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推薦新聞格式模板及范文(推薦)一
“本報訊”“本臺訊”則是為了表明這篇稿件是自己的記者或者通訊員的作品,如果是外埠采訪也必須注明發稿的地點時間,可以寫成本臺**地*月*日專電。
擴展資料
除了電頭,新聞還由其他要素組成。新聞六要素(也就是記敘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每則新聞在結構上,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背景和結語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輔助部分。標題一般包括引標題、正標題和副標題;導語是新聞開頭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話,它扼要地揭示新聞的核心內容。
主體是新聞的軀干,它用充足的事實來表現主題,是對導語內容的進一步擴展和闡釋;背景指的是新聞發生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背景和結語有時也可以暗含在主體中。閱讀新聞,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記敘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電頭
推薦新聞格式模板及范文(推薦)二
新聞寫作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寫新聞與學校語文課的作文是很不相同的。作文只要文字通順、敘述清楚、筆調優美,就是好作文,不一定要求真實,也不是為了發表。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要面對廣大讀者,考慮他們的興趣,同時還負有宣傳黨的政策的任務;新聞的體裁也相對分明,寫作各有要求。下面先談談主要的三種新聞體裁,然后再就學員習作中的共性問題談幾點意見。
一、先搭架子再寫文章
構思是一切寫作的基礎。提筆前一定要想好自己準備寫什么,確定中心思想,通常中心思想體現在標題上。然而在來稿中,標題與內容不搭界或題大事小的情況經常可見。接著要考慮我怎樣寫,為文章搭好架子,先說什么,后說什么,結尾最后使用哪項素材等等。然而在來稿中,許多文章顯然缺乏對結構的思考,走題、詳略不當、套話連篇的現象十分嚴重。這兩點對新聞寫作來說應該是不言而喻的,但就是在這個方面,問題實在太多,包括一些專職通訊員,也常忽視這些最基本的寫作要求。文字倒是通順,卻不知所云。所以,在談具體寫作時,先要求每個人自己想好:我要寫什么、我準備怎樣寫(包括采用各種體材)
二、消息寫作
消息是新聞體裁中,最常見的一種,它的目的是簡潔、客觀的文字,向讀者報告新近發生的事實宣傳什么,消息的客觀性原則不允許記者在其中發議論或作出判斷。即使想報道宣傳什么,也必須“用事實說話”,通過選擇所報道事實來表達傾向,不能由記者在消息中發表議論。
一般的事實性新聞,采用“倒金字塔結構”的教多,即整條消息根據一件事實的方方面面內容,按重要性程度來安排敘述的層次和段落,于是就形成以下“頭重腳輕”或“虎頭蛇尾”的報道結構:
1. 導語。事實中最重要或最精彩的部分,或事實的關鍵點,安排在導語中向讀者報告。導語中,又要把最重要、最精彩的話,作為第一語。
2. 進一步說明或解釋導語中談到的事實的材料。這些材料仍然按照問題的輕重緩急安排,可分為若干段落。
3. 必要的背景材料,也按照重要程度編排。
4. 次要的補充材料。
如果將這樣的消息從后面刪節,刪到只剩下導語,甚至只剩下一句話,它仍然可以獨立存在,并清楚地告訴讀者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顯然,導語在消息中的位臵舉足輕重,一定要寫好。
導語主要有四種類型:事實性導語:概括性導語;描寫性導語;延緩性導語。要根據具體情況決定采用那一種。關鍵把握兩點:理解所報道事實的關鍵之點;及時找到最能夠打動讀者,引導他們繼續看下去的動詞或短語。
導語一般要涉及以下四方面內容:1,簡要告之讀者具體、明確的事實;2,事實發生的時間;3,新聞來源;4,發生的地點。
其他常見的消息結構,還有積累興趣結構、時間順序結構、提要結構
等等。
三、通訊寫作
不拘一格地具體而詳盡地報道事實,便形成另一主要的新聞體裁——通訊。通訊的共同特征,是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的方式綜合報道新近發生的事實。不論報道的是事件還是人物,它一般要始終圍繞“人”做文章,通過人的活動和思想展事實,因而一般地帶有情感色彩,這正是通訊的魅力所在。通訊協作比消息靈活,允許記者表達傾向(當然,某些通訊也可采用客觀報道的方式),但寫好了不容易,因為需要更扎實的文字表達功底。
通訊的結構類型靈活多樣,常見的有以下三種;1,“一條龍”式,即時間上的縱向結構。2,“破西瓜”式,即空間上的橫向結構。3,“剝竹筍”,即從簡單、表達化向縱深發展,最后達到高潮,點破主題。詳略得當、前后呼應,是通訊寫作中需要經常考慮的問題。
四、新聞評論寫作
新聞評論是由報道新近發生的事實而演化來的一種新聞體裁,它通過概念、判斷、推理等方法,專門就時事作出分析,表明大眾媒介對它的立場和意見;有時,
某些事實通過評論透露出來,不再專門發消息。
五、要研究報紙,不要簡單模仿大消息、大通訊、大評論
還有一種模仿,就是看到報紙上刊登了什么內容,本部門也有,就跟著馬上寫,這是很傻的做法。
問題在于沒有研究報紙,想想報紙上那些版面、哪些內容適合我來寫。xxx有各個專版,一般來說,經濟、文教、社會、法治、讀者來信等專版,都有適合我們的學院投稿的欄目,可以反映基層的生活。這些欄目的文章開口很小,事實新鮮,對于面上的工作有啟示意義。例如最近xxx親自抓糧食政策的問題,一位在糧站工作的山東學院
研究了報紙,沒有跟著寫已經發表過的內容,而是認真地琢磨總理視察是的講話精神,寫了本地糧站辦“糧食銀行”的消息。事情在糧站是日常工作,但對面上工作言,則對貫徹中央的糧食政策有示范意義,這就對上口了。
六、一定要跳出本部門的圈子,站在全局衡量事實
許多事情在本部門是大事,但是放到全國全省就算不了什么了。新聞是面對整個社會的,寫稿之前,一定要將你選擇的事實用全局的眼光來衡量一下,大體考慮以下五方面:1,該事實在全國或全省的意義怎樣;2,該事實與最近黨和政府需要宣傳的政策是否有關;3,該事實對于正確引導某一普遍性質的問題是否有啟示意義;4,該事實是否具有特色,可以通過報道引起共眾的注意;5,該事實是否具有趣味性或人情味,報道它可以增添生活的情趣。第一點發生的機遇不多;第五點較好把握。較困難的是把握第二、三、四點。這需要提高政策水平,養成分析報道形式的習慣。如果陷在本部門的圈子里,會把什么都看得很重要,結果大部分報道會白寫的。
七、不要混淆不同的新聞體裁
即使是從事專業報道工作的同志,來稿不分體裁的情況也較為普遍。常見的情況有:1,通訊標題,但報道的基本結構是消息。2,消息開頭,主體像通訊,最后又演變為評論,三合一。3,消息標題,基本結構是通訊。這幾種新聞體裁的語言特點很不同,消息語言要求客觀性、通訊語言要有一定的情感色彩,評論語言很嚴肅的。即使報道的事實含有一定的新聞價值,體裁合一,就很難在原稿的基礎上修改,除非重新寫(但時效又過了)。
根據事實本身的情況,確定采用何種新聞體裁,寫前心中必須有數。這也是稿件能否被采用的一個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