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工作都應改有個計劃,以明確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漸進,有條不紊。我們該怎么擬定計劃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計劃書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訓練計劃表 訓練計劃的制定篇一
技術動作分析:幼兒持球時,兩手五指自然分開,拇指形成八字形,用指根以上部位握球的側后方,手心空出,兩肘自然彎曲于體側,將球置于胸前。肩、臂、腕部肌肉放松,兩眼注視傳球目標,身體保持基本站位姿勢。
訓練方法:
(1)對墻傳球:老師可在墻上畫一個標志,與幼兒胸部高度平行,讓幼兒對著標志傳球,要求盡量把球打在標志上面。
(2)雙人傳球:幼兒兩人一組,面對面站立,距離為兩米進行傳接球。接球者必須伸出手主動接球。
(3)三角傳球:三角傳球是廣州市幼兒小籃球交流花會的比賽項目之一。三角傳球在雙人的基礎上加一個人,間隔也是兩米,要求幼兒站在呼啦圈內,傳、接球是腳不能跨出呼啦圈。 (4)行進間傳球:行進間傳球在幼兒階段屬于較難掌握的一項技術,需要幼兒有良好的協調性、力量跟傳球基礎。要求幼兒先行進間近距離的傳接球。層層遞進,慢慢拉開距離。
訓練計劃表 訓練計劃的制定篇二
一、訓練目標:
為了參加區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我校組建設了以初二年級為主的田徑運動隊,有針對性的進行專項素質練習,并在暑期間進行系統的訓練,以增強學生各項身體素質,從而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和運動成績。
二、訓練的重點:
重點抓跑、跳、投項目的訓練,以爭取在區運動會上能夠獲得好的成績。
三、訓練時間:
20xx年7月1日—7月10日和8月21日—8月31日每天早上7點到8點30分。
四、訓練期間的要求:
1、運動員要積極主動出席訓練,聽從教練的安排,關心同伴,愛護器材;
2、運動員要掌握所要訓練的項目、技能;
3、運動員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避免發生傷害事故;
4、教師要注意安排運動員的運動強度和運動量,由小到大,由少到多與循序漸進的原則。
五、第一階段:時間為前五天,采用一般的訓練強度,進行恢復體力的身體訓練。做到每天都測試成績,及時查漏補缺。
第二階段:時間為五天,采用高強度的訓練,加強技術訓練和專項素質訓練,有意識地把專項素質和技術結合起來.加大訓練負荷.在訓練中注重技術,戰術,作風與心理素質的培養。成績應明顯提高,接近或者超過去年區里面的運動會成績。
第三階段:時間為一周,采用中等強度,調整運動量,降低練習次數,消除疲勞,積蓄并超量恢復,迎接北辰區中小學田徑比賽.同時加強隊員戰術以及心理素質的訓練。
六、運動隊計劃如下:
1、恢復階段:
(1)、繞操場慢跑四圈,徒手操,拉韌帶,跳繩等。
(2)、體驗站立式起跑和正確的擺臂動作,跑的專門性練習(高抬腿、后瞪跑、小步跑等)。
2、學習階段:
(1)、根據參賽項目進行針對性練習。短跑練習起跑和沖刺;中長跑項目練習在跑的過程中注意手臂的擺動、步頻。
(2)、200米、400米項目練習彎道跑技術;短跑項目根據實際情況練習手臂、起跑等;中長跑項目注意呼吸轉換及手臂的擺動。
(3)、短跑項目練習150米跑;200米、400米項目練習追逐跑;跳高、跳遠項目練習助跑和起跳;中長跑項目練習變速跑。
(4)、短跑項目練習綜合跑(150—100—50—100—150米);200米、400米練習追逐跑(適當的進行比賽),合理分配體能的學習;跳高、跳遠項目繼續練習助跑和起跳;中長跑項目注意步頻、呼吸轉換、手臂的`配合;
(5)、短跑項目練習起跑和途中跑;200、400米練習追逐跑(150—300—400—300—150米)。
3、鞏固和提高階段:
(1)、繼續練習以上項目,稍微加大訓練強度和運動量;
(2)、強化基本技術、技能的訓練;
(3)、模擬測試;
4、調整與休息階段:
(1)、運動量和強度逐漸減少;
(2)、進行趣味性活動(如:打籃球、跳繩比賽、游戲比賽等);
(3)、做好學生思想工作、積極備戰。
六、參賽學生名單:
男:劉洪吉 劉付來 楊營 林子軒 楊震 周闊 張升旺 吳濤 商順俊
張翔凱 董云吉 劉成浩
女:左文靜 商秋月 張萍 楊楠 劉金珠 劉月林 李曼奇 巍巍 門洪雨
趙璐娜 孫萌 付凱然 謝紅玉
天津市東堤頭中學暑假田徑隊訓練計劃
訓練計劃表 訓練計劃的制定篇三
本學期,擊劍隊在校領導和辦公室同仁的關心下,一如既往地展開訓練。現對本學期的擊劍訓練做如下規劃。
這個學期,由于俞老師開創自身事業,所以暫時不能過來帶訓練,這樣,三個劍種的訓練任務就落在我一個人身上。在學期初小青松招生的情況下,我又自找苗子,積極動員,與家長、班主任及時取得溝通,共招收新生4位,這還不包括小青松周六班的學生。從學生的情況看到,目前,男同學呈現飽和狀態,女同學目前有8位學生參與訓練,但其中有2位同學年齡較小,明年的比賽暫時不能參加。所以,目前也正在積極動員,爭取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召齊3個劍種9名隊員。值得高興的是,老隊員在堅持訓練了一年多的時間后,到現在都沒有退出的,其中還有3個是六年級的。他們每天克服學習任務重的壓力,一下課就趕到場地進行訓練。
訓練的質量和數量是保證好成績的關鍵,我們擊劍訓練的特點是:動作多變,技戰術難度較大,這就要求老師在每位學生的身上都要下功夫。由于受到學生學習壓力的沖擊,以及小青松課程的限制,所以我在小青松原定的時間內,利用早上的時間有針對性地進行小范圍的輔導。接下來,還準備利用大課間的時間。現把訓練時間分配如下:
周一至周五:早上7:20—8:10
周二、周四:下午4:00—5:20
周三:在興趣組的基礎上適當延長訓練時間
周六上午8:00—11:15
針對實際的情況,對訓練的時間也會做出相應的調整,但每周每人5次的訓練是必須要保證的。在訓練中,我努力做到:學生沒到我先到,學生離開我再走,認真制定每次的訓練計劃,根據學生實際掌握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課指導,爭取讓每個學生受益。
我們隊中的每個孩子,其實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和他們在一起的時間,比和我女兒在一起的時間還多。我會秉著一顆母親的心,悉心教導每個孩子,讓他們在學習、訓練兩不誤,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孩子。
訓練計劃表 訓練計劃的制定篇四
第十二周至十八周訓練內容:
同學們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選擇的訓練。但要求同學們一定要在每次的訓練過程中必須圍繞自己的弱項強化練習,認真完成各組的運動量。分清主次安排好各項練習時間比例。
方法與步驟:
1、先進行熱身:內容:跑步較差的可選慢跑2*200m,較好的可選跳繩3分鐘。再做幾節徒手操如膝、踝關節、腹背運動、弓箭步壓腿等可結合原地支撐擺臂練習50—100次。(用時5—6分鐘)
2、行進間的50m快速跑6—8組。要求每組必須盡全力跑。每組間隔1分鐘。(用時10—15分鐘)
3、素質練習:單腳交換跳(每只腳連跳三個換另只腳跳)要求:跳30m*4—6組。每步越大越好;高而遠。每組間隔2分鐘(用時8—12分鐘)
方法與步驟:
不會跳的同學:
1、空搖繩:拿兩條跳繩。一手一條同時空搖,將繩搖成立圓。
體會抖腕動作。要求:搖到兩手同時搖,左右兩邊繩都能成立圓。
2、雙腳并攏跳:兩腳并攏后腳跟不著地的連續跳。100個*4—6組。要求:靠踝關節的力量跳起。配合兩手空搖。
3、一分鐘跳繩:完整動作。由慢到快。跳5組。每組間隔1分鐘。
會跳的同學:
每次跳時必須超長時間的跳。每組時長為1分30秒。10—12組。每組間隔30秒—1分鐘。要求:不要因卡繩就終止,要學會腳快速往前跨同時起動跳繩。堅持這組時間完成。
方法與步驟:
1、熱身運動:慢跑2*200m再做手腕、肩關節運動、腰部運動。
2、頭頂手腕拋球:兩腳前后開立,雙手持球高舉于頭頂手腕后屈,抖腕將球拋出。(可先徒手無球進行動作模仿練習數次)20次。要求:要用手腕的力量將球拋出。
3、上體后弓拋球:兩腳前后開立,雙手持球高舉,上體做后弓,重心落于后腳。后腳灣曲。用腰的力量將球拋出。20次。要求:盡可能用腰部的力量將球拋出。
4、全身協調用力拋球:后腳蹬地—腰部用力—手臂前揮—手腕抖腕的用力順序。反復多次練習。要求:各環節要協調一氣呵成。開始時不要用太大的勁拋球。不要一時追求遠度,要認真體會用力的順序掌握好動作要領后漸漸加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