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斑羚飛渡有感篇一
你們好!
雨后彩虹,絢麗多彩,令人陶醉。斑羚飛渡懸崖,用生命組成的彩虹更是那樣的輝煌悲壯,令人驚嘆!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斑羚飛渡》,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四過程四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
1、教材的地位。
《斑羚飛渡》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初中語文第二冊第六單元的課文,這篇課文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學生迅速提高語文素養的重要載體,又體現本單元的一個“關注動物世界”的學習重點,課文內容與環保聯系緊密,可引導學生樹立“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號召全社會都來愛護動物、保護動物。
2、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通過品味文中優美生動的語言,領會動物之間互助友愛、老斑羚們那種勇于自我犧牲的悲壯的美,啟發學生領會文章的深刻主旨。2、通過復述斑羚飛渡的主要情節,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質疑、問難、小組討論、全班歸納的方法進行探究性學習。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學習動物互助友愛、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激發學生的動物保護意識、社會責任感。
3、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領會老斑羚們那種勇于自我犧牲的悲壯美,讓學生領會文章深刻的主旨。
教學難點:1、學習作者精確、生動、傳神的語言描寫。
2、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在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激發學生的動物保護意識、社會責任感。
我采用電化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教學的容量;幫助學生走近作者、理解作者、感悟生活;并采用激發興趣法來激活學生的思想,開拓學生的思維、啟迪學生的智慧。
教師充分考慮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圍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維目標,創設情境,組織教學。把班上學生按照能力強弱搭配分成幾個四人學習小組,這樣便于同學間的交流和團結互助,共同提高。
教師要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和交流,并進行適當點撥。采用了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小組討論法進行教學。
(1)指導學生用圈點批注法做預習筆記,要用活頁紙做,便于整理歸類。
(2)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與交流。
(3)指導有條件的學生上網搜索有關作者和斑羚的資料。
課前布置預習:
(1)朗讀課文2—3遍。
(2)自學文中的生詞、解釋重點詞語并造句,做在預習筆記本上。
(3)準備復述文中斑羚飛渡的主要情節。
(4)找出你認為文中的優美生動的語句加以賞析。
(5)搜集作者和斑羚的有關資料。
課堂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先聽老師給大家講一個動人的故事,有一天,森林里發生了一場大火,火勢很猛,一大群螞蟻被大火團團圍住,情況十分危急,眼看他們就要被大火吞沒。這時在一只大螞蟻的示意下它們迅速地聚攏在一起,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終成了一個大球。大球快速滾出火勢的包圍,大火燒死了不少螞蟻,但一部分螞蟻因此得以存活。同學們,在這生死關頭,小螞蟻這種犧牲一半保住另一半的舉動深深震撼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今天,我們將來看看沈石溪筆下溫順可愛的斑羚經歷的那令人觸目驚心的悲壯的一幕。
2、檢查預習:
a、重點檢查生詞、詞語的整理;
b、作者及斑羚簡介。
3、整體感知課文。
請同學們根據預習時對課文的了解,頭腦中快速地組織一下,準備復述主要的故事情節。同學們思考后交流,請2—3名學生復述。
4、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教師出示問題組)
質疑:(1)本文具體寫了哪幾只斑羚?其中哪只是主要的?
一只老斑羚(墜崖的斑羚)、一只身材特別高大、毛色深棕、油光水滑的公斑羚(鐮刀頭羊)、灰黑色母斑羚、半大的斑羚。鐮刀頭羊是主要的。
(2)鐮刀頭羊是這場飛渡的組織者,在文中勾畫出描寫鐮刀頭羊的句子,重點寫了它哪些表現?(重點寫了鐮刀頭羊的三次叫聲)
(3)鐮刀頭羊“咩——咩”發出的吼叫是什么意思?請你把“羊語”翻譯成漢語。
a、我也無能為力。
b、回來,危險!——聽我命令:老少分別列隊!
c、為了群體的生存,咱們正當盛年的羚羊只能舍棄自己的生命了!——包括我自己在內。
a、斑羚身陷絕境時彩虹出現:鐮刀頭羊之所以想出了辦法,或許就受了彩虹的暗示,表明它具有聰明的頭腦。
b、斑羚飛渡時彩虹相映:烘托出飛渡的氣勢,渲染飛渡的悲壯美。
c、頭羊走向“那道絢麗的彩虹”:渲染頭羊自我犧牲的崇高之美。
(5)談談你對鐮刀頭羊的印象。
富于智慧、有決斷力、遇事鎮定、臨難從容。
(6)在斑羚飛渡的事件中,從斑羚身上反映出什么可貴品質?(犧牲精神、團隊精神、視死如歸的精神、以及智慧、尊嚴)
(7)人類在文中扮演什么角色?
自然的掠奪者、侵略者,殘忍的屠殺者。
本環節的問題設置由淺入深,便于學生從簡單的問題入手,抽絲剝繭,從對鐮刀頭羊的分析逐步過渡到對文章主旨的把握。通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真正的實現“課堂教學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5、品味賞析。
請學生從文中找出他們喜歡的精彩片段、優美生動的語句,進行品味賞析,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1)精彩片段:重點引導學生賞析第一對斑羚試跳成功的全過程。教師出示幻燈片要求學生用適當的動詞補充完整語段。想想這些動詞用得好在哪里,并讓學生嘗試在黑板上用簡單的圖畫演示斑羚是如何在空中完成對接的。教師再出示圖片形象的展示斑羚飛渡的空中對接過程。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作者在斑羚飛渡過程中的恰到好處的動作描寫的賞析,分析精確的語言對表現事物的作用,并把這種寫作方法用在實際的寫作中去。
“從那撥老斑羚里(走出)一只公斑羚來。公斑羚朝那撥年輕斑羚(示意)性地咩了一聲,一只半大斑羚(應聲走)了出來。一老一少(走到)了傷心崖,(后退)了幾步,突然,半大的斑羚朝前(飛奔)起來,差不多同時,老斑羚也快速(起跑),半大的斑羚跑到懸崖邊緣,縱身一(躍),朝山澗對面(跳去);老斑羚(緊跟)半大斑羚后面,頭一(鉤),也從懸崖上(竄躍出去);這一老一少跳躍的時間稍分先后,跳躍的幅度也略有差異,半大斑羚角度稍高些,老斑羚角度稍低些,等于是一前一后,一高一低。”“老斑羚憑著嫻熟的跳躍技巧,在大斑羚從最高點往下落的瞬間,身體出現在半大斑羚的蹄下。老斑羚的跳躍能力顯然要比半大斑羚略勝一籌,當它的身體出現在半大斑羚的蹄下時,剛好處在跳躍弧線的最高點,就像兩艘宇航飛船在空中完成了對接一樣,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寬闊結實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象踏在一塊跳板上,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墜的身體奇跡般地再度(升高)。而老斑羚就像燃料已輸送完了的火箭殘殼自動脫離宇宙飛船,不,比火箭殘殼更悲慘,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像只突然斷翅的鳥筆直(墜落)下去。這半大斑羚的第二次跳躍力度雖然不如第一次,高度也只有地面跳躍的一半,但足以夠跨越剩下的最后兩米路程了。瞬間,只見半大斑羚輕巧地(落)在了對面山峰上,興奮地咩叫了一聲,鉆到磐石后面不見了。
(2)優美語言的賞析。
例如:a、“山澗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橋,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橋墩架設起來的橋。”為什么說那座橋是“用死亡做橋墩”?(因為每一只獲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斑羚的身體為跳板完成飛渡的。)
b、“但讓我震驚的是,從頭至尾都沒有一只老斑羚調換位置。”作者為什么感到“震驚”?(因為“我”是獵人,參照人類在這種生死關頭常常會有臨陣脫逃的表現,但作為動物的斑羚卻沒有。可見動物的品德有時比人類還要高尚。)
c、“它(鐮刀頭羊)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燦爛中。”這句話里,“燦爛”指的是什么?(“燦爛”不僅指那道彩虹,更是象征鐮刀頭羊行為和精神的閃光。)
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四人學習小組的討論和交流,四人學習小組要分工:一人組長,一人記錄發言,一人準備朗讀欣賞的語段或句子,一人整理發言準備交流。設置本環節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通過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并在合作中品析本文的精彩片段和優美語言,領略祖國語言的美。
6、指導學生歸納主旨(贊揚斑羚的自我犧牲精神;對人類的譴責)。
7、拓展遷移。
引導學生回憶講述生活中曾見過或者做過保護小動物或殘害小動物的故事,要求敘述清楚、生動、突出重點。本環節的設置主要在于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開口講話。
8、請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獲。設計這一環節旨在引導學生對本課進行小結,加深對課堂內容的印象。
9、布置作業:同學們,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請給狩獵隊寫封信,談談你的看法。
斑羚飛渡有感篇二
讀完《斑羚飛渡》這篇課文,這群斑羚給我的第一感受是:它們好團結啊!
是啊,在被逼到傷心崖的絕境時,它們為了延續種族,竟然采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而且從頭至尾,居然沒有一只斑羚從注定死亡的隊伍里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撥去。他們心甘情愿用生命為下一代開辟一條生存的道路。
當然,這次功勞最大的就是成功指揮了這次飛渡的鐮刀頭羊。它給我的印象就是:勇敢、機智、勇于獻身、領導能力極強。它想到得這個辦法,也許就是受了彩虹的啟發,這一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我們應該努力做到能夠從某一事物中得到啟示或道理。
這群斑羚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寧死也不愿屈服于他人的膝下,它們渴望生存,渴望自由。當傷心崖上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揮了這群斑羚集體飛渡的鐮刀頭羊時,它做出的舉動深深地震撼了我:它步伐堅定的、帶著自豪感走向了那道美麗的彩虹。
在課堂上,老師問我們這次飛渡成功了嗎?有沒有留下什么遺憾?說完之后,同學們都積極舉手,各抒己見,答得非常好。當我站起來時,我信心滿滿地說:“這次飛渡雖然成功了,但遺憾的是如果第一只中年公斑羚沒有搶先跳的話,這只鐮刀頭羊就可以過去了,它一定會把這群斑羚統領得更好。”言畢,老師略有遲疑了一下說:“也許這只公斑羚有一定的功勞哦!你看,它這一跳,也許為鐮刀頭羊辦法的成功有了更大的把握”頃刻間,這只中年公斑羚也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
同學們,讓我們也團結一心,創建一個強大的班集體吧!
斑羚飛渡有感篇三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2、 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知識目標: 學習本文虛實、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敘述情節,展開生動形象描寫的能力
3、 學情分析
二、說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三、學法指導
1、 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 朗讀法: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 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四、教學流程
(一) 激情導入:
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二)整體感知
1、 配樂朗誦,要求學生勾畫出生字詞,并結合課文解詞。
(三)協作質疑
默讀課文,讓學生自己提出疑難問題,小組討論解決,全班交流。
(四)品味賞析
(五)拓展遷移
(六)師生小結
(此環節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了系統、完整的印象。)
(七)作業設置
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設計了這樣一份作業:
同學們,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試給狩獵隊寫封信,談談你的看法。
時間安排:激情導入 3分鐘
整體感知 10分鐘
協作質疑 10分鐘
品味賞析 10分鐘
拓展遷移 8分鐘
師生小結 3分鐘
作業設置 1分鐘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如有不當敬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斑羚飛渡有感篇四
大家好!
我叫趙劍漪,來自榮城十二中。我說課稿的題目是:《斑羚飛渡》,選自山東教育出版社初中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下面我就按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四個部分向各位評委、老師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本單元編選了《珍珠鳥》、《斑羚飛渡》、《鷹》等六篇描寫人類的生存伙伴——動物的文章。這些文章不僅反映了人對動物的了解和認識,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而且還試圖從動物世界里折射出人類的生活軌跡。本文描寫的是一群被逼至絕境的斑羚,為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擺脫困境的壯舉,讓每個讀者受到精神的震撼。
2、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知識目標:學習本文虛實、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敘述情節,展開生動形象描寫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習老斑羚那種從容鎮定,舍己為人的高尚品格。
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生動的故事情節上,難點放在體會文章真切細膩的描寫所蘊含的強烈情感上。
3、學情分析
本文故事強,情節扣人心弦,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本文蘊含的哲理較深奧,初一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重點突破。
二、說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復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知道學生反復毒、讀反復,讓學生感悟老斑羚從容鎮定、犧牲自我的精神。
2、情境設置法:在本節課上,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3、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三、學法指導
斑羚飛渡有感篇五
各位領導,評委老師:大家晚上好!
今天很高興也很榮幸能夠和這么多師兄師姐一起參加此次說課比賽。這對我來說是一次巨大的挑戰,更是一次經驗的積累。今天我給大家說課的內容 是《斑羚飛渡》教學對象是初一學生,課時為一課時。
一 、說教材
《斑羚飛渡》選自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二課,本文描寫了一群斑羚被逼上絕境,為了種族得以延續,老斑羚義無反顧的選擇死亡,舍生取義的壯舉。本文通過驚險動人的鏡頭描寫,能夠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也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同時讓學生體會到斑羚們在危機時刻的那種團結精神和協作能力。這既是對本單元關注動物世界的延伸,又啟示人們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1.知識目標:了解本課的大概內容,能夠復述斑羚飛渡時的主要情節。
2.能力目標:通過品味文中生動形象的語言,理會文中借景渲染的手法,提高鑒賞能力。
3.情感目標:領會斑羚在危機關頭的協作能力和自我犧牲的精神。培養團結協作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三、說學法
初一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較好的理解能力和朗讀、口頭表達等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口頭復述,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討論法、交流法等,讓學生親身感受、體驗、主動去掌握運用知識。
四,說教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是幫助學生學,教學就是要教給學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識在獲得知識。”新課標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把課堂教學變成師生交流、合作、體驗、創造、表現和享受美的過程;注重學生的發展,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空間;鼓勵學生創造,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基于此,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導入法、直觀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探究法、對比法、討論法、歸納總結法。并運用:“引—激—拓”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線,學生為主體,學生成為課堂主人”的教學原則,發展學生思維和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目標,我將從以下方面來完成:
首先.以愛為話題,以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為線索,再談到動物世界,以此導入課題。
這一環節主要采用創設情景和啟發式教學,很自然的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氣氛,啟發了他們的思維,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接下來我將對作者進行簡單的介紹,這一環節主要采用直觀教學法,讓學生對作者有所初步了解。
然后我將請同學對課文進行簡要的復述,這一環節主要應用自主學習法,通過課前的自主預習,對課文內容熟悉,有利于課堂的教學進展。集中所有同學的精力,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
下一環節將對課文精彩畫面進行分析與深度講解,這一環節主要采用討論法,讓課堂氣氛達到高潮,讓每個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感受那驚險而悲壯的一幕。
再下一環節就是對課文進行總結,主要采用歸納總結法,呼吁同學們與自然和諧相處,保護自然,愛護自然,學習斑羚的那種團結,互助的精神。
最后一環節就是課后作業,以如果為題寫段話,主要采取練習法,主要談談學生對生命的感悟,對生命的理解,以及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
本課設計力求體現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為中心,從目標的提出、到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都讓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實踐性、更濃的創造性!當然,教學研究永無止境如有不當之處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斑羚飛渡有感篇六
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名叫《斑羚飛渡》,這本書的作者是沈石溪,他被益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群羚羊被一群貓人逼至絕境—傷心懸崖時,未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老羚羊用自己的身體當墊腳石,此犧牲一半挽救一半的辦法擺脫困境的壯舉。這本書讓我深受啟發:動物和我們人類一樣,是自然界的生靈,他們也有他們的生命,也有他們的可敬之處,哪怕是餓狼,也有溫柔的一面,他們都有自己的生活。人類不應該未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濫殺無辜,從動物身上我們也學到各種可貴的品質。我相信,這也是沈石溪老師寫這本書的原因了。
世界上有許多動物都在漸漸滅絕,我們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它們滅絕,更不能把它們逼盡絕路。人類也應該換位思考,去想一想動物們的感受。
讀了《斑羚飛渡》,我的感受是:狩獵隊不想勞動,就像另一篇文章《守株待兔》里那個農夫一樣,不勞動,想發財。就一直守在山上,等了好久,到最后卻是兩手空空,而斑羚聰明機智,團結友愛,避開了狩獵隊。
其中有一篇小故事叫《斑羚》,主要講了斑羚在面臨絕境時,竟然能想出一般死一半活的方法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我非常佩服它們這種聰明機智,不怕犧牲的精神。我為它們感到驕傲!這篇文章啟發我:不能像狩獵隊那樣,不勞而獲,要腳踏實地的做好每一件事,要像老斑羚那樣,樂于助人、保護弱小,關鍵時刻能舍生忘死的精神。
我為斑羚驕傲,更要向老斑羚致敬,它們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斑羚飛渡有感篇七
今天讀了沈石溪的《斑羚飛渡》,讓我不禁浮想聯翩,感動不已。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斑羚被一群獵人圍攻,情急之下,唯有一條寬六米的深溝可以讓斑羚們絕處逢生。于是一老一少兩斑羚同時從懸崖上起跳,小斑羚把老斑羚當作起跳板,躍過懸崖獲得新生,而老斑羚就墜入深谷,壯烈地犧牲了。
再來看看我們自己,跟他們相比是多么渺小,許多同學沒有一點奉獻精神。別人叫他拿一下拖把或撿一下垃圾,這是何等的小事啊!他卻推三阻四,給自己找盡理由推卻。跟愿意向死神挑戰的人差了十萬八千里。
讀了這篇文章,我深深地感受到動物也是有靈性的,它們也富有人情味,也會思考。所以我們也一定要好好愛護他們,給它們一個生存空間,它們也有寶貴的生命,更不應該像文章中那樣去獵殺斑羚。
鐮刀頭羊也十分讓我敬佩,在最危急的時候,鐮刀頭羊能沉著冷靜地思考問題,讓大隊斑羚轉危為安。而它自己本可以獲得新生,但它卻選擇了放棄。為了種群換來新生,這么做也是值得的。
讀了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斑羚的自我犧牲為后代搭了一座彩虹橋,我十分喜愛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