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故鄉作文700字篇一
然而,卻有人提出:“我們身處科技時代,頭也不回地疾行,將故鄉、影子和自我統統忘卻。”故鄉,是我們行走的起點、思想的源頭;影子,是足跡,理應和“自我”相伴隨的本真。誠然,時代的浪潮席卷著信息與技術的激湍奔流前進,在給予人們強大快捷功能的同時,卻一點點吞噬著我們的冷靜思考能力和值得夸耀的創造力。如何在疾行之中保持對“思維本真”的銘記?這是一個值得深討的問題。
薩特曾犀利地表達他對科技的看法:“人類的冷漠和無知皆源于它的侵害。”然而這只是表層意象。其實和科技的弊端一起“為非作歹”的,還有人類的“三心”:菲薄之心,認為自己的觀點如“下里巴人”而非“陽春白雪”,不足掛齒;慵懶之心,對于一個命題或者疑問,習慣性地借助網絡;順流之心,甘愿咽下個人的聲音,成為“沉默的大多數”。于是,智能時代原屬于人類的“智”,漸漸被鎖在了知音寥落的舞臺,相反科技在掌上眉飛色舞,糜爛的生活姿態大行其道,可謂思想之花的頹敗枯萎,靈感乍現的菏澤枯竭,社會文化氛圍的日漸淺薄。
正如卓別林在《摩登時代》中所言及的那樣:“這個時代不再需要有更多冰冷的機器,它缺少灼熱的真知和靈魂。”我們不希望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在科技的誘導和影響下成為了一臺臺計算機抑或一具具行尸走肉——失卻價值觀和同情心。既然總有人喟嘆“人生苦短,歲月難留”,那就更應在有限的時間里努力創造屬于自己的精神財富,從而增加生命的厚度,擴展“靈魂容量”。懂得運用創造性思維和主觀能動性,“用眼淚打破荒蕪,用歌聲唱響生命”,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融入生活——我想這是任何一臺高科技計算機都無法擁有,更不可能學習到的。
當我們重拾“自我”,帶上“影子”,回訪“故鄉”,再次攜批判性精神和創新思維站上生活的舞臺,那么“一片花飛減卻春”,個人的力量終會匯聚成一片,點亮整個社會的思維火花。火光沖天,照亮前程,我們終會沖破大漠,迎接屬于自己的拂曉。
落盡寒梅,期盼新春。跫音響徹,無需蟄伏。在科技時代自由前行的人們,終將掃除飛沙走石連天,滌蕩濃云薄霧在胸。在漫天多元中找到最佳平衡點,定會擁抱的,是和諧的社會與自我。
故鄉作文700字篇二
當我的鼠標點出她的名字,親切地看到她忙碌的工作、逛街、做飯,或者還要在夜晚與蚊子,談一談病的血液是否適應作為夜宵的無奈話。想想她的日子,我感到生的相似,活的意義。
其實,和蚊子談判的是我,也是我在早晨起來,把在蚊帳里來不及撤走的蚊子,一個個捉住,進行毫無意義的審訊,最后總是把自己的血液從蚊子的肚子里擠出來,可惜,即使怎么樣的慈悲,還是犯了殺生之戒,悲哉!
我在寫故事,寫得忘記了自己的故事,一味在別人的故事里,快樂的工作、生活、談戀愛。其實我有過這樣單調的一段日子,那是在大學的時候,在畢業的前夕,在我不知將走向哪里的徘徊里……
我現在反復試驗,用白水做出燜尖椒,只是在失敗,失敗……
有時,想起在家中為老爸做紅燒肉的老媽媽,想起小時從夢中醒來,看到老爸爸用他瘦硬的拳頭打蚊子捍衛我的夢;有時,歲數再大,還是想是一個被人疼愛的小孩子……
其實,家鄉就是人情,沒有親人的地方不是家鄉,沒有骨肉至親埋尸棲骨的地方,不是家鄉。漂流在外的我們,懷念家鄉就是懷念熟悉的語言和臉龐,就是懷念從前的
陽光、懷念幾輩人的舊傷……
其實,我們尋找的東西,就是家鄉;有情人的地方,才是我們意志的指向!
其實,人情是故鄉。
其實,想不想,她也在我的家鄉……
故鄉作文700字篇三
中秋節馬上要到了,一縷淡淡的桂花香伴著瑟瑟秋風從窗外飄進來,這迷人的清雅花香勾起了我藏在記憶深處的往事——故鄉舊事。
我的故鄉是杭州。一聽到杭州你一定會想起那美麗的西湖吧?是啊,在我小時候,西湖可美麗了!波光粼粼,綠樹蔥蔥。還有熱鬧的河坊街,飄著茶香的龍井……
但最讓我懷念的還是小學里那棵矮矮的桂花樹。桂花樹生長在天鵝園里,不開花時的樣子與其他樹沒有兩樣,葉子上那蒼綠色每天見到,甚至令人有點兒厭煩。可一到秋天,桂花樹就不一樣了。
當秋天帶著一絲涼意姍姍來遲的時候,桂花樹上悄悄地冒出了星星點點、零零散散的“小黃點”,這時并不引人注意,淘氣的小朋友偶爾還用樹枝去撥弄。可一旦中秋節過后,桂花樹就開始“出風頭”了,一朵朵含苞待放的'小花苞在深夜里偷偷地綻放在樹枝上,雖然每朵花苞都很小,花香也十分清淡,但現在是滿樹桂花,那就不一樣了。一陣清風吹過,一股濃濃的但又很清新的花香從窗外飄來,教室里的我與同學們聞到了,都情不自禁地湊到窗外,深深的吸氣,享受這股清香。
桂花還可以做成小香囊,小枕頭呢。一些女生一下課就朝天鵝園跑,手里還拽著小袋子。一路小跑到桂花樹前,墊著腳尖去摘那些長在低處、快落下來的小桂花,帶回家縫在小袋子里,掛在床前,可香了。
桂花又開了,可我卻什么時候才能回到故鄉啊!
故鄉作文700字篇四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走在路上,看到路邊攤上擺放的月餅,怎么都提不起我的食欲,原來是想媽媽了,也想媽媽制作的香噴噴的月餅了。乘著節假日要趕緊回去和爸爸媽媽團聚,既解了我的相思之苦,也能帶點媽媽親手制作具有家鄉特色味道的月餅,真是想想就要流口水了。
說到月餅,我們老家有個習俗,每到中秋時節家家都要烙好多月餅,不僅給自己多烙些月餅解饞或是讓在外地上學的孩子們拿到學校當作干糧(兒時的我們就是這樣),而且親朋好友之間作為禮品互相贈送,并會及時品嘗一下誰家的月餅又香又脆,手藝更加精湛了。
中秋節家鄉人除了買月餅,還要各自在家中烙好多各式各樣的月餅,帶有家鄉氣息的月餅不僅味道好,而且制作起來像是在做一件藝術品,花樣繁多,新穎別致。說它新穎別致,就要先談談制作月餅的模型——月餅殼(老家的叫法)了。月餅殼都是經過精工巧匠刻制而成,有有圓形的、月牙形的、葫蘆形的,亦有猴子爬桿形的,以及各種逗人喜愛的花樣,不過這些只是家鄉的老輩們為了哄小孩開心而制作的,同時亦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對生活的熱愛與向往。
其次是制作月餅和面的方法和餡的制作方法。和面時按比例把油燒熱,放到一邊晾著備用。乘著涼油的時間將買回來備用的食材核桃、葡萄干、芝麻和花生仁等餡料一一剝好、洗凈、碾碎,然后把它們放到鐵鍋里焙干備用,再取適量的面在鍋里烘干,待其放涼后將白糖、紅糖和以上備料一起倒入攪勻即可。接著將晾好的油與適量的白面揉到一起,白開水稍涼一會兒,再一起揉勻成面團后,即可開始制作月餅了。
將和好的面揉成圓狀長條,用手揪出大小均勻小面團,揉成圓形,像搟餃子皮一樣搟開,把備好的餡包好壓平,再用搟面杖搟成適合模型大小的圓形餅,放入月餅殼里均勻壓好,面皮一邊便會呈現出代表中秋含義的美麗圖案,美不勝收。
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制作一個象征團圓、類似月餅的大餅,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嫦娥等圖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團圓。
最后只要將制作成型的月餅放到電餅鐺里烤至雙面金黃且彌漫出月餅的香味,那么既香又酥、甜而不膩的月餅就大功告成了。
每逢中秋月圓之夜,家鄉仍有中秋祭月的傳統習俗,在院里擺一方桌,桌上供上石榴、棗子等各種水果和自己烙的月餅,尤其要擺上那個代表家人團聚的大大的月餅,燒香點蠟拜月之后,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這時,媽媽就會坐下來和我們一同賞月,給我們講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吳剛折桂的等那些神話故事。
月是故鄉明,餅亦故鄉香。的確,杜甫詩云“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寫出了作者對故鄉的感懷;季羨林老先生的月是故鄉明,寫出他對家鄉的一片愛戀之情。餅亦故鄉香,則道出了一個人思念家鄉故土的懷念之情,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我倒希望中秋月圓之時,家人團聚,月圓人圓情更圓。
故鄉作文700字篇五
拉開抽屜,我愣住了。
抽屜里空空蕩蕩,只在正中間躺著一把鑰匙。鑰匙很小巧,塑料的鑰匙柄已經被磨起了毛邊,匙針部分也染上了些許鐵銹,落著厚厚的灰塵。
我抖了抖灰,把它拿了起來。翻了個面,發現鑰匙柄上刻著‘輝固’兩個字。哦,原來是自行車的鑰匙啊。我想了起來。同時,也想起了那段日子。
那是一個個夏日的午后,從床上懶洋洋地支起身來,打上一個大大的哈切,把衣服穿好。拉開窗簾,夏日的陽光帶著清新的空氣灌進了房間,灑在身上。草草打了聲招呼,便迫不及待的出了門。來到樓下,把自行車的鎖頭扯開,繞在三角梁上,輕捷地垮了上去,從擠擠挨挨的汽車中穿梭出去,追尋風的腳印。
從車少路窄的后街走,不一會兒就上了河堤。夏日的陽光已見毒辣,但在風的輕撫下,繞開三兩結隊的人們,似乎也不見得熱。用到快不快的速度讓自行車乘著風走著,只時不時踩一下腳蹬。最后,帶著一瓶三塊錢的飲料,在柔軟的夕陽中回家。
就是這段日子,這段不需要因為作業熬通宵的日子,這段每天都騎著自行車到處閑逛的日子,這段沒有升學壓力的日子,這段似乎永遠留在我夢里的日子。
而現在,我為了夢想,孤身,異鄉,求學。
我想了想,合上了柜子,把學習資料砸在了桌子上,開始復習。
故鄉作文700字篇六
我的故鄉是在河邊的,一出門便是無邊無際的大海。
每天夏天,我回到家鄉就情不自禁的在海邊走。但是我的父母不讓我下海,我就只能在海邊游走。最喜歡的是和我的朋友們挖挖螃蟹和撿螺。我家那的海岸線很長,夠我走半個小時了,雖然長但是那里未被開發,平常是見不到別人的。
有時候喜歡站在那里一直被海浪沖刷,永不停歇的海浪。我甚至還會數一小時海浪能拍我多少下,站到那里一動不動的。沒過過久,腳就麻的動不了了。我家前面是一片汪洋大海,后面則是一片小竹林,和一些灌木草。我每年夏天必須干的一件事就是抓蝗蟲,小時候不害怕蟲子就一個勁的抓。抓到后來那蝗蟲都不見影子了,小時候我以為蝗蟲是用鼻子呼吸的。我就把我最大的那個蝗蟲的頭給塞到土里,過了一天后我發現蝗蟲竟然沒有死,我就以為蝗蟲是不用呼吸的。
后面那片小竹林,是我最留戀的地方了。我每次進竹林都會牽著我家里的大黃狗,我家都會給他吃的,吃飯的時候一直給他丟菜。所以他就是我們村最壯的一只狗了。我一旦到了故鄉它看到我都會撲過來。
一進竹林我家的大黃狗就會一直跟著我,又一次我就看到一條小蛇,他身上有些青色的。我就過去直接抓著他的尾巴甩來甩去,我一甩到地上我家的大黃狗就沖上去咬死它。于是我就沒得玩了。大黃每次咬死什么東西就會很兇,我就上去一直摸它。直到他不兇了為止。否則,我是不會放手的。
我在我家的小竹林,灌木叢都沒了。海邊被占用了,不再是我的“故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