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屬于現實活動范疇。它是演講家通過對社會現實的判斷和評價,直接向廣大聽眾公開陳述自己主張和看法的現實活動。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演講稿嗎?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演講稿模板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勵志演講稿篇一
上午好!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為中考沖刺》!
時光飛逝,對于初三同學轉眼已是三年。三年的征途,是光榮的荊棘路,帶著夢想與期待沖刺中考,這場期待了三年的戰爭,馬上就要打響了!
1、服裝要盡量選擇輕便、舒適的運動短裝,這樣有利于發揮最佳水平;
2、鞋子必須選擇平時已經穿適應了的運動鞋,千萬不要特意穿新鞋;
3、每個同學要自行帶好飲用水,考慮到天氣較熱隨時需要補充適當水分,但千萬不要在考前大量喝水。
4、每個同學在考前要充分做好準備活動,特別是在長跑前必須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最佳。
5、在長跑考試中每個同學要根據自己的能力,結合考試途中的體力必須要有一定距離的沖刺。在此特別要提醒同學們,長跑在一定程度上比的就是毅力,堅持一把,努力一把,拼搏一把,滿分就是你的了。
6、最后還要提醒同學們,千萬不要忘記吃早餐,我們考試時間在上午9:30左右,分組在后面的同學還應帶些點心,以防考試時餓著肚子。
相信同學們一定會以積極的心態迎接考試,以滿腔的熱情對待考試,以執著的毅力參與考試,預祝我們初三的同學們在本次體育中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謝謝!
勵志演講稿篇二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要注重培養自己的道德觀念,必須注意到知、情、意、行的統一。現在就來看看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道德方面的演講稿,歡迎閱讀。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你們好,我是三(2)班的,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道德之時時暖人心》。
道德是最美麗的花兒,隱藏在人們的心底,散發出它那迷人的清香。
道德是一種愛心,當別人在需要幫助時,給予最真誠的幫助。
突如其來五.一二大地震,2:28分,這2:28,厄運降臨,頃刻間,8級大地震向四川飛奔而來,房屋轟然倒塌,路面更是被撕得四分五裂……滿目所見,一片片瓦礫,一個個廢墟,一幕幕,慘不忍睹。許多幼小的孩子在這場大災難中失去了自己的父母,許多丈夫失去了妻子,許多妻子失去了丈夫……更多的家庭流離失所。
道德有時是渺小的,多做一個動作,多說一句話,你就已經獲得了道德。
有一次,我到超市買東西,結賬時,計算機出現了問題,食品的價格沒有出現在小票上,只需我付牙膏的2.8元錢,我毫不猶豫地對服務員提了出來,收取了我的食品的費用。走出超市,我異常興奮,道德竟是這般美好的感覺。
道德,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財富,更是一種智慧。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重抬道德的話題,感覺既熟悉又陌生。畢竟,道德在我們生 活中與我們緊緊相隨,每時每刻都不曾分離,道德與人類同生,與社會同生。也許有人會問,什么是道德?道德就是調整人與人之間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我認為,道德就是愛國愛民團結 互助:道德也是不丟垃圾,不隨地吐痰德,道德更是遵紀守法,潔身自好;道德還是文明禮貌自尊自強。說道小處,道德是上課 不遲到,不早退。在公共場所,不亂丟垃圾。以此等等。
一位哲人說過:“道德普遍被認為是人類最崇高的目的。但 是當你走出校園,可能會有一些負面的信息,如充滿耳目的暴力、行竊、吸毒、貪污、受賭;弱者無肋,壯力血流;大街污水滿地,人嘴臟話漫天……凡此種種,讓人感覺道德巳被扭曲,人進已 經喪失。為什么道德會失去呢 我個人認為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人們的道德觀念不斷地受 到社會變更產生的沖擊:原有的“熟人”社會迅速過渡到“陌生 人”社會,人和人之間的傳統關系被沖淡;經濟利益的驅使,工 作壓力的增大,占用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無暇反思道德;錯誤 價值觀的影響,對自身利益的過分追逐,對道德的不屑一顧,更是加速了道德的“休眠” ;而孤立的“好人反被冤枉”的新聞事 件引發的不恰當的輿論則過分夸大了道德困境,對徘徊猶豫中的 道德產生了負面的導向。 這種種因素就好像給道德罩上了一個玻 璃罩,明明看得見,就是摸不著,道德就在這缺氧的狀態中漸漸 “休眠”了。 孟德斯鳩說過:“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 紐,這就是美德” 。但丁說“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 知識和美德” 。 那么我們現在應該如何做呢 24 歲的山東煙臺姑娘刁娜以身擋車、用一條腿換回一條命 的感人故事傳遍大江南北。事件中施救者見義勇為,被救者心懷 感恩,肇事者敢于擔當,各方共同用行動弘揚社會公德的善良之 舉。在社會轉型時期,受經濟利益、多元思想、多元文化的影響,社會上出現了一些不道德行為。我們有過為“小悅悅事件” 的義憤填膺,有過為“彭宇案”的憤憤不平……但是,僅僅是責 怪、埋怨、氣憤,并不能徹底改變當前的狀況。
道德的大廈要靠 每一個人來構筑,與其一味痛心道德缺失、呼喚道德復蘇,還不 如從我們每個人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刁娜危難時刻 的一個動作、受傷后的一句心語、病床上的一臉微笑,都讓我們 看到其映射出的時代意義和道德價值。更多的時候,我們不是缺 少愛心,而是缺少行動的勇氣。弘揚社會道德,需要在平凡的小 事中去實現。公共汽車上給老人讓個座,路上有人問路指個方向,有人拉車幫著推一把……人性的善良就在這些微小的善舉中彰 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小小善舉可以積蓄成大義大愛,顆 顆愛心可以聚集成愛的天空。 在我們這樣一個素以守望相助、急公好義為傳統的民族中,真情正義仍是當今社會道德的真諦,儲藏于民間向善的道德力量 依然深厚博大,“平凡良心”仍需要我們加以珍視和發揚。為見 義勇為者提供良好的輿論環境和法律援助,是推進道德建設的重 要一環。目前,諸如設立見義勇為幫扶基金、在法律層面給予見 義勇為者以支持等措施,都會促進全社會的道德自覺和道德自 信,最終使每一個人好事做得光榮,善舉行得踏實。
還在等什么?每個人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吧!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當大地迎來冬季時,重抬道德的話題,感覺既熟悉又陌生。畢竟,道德在我 們生活中與我們緊緊相隨,每時每刻都不曾分離,道德與人類同生,與社會同生。 也許有人會問,什么是道德?道德就是調整人與人之間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 規范。我認為,道德就是愛國愛民團結互助:道德也是勤奮節儉努力上進;道德更是遵紀守 法,潔身自好;道德還是文明禮貌自尊自強。 在公共生活中,文明禮貌、說話和氣、待人熱情、自覺維護公共秩序等道德行為和倫理 規范,會令人滿意并受到贊揚。但有少數大學生連起碼的社會公德都沒有。
一是表現在倫理 道德方面的某些缺陷。比如,在校內反映在:教室垃圾視而不見、墻上腳印無故出現、桌上 涂寫、 圖書撕頁、 購飯插隊、水電浪費等缺乏文明的傾向; 在社會生活中表現為:乘車無序、 待人無禮、隨心所欲、自私自利等社會公德的缺失行為。也有的大學生明哲保身,面對他人 不文明的行為往往不聞不問、熟視無睹、甚至見怪不怪。
二是表現在法紀規范方面的意識不 夠。譬如大學生劉海洋公園硫酸潑熊事件,曾一度引起社會轟動和高校反思。
三是在道德信 仰上,一些大學生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迷失了自我,信奉資產階級個人主義、拜金主義 的人生信條,為謀求金錢和私利不擇手段,損害他人利益、集體利益甚至國家利益和民族利 益。
四是心理耐受力、意志力、抗挫折能力較低,不能正視人生矛盾,無力排除人生困境。自殺和傷人事件并不罕見,缺乏健康、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
學術界對道德內涵的認識是紛繁多樣的。有的試圖從歷史發生學意義上對道德概念加以 解釋,認為道德是主觀的、在每個人心里內在地發生的,只能為他自己通過反省覺察的道德 心理現象;客觀的、可為他人從外部觀察到的,個體或群體的道德行為現象以及作為一種精 神的客觀凝結物的,以誡律、警句、格言、或理論、學說等形式表現出來的道德知識現象。 有的認為道德是一定社會 一定階級向人們提出的處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之間各種關 系的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有的學者則把道德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處的,引導受教育 者自覺養成環保意識、思想覺悟和相應的道德文明行為習慣。
勵志演講稿篇三
1、水滴石穿,繩鋸木斷。
2、少年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3、欲得真學問,須下苦工夫。
4、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6、學然后能行,思然后有得。
7、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8、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
9、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10、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11、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12、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
13、鐘不敲不鳴,人不學不靈。
努力就是光,成功就是影。沒有光哪兒來影?
努力向上的開拓,才使彎曲的竹鞭化作了筆直的毛竹。
努力向學,尉為國用。 -----孫中山
努力學習,勤奮工作,讓青春更加光彩。 -----王光美
勤奮的含義是今天的熱血,而不是明天的決心,后天的保證。
勤奮和智慧是雙胞胎,懶惰和愚蠢是親兄弟 —— 民諺
勤奮可以彌補聰明的不足,但聰明無法彌補懶惰的缺陷。
勤奮是你生命的'密碼,能譯出你一部壯麗的史詩。
勤奮者廢寢忘食,懶惰人總沒有時間 —— 日本
勤者讀書夜達旦;青藤繞屋花連云。
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杜工部集》
4、讓生活的句號圈住的人,是無法前時半步的。
5、沒有激流就稱不上勇進,沒有山峰則談不上攀登。
6、駕馭命運的舵是奮斗。不抱有一絲幻想,不放棄一點機會,不停止一日努力。
8、只要能收獲甜蜜,荊棘叢中也會有蜜蜂忙碌的身影。
9、只有創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搏,才是充實的生活。
寶劍不磨要生銹;人不學習要落后。?
不吃飯則饑,不讀書則愚。
不向前走,不知路遠;不努力學習,不明白真理。?
成功并不能用一個人達到什么地位來衡量,而是依據他在邁向成功的過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難和障礙。
讀一書,增一智。?
蜂采百花釀甜蜜,人讀群書明真理。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勞動是知識的源泉;知識是生活的指南。?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長的少年需要學習。?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1. 如果我們都去做自己能力做得到的事,我們真會叫自己大吃一驚。
2. 失去金錢的人損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損失極多,失去勇氣的人損失一切。
3. 無論才能知識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熱情,則無異紙上畫餅充饑,無補于事。
4. 如同磁鐵吸引四周的鐵粉,熱情也能吸引周圍的人,改變周圍的情況。
5. 一個人最大的破產是絕望,最大的資產是希望。
6. 流水在碰到抵觸的地方,才把它的活力解放。
7. 什么叫做失敗?失敗是到達較佳境地的第一步。
8. 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樣有價值。
9. 業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
10. 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
勵志演講稿篇四
大家好!
同學們,我們是21世紀的主人,環保意識是現代人的重要標志。我們應當切實地樹立起時代責任感。地球是人類唯一居住的地方,人類要在地球上安居樂業,就要愛護地球,愛護大自然。
我們要愛護每一片綠葉,愛護每一棵小草,愛護每一朵鮮花。曾幾何時,人們亂砍亂伐,使大自然的生態平衡遭到了破壞。
沙丘吞噬了萬頃良田,洪水沖毀了可愛的家園,大自然的報復讓人類尷尬啞然。梅水溪曾經說過,沒有自然,便沒有人類,這是世界一大樸素的真理。一味地掠奪自然,征服自然,只會破壞生態系統,咎由自取,使人類瀕于困境。
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錯,人不給自然留面子,自然當然也不會給人留后路,1998年的洪水,其實,這就是大自然向人類發出的警示。現實都告訴我們:厲行節約,建立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的循環經濟是應對資源短缺的唯一選擇,建設節約型社會已成當務之急,更是一場關系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革命。
教育資源是社會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節約型社會呼喚節約型校園。建設節約型的綠色校園,不僅是學校自身發展的需要,更是高校應有的社會責任。
綠色校園不僅僅是草地蔥蔥、樹木茂盛,也不僅僅是窗明幾凈、校園整潔。綠色是一種環境理念,一種環境美,既是人與人的和諧,也是人與自然的和諧;既要讓當代人生活美好,也要使后代人甚至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空間。這是一種對地球美的追求。環境教育任務艱巨,環保活動任重道遠。
為了我們的'家園,為了子孫后代,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創綠色學校,共保碧水藍天,共享美好生活。當人類感覺到了保護自然的深遠意義,這樣的感覺則是美妙的。而這種美妙的感覺若能轉化成現實的行動,則更是公德無量的。
謝謝大家!
勵志演講稿篇五
大家好!
祝賀大家順利畢業,即將奔赴新的崗位!此時此刻,我不想對大家的本科或研究生期間的學習和生活進行總結,因為最好的總結需要留給你們自己去做。
在大家進入人文與發展學院時,我都會向大家介紹人文與發展學院的理念和理想。
尤其會強調,大學應該給學生提供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思想。
我認為,在知識與思想之間,知識是物質的,思想是觀念的;知識是經驗的,思想是哲學的;知識是功用的,思想是自由的。
大學學習并非僅僅是為了學習知識來改變命運,而更是為了獲得思想來追求自由。在人文與發展學院希望傳遞的思想中,一個重要的關切視角便是普通人。
在人文與發展學院的5分鐘宣傳片《他們》中,全片僅有三句話——看見他們,走進他們,講述他們。
我們希望呈現的是:在大發展時代,人們看到的常常是高樓大廈、高鐵高速……,而看不到大發展背后的數以億計的普通人。
人文與發展學院就是要看見這些普通人,通過教育教學、學術研究、社會行動走進這些普通人;通過論文著作、社會討論、政策倡導等講述這些普通人。
在大家畢業之際,我想再次提示大家,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要關注我們社會中的普通人,尤其是,普通人中的弱者。
因為只有那樣,我們才能夠了解弱者或窮人的社會現實和生活世界,我們才能夠理解弱者或窮人的生計壓力和生活需求。
但是,在我們的社會,人人都想成為一名強者,沒有人想成為弱者;因為人們會認為強者是勝利的象征,而弱者則是失敗的代表。
因此,“像弱者一樣感受世界”說起來容易,但真正踐行起來,卻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對于擁有權力、資源或身份優勢的強者,保持一種弱者心態,更為困難。
大家知道,中國經濟多年來保持高速增長,物質財富的積累有目共睹,幾乎所有中國家庭都是受益者。
我們的社會進入了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但同時我們也發現,隨著物質財富的快速增長,中國社會的戾氣也在快速加重。
這并非危言聳聽,其嚴重程度,幾乎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例如,在餐廳、公交、地鐵、高鐵甚至飛機上因為搶座而吵架廝打,醫鬧事件、校園欺凌、家庭暴力、插隊夾塞、開斗氣車,甚至因為被看來一眼就毆打他人……這些現象似乎并不少見。
而在網絡場域,更是戾氣四溢,那些所謂的高端人士,在微信群里常常一言不合,便惡語相加。
當然原因很多,但我覺得,其中的一個原因便是,不少人總以強者的心態對待社會、對待他人。
持這種強者心態的人往往唯我獨尊,以自我為中心。
這樣的強者心態表現在社會關系上常常是目中無他人,唯我優先,容不得他人的意見,容不得他人超過自己。
這里的例子實在太多。例如,我多次見到西校區早晨送孩子上學的家長,將車子直接停在帶有明顯禁停標識的學院正門口;高端小區里有的業主直接將車輛停在草地上;網絡上,一旦他人提出不同意見,便開罵約架;以及太多的因為一點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情而在餐廳、馬路、高鐵,甚至飛機上,拳腳相加。
這樣的強者心態最為惡劣的表現是強者對弱者的欺凌。
例如,餐廳顧客辱罵毆打服務人員;小區業主辱罵毆打保安;男性辱罵毆打女性;成人辱罵毆打兒童老人;有權者辱罵毆打普通人;有錢人辱罵毆打窮人。
這樣的強者心態,不僅不利于和諧社會的建設,在社會發展中也無助于新發展理念的踐行。
例如,這樣的強者心態表現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往往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剝削自然,而不會敬畏自然、尊重自然。
這樣的強者心態表現表現在理性和感性關系上常常是崇尚算計、效益至上、蔑視感性,而不關注體驗感受、行動意義。
這樣的強者心態表現在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關系上每每是科學沙文主義,即迷信科學的客觀性和功用性,而蔑視人文社會科學的批判性和情懷感。
這樣的強者心態表現在城鄉關系上,一般是要農村向城市看齊,尤其是為了城市化建設和城市人的生活可以犧牲農村和農民的利益。
正是由于強者心態在社會建設、國家發展中的諸多損害,在同學們即將離開母校的最后時刻,我才要再次提示大家,記住人文與發展學院倡導的在社會發展和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視角,尤其是要嘗試像弱者一樣感受世界。
離開校園后,假如你從事扶貧工作,請努力理解窮人的生活現實和生計壓力,不要將自己想象的扶貧方案強加給窮人,若窮人不接受你的方案,請不要貶損他們的素質和眼界,你需要嘗試像窮人一樣感受世界。
假如你從事鄉村振興工作,請努力理解農民的生活世界和生產邏輯,不要以為可以將一個外來者的產業方案和市場方案強加給村民,錢伯斯提醒過我們,“自己冒險是一回事,而鼓勵其他人冒險則完全是另一回事”,也許農民還保持著斯科特指出的“安全第一”的生存倫理,你需要嘗試像農民一樣感受世界。
假如你如我一樣,是一位男性,請努力理解女性的多重角色和多重壓力,不要在一切生產勞動和工作安排中都要踐行狹隘的“男女平等”,其實女性一直面臨著因傳統性別角色分工而制造的不平等,一位女性往往需要承擔更多的家務、人口再生產責任和職場壓力。
在男性主導的世界里,在生產安排和工作考核中,男性需要嘗試像女性一樣感受世界。
無論你從事什么工作,請你努力理解那些服務人員、保潔人員、保安人員,努力理解那些無權者和無錢者,努力理解那些老弱病殘人群,不要以為你真是他們的上帝,不要以為你真比他們高明,不要認為你真是他們的救星,很多事情對你來說,可能是一件區區小事,而對他們來說,則可能是令全家焦慮不堪的天要塌下來的大事。
一個從來沒有撫養過殘疾孩子的父母,永遠不可能真正感受養育殘疾孩子所需要的各種付出和各種滋味。
正是因為人們其實根本不可能真正體悟到弱者的生活現實和心理世界,因此,我們更加需要保持一種態度,也就是要嘗試“像弱者一樣感受世界”。
各位同學,人們都將自己就讀過的學校稱為母校。
如母親一般的人文與發展學院,沒有顯赫的家世,沒有華麗的外表,但是我們有浪漫的情懷和樸素的思想。
我們希望我們的畢業生能夠保持純真、保持真實,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夠思考社會、追求意義,能夠時刻深入自己的內心,傾聽良知發出的聲音。
盧梭曾說:“看到你們這種端莊樸素的裝束,誰還不鄙視虛浮的奢華?”
同學們,言有盡,而情不可終。
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快快樂樂!無論你在何時,無論你在何處,不需要提前通知,不需要提前準備,如母親一般的人文與發展學院,將時刻張開懷抱,等待你的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