回答)
(設計意圖:借助主題詩詞,拓展學習內容,超越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串起位于學生最近發展區之內的認知材料,用詩詞中的語言和情感熏陶學生,這樣將學生的學習內容進行拓展延伸,既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又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七、推薦作業
老師向大家推薦《山居秋暝》、《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清平樂·村居》,課下請同學們找一找,讀一讀,背一背。
四年級古詩詞必背首篇十一
1、認識本課四個生字并正確書寫、運用。
2、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3、感受詩人暗藏于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唐朝詩人張籍、清朝納蘭性德的生平。
3、收集思鄉的古詩詞。
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2、是呀,從古到今,月亮總是讓人情不自禁思念家鄉,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關于月亮的詩。
3、揭示課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書課題。了解“泊”字字義,選擇正確讀音。)
交流資料,了解詩人
課前,你收集了詩人的哪些資料,請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
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1、指名讀詩,全班讀,注意讀準字音。
2、自己多讀幾遍這首詩,結合課文注釋,想想詩句的意思,并從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3、四人小組討論詩句的意思,并說說你最欣賞詩中哪一句。
賞析詩句,感悟詩境
1、剛才同學們說得最多的就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詩(出示),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2、請說說你為什么喜歡?
3、有同學說,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生機盎然的春天的樣子。現在請和同桌互相說一說:在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景色呢?暢所欲言。
4、同桌互讀,練說。
5、指數名學生說。
6、小結:你們的回答真精彩!詩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簡短的同一個語句在不同的人的腦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畫面。
7、請你用朗讀把你腦海中勾勒的畫面讀出來。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8、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仿佛看見了草長鶯飛、滿目新綠的春天,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還能讓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9、指名說,同學們理解得多豐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綠”讀出來吧。男女生賽讀。
10、關于“綠”字還有一個故事,引導閱讀“資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綠”字的故事。
11、看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觸呢?
12、小結:是呀!一位如此優秀的詩人能為一個字修改十多次,我們在習作中難道不該反復修改嗎?記住:文章是改出來的。
品評詩句,升華情感
1、這么美的春色,誰不流連忘返呢?詩人和我們一樣陶醉其間了嗎?
2、詩人想干什么?家鄉在哪兒?引導學生從課題和詩句一、二行處理解。
3、請你在教室的地圖上找找它們的位置吧。再好好讀古詩。
4、學生上臺指地名,然后簡介王安石把南京稱為故鄉的原因。
5、你從哪里讀出詩人急切地想回家鄉呢?
6、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
7、感情朗讀。
回歸整體,深化體驗
1、漂泊在異鄉的游子對家鄉是多么的眷戀啊!讓我們一起來感情朗讀這首詩吧。
2、練習背誦。
回顧內容,談話入題
初讀古詩,整體感受
1、讀一讀《秋思》和《長相思》,要求正確、流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詞。
2、指幾名學生讀,正音。
3、看看詩詞題目,你發現了什么?
4、同樣的思鄉之情,但表達卻不相同。和你的伙伴好好讀詩,看看詩人們是怎么表達的?
5、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選一首讀。
品讀詩句,領悟感情
1、詩人那濃濃的鄉情,藏在哪些詩句中呢:讀,勾畫。
2、指名答。
3、“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么?
4、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5、指導朗讀,讀出詩人惆悵滿懷的感覺。
6、詩中詩人借什么景物來抒發情感的呢?
7、小組內交流:說說下面那句詩的意思。
8、引讀“意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提示:頭腦中想象情景)
9、這一次又一次的想寫信、封信、拆信的過程,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的掛念。
10、感情朗讀。
12、小組內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13、全班交流,師引導體會“風一更……無此聲”。
入情入境,深情朗誦
讀詩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畫面也就不同。我們在朗讀這些詩詞時,一定要想象畫面,要用心體會他們的感情。讓我們再一起朗誦這感人的詩詞吧。
找尋規律,識記生字
1、找出本課四個生字,讀讀相關句子。
2、用你認為可行的辦法去記憶。
3、學生練寫。
四年級古詩詞必背首篇十二
教學內容:《江畔獨步尋花》。
一、吟詩頌春,導入新課
1.教師深情誦讀《春曉》。
2.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節,萬紫千紅,鳥語花香,萬物復蘇,生機勃勃!今天,咱們將繼續學習三首描寫春天的詩篇。首先學習第一首《江畔獨步尋花》。
二、依提綱交流匯報
1、讀題釋題,理解“畔”“獨步”“尋”的意思
2、介紹詩人和相關的背景
3、指名讀詩,注意糾正字音。
三、再讀知意 交流
1.踴躍發言,小議學法。學習古詩,除了會讀,還要用什么方法來學?
2.觀察插圖,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讀,可以在小組內討論,再進行交流。)
4.提出不懂的問題,師生交流。
5.結合注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句寫了什么意思。
四、細讀悟情 交流
1.指名朗讀,讀準節奏,感受節奏美。
2.配樂教師范讀,學生想象畫面。
3.默讀,畫出描寫了那些景物,哪些描寫繁花似錦,哪些描寫蝶舞鶯啼。
4.投影花景,說說觀后的感覺5.有感情地朗讀前兩句詩。(指名讀,對比讀,齊讀。)
6.剛才是路邊看花,現在讓我們走進花叢中。你看到了什么?又聽了什么?引導 讀書。
7.這是一個怎樣的“留連”?這是一個怎樣的“自在”啊?有感情地朗讀后兩句。(指名讀,評讀,比賽讀,齊讀。)
9.配樂朗讀全詩。
五、檢測反饋
1.練習背誦。
2.展示背誦情況。
六、布置作業
搜集杜甫的詩歌,背誦其中的幾首。
四年級古詩詞必背首篇十三
(1)《獨坐敬亭山》
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2、閑——形容云彩飄來飄去悠閑自在的樣子。
3、厭——滿足
4、獨坐——表示詩人獨坐時孤寂之情。
5、只有:突出了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
6、盡——完
7、相看——互相看
(2)《望洞庭》
1、洞庭——戶名,在湖南省北部。
2、和——和諧,這里指水色月色融為一體。
3、潭面——指湖面。
4、青螺——這里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君山的顏色像青色的螺。
5、相——相互。
6、湖光——湖水的光。
7、秋月——秋天的夜晚。
8、未——沒有。
9、磨——磨拭。
10、白銀盤——形容洞庭湖湖水很白。
11、兩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
12、遙望——遠望。
13、山——這里指君山。
(3)《憶江南》
1、憶江南——詞牌名
2、諳——熟悉
3、藍——一種植物
4、舊——從前
5、曾——曾經
6、勝——超過、勝過
(4)《鄉村四月》
1、山原——山陵和原野
2、白滿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川,平地。
3、子規——杜鵑鳥
4、了——結束
5、才——剛剛
6、蠶——蠶
7、桑—桑葉
(5)《四時田園雜興》
1、雜興——各種興致
2、耘田——除去田里的雜草
3、績麻——把麻搓成線
4、未解——不懂
5、供——從事
6、傍——靠近
7、四時——夏秋冬四季
8、晝——白天
9、夜——夜晚
10、村莊兒女——村里的男男女女
11、各當家——各管一行
12、童孫——年幼的小孩子
13、桑陰——桑樹的陰下
(6)《漁歌子》
1、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鱖魚——一種淡水魚,味道鮮美
3、箬笠——用竹蔑箬葉編制的斗笠
4、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5、白鷺—一種水鳥
6、桃花流水—正是桃花盛開春水漲的時候
7、肥—大,肥嫩,肥美
8、不須歸—不必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