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正確的寫作思路書寫演講稿會更加事半功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夠利用到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演講的直觀性使其與聽眾直接交流,極易感染和打動聽眾。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演講稿模板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快樂演講稿篇一
在實際生活中,如果你不經過痛苦與失敗的鍛煉,我斷言,你必定得不到快樂,得不到成功的果實。而每個人在漫長人生中都要經歷一些挫折,有挫折就有快樂,它們組合起來在每個人身上都相并存,像一對孿生兄弟一樣永遠粘在一起。
從這以后,每天上課當我想起爸爸媽媽狠狠地揍我,還讓我發誓上課認真聽講,我更加加倍地認真學習,成績從此突飛猛進,每次考試都能拿到九十分以上。但是,我始終還忘不了這道傷痕,可是,當我今天寫完這篇文章時才徹底明白可憐天下父母心!
啊,痛苦果然如我上面所說的是一對孿生兄弟,是一快磁鐵永遠吸在一起。所以說,有痛苦就有快樂!
快樂演講稿篇二
人有很多與生俱來的感覺,但有一些是我們不希望感覺到的,人們總是害怕痛,討厭苦。硬板凳上愛墊塊布,苦咖啡里加片糖……生活中,我們極力避免一切可能和痛苦沾邊的事。但是當我們換種角度去看待它時。也許,你會發現,受點痛、吃點苦也未必是件壞事。
所以我說,在我們每日衣食無憂,住行不愁的現代社會,充斥著利益、權力和種種欲望的社會。如果我們能夠時常感受一下痛苦的滋味,對生活有新的感悟,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顯得彌足珍貴。
痛苦使人清醒。古人蘇秦讀書時為何要自虐般地頭懸梁,錐刺股?因為時刻存在的痛苦感可以讓他時刻保持清醒。每當他昏昏沉沉,仿佛航船進入霧區,即將觸礁時,身體上的一陣刺痛讓他立刻回過神來,再次想到自己偉大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他如同看到了指引航向的明燈。是痛苦,讓多少莘莘學子成就個人的目標和理想。
痛苦使人激進。越王勾踐在國已亡,家已破的落魄境遇下如何積蓄了十年的力量,報仇雪恥?司馬遷又是怎樣面對殘酷的刑罰永不屈服,屹立在歷史的巔峰上,剛正不阿,留作正氣滿乾坤;幽怨憂憤,著成信史照塵寰。是痛苦作為他們成功的助動劑。身體與精神上的多重痛苦,讓他們有力量、有勇氣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去提升自己的人生價值。
痛苦使人堅強。多少人在震驚中外的汶川地震中創造生命極限的奇跡。也許這些人并沒有超人的生存能力與毅力。但在廢墟下的痛苦激發了他們全身的潛能。堅持、堅持、再堅持!痛苦磨練人的意志,把這些受災者鍛造成了打不垮、壓不倒的英雄人民。
痛苦有成長的價值。常人說;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吃一塹長一智,痛苦伴隨著一次又一次的成熟,大的痛苦預示著大的上升。歷史證明;偉人、名著,都是戰勝痛苦的證明。
也許你喜歡快樂,因為快樂是身心的放松,快樂是思維調整的休息,快樂更是靈魂成長的呼吸。而你卻應該更鐘愛痛苦;痛苦是智慧的一抹曙光,人生許多深邃道理,不是靠聰明快樂理解的。是要靠痛苦后的徹悟,冥思靜想形成。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痛苦是卑微者的幸福,沒有痛苦心靈無法成熟,痛苦身臨其境的過程,才能激活靈性,才能開啟智慧的大門。
希望每個人都能追求痛苦與快樂并存,陶醉在平和、寧靜中,享用忘我充實的生存。
快樂演講稿篇三
這次演講的主題是關于讀書的,一想到這,我就覺得有些惶恐,因為無論怎樣我想我都算不上是一個讀書人。歌德就借浮士德的口說過,以往遍覽群書、發奮攻讀,“到頭來還是個可憐的愚人”。而我,對于讀書一向是個懈怠的人,隨興而至,可能甚至還比不上那些夾在書頁里,靠食書為生的蠹蟲。
讀書,帶給了我很多益處,它增知,獲趣,致雅。讀書,能夠讓我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讀書是精神王國的探險,是靈魂的壯游,是智慧的攀登。讀書足以博采、讀書足以怡情、讀書足以長才、讀書足以明智。書籍改變了世界,讀書豐富了人生。
讀書讓我們在承接歷史、聯系未來的三尺講臺上“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讀書教我們用自我源源不斷的能量去照亮學生。讀書讓我們的學識有如泉涌,讓我們的語言妙趣橫生,讓我們的靈魂崇高圣潔,讓我們的人生陽光幸福!
讀書似乎是一件苦事,不然為什么有人頭懸梁,錐刺股?
讀書又似乎是一件樂事,否則,為什么有人囊螢映雪、鑿壁借光?書對于教師來說就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也許一時的讀書不能夠讓我們的成績突飛猛進,名列前茅,可是我們明白水滴石穿、繩鋸木斷。我們明白堅持就是勝利。
教師們,讓我們從今日開始,捧起書本,在安徒生童話里陶醉,于唐詩宋詞中穿行,從無聲的語言里,看人文與科技共舞,賞經典與時尚齊飛。打開書吧,去閱讀人生,去閱讀世界。名師的路就在我們朗朗的書聲中。
快樂演講稿篇四
世界上曾有一位音樂家,由于不出眾的外表,他不常與人親近,但由于他特有的性格和那屬于他的思想方式,還有他那無與倫比的堅毅精神,造就了這一位世界級的音樂大師——路德維希·馮·貝多芬。
他被稱為樂圣,是的,他的音樂悠揚而深情,充滿著憂郁氣息的色彩:有輕快舒展的,像《田園》;有深情濃郁的,像《命運》;有悠揚振奮的,像《英雄》……每當聽起這些蘊藏深長的交響曲,不由地感嘆貝多芬那超乎常人的思維與獨特的理解,就因為這些才締造出那么多發人深省的曠世音樂。
然而他的一切,都是在他那充滿痛楚的過去磨練出來的,他的童年可謂悲慘,他的命運可謂坎坷。在創作名曲時,他幾乎都是呆在黑暗的小閣樓。內心的孤獨,生命的苦楚,這些都成為他的創作來源,不是嗎!在生命中掙扎,在痛楚中創作,譜寫著非同于凡人的命運,謳歌著苦痛換來的歡樂。貝多芬大師就用自己的痛苦,變成五線譜上一個個跳動的音符,換來人們心靈上的愉悅。貝多芬大師的一生,只是為了藝術犧牲罷了。留下了一段段讓人銘記于心的是久傳于世的樂章。
米開朗琪羅,這位大師的一生都在忍受著政治、教皇、家庭的脅迫,性格上的優柔寡斷更使得他無力反抗。自閉,使得他無法主宰自己,而且否定了自己,摧殘自己。他的天才與一個在背叛他的心靈結合在一起。性格上的脆弱造成他一生的悲劇情節。然而他用一種極為謙卑的愛來愛著自己的親人。但,終生陪伴他的只有永遠的孤獨。回望過去,他創作許多應該給他帶來希望與自豪的作品,但也留下了一些未完成的壯志豪情,他的心里,還有那一腔熱血,為之去奮斗。他做了他可能做的一切,但他覺得自己虛度了一生。可憐白發生!
懷著怎樣一種沉重的心情讀完他的一生,我知道他一定要用一種輕蔑的眼神注視著我想要對他表示關懷與同情。悲憫的一生。他以怎樣一種勇氣叩問這個丑陋的世界。也許值得同情的是像我們這些卑微的以他人的傷痛搜刮快樂的根本不懂得生命的人。我們應該仰視他。
列夫·托爾斯泰,俄國文學泰斗,它是人們心靈上的指明燈:史詩般的恢弘氣魄與明亮詩意的《戰爭與和平》,波瀾與不安騷動的《安娜·卡列尼娜》,還有悲天憫人的《復活》。
漫天花雨,是你們高貴靈魂的祭。
快樂演講稿篇五
雄鷹在振翅翱翔時是快樂的,但那是在痛苦練習之后;運動員在奪冠時是快樂的,但那是在痛苦訓練之后。快樂,幾乎就在痛苦背后。沒有痛苦,你不知道快樂的滋味;沒有痛苦,你不知道快樂的來之不易;沒有痛苦,你不知道珍惜眼前的快樂。
古有司馬遷忍受著宮刑之痛苦,立志完成那部經典,歷經幾十年,最終完成了那堪稱“史家之絕唱”的《史記》,這時的他應該是非常快樂的。今有林東賢,一個視力僅有0。1度的人卻走上了與視力息息相關的射箭當中,可是這并沒有打倒他,十幾年的痛苦與堅持不懈的訓練,終于讓他在奧運會上奪冠,這時的他是快樂的。
快樂總在痛苦之后,但許多人卻并不想先經歷痛苦,反而想先快樂,然而這可能嗎?也有人會認為美好的事物會讓人感到快樂,但許多人都沒有想過這快樂的背后有什么,正如那嬌艷的罌栗花,它的果實極少時可以讓人將那最痛苦的時段熬過去,然而,如果您食用過多,卻是得到相反的結果,讓你享受片刻的快樂,但在之后,卻要承受那無盡的痛苦,而且這還不是一時的,也許會讓你痛苦一生一世,直到生命的消亡。
在現在高三中,許許多多的人都在為高考而奮斗,但也有的人為了不學習找千奇百怪的理由,他們將時光用在這些無謂的歡樂之上,卻沒有想過這歡樂亦是建立在痛苦之上的。有人會在學習中享受快樂,因為他懂得方法,他們更加熱愛學習,雖然我們做不到他們這樣,但我們也不能將未來的快樂現在用掉,而是應將快樂留到以后盡情的享受。
快樂在痛苦之后,正如那干裂的大地,迎來了令它歡樂的雨露;正如那寂靜的森林,等到了令它歡樂的鳥鳴;正如那靜止的松林,迎來了令它歡樂的波濤陣陣;正如我們永無止境的攀登的人生,在我們登上每一峰時,俯視群巒時我們是快樂的。是的,快樂總在痛苦之后。
老子在兩千多年前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轉化的規律。“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既然禍與福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那么就有了苦盡甘來和樂極生悲。
雛鷹一次次的跌落懸崖,終于擁有了強韌的翅膀;蝴蝶一次次的撲打著柔弱的雙翅,終于破繭而出;蜜蜂一次次不辭辛苦的飛舞于花叢間,終于釀得百花成蜜。
坐在庭前,看著墻角的桃花飄零,思緒慢慢地飄到了遠方……
臥在薪柴堆上,口中舔著苦膽。只為不忘那被俘之苦。越王勾踐,為了保國家之安,只能為奴于吳國。曾經的一國之主,享盡榮華富貴,美人繞膝。如今的他,成了吳國一個人盡可欺的奴隸。這樣的痛苦并沒有讓勾踐迷茫、墮落,知恥近乎勇,臥薪嘗膽,終究三千越甲可吞吳。
司馬遷,僅是為李陵辯解了幾句,慘遭宮刑。宮刑之恥哪是尋常人所能忍受的。巨大的痛苦埋藏在司馬遷的心中,在名節與著作之間艱難抉擇。最終他選擇了著作。留下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被后人敬仰。
幡然領悟,原來桃花落盡便是果實。
當一滴水跳出大海的懷抱,必將為烈日所蒸發,當一粒沙掙出群山的臂膀,必將為急流所侵蝕;當一棵樹逃出森林的雙手,必將為強風所摧殘。
躺在草地上,看著天邊云彩變幻,漸漸地進入了夢鄉……
夢醒,恍然大悟,云彩變幻,亦是人生變化無常。
暗夜星空之下,一人獨立于宿舍窗臺,一抹寒風從我的耳角邊輕輕溜過,淚水在眼眶中不爭氣的打著轉,但我卻很快樂,此時很快樂。
在不經意之間,緩緩憶起那段與青春打馬而過的時光,與你們一起揮霍青春的時光,一段由快樂轉向痛苦的青春時光。
帶著一份憧憬,帶著一份豪邁和你們一起踏進了那段高三時光。高三,我和你們一起斗志昂揚,一起早起,一同貪黑,享受著奮斗的激情與曼妙,此時的我,很快樂,很快樂。
時光的腳步匆匆向前,帶走的不僅是一份份事物的變遷與人世的滄桑,也無情的開始的消磨著我所剩無幾的激情。我們幾人開始慢慢懈怠于學習,并開始復制高二那份與世無爭的隱士形態的學習狀態。那時的我們才初嘗奮斗的快樂,卻在一番陶醉之中,落入了痛苦的圈套,各種請假的理由,各種上課酣睡的無厘頭姿態,各種開不盡的玩笑與打不盡的籃球,開始將我們幾人徹底拋入了圈套之中,此時的我們,以為很快樂,也很陶醉,內心深處卻翻涌著一份又一份的痛苦與莫名惆悵之情。
“日日測,周周練,月月考”,班主任雙手撐著講臺,歇斯底里的向我們喊道。班級中的好學生們將其奉若真理,于我們幾人,只是那一陣過耳的秋風,根本擾亂不了我們幾人平時的各種玩樂大計,此時,我們幾人那沒心沒肺的笑臉似乎預示著我們很快樂,很快樂。
一模,二模,三模,一次次我們總是豪言壯志,次次卻是鎩羽而歸,落荒而逃。當教室上端的倒計時如水一般流淌,不待我們幾人去細細觀察,轉眼便只剩下了廖廖幾天,此時,我們依然很快樂,心想著還有高考這一場真正的戰役,但此時我們的笑臉與快樂似乎顯的那么的蒼白與無力。
還沒等我們幾人披上作戰的鎧甲,高考之役便如期殺到,殺了我們幾人全軍覆沒。看到成績的那天晚上,我們幾人卻沒有再笑,痛苦無情的籠罩在我們幾人的臉上與心頭。
你們離開,已有三月之久了,我也重新啟航,與歲月同行,奮斗向前。只是為了不再陶醉于暫時的快樂,而墮入痛苦的深淵。
黑夜之下,我憶起了你們,也想起那段痛苦與快樂相交織的青春歲月,此時我在奮斗,所以我很快樂,很快樂。
臘梅忍受著嚴寒,在風雪中綻放,贏得路人的贊美;荷花忍受著污濁,在淤泥中挺立,接受世人的褒揚;曇花忍受著寂寞,在黑夜中綻放,擁有羨人的容顏。經歷著痛苦,感受著快樂,痛并快樂著。
時光荏苒,我們進入高三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張愛玲說:“時間太窄,指縫太寬,時間從我們的指縫中悄然溜走。”正在高考賽場上奔跑的我們,不敢懈怠一步。
有人說:“不若不累,高三無味。”正是流了太多的汗水和淚水,才讓我體會到快樂的意義。沒有人愿意過平淡無奇的生活,即使受傷,即使很痛,卻也可以快樂著。
付出了并不一定有回報,但只要收獲一點點,那種快樂便難以隱藏。舍友特別喜愛數學,每次她在做難題的時候,眉頭總是緊鎖著,但一旦有了思路,便立馬撥開云霧。她在痛苦和快樂中掙扎,感受著痛,感受著快樂。
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放棄課外時間背誦的古詩文終于得到滿分,絞盡腦汁理解的數學題終于能舉一反三,難懂的語法終于得以運用,貫穿全球的洋流終于找到規律。我們會微笑著擁抱這痛苦中幸運生存下來的快樂。總是有人喊苦喊累,但卻也在無謂的叫喊中欣然接受這一份特別的痛苦,頂著烈日,向前跑。
都說不經歷高三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不參加高考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只有經歷了,才能體會到這句話的意思,才能真正感受到那一份痛苦與快樂并存的滋味。
痛苦與快樂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在這征程中,我們痛并快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