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總結是衡量自己學習效果的重要依據,也是檢驗學習成果的有效途徑。如何培養良好的考試習慣和總結思維方式?小編整理了一些考試總結的好例子,可以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思路。
能吃苦肯鉆研篇一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很多老同志不經感慨道:這個世界變化太快了,自己都有點趕不上這個步伐了。學習了《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后深有感想,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新時代,作為我們廣大年輕干部,特別是在基層鍛煉的選調生,要勇敢站出來承擔起新時代的責任,與時俱進,有所作為,繪出一片“中國夢”。
學習與工作并重。孔老夫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是一種不斷給自己大腦充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能領悟到人生態度或工作方式,通過巨人的肩膀看到更遠的地方。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服務于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死讀書或者讀死書終究會變成書呆子。因此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思考如何應用于工作之中,當然,在工作的時候也要不斷反省,比較前輩的方法,不斷改進,提高效率。學習與工作并重,既能享受到學習的樂趣,也能在工作之中體會到成就感。
實干與激勵并重。作為基層培養鍛煉的選調生來說,對“事無巨細”這個詞深有體會。在復雜的工作環境中,要深刻領會“輕重緩急”四個字,堅持自己的信念理想,腳踏實地把工作做好,既要把日常工作做好,又要妥善處理好大事要事難事,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與擔當。對于領導來說,需要一批肯干事敢干事的年輕人來做事,那一套完善的激勵制度必不可少。通過考核制度,切實解決干與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問題。實干與激勵并重既是對實干者勞動成果的尊重,也是對不作為者的一種警示。
糾錯與關愛并重。因為擔心犯錯,很多人抱著“多做多措,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思想,畏首畏尾,從而滋生一系列不作為的現象。通過建立容錯糾錯機制,讓那些在基層想干事的選調生們在紀律紅線內放開了顧慮大膽嘗試,不斷創新,保證了自己走在新時代的前沿,承擔起了引導者的角色。作為在基層一線的選調生,承擔著工作與生活上的多重壓力,既要避免犯錯誤,又要真真實實做出事情來,領導關心與支持就像一劑強心劑,主動在工作上進行指導,生活上進行關心,讓廣大選調生們可以安心、安身、安業,更好履職奉獻。糾錯與關愛并重,讓選調生們即可在自己崗位上不斷開辟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又可無后顧之憂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之中。
通過學習《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讓我們看到了新時代的年輕人“擼起袖子加油干”的積極上進的和諧畫面,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夢”指日可待!
能吃苦肯鉆研篇二
能吃苦,是一種重要的品質,那些有這種品質的人往往比其他人更容易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并且過上更幸福的生活。通常,能吃苦的人往往有更大的耐心、更強的意志力和更高的動力。這樣的人往往能夠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保持冷靜和樂觀的態度,不輕易放棄并始終堅持到底。在生活中和事業中,能吃苦的經驗可能是金錢無法買到的最寶貴的東西之一。
第二段:獲得能吃苦的方法
要成為一個能吃苦的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不懈地努力。首先,你必須擁有信仰和目標,只有這樣你才能知道自己為什么需要吃苦。其次,你需要有正確的態度,正面的態度可以幫助你在困難時堅持下去。然后,你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和知識,這些都將幫助您更輕松地處理挑戰和問題。最后,您需要堅持練習,這是能夠不斷提高自己能吃苦的必要條件。
第三段:能吃苦者的優點
能吃苦者往往比其他人具有許多其他優點。他們通常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勇氣,和強烈的動力。他們能夠在最困難的情況下保持堅定和冷靜,并在團隊中成為一個重要的支柱。這種性格也使他們更加有耐心和自律。這些優點不僅使能吃苦的人在生活和事業中更加成功,還可以幫助他們在關系中更好地處理問題。
第四段:能吃苦的挑戰
如上所述,成為一個能吃苦的人需要不斷地努力和練習。同時,也有一些挑戰需要克服。首先,要克服自己的惰性和懈怠,這些習慣很容易讓你放棄,而不是堅持不懈地追求目標。其次,要克服對結果的沉溺迷戀,這容易使人對谷底失望、爬取過程中的特別時期缺乏有效的行動和自我塑造能力,最后會放棄自己的夢想。最后,你需要學會更好地與其他人合作,這樣才能在團隊中更好地發揮你的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績。
第五段:結論
在生活和事業中,能夠吃苦耐勞的人往往能夠取得更好的結果,并且更快樂地生活。通過始終保持樂觀和積極的態度,學習適應變化,并堅定地堅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標,你將可以在任何挑戰和逆境中獲得成功。重要的是,一定不要放棄——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獲得能夠幫助你成功的經驗和智慧,讓你變成一個真正的贏家。
能吃苦肯鉆研篇三
能吃苦是一種品質,它說明一個人具備面對壓力和挫折的能力。在現代社會,不論是在學習、工作還是生活中,都需要十分的耐力和毅力才能堅持下去。在苦難中尋找人生的意義,獲得人生的收獲。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能吃苦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培養這種品質。
第二段:能吃苦的必要性
能吃苦的人相對自由,因為他們擁有獲得成功的能力和技能。在挫敗和壓力面前,容易崩潰的人無法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悅。但是那些能吃苦的人卻能在壓力中保持堅忍,以此作為成功的起點。能吃苦的人比其他人擁有更強大的毅力和創造力,他們非常專注于細節,從中發現收獲,從而達到更高的境界。
第三段:能吃苦的體驗
與常人不同的是,能吃苦的人更加懂得堅持,他們更愿意從挫折中吸取經驗教訓,總結成功的經驗,從而更快樂地度過人生。重要的是,他們擁有在不斷失敗中繼續前進的膽量和決心。當然,這些特點不是每個人都天生具備的,人們需要經過反復的實踐和磨練才能養成這種習慣。
第四段:如何養成能吃苦的品質
養成良好的習慣,本質上需要打造一種積極的思維方式,需要明確目標并為之奮斗。同時,人們也需要樂觀地看待生活,并學會調整自我心態,同時也要看到自己的進步,保持對未來的信心。堅持自我的目標,不斷努力,總會將那些苦難化為邁向成功的跳板。當我們把自己放進一個苦難的環境中時,有時可能難以直視現實。但是,只要我們堅持,并努力思考,便能從找到未來再前進的方向。
第五段:結語
能吃苦可以看做是成功的關鍵所在。當人們面對挫折和失落時,有時真正的啟示和靈感也會在特殊環境下被觸發。正因如此,能吃苦的品質成為了商業領導、創新人士以及職業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品質,也是其中重要的美德。總之,我們應該積極地尋找自我領域內的挑戰,并通過不斷的嘗試與努力,養成能吃苦的習慣,從而達到人生的巔峰。
能吃苦肯鉆研篇四
責任與擔當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這是對億萬蒼生的責任與擔當;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是對整個蜀國的責任與擔當;林則徐“茍利家國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是對華夏民族的責任與擔當。
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心系責任,行于擔當。而萬源保衛戰中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撒熱血,是對勞苦大眾追求翻身解放的責任與擔當;“7·17特大洪災”中,萬源軍民英勇奮戰,全力抗洪,是對萬源人民生命財產的責任與擔當;李林森部長把工作當命,把事業當命、把命令當命,燃盡生命寫忠誠,是對黨為民務實清廉的責任與擔當。
“事不避難,責任在心,擔當在行,奮勇向前”。20__年離開象牙塔的我有幸成為一名國土衛士,從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五年多來,無論是作為一名普通職工還是榮升為中層干部,而我始終鞭策自己“做一個盡心責任、勇于擔當的人”。地災防治工作直接關系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作為一名基層地災防治公職人員,我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曾徒步五個半小時只為破除一個“地災謊言”;加班加點只為做細、做全、做實各項群測群防工作;電話不斷只為不厭其煩告知連群眾自己都能倒背如流的地災防治注意事項。哪怕受到的是群眾的不理解、不耐煩,我依然樂此不疲。因為面對地災防治工作,寧愿聽千萬次的罵聲,也不愿聽一次哭聲啊!
“每一處地災點必須走到、走全。”這是一代代萬源國土人對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責任與擔當。我們不會忘記,為掌握因“7·17特大洪災”而陡增至數千余處地災患點的第一手資料,國土人頂著烈日酷暑,踏著爛泥地深一腳淺一腳的奔赴各地。塌方阻斷了前行的道路沒關系,有堅毅的步伐;磨破了腳沒關系,有裝滿衣兜的創可貼;汗水迷了眼沒關系,有布滿結晶體的衣袖;荊棘掩蓋了災體沒關系,有手腳并用的爬行!搞地災就要甘當“山耗子”、“泥腿子”。
中國“地質之光”李四光是我的偶像。在新中國百廢待興,亟需石油能源時,67歲高齡的他親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以他自創的地質力學為理論基礎,指出石油勘探工作應該打破“偏西北一隅”的局面,“到新華夏構造體系的坳陷帶找油”。在他的理論指導下,勘探隊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先后發現了大慶、勝利、大港、華北、江漢等油田,一舉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時至今日,這依然是那個時代最振奮人心的標志性圖景。是什么讓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能夠孜孜不倦地為祖國尋找石油,正是銘記于心的責任和為國分憂的擔當。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責任,言行中都折射著一份擔當。學生有學習知識的責任和擔當,老師有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和擔當,作家有笞惡揚善的責任和擔當,醫生有救死扶傷的責任和擔當。責任和擔當是一種境界、是一種精神。我們的隊伍中不乏抱著“得罪人”的事不干,“討人嫌”的話不說,不愿負責,不敢擔當之人。忽視國家所賦予的崗位職責,對工作松懈,遇問題推卸責任,上班玩游戲、逛淘寶,下班觥籌交錯,打麻將沒有絲毫的主人翁精神,沒有責任擔當意識,這就是極大的失職啊!“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講責任,講擔當,無需豪言壯語,無需驚天壯舉,只需我們放眼當前,從本職工作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為我市建設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貢獻自己的力量!
如果責任是顆渺小的種子,那么擔當就是肥沃的土壤,一旦播種,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就會生根、發芽;它就會開花、結果;從而點綴你的人生,充實你的人生。責任和擔當,是一縷璀璨的陽光,照亮每個人的心底;責任和擔當,是推動人類歷史、開創人類文明的那滾滾車輪。讓我們將責任時刻銘記于心,將擔當處處落實于行,做一個有責任,勇擔當的人。
能吃苦肯鉆研篇五
第一段:引言 (總結尋找能吃苦的兄弟的意義)
能吃苦的兄弟是我們在現代社會中至關重要的伙伴。他們不僅能夠與我們一同面對挑戰和困難,還能為我們提供實質性的支持和鼓勵。然而,在如今追逐舒適和享樂的時代,尋找這樣的伙伴變得愈發困難。通過這篇文章,我將分享我自己的體驗和心得,希望能夠幫助更多人意識到尋找能吃苦的兄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找到他們。
第二段:加強自身能夠吃苦的品質
要尋找能吃苦的兄弟,首先我們自己必須具備這樣的品質。這需要我們意識到盡管尋找能吃苦的兄弟很重要,但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必須依靠自己。面對困難時,我們需要有足夠的毅力和決心去克服。發展自己的能吃苦的品質可以通過不斷挑戰自己,設立高目標并努力實現它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吸引并留住能吃苦的兄弟。
第三段:樹立可能充滿困難但有意義的目標
要吸引能吃苦的兄弟,我們需要樹立一些可能充滿困難但有意義的目標。這些目標可能需要我們放棄短期的享受和滿足,而將精力投入到長期發展和成就上。能吃苦的兄弟往往對這樣的目標更感興趣,因為他們愿意經歷艱難和困苦以獲得更大的回報。我們應該積極尋找和參與那些能夠挑戰我們的目標,并與有相同追求的人建立聯系。
第四段:主動參與團隊活動及社區服務
主動參與團隊活動和社區服務是尋找能吃苦的兄弟的有效方式。這些活動提供了一個平臺,使我們能夠與其他積極進取的人相遇和互動。在團隊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到其他人如何處理壓力和困難,從而幫助我們找到那些真正能夠吃苦的伙伴。社區服務不僅能夠提高我們的社交能力,還能讓我們在為他人提供幫助的過程中培養出更強的逆境應對能力。
第五段:與能吃苦的兄弟建立深厚的關系
一旦我們找到了能吃苦的兄弟,我們應該努力與他們建立深厚的關系。這需要我們互相支持并相互鼓勵,共同面對挑戰和困難。為了培養這樣的關系,我們需要保持開放和誠實的溝通,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定期組織聚會和活動來增進彼此的了解,以及進一步加深友誼。
結語:
尋找能吃苦的兄弟是我們在現代社會中至關重要的任務,因為他們能夠給予我們無盡的支持和鼓勵。通過加強自身的能吃苦的品質,樹立可能充滿困難但有意義的目標,主動參與團隊活動和社區服務,以及與能吃苦的兄弟建立深厚的關系,我們可以更有信心地找到這樣的伙伴。只有與他們一起,我們才能夠相互激勵,邁向成功的道路。
能吃苦肯鉆研篇六
角度看,我們要將最火熱的青春獻給最偉大的共產主義事業。當然,今天的學習也是為將來打下基礎。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肩負起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努力學習,積極奮斗,奮發圖強,為實現"兩個100年的目標"做出貢獻,為服務人民做出貢獻。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不能被電子產品所誘惑。合理的利用他們了解歷史,憧憬未來。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拓寬視野,有一句話說得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行萬里路,再讀萬卷書"。我們在做到讀書的同時,也要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積累經驗使自己的見識更廣,閱歷更加豐富。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趁早明確自己將來奮斗的方向,沒有目標的青春像沒有方向的小船,在大海中東走西走,最終也不會到達自己想要到達的目的地。
我認為青春的使命是確立自己將來的奮斗方向,多讀書去旅行,最后到為國家和人民作出貢獻,如果做到了以上的全部,那么你就完美詮釋了青春是什么,青春的使命是什么。這段青春的時光雖然很短暫,我們要趁這段時光沒有被時間的洪流卷走之前,努力奮斗,為將來祖國的建設做出貢獻!
能吃苦肯鉆研篇七
眾所周知,要取得成功并不容易。放眼望去,歷史上那些著名的成功人士無一例外都經歷了極其艱辛的道路。在現實生活中,能夠與自己一同并肩作戰、努力拼搏的兄弟是一種難得的寶貴財富。在我個人的經歷中,尋找能吃苦的兄弟在我的成長和成功路上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段:尋找共同理想的兄弟
尋找能吃苦的兄弟首先要有共同的理想。只有擁有共同的目標,才能找到志同道合、能夠互相支持的伙伴。我曾經有過一位初中同學,我們有著相同的夢想,都希望成為一名優秀的音樂家。我們一起努力學習音樂理論,互相幫助并鼓勵對方。在艱苦的練習過程中,我們共同克服了困難,取得了進步。能夠找到一個在同樣的道路上努力奮斗的兄弟,給予我了莫大的鼓舞和動力。
第三段:共同承受困難與挫折的兄弟
在尋找同伴的過程中,能吃苦的兄弟更重要的是能夠共同承受困難與挫折。成功的路上,充滿了各種曲折與挑戰。當我在進入高中的時候,學習壓力突然增大,感到非常困惑和迷茫。但是,我的作文班同學卻給我極大的支持和幫助。他們不僅耐心地教導我學習方法,還鼓勵我堅持不懈。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逐漸適應了高中的學習環境,并取得了好成績。如果沒有能吃苦的兄弟的幫助,我可能早已放棄了自己的夢想。
第四段:共同分享成功的兄弟
尋找能吃苦的兄弟不僅僅是在困難時刻給予支持,更重要的是在成功的時刻和我們共同分享。當我順利進入一所知名大學時,我的舞蹈團隊成員們也都對我充滿了祝福和鼓勵。他們認為我的成功也是他們共同的成功,而并不是嫉妒或者遺憾。這些能夠理解和分享我的成功的兄弟們,成為了我前行路上最堅實的后盾。他們的支持和祝福讓我倍感幸運,也讓我更加珍惜這份難得的友誼。
第五段:結論
總結一下,尋找能吃苦的兄弟對于個人的成長和成功路上非常重要。他們不僅能給予我們動力和鼓勵,還能共同承擔困難和挫折,以及分享成功的喜悅。通過與這些兄弟共同努力,我們能夠更快地發現自己的潛力和優勢,更堅定地朝著目標前進。因此,我們應該認真尋找并珍惜那些能吃苦的兄弟,相互支持,共同追尋自己心中的夢想!
能吃苦肯鉆研篇八
1919年“五四”,精神永恒。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流淌在中華兒女血脈之中的愛國情愫,始終去不掉、打不破、滅不了,始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強大精神動力。在鼠年伊始的疫情防控全民戰中,青年一代勇敢出列、心手相牽,“青”盡全力,在磨難中奮起,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他們用行動賡續“五四精神”,讓青春的榮光在戰“疫”一線熠熠生輝。
你無懼生死的沖鋒姿態,是“五四”榮光在閃耀。在中華民族的歷,愈是在國家危難之時,愈會涌現出無數勇于擔當的“中國脊梁”。這次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青年的硬核力量。疫情發生后,以“90后”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使命感讓孩子們驚人蛻變、拔節成長,站成了護佑人民生命健康的最硬防護墻。“我是單身,沒有成家,沒有孩子,沒有后顧之憂。”綿陽護師黃世豪第一時間在請戰書上摁下鮮紅的紅手印;“面對疫情,我們年輕人不上,誰上?”激蕩全國上下和武漢上空的青年們的那一聲聲響亮吶喊、一句句錚錚誓言,奔涌著愛國情懷,彰顯著責任擔當,在病魔與患者之間壘起了“隔離帶”、筑牢了“防火墻”、撐起了“保護傘”。
你傾情綻放的家國情懷,是“五四”榮光在閃耀。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14億中國人心手相牽,這一刻,家便是國、國便成了家。無論是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和16所方艙醫院的建設工地上,還是萬里鐵道線上,到處都有青年戰疫的身影,他們充分利用專業知識,在抗擊疫情的實踐中檢驗并實現自身的價值。有的幾經周折從國外只身背回口罩等醫療物資,送到醫護人員手中;有的主動報名向所在社區報到,參與社區聯防聯控;有的叮囑、監督親友戴口罩勤洗手、不信謠不傳謠,充當了“宣傳員”的角色……這些滿腔熱忱的自發行動,有效填補了戰疫需求空白。青年們科學防范、理性應對、依法防控的扎實行動,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注入了青春力量,凝聚起了強大合力,在收獲了關懷、責任、擔當、勇敢的同時,青春得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
你知重負重的擔當脊梁,是“五四”榮光在閃耀。“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白衣戰士敢與時間賽跑、敢與病魔較量,直面挑戰、勇毅逆行,向著病毒沖鋒,青春在抗疫一線閃耀出奪目的光芒。一名“95后”女孩說:“如有不幸,請捐獻我的遺體研究攻克病毒”;不幸被病毒感染的武漢市協和江北醫院醫生夏思思,把病床讓給患者,自己卻被病毒奪去了年僅29歲的生命;推遲婚期,“要打一場硬仗”的、也是29歲的彭銀華醫生倒在了抗疫一線上……與疫魔的較量,看不見硝煙,聽不到槍炮聲,但生與死的考驗真真切切。他們用生命守護生命,交出了屬于“90后”醫生的奮斗答卷,充分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精神風貌。艱難孕育驚艷,勇敢成就新銳。廣大青年要細照抗疫戰士這面鏡子,立足腳下、干在實處,在勇挑重擔中砥礪意志品質,在火熱的實踐大熔爐中經受炙烤鍛造,如此方能磨硬擔當臂膀,增長才干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