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昆蟲記讀書筆記免費摘抄 昆蟲記讀書筆記摘抄200字篇一
大家對《昆蟲記》這本書都并不陌生吧?那可是法國著名作家和生物學家法布爾一生嘔心瀝血之作。對于這本書,我自看了它后,就再也不能忘懷。
法布爾非常熱愛大自然,他從小就立志要做一個為昆蟲書寫歷史的人,并通過刻苦的自學,獲得了物理數學學士和自然科學博士學位,為自己的理想做了充分的知識準備。
在法布爾的《昆蟲記》里,可以充分體現他的文學基礎,巨著《昆蟲記》有十卷之多,翻譯成中文不下二百萬字。人們說,《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生物學著作,更是一部文學名著。在20世紀,法國文學界曾以“描寫昆蟲的杰出詩人”的名義,推薦法布爾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可是在審評官們還沒有做出決定時,法布爾就逝世了。
就在法布爾快要逝世的時候,大家都去看望他,為他送行。突然,法布爾大叫一聲“我要做的事還有很多很多!”就咽氣了。這句話,感動了法國乃至全世界。
法布爾對昆蟲的熱愛,讓我感慨萬千:法布爾有對昆蟲觀察的執著,我們也可以有對學習的執著。據我了解,在法
布爾觀察昆蟲時,還鬧過一個不大不小的笑話:
有一天,法布爾正趴在樹上專心的觀察昆蟲,突然有一群人指著他喊:“快來啊,小偷在這里!”最后警察來了,大家才知道認錯人了,而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法布爾。
這個故事,你可別一笑而過,其實這里還透露出了法布爾觀察昆蟲的忘我和認真。也就是他勇于懷疑的精神,讓我們對蟬這種生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我們從小就聽過這個故事:蟬在夏天唱歌,在秋天跳舞,到了冬天,他餓得向螞蟻討要麥子。對于這個故事,法布爾給于了嚴厲的批評。第一,蟬沒有嘴,只有‘吸管’,吃不了麥子;第二,冬天沒有蟬。而事實證明,蟬只喝樹汁,螞蟻卻是集體攻擊蟬的一大兇手。
除了有勇于懷疑的精神,法布爾還具備了嚴謹認真的態度。在他描寫塔藍圖拉毒蜘蛛中,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法布爾說,人們覺得塔藍圖拉毒蜘蛛是一個可怕,讓人不寒而栗的蜘蛛,那里的人們都躲著它。可他在實驗室里,卻看到了容易馴服的,頗有心智,身手敏捷的塔藍圖拉毒蜘蛛。塔藍圖拉毒蜘蛛是會攻擊人,但并不主動,他們通常待在洞里等待送上門的昆蟲。
熱愛大自然,有勇于懷疑的精神,有嚴謹認真的態度和對未知事物的求知欲望,是我們應該從《昆蟲記》中學習到的,也是我們應該具備的。
昆蟲記讀書筆記免費摘抄 昆蟲記讀書筆記摘抄200字篇二
你可知道,每一片葉子下面都是另一個世界?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書中法布爾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向我們描繪了一個神奇的昆蟲世界。
你可知道,昆蟲界的“母親們”也有所不同?
象態橡栗象滑稽的表皮下卻是一顆閃耀著母性光輝的心。為了能讓自己的孩子吃上最營的食物,她不辭辛苦地將橡栗翻了又翻,換了又換,直到找到那最適合幼蟲的美食才產下一個卵。一干就是八個小時,有時甚至會付出生命;而同樣是象蟲的豌豆象相比之下就顯得不負責任了。她們在一個小小的豌豆上一下就是好多卵,并不顧及一個豌豆是否夠幾個幼蟲吃,下完后立馬走人。這讓人想到了“粗放式播種”……
我們習慣了母親的照顧,在我們成長途中母親還陪伴著我們成長,但在昆蟲的世界里,幼蟲需要獨立。剛出生的嬰兒沒有任何依靠,只有靠自己尋食,成長,最后成蟲。在這個過程中,必會有一部分幼蟲死去。如豌豆象的幼蟲。它們被自己的母親強制分配到同一個豌豆里,幾只幼蟲同居,卻只有一個能存活下來,但他們不爭搶食物,只是各吃各的一部分,但他們都有一個信念:到豌豆中間,去啃食那里的食物,因為只有到達那,它們才能活下來。當一幸運兒達終點時,其它幼蟲就停下了腳步。沒錯,它們即將面臨死亡,但它們很坦然,只是靜靜地等待,沒有怨言。有人會覺得它們懦弱,但我覺得它們才是強者。因為他們懂得忍讓,它們不會因為失敗而自暴自棄,而是選擇在臨死前保留一份清凈,一份坦然。這一點是人類比不上的。
也許你不知道,被農民所痛恨的蝗蟲其實是一位優秀的建筑師;而被人們贊美成園丁的金步甲其實是一個兇狠的吞食者;而為人們所喜愛的,看似弱小的螢火蟲其實是一個肉食者…你也許很驚奇,為什么法布爾會知道得這么多。因為他懷著一顆敬畏生命的心,以及對昆蟲的熱愛。他曾為了弄清楚孔雀蝶家族的情況,鉆研了三年;為了觀察象態橡栗象產卵的過程,他與家人輪流觀察,近8個小時…法布爾說過:“你們是把昆蟲開膛破肚,而我是在它們活蹦亂跳的情況下進行研究;你們探究死亡,而我卻探究生命。”法布爾以一顆尊重生命的心向人類提出質疑。人類花重金做科學研究,而法布爾只是一張紙,一支筆,一個放大鏡就解決問題了。況且那些重金之后的成果還沒有法布爾的探究準確呢!
這是為什么?
我相信,法布爾的這句話足以解開所有疑問:“一小塊注入了生命的能感受苦與樂的蛋白質,遠遠超過龐大的無生命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