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家風家教家訓心得體會篇一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主旋律,社會學家將其稱為“家庭文化”,心理學家則稱之為“精神風貌”,其內容是指一個家庭的所有成員共有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及言行表現的總和,也是家庭成員品格、文化素養、道德情操、人際關系的具體體現。
好的.家風就是一所學校。因為家風雖是無形的、潛在的,但對孩子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它對孩子的成長既是一種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為規范的“調節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爐?!?好的家風和不好的家風都會影響到后代。家風好,則人心正,父母慈,兒女孝,婆媳睦,妯娌和,子孫賢;家風不好,則父母惡,子不肖,孽孫生。美國的愛德華和珠克兩個家庭,家風傳至八代。愛德華是博學多才的哲學家,勤奮好學,為人嚴謹,為子女樹立了良好的風范。他的子孫中有13位當過大學校長,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學家,60多位是醫生,還有1人當過副總統,1人當過大使,20多人當過議員。而珠克是遠近聞名的酒鬼和賭徒,畢生玩世不恭,渾渾噩噩,無所事事。他的子孫有300多人當過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殘或夭亡,60多人犯過詐騙和盜竊罪,7個人是殺人犯,總之沒有一個是有出息的。兩個家庭的家風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后代,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續,在社會的大舞臺上向兩極發展著。所以說,家風的好壞直接決定著子女的成才與否,而且不僅是一代。
家風通過日常生活影響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因此,家長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形成一種有利于孩子成長的良好家風。
首先要言教。古人云:養不教,父之過。魯迅先生也曾說過:“父母對于子女,應該健全地產生,盡力地教育,完全地解放?!狈_歷史,在我國不知有多少膾炙人口、生動感人的名人家規、家訓,感召來者,滋養后人,如周公的“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孔子的“不學禮,無以立”;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朱伯廬的“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以及周總理的10條家規等均是。
三是要構建和諧家風。良好家風的重要基礎是團結、平等、和諧的家庭關系。家庭關系不正常,互相指責、埋怨、爭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敵對情緒,心靈深處就會留下痛苦的傷痕。因此,家庭成員之間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和睦相處,互相關心,互相愛護。家長要理智,善于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感,不當著孩子面吵架;要發揚民主,主動傾聽孩子的意見、平等協商;要開朗、樂觀,和孩子一起玩,讓家庭充滿歡樂情趣??傊o孩子創造和諧的家庭環境,讓他們在和諧、溫暖和相親相愛的人際關系中健康成長。
家風如春雨,潤物細無聲。要形成好的家風,做父母的就得事事從自我做起,不斷提高為人父母的素養,努力將自己的家庭變成人才的學校。
家風家教家訓心得體會篇二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范、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歷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著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歷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同樣展現著良好的家風?!胺堑o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為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著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良好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積極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梢哉f,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戀愛觀上的拜金主義、婚姻中的草結草離、家教中的過分溺愛、孝親中的漠視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訓是沉痛的。它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家風建設的關鍵在家長。家長首先要成為家風建設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識地創立自己的好家風、延續自己的好家風,使整個家庭與子女受益。各級領導干部尤其要帶頭搞好家風建設,帶頭教育好子女。人們習慣于上行下效,領導干部的好家風會對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新形勢下重提家風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家庭建設影響著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家風家教家訓心得體會篇三
“家和萬事興,只有家里和和氣氣的,我們的大家,我們的國家才會越來越昌盛?!眡月xx日,xx街道聯合xx學校開展了一場主題為“家風抵萬金”的講座,轄區百余居民參加了此次活動。
此次活動旨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傳遞向上向善正能量,促使大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社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美好。
什么是家風?家族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的好的品德,能夠一直延續下去就成為了我們家族的風氣。家風好,這個地區的民風就好,國家就好。就像詩經中的《國風》和《雅頌》在唱歌的過程中就把這個地區的純樸善良的民風表現出來了。講座中,金色朝陽培訓學校的王虹老師首先為大家講解了家風的含義。
xx老師結合自己成長的經歷和對家風、家訓的感悟,運用生活中鮮活的事例,為大家講解了《庭訓格言》部分內容,列舉了誠以及xx的家教,通俗易懂地教居民們如何培養子女、孫子、孫女,以及如何營造良好的家風、家訓。有的居民拿出筆記本做著記錄,有的居民用手機記錄下講課場景,現場熱情火爆,響起陣陣掌聲。
講座結束后,居民家是溫暖的港灣,家是風雨中的避風口,家是親情的教堂,同樣也是教育我們的良好處所。家風、家訓、家規則是引領我們走向成功之島的啟蒙老師。
爸爸告訴我,家風,是家族的傳統、規范及習俗,一家或一族世代相傳的道德準則和處事方法,也是上輩人對下輩人的言傳身教,是靠自身的行為影響下一代。
媽媽說,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
現在我知道了家規,是祖上對家族的行為規范。是由一個家族所遺傳下來的教育后代子孫的準則。
每個家都有屬于自己家的家風、家訓、家規。
媽媽說:“你現在洗手時,每次洗完后水龍頭不關,白白浪費了很多水。”然后她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你要節約水資源。”從那一刻起,我知道了“勤儉節約”。
爺爺奶奶告訴我三句話。第一句話是尊敬長輩,無論你將來走到了哪兒,你看到長輩都要有禮貌。第二句話是孝順父母,父母將你帶到了世上,并養育了你,長大你一定要報答、孝順他們。第三句話是自強自立,將來你無論做什么工作,都不要依賴別人,靠著自己的實力工作,要勤奮進取。
我們家的家風是勤學、上進、誠實、善良。家訓是尊敬長輩、孝順父母、自強自立。家規則是勤儉節約。
良好的家風、家訓、家規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力量,它們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
我愿在這滋養心靈的港灣里健康成長!
家風家教家訓心得體會篇四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主旋律,社會學家將其稱為“家庭文化”,心理學家則稱之為“精神風貌”,其內容是指一個家庭的所有成員共有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及言行表現的總和,也是家庭成員品格、文化素養、道德情操、人際關系的具體體現。
好的家風就是一所學校。因為家風雖是無形的、潛在的,但對孩子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它對孩子的成長既是一種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為規范的“調節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爐?!?好的家風和不好的家風都會影響到后代。家風好,則人心正,父母慈,兒女孝,婆媳睦,妯娌和,子孫賢;家風不好,則父母惡,子不肖,孽孫生。美國的愛德華和珠克兩個家庭,家風傳至八代。愛德華是博學多才的哲學家,勤奮好學,為人嚴謹,為子女樹立了良好的風范。他的子孫中有13位當過大學校長,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學家,60多位是醫生,還有1人當過副總統,1人當過大使,20多人當過議員。而珠克是遠近聞名的酒鬼和賭徒,畢生玩世不恭,渾渾噩噩,無所事事。他的子孫有300多人當過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殘或夭亡,60多人犯過詐騙和盜竊罪,7個人是殺人犯,總之沒有一個是有出息的。兩個家庭的家風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后代,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續,在社會的大舞臺上向兩極發展著。所以說,家風的好壞直接決定著子女的成才與否,而且不僅是一代。
家風通過日常生活影響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因此,家長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形成一種有利于孩子成長的良好家風。
首先要言教。古人云:養不教,父之過。魯迅先生也曾說過:“父母對于子女,應該健全地產生,盡力地教育,完全地解放。”翻開歷史,在我國不知有多少膾炙人口、生動感人的名人家規、家訓,感召來者,滋養后人,如周公的“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孔子的“不學禮,無以立”;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朱伯廬的“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以及周總理的10條家規等均是。
三是要構建和諧家風。良好家風的重要基礎是團結、平等、和諧的家庭關系。家庭關系不正常,互相指責、埋怨、爭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敵對情緒,心靈深處就會留下痛苦的傷痕。因此,家庭成員之間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和睦相處,互相關心,互相愛護。家長要理智,善于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感,不當著孩子面吵架;要發揚民主,主動傾聽孩子的意見、平等協商;要開朗、樂觀,和孩子一起玩,讓家庭充滿歡樂情趣??傊o孩子創造和諧的家庭環境,讓他們在和諧、溫暖和相親相愛的人際關系中健康成長。
家風如春雨,潤物細無聲。要形成好的家風,做父母的就得事事從自我做起,不斷提高為人父母的素養,努力將自己的家庭變成人才的學校。
家風家教家訓心得體會篇五
為人師數十載,轉眼寶寶也五歲半了,堅持做寶寶日記也六載有余,太多感悟總想與人分享,成功或失敗乃一人之言,教子理論也需要實踐和,更重要的是探索和歸納,當然,教育規律應當遵循孩子的個體差異,所有成功的家教經驗并不完全相同,所以我期望關注孩子成長的家長多參與交流話題,多探討成功培育情商和智商的話題。讓我們的下一代健康(生理和心理)成長,穩步成才!
走進教育之門,我就期望有一天能將自我的教育思想整合傳播開來,雖然我是滄海一粟,但我更期望為教育事業發揮自我微弱的光和熱。所以,我會把自我的教育心得和感悟及時融入我的課堂,讓孩子們天天感受新的教育氣息,讓他們充分享受新思想帶來的振奮和愉悅。
0歲及學前早期教育已是眾多知識家庭談論的重要話題,我們的早教工作應當是竭盡全力了,甚至有的為了孩子上一個更好的幼兒園不惜重金,專職接送,犧牲自我的事業和工作也再所不惜,父母是偉大的,我們應當為自我喝彩!可是,在幼教中陷入困惑與迷茫的大有人在,朋友聊天,更多也是教育之難,我想,大家都有同感,我也一樣。當我用某些理論去指導幼教實踐時,也曾陷入深深的矛盾和自責之中,因為它不適合孩子!我開始思考新的航向。
孩子上進,聰明,乖巧,善良,經常幫忙別人,還會關心別人,異常善解人意,在別人發生矛盾時,總會有理有節地勸慰別人,儼然一個小大人!今年上幼兒園,知識的重復讓我感覺有些浪費時間,我覺得在這個學習關鍵期應當及時引導和提高他的學習本事。從事多年語文教學,我覺得語文是最講究基礎知識積累的,記憶字詞,閱讀理解,會話寫作是語言學習的基石,決定先從閱讀開始。
有一天,兒子心血來潮,大講他的故事會,原先他把他讀過的故事全背下來了,一些描述的詞語,四字詞語,成語竟然也脫口而出,我們震驚了!真是無意插柳柳成蔭啊!
會閱讀了,沒有拼音的故事書也能流利的讀下來,還能發表一下評論呢!
之后,我們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同時,引導他早期寫作。日記是孩子每一天晚上的必修課,由不明白如何寫到每一天自我堅持寫,使他的思想也經歷了一個快速成熟的過程:……我是男子漢!……我很勇敢!……我很堅強!……自我評價和自我覺醒立刻在日記里呈現出來,這也是我們始料不及的!
家風家教家訓心得體會篇六
首先,做為家長要放下架子,善于和孩子們交朋友,平時少用命令的口氣,多用商量的語言,比如能夠說來,爸爸跟你一齊想看這到底是為什么,我們來一齊畫畫好不好!等等。因為孩子膽小,如果家長經常教訓孩子,勢必使孩子產生恐懼感和厭惡感,不敢親近你,同時還往往產生逆反心理,不但不愛聽你的話,就連學校也怕去了。
其次,做為家長,平時要異常注意自我的形象,在孩子面前言行舉止不能隨便亂來,因為小學生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模仿本事,同時分辯是非本事差,在家里,家長們都教育孩子,到學校后要聽教師的話,所以孩子們都認為教師的話永遠是對的,教師做的永遠都是好事,孰不知,教師在孩子們的心中無形已經樹立了偉大的形象,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成為孩子們模仿學習的榜樣,所以在孩子們面前,家長要像教師一樣,言談舉止要禮貌得體。因為父母是孩子的學習榜樣,家長在平時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構成,對孩子今后人生道路的成長影響深遠。
再次,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要想方設法善于引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我們都明白,孩子生性好動、貪玩,正如教育專家所言,只要他們感興趣的事,他才會真正認真去學,認真去做,自覺地做。否則,對他們不感趣的事,他們死活都不愿去做,趕鴨子上架在孩子們身上行不通。僅有善于引導孩子,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孩子們學得更多,平時我們能夠利用自我的知識,發揮自我的想象力,編一些趣味的小故事,或趣味的游戲等,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另外,作為一名家長,我覺得要有極大的忍耐力和足夠的耐心對待孩子。切莫把工作生活當中遭遇到的煩惱向孩子傾訴,甚至把孩子當成發泄桶,人們常說六月的天氣,孩子的臉說明孩子們的表情變化無常,經常說變就變,一會兒笑哈哈,一會兒又哭又鬧,剛剛還是很乘很聽話的,一下子就調皮起來,說什么也不聽了。常常讓家長無名火生,恨不能伸手就給兩巴掌。當然,這時做為家長是不能亂發脾氣的,只能不厭其煩地說服教育,最多也只能溫柔的說一聲你再這樣,我真的生氣了,然后還是耐心地引導,說服。
家風家教家訓心得體會篇七
1、夫妻合作協調。首先,夫妻二人在教育原則和思想上要高度一致,比如,嚴格要求,不溺愛,誠實,不貪不便宜,等等;其次,相互配合,孩子犯錯誤之后,一方嚴厲批評,也許當時孩子想不明白,或不好理解,另一方則在私下和言悅色地指出孩子的錯誤所在,并說剛才爸爸或媽媽嚴厲地批評你因為太愛你了。正所謂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紅臉,這樣一唱一和,孩子自然會從內心深處理解批評,承認錯誤。
2、把禮貌教育貫穿始終。禮貌是當代社會禮貌的基本標志。禮貌教育必須要從生活小處著手,首先父母要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好榜樣,孩子會在潛移默化中養成禮貌習慣。其次,必要時適當給予孩子指點和教育,切記,不要說的過多,讓孩子反感。
3、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首先,教育孩子早睡早起,適當鍛煉身體,絕不能熬夜;其次,飲食科學,不要偏食和吃的過飽,也不能營養過剩。讓孩子明白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人的健康、學習、工作等各方面的作用很大。
4、講究原則,不能溺愛孩子。高爾基說:愛孩子是連母雞都能做到的事情。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我的孩子的,重要的是如何愛。孩子長大以后發展的結果各不相同,從小到大家庭的影響和教育起著重要作用。一些父母,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如果不滿足就哭鬧,父母心痛,于是就滿足,其實這正助長的孩子的不良品質。其實,提出不合理要求,已經不應當,不滿足就鬧,更是錯上加錯。當孩子提高不合理要求時,家長應堅決拒絕,孩子也許就不那么哭鬧了。孩子的哭鬧往往是家長態度的助長結果。
5、排除或減少來自祖輩的干擾。中國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溺愛孩子,是一個普遍現象。如果不住一齊,如果一家三代四代同住,年輕的父母也許會操更多的心,因為一方面要教育孩子,另一方面還要教育老人,并且教育老人比教育小孩難度往往更大。
6、教孩子學會寬容和大度。多鼓勵孩子到孩子中去,在孩子與孩子交往中,鼓勵孩子懂得謙讓、寬容和大方在。能夠讓孩子邀請朋友到家里做客,家長就熱情接待,這樣能讓孩子學會熱情待人,同時家長的熱情也讓孩子在朋友中很有“面子”,很有自信。切不可怕把家里搞亂而不讓孩子的朋友來家里,更不能對孩子的朋友冷淡,那樣會讓孩子很丟面子,讓自我在朋友中抬不起頭,同時也疏遠了孩子與父母的關系。
7、培養孩子的職責感、勞動觀念和吃苦精神。此刻最普遍的現象,就是多數青少年不會勞動,沒有吃苦精神,缺乏職責感,能夠說99%的原因都來自家庭教育。讓孩子吃的好,穿的好,不勞動,過度保護,這都是孩子沒有職責感、不愛勞動、不能吃苦的根源。
家風家教家訓心得體會篇八
正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v觀前人,家風家訓可謂是民之本,國之福啊。大多數人的家里都有一套家規家訓,我家也不例外。客廳中間掛著許多家規。
幾兩天過去了,考試前的最后一天到了。我回到家,翻起了課本,發現有許多知識點我還很陌生,這時我便開始焦躁不安起來了。我懊悔地望著天花板,開始了臨時抱佛腳。讀著讀著,我的眼皮開始打起架來,我揉揉眼,倍兒想跳到床上入眠,但還是克制住了。突然,爸爸走了進來,驚奇地問道:“怎么還沒睡?”我支支吾吾地回答道:”復習……準備明天的考試……”爸爸眉頭一鄒,說到:“早干嘛去了!”于是他拿來一把椅子,開始念叨了:“做事情之前,要做足準備,未雨綢繆,不要臨時抱佛腳,搞得手忙腳亂的!知道嗎?”我也只是像應聲蟲似的應了一聲。
聽爸爸說,這便是我們家的家訓期中一條了。就是“在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做好最充足的準備,不要等到事情將至,才知事情之重,不知所措,而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事半功倍,讓成功觸即而得。”聽后我仍對此不屑一顧,只認為是前人的一些封建思想,在現代社會已經逐漸成為歷史,不可實用。爸爸看到我不屑的眼神,又跟我講了一個故事。他說:“毛主席曾經說過,不打無準備的仗,若要打勝仗,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所以,你明白事情的準備是有多么重要!倘若士兵們只在要打仗即將來臨之時,才努力的訓練,你認為這來得及嗎?能打勝仗嗎?國家又能安寧嗎?”這番話讓我感觸頗深,原來這個小小的問題竟能關乎到國家的命運。這個先人總結出來的道理,確實讓我受益無窮啊!
再次走到掛在墻上的家訓旁,我輕輕地撫摸著,此時,凝聚著祖先們教育的結晶,人生的感悟。我義正詞嚴地告訴自己:“要永遠銘記這些家訓,并像祖輩們一樣將它們傳承下去!讓后輩和我一樣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