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美麗的草原篇一
《草原的早晨》是一篇文字優美、內容新穎的散文。寫的是早晨,草原從睡夢中醒來,牧民們趕著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現了草原一片繁榮興旺的新氣象。全文共3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草原在黎明的鞭聲中醒來。第二自然段寫牧民們趕著羊群奔向草原。第三自然段寫牧羊人在遠處放羊的情景。本堂課的教學設計思想是如何滲透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實現語文素養、音樂素養、審美情趣等多種能力的整合,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
(1)通過學生自由練讀、教師范讀、指導朗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會讀本課的生字詞,能在田字格中正確、工整、美觀地書寫:打、動、牧。
(3)通過朗讀、理解、角色表演等方法,借助視頻、圖片、音樂等多媒體手段,感受草原早晨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歡樂。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正確、工整、美觀地書寫“打、動、牧”;能抓住關鍵詞句,在腦海中展現大草原的樣子及草原早晨熱鬧、歡快的場面,去感受牧民們的勤勞、歡樂,并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1)以基于多媒體條件下的學習環境為依托;
(2)以課內外聯系,學科間融合的大語文觀為基本理念;
(3)以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為主要學習方法;
(4)以提高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和語文素養 為歸宿;
(5)以培養學生感受草原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歡樂為情感目標。
課一開始,我用課件出示“黎明前的草原圖”,生動地刻畫出了大草原寧靜、悠遠的意境,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了遼闊美麗的大草原,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學生的興趣自然而然地被激發出來了。基于一年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情感體驗較貧乏,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對抽象的語言文字理解起來有些困難,所以當學生談到“鋪滿新綠的草原醒來了”時,學生對草原醒來了,難以理解,我播放“啪!啪!”的鞭聲,響亮、震撼,通過這些形象的畫面、聲音,幫助學生感受草原的“寧靜”,體會“草原醒來了”的情景。然后課件出示“鋪滿新綠的草原圖”,讓學生說說草原上的草長得怎樣,讓學生明白“春天來了,草原上的小草都冒出了新的嫩芽,而且到處都是,像給草原鋪上了一層綠絨絨的地毯。”這就是課文中“鋪滿新綠”這個詞語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用朗讀喚醒同學們的耳朵,讓大家感受到草原醒來了。同時,注重了知識的復現與整合,結合之前學過的《小池塘》一課中“醒來了”的理解,初步體會“擬人”這種方法的有趣、生動,把觀察、讀書和思考結合起來,加強了詞語與事物表象的聯系,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突破了教學難點。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寫牧民們趕著羊群奔向草原的歡樂場面,在學習這一段時,學生對“涌”的理解可能會不到位,因為從沒有到過草原的小學生,頭腦中對羊兒爭先恐后像潮水一般涌出圈門這一景象可以說是一片空白,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想象、語言描述,生動地再現了很多羊兒歡快的“涌”出圈門的景象,讓學生感受到一幅鮮活、跳動的畫面。在此基礎上,教師又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假設自己就是那一只只歡樂的羊群,體會草原的快樂、自由,再讀課文,學生自然就能把羊兒的多、羊兒的歡樂表現得淋漓盡致。在學習“牧民們跨上駿馬,趕著那歡樂的羊群。”這句話時,我引導學生通過動作表演來理解牧羊人“跨上”和“趕著”時動作的瀟灑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自然段寫了遠處的羊群和牧羊人的歌聲。我設計了過渡語——“羊兒奔向無邊的草原,牧民們追趕著羊群漸漸遠去了。我們向遠處望去,又會看到些什么呢?遠處的草原又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一邊聽一邊想:“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接著通過欣賞藍天上白云飄,藍天下羊群散布在大草原上,慢慢的移動吃草,牧羊人悠閑地躺在草地上的畫面,學生再一次感受草原的美麗和牧羊人的快樂。講解“回蕩”一詞時,不是照搬詞典里的解釋,而是通過欣賞音樂,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情境,去“意會”。學生在老師創設的音樂情境中,自主地表達自己的感受,理解了詞語,豐富了情感,拓寬了詞匯。其中,還要穿插一個比喻句的小練習,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與表達能力。
美麗的草原篇二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歌詞中所描述的內容,體會草原的美麗,產生熱愛草原的情感。
2.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3.與其他學科整合,使學生在多種信息的交流與學習中,獲得情感的體驗。
4.學會唱這首歌。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多種形式理解詩歌。
1.《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的vcd,草原的風景圖片.
2.教學課件。
3課時
初讀詩歌,學習生字。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去過草原的?想不想去看看呢?去
草原就必須有通行證,要想獲得通行證就得闖過下面這幾關,有信心嗎?
二、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詩歌,把生字連同組成的詞語畫出來。
三、學習生字:
蝶:die 蟲字旁 左右結構 蝴蝶 蝶戀花 蝶泳
霞:xi 雨字頭 上下結構 彩霞 云霞 霞光 朝霞
駿:jn 馬字頭 左右結構 駿馬
撒:sǎ 扌旁 (多音字)撒野 撒手 撒謊 撒手不管
氈:zhān 毛字旁 半包圍結構 氈子 毛氈
描:miao 扌旁 左右結構 描圖 描寫 描述 描繪
繪:hu 纟旁 描繪 繪畫 繪圖 繪制 繪聲繪色
四、復習一類生字,認識二類生字。
理解詩歌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學習唱這首歌。
一、初讀詩歌,感知大意。
1.(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同學們,聽完歌曲你有什么感覺?齊讀詩題,說說你是怎么理解詩題的?(抓住“美麗、家”兩個詞來講)
2.自由讀詩歌。
二、結合課件,體會內涵。
1.出示“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齊讀,說說應該怎么讀?(讀出美、親切和驕傲的感受來。)
2.先讀第一節,說說從哪你能體會到草原的美?(結合具體的`詞語來講,講后要練讀,教師在學生講述的過程中,在大屏幕上放出映的草原圖片,使學生對草原的美有一個直觀具體的感受)
3.再讀第二節,可以用學習第一節的方法來學習第二節。抓住“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句話反復來讀,每一次讀都提高要求。
三、小組合作,展示匯報。
1.學習了這首詩歌,你們有什么想法?
(學生自由交流,說出自己的想法,可以用多種方法來展示自己的學習心得,如:寫一篇文章,畫一幅畫,編排一個舞蹈,辦一期小報等)
2.學生匯報自己的學習心得。
3.學習唱這首歌。
匯報自己的學習心得,完成課后練習。
一、請同學們把自己設計的小報、排練的節目等學習的心得做以匯報。
二、完成課后練習。
1.讀下面的詞語,邊讀邊在頭腦中聯想畫面。
風吹綠草 彩蝶紛飛 一灣碧水
水清草美 綠色的海 春光萬里
遍地花 百鳥唱 彩云朵
2.根據課文填詞語。
彩蝶紛飛百鳥唱 駿馬好似彩云朵
一灣碧水映晚霞 氈包就像白蓮花
3.我來做小導游。
可以請學生自由發揮,將自己查找的資料和所
了解的草原做以介紹。
三、作業:
1.書寫一類生字
2.讀詩歌。
美麗 家
愛
美麗的草原篇三
我生在天津,卻是在科爾沁草原上長大的。
科爾沁草原位于內蒙古大興安嶺南端,那里地勢平坦,水草茂盛,是個天然牧場。
春雨輕灑,草兒發芽,大地青綠一色。白蘑菇般的蒙古包點綴在綠茵如毯的草原上,格外醒目。聽,牧羊姑娘那動聽的歌聲在草原上回蕩;瞧,駿馬奔騰,牛羊成群;看,迎春花從睡夢中醒來了,它在微微春風中拼命搖動枝葉,搖呀搖,搖出了一朵朵金燦燦的小黃花,在青草的陪襯下,恰似一塊巨大的翡翠嵌入了點點黃金。整個草原如詩如畫。
夏天,一場大雨過后,草原上的各種花兒,一夜之間都綻開了笑臉。那白的如雪,粉的像霞,紅的似火,黃的勝金,整個草原像一座五彩繽紛的大花園,惹得蝴蝶蜜蜂在百花叢中狂歌亂舞。喲,薩日朗花也開了,它那五片細長通紅的花瓣向下彎曲著,像一盞盞紅燈籠。這時,我就最喜歡和小伙伴們高舉著一把把薩日朗花在草原上嬉戲。
秋天,青草枯黃,百花凋零,只有野菊花開得正旺。山坡上,公路旁,那一墩墩、一簇簇的野菊花在秋風中搖曳,散發出淡淡香氣。
八月中秋,第一場雪降臨草原的時候,大自然告訴我們,草原的冬天來了。從此后,鵝毛般的大雪便是草原常客。大雪過后,山川大地一片銀白,無比壯觀。那沒膝深的大雪給上下班的人們帶來了許多不便,卻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樂趣。我們在雪地里堆雪人、滾雪球、打雪仗。我們的叫聲、笑聲,驚飛了麻雀,嚇跑了寒冷。
自從我離開內蒙古之后,再也看不到草原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了。可我多么想你呀,美麗的大草原!
美麗的草原篇四
課型 綜合
教學目標
2.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識,認識馬頭琴音色 。
教法學法:試唱法、表演法、聽賞法、討論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錄音機、磁帶學生喜歡的
教材分析
本課以草原上的蒙古族為主線,通過聽、唱、演、思來了解蒙古族民歌以及音樂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因此在教學中先給學生聽無伴奏合唱《牧歌》,與此同時用多媒體展示蒙古草原的風貌,學生在聽覺和視覺的享受中開始學唱民歌《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從中體會音樂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繼而引導學生欣賞馬頭琴獨奏《我從草原來》,在充分激發學生情感的基礎,讓學生參與才藝展示活動,自己動手動口動腦來展現蒙古族音樂。
教學重點:通過各種音樂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所選的歌曲和樂曲,擴大學生的藝術視野,從而加深對音樂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學難點:音樂材料多,要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較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準備:學生課前搜集:有關草原的音樂、圖片、民族風情。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二)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
(三)說明本課的學習內容
2、學會演唱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感受蒙古音樂獨特的長調風格。
3、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識,認識馬頭琴音色
4.通過多種形式參與藝術活動,感受美、創造美
5、對音樂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有初步體驗
(四)學唱民歌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1.教師或磁帶范唱民歌《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3.總結蒙古族民歌的風格特點:寬廣、舒展。
4.一起跟著老師輕輕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用m唱)
5、教學生一邊唱歌,一邊加上簡單的舞蹈動作,體會歌曲的意境。
6、以多種形式練習歌曲。(可分男女聲部,可配合肢體動作)
(五)蒙古族樂器馬頭琴介紹
馬頭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樂器,因琴頭上雕有馬頭裝飾,故稱馬頭琴。馬頭琴是拉弦樂器,音色柔和渾厚,獨具特色。演奏技術豐富,既可以為民歌、說唱音樂伴奏,也可以獨奏。
欣賞馬頭琴獨奏:《我從草原來》
提問:作品的情緒?節奏?旋律?
回答:情緒熱情,節奏緊湊,旋律動感、流暢
(六)知識拓展
師:我們國家還有哪些地方有草原?那里風土人情、民族性格、文化藝術又有哪些獨到之處呢?請同學們在課余的學習中認真去捕捉、去思考。
今天,我們在美麗的音樂中去內蒙古大草原游玩了一圈,乘著歌聲的翅膀、踏著馬頭琴獨特的音色,我們感受到了遼闊而美麗的內蒙古大草原,感受到了我們偉大祖國的大好河山,這更增加了我們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之情。
美麗的草原篇五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題記
以前,我只是在詩中聽過草原有這樣的景色。這次暑假,我終于來到了期盼已久的內蒙古,看到了美麗的草原。
下了飛機,抬頭一看,這么藍的天,這種藍色在畫家的調色板中是很難調出來的。呼吸一口新鮮的空氣,啊!多么清新,云是那么的白,像橡皮糖,像棉花糖。
我們坐著大巴,翻過陰山,來到了希拉穆仁草原。踏上了綠綠的草地,太陽公公對我瞇瞇笑,草兒向我問好,馬兒好像在對我說:“孩子,你是新來的吧!”我不禁心曠神怡。啊!草原真美!
更令我興奮的是身著民族盛裝的草原姑娘給我們獻上哈達,斟滿了下馬酒。隨后,我品嘗了濃香的奶茶、酸甜的奶酪,欣賞了草原姑娘動聽的歌聲和振奮人心的馬頭琴曲,觀看了激烈的草原摔跤和草原賽馬。啊!草原真美!
不騎馬,怎么能算到過草原?酒足飯飽之后,縱馬馳騁在草原上是多么愜意的事啊!經過一番精心挑選之后,我選中了一匹較小的馬。騎在高高的馬背上,邊走邊看草原風景,一排排白頂藍身的蒙古包,一匹匹高傲的馬兒,一群群溫順的牛羊,構成了一副美麗的草原風景圖。啊!草原真美!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的很快,不知不覺,就到了晚上。草原的夜晚十分寧靜,偶爾可以聽到低回的歌聲和優雅的琴聲。五更,我醒了,悄悄走出蒙古包,那時依舊是滿天星辰,看著那顆最耀眼的星,它眨著眼,正注視草原,好像在說:“我真喜歡這里,你呢?”啊!草原夜色真美!
我還看見了許多許多……
天亮了,該打道回府了,我心中萬分不舍,這么美的景色,不是想見就能見到的。我只能說,草原,再見了!
美麗的草原篇六
1、設計制作一幅以“美麗的草原”為主題的美術作品,手工粘貼、繪畫等形式不限。
2、創作時要構圖飽滿、要有疏密遠近之分來體現草原的美麗。
3、人景結合,處理好人景關系。
播放背景音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或馬頭琴曲。小組合作時要分工明確,緊密配合,合理的使用時間。運用大膽創新的理念,設計出與眾不同的美術作品。培養孩子們將創新的理念融入到美術創作當中。
1、自評
2、互評
3、師評
闡述自己的設計理念,以及在實踐中遇到困難和收獲。評價他人作品的作品,找出優點,納為己用。對創意新穎的.作業進行重點點評。培養孩子們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作品的好習慣。
近景 人物 主色 深綠 淺綠 黃綠 掛圖
中景 氈房 篝火 淺藍 天藍
遠景 羊群
背景 草地 藍天
本課是以“美麗的草原”為主題的教學內容,從小學語文版到音樂版,已經有很多年了,到了今天的美術版終于出爐了。回頭看來,似乎這道“美麗的草原”是這樣釀成的。
一、主料---育人
本課通過欣賞草原導入新課、贊美草原探究新知、設計草原才藝創新、評價草原各抒己見這四大板塊突出一個字,那就是“愛”,用美術教育人,通過手工粘貼、線描畫、水彩畫、等形式表達自己對美麗的大草原的熱愛,對家鄉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對學習的熱愛,對美術的熱愛。
二、配料---審美+創新
美術是視覺藝術,我力求把這道菜制成視覺大餐。
從欣賞視頻草原美景,到我的板書,以及孩子們在黑板上的即興作畫,欣賞顏色鮮艷的同齡人的范品,每一步都為孩子們提供著視覺美感和心靈的震撼,目的是為了激發孩子們想象和創作能力。在藝術實踐過程中孩子們享受這著老師為他們提供的視覺大餐,激發內心與眾不同的創意,小組合作的如此默契,將孩子們的創造性表現的淋漓盡致,作品構圖合理,主題突出,顏色搭配的符合自然常理,又有與眾不同的創意,達到了將創新的理念融入到藝術實踐當中。
三、調料---趣味
一節成功的美術課,恐怕離不開“趣味”做調劑,無趣無法激發學生對美術的熱情,實踐證明,只有讓孩子對美術課產生濃厚的興趣,積極參與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在本課中,通過欣賞草原、贊美草原、設計草原、評價草原這幾個大的環節,設計出各種各樣與草原有關的美術作品,激發了孩子們的創造欲望,使孩子們在輕松的氛圍中享受美術帶給他們的樂趣。
也許這道豐盛的“美麗的草原”大餐的分量還不足,只要能給孩子們帶來一絲回憶,對于我來講已經足夠。我將繼續努力,為孩子們烹制一道道美術佳肴。
美麗的草原篇七
七月的草原是美的。暑假里,我們一家來到了御道口壩上草原,感受了草原的一望無際,感受了草原的遼闊壯美。
我們從北京出發,走京承高速,過司馬臺長城,進入承德,再走承德公路。出了城,一旁的山漸漸綠了起來,看見了大片大片的原野,路邊綠草如茵,楊柳起拂,恍如到了江南。車子在寬闊的公路上行駛,我們離草原越來越近,我們興奮起來。“看,羊群!草原!”有人叫了起來,我往窗外一看,真的是綠綠的大草原。我們歡呼著,我們終于到達了目的地——御道口草原風景區。
晚上,我們在內蒙多倫的酒店住了下來。第二天早上,我很早就起來了,拉開窗簾,陽光下,窗外的景色清晰無比,綠草紅墻,藍天白云,好美啊!
從酒店出發,不一會兒便來到御道口風景區。進入風景區,草原真大啊!一眼望不到邊,遠處,綠色的草原和藍藍的天空連接在了一起;近處,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到處翠流。草原上,許多星星點點的野花點綴著整個草原,小雛菊、薰衣草,還有許多叫不出名字的花兒,在風中微微擺動。我們在草原上盡情奔跑、跳躍、嬉鬧,采了很多野花編成花環,戴在頭上。我們還看見了一大群的羊群、牛群,它們在悠閑地吃草。雪白的羊群點綴在綠草地上,好像美麗的白絨球。
過了御道口風景區,我們來到塞罕壩森林風景區。在這里,我們騎了馬。我騎的那匹馬很溫順,眼睛晶瑩透亮,一眨一眨,好像有什么事要告訴我似的;它的尾巴很長,甩來甩去,好像在驅趕著蚊子。我坐在馬背上,馬兒不急不慢地邁著步兒走著。突然我的眼前出現一大片金黃的向日葵,一朵朵向日葵競相開放,我騎著馬兒在旁邊照了幾張相,留下了自己開心的笑臉。
騎完馬,我們來到了美麗的月亮湖。這里曾是《還珠格格》外景拍攝地。月亮湖中的水清澈見底,水中的魚兒自由的游著,好不快活!月亮湖中有一座亭子,我們在亭中歇息,微風拂過,我聞到了青草的芬芳。看著湖光倒影,綠草藍天,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幅美麗的畫卷中。
晚上,我們吃了美味的烤羊腿,還有草原風味的菜肴。該回家了,我戀戀不舍地對大草原擺了擺手,告別了美麗的大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