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大衛·科波菲爾讀書筆記篇一
《大衛·科波菲爾》聽起來像是一個人的'名字,可怎么能是一本書呢?今天我確確實實見到了這本書,讀后讓我受益匪淺。
主人公大衛·科波菲爾一出生就失去了父親,母親也是再嫁給了卑鄙的人,這人對大衛和他的母親極為苛刻。母親死后,他先去了密考伯先生家,后來又去了姨婆家,命運顛沛流離,生活動蕩不安。大衛經歷了各種悲歡離合之后,終于與他心愛的埃尼斯走到了一起,本書在一種快樂的氛圍中結束。
主人公大衛為什么能在苦難波折中不沉淪,因為他積極向上的精神,堅持不懈的努力。就像《老人與海》中的主人公圣地亞哥一樣勇敢的斗爭,在鯊魚不斷的襲擊中不放棄,反而更加有力的反擊著。面對生活的苦難,大衛并沒有絕望,“勇于扼住命運的咽喉”(貝多芬語),還有他的樂觀態度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
在以后的待人處世中,要有積極向上的精神,樂觀的心態以及堅持不懈的努力,這樣才能夠真正成功。
《大衛?科波菲爾》這本書雖然我還只看了一半,但已深有感觸。
書的主人公名叫大衛?科波菲爾。他很不幸,一出生就失去了父親,母親也重病在身。不久,母親也死了。大衛?科波菲爾無依無靠,被逼無奈去很遠的地方找他唯一的親人——姨婆,姨婆知道他了的經歷達,開始好好地照顧他……科波菲爾經歷了那么多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但他并沒有自暴自棄,而是正確地面對自己的遭遇。看到他那么堅強,我感動地流下了眼淚。
我覺得他是一個非常樂觀的人,即使他失去了父母,非常非常痛苦,難以接受,但他把這些放在心里,面對現實,仍然想著怎么樣好好地生活下去。我要向大衛?科波菲爾學習!
大衛·科波菲爾讀書筆記篇二
《大衛·科波菲爾》是19世紀英國現實主義文學大師查爾斯·狄更斯的代表作之一。
小說中主人公大衛·科波菲爾是個遺腹子,繼父對他和母親橫加欺負。母親不久后去世,科波菲爾淪為孤兒,他找到了姨婆,在她的監護下開始新的生活。世事變遷,親情友愛令人歡喜,風波和傷痛予人磨煉,科波菲爾最終成為一名成功的作家,并與至親愛人幸福地在一起。
小說中語言詼諧,愛憎分明,情節曲折,畫卷宏大,體現了作者一貫的寫作風格。但因專門列敘事件及其年月的傳記,我個人覺得不但讀起來沉悶,也不能使人多知道性質和品格。
但我還是硬著頭皮把這部小說給讀完了,雖然并沒有深讀,但主人公科波菲爾一生中所經歷的事情,我都感受頗深。我覺得科波菲爾的一生是不平凡的,至少對于他自己來說是這樣的。
比如他的繼父在他母親死后,把他打發去做一個不適合他的工作時,他選擇了逃跑去找姨婆尋求幫助。這正說明了科波菲爾不甘心過這種平凡的生活,他有夢想,他想做一個有知識的人。所以他去找那個唯一能幫助他的人——姨婆。在他尋求幫助的過程中,我覺得他是勇敢的,因為他敢于反抗并做出實際的行動。在逃跑的過程中,他也遇到許多困難,但并沒有使他放棄。
而小說中開頭寫科波菲爾的姨婆是以一種惡狠狠的姿態出現的,使人在她身邊感到被壓迫,并且想要逃離她。但從她決定做科波菲爾的監護人的事件當中,可以看出她的內心是善良的,并且通情達理。與她那有時兇狠,有時冷酷的外表完全相反。
最后就是小說結尾中科波菲爾的成功。我認為他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不僅僅是因為他自己,可能還受到他的親人、朋友以及愛人的影響。總之這個結果對他來說是意義非凡的。
所以即使再平凡的一個人的人生當中總有那么一處不平凡的地方。起碼對于當事人來說是這樣的,因為可能在我們眼中不起眼的地方,卻是別人最不平凡的地方。如科波菲爾,正是因為他不平凡的性格和人生中一件件不平凡的小事或大事,給他鋪成了一條不平凡的人生之路。
所以,那些在追求夢想道路上失去信心的人們啊,請不要放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努力給自己一個不平凡的人生。
大衛·科波菲爾讀書筆記篇三
《大衛·科波菲爾》(davidcopperfield)是英國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的第八部長篇小說,小說采用第一人稱敘事,述說了主人公大衛·科波菲爾從幼年至中年的生活歷程,以“我”的出生為源,將朋友的真誠與陰暗、愛情的幼稚與沖動、婚姻的甜美與瑣碎、家人的矛盾與和諧匯聚成一條溪流,在命運的河床上緩緩流淌,最終融入寬容壯美的大海。
《大衛·科波菲爾》是世界文學寶庫叢書48本中的一本,盡管世界文學名著寶庫中的書我已經看了好幾本,但我還是對狄更斯的這本自傳情有獨鐘。
文中的主人公大衛·科波菲爾的父親在大衛出生六個月就去世了,大衛八歲時,她的母親又嫁給了摩德斯通先生,而摩德斯通先生和他的姐姐都是鐵石心腸,他們不喜歡大衛,總想著法子虐待大衛,還將大為的母親給折磨死。
大衛的母親死后,他的繼父就不再讓他上學,并逼著大衛去做童工,做了童工的大衛生活變得更加困難,一個星期6個先令讓大衛省吃儉用,很快他就偷跑了出來,投奔他富有的姨婆,并被姨婆送進學校,受到了好的教育。
盡管大衛童年時受盡了磨難,但他善良,樂于助人的性格沒變,并且他最終也取得了幸福美滿的愛情。
《大衛·科波菲爾》讓我懂得了自傳的書寫方式,也讓我明白了只有磨練自己,你才可以成功。
大衛·科波菲爾讀書筆記篇四
寒假里,每在寂靜的深夜,在微暗的燈光下,陪我度過寂寞的深夜,每當我翻開新的一頁,有一只神奇的魔力吸引著我,使我感到世間“真”,“善”,“美”——是你《大衛科波菲爾》。
這是我第一次和名著“親密接觸”,也是我第一次感到深深的愛上了名著。我此刻才徹底的感受到為什么要把那些資料無聊,無喜劇幽默的這些書堪稱為“經典”了。他會使你親身感受生活,感受現實,感受過去,從而展望未來。
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作家狄更斯在17世紀創作的。他的創作與時代潮流同步,一生創作了許多著名的文章。它主要是以寫實的比法界漏了上層社會和資產階級的虛偽,貪婪,他滿懷積分和深切同情展示下層社會,個性是婦女,兒童和老人的悲慘處境,并以嚴肅,審慎的態度描述開始覺醒的勞苦大眾的抗爭。與此同時,他還以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好情謳歌人性中的“真”,“善”,“美”,憧憬更好的社會和完美的人生。但事實卻非同他所想要的那樣,當時的英國,比中國超前很多,已經脫離了帝王時代,但這只是浮出水面的一片葉子,樹根還埋藏在河的底部——地主權衡,強盜橫行,爾虞我詐不能說隨處可見,但也彼此彼此。
我已經閱讀過這本書了,不由得失我產生這樣的聯想:我要做一個“愛”的人,即對需要幫忙的人給予最大的幫忙!朋友,是否你也感到這本書不錯呢,他能夠使我們培養更高的情操和更高的修養!不信!請打開它看看吧!我相信你會有和我一樣的感觸的!
她對大衛的教導:永不卑賤,永不虛偽,永不殘忍我覺得是這么正確,我想這也是她對自己的一個標準。在我看來,她不是一個為別人家的驢踩在自己的草坪上而氣急敗壞脾氣古怪的老太太,而是一個睿智、善良、慈愛一心為大衛著想的老奶奶。
我想,不管多少年過去,在《大衛·科波菲爾》這本書中,我最喜愛的人物,依舊是貝特西小姐,那個最好的姨婆。
大衛·科波菲爾讀書筆記篇五
《大衛·科波菲爾》出自英國著名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之手。這本書作為一部半自傳體的故事與其間蘊含的人生樂趣和艱辛讓這部作品歷經近兩個世紀而不衰并且成為世界經典名著。
這部雅俗共賞的巨著,包含了作家本人許多生少事實,里面的主人公大衛·科波菲的許多經歷都可在作者的現實生活中找到照映之處。而第一人稱使心理描寫更加生動。這也使得此書讀起來使人倍感親切。
大衛還未出生時,他的父親就留下年輕的母親去世了,與他相伴的還有忠心耿耿的佩葛蒂。大衛度過了幸福而短暫的童年,然而,默得斯樂因覬覦母親僅有的一點財產而誘騙母親與他結婚,結婚后繼父兇殘地對待他們,他帶來的姐姐更加冷酷,這使得母親在虐待之下再也不敢與兒子親近。最后軟弱的母親終于被虐待死了。大衛在此之間上過學,學校里處處有恃強凌弱的現象,老師還因母親的貧困而被開除。同時,大衛受盡了冷落與侵犯,只有女傭佩葛蒂在默默保護他。在歷經黑暗時,女傭的關照使它感受到了溫情。大衛在經歷千辛萬苦,終于找到了他唯一的親人姨婆,在她的培養下,大衛又通過一系列的奮斗,成為了一位成功的作家。
這其間還有許多細節的刻畫生動形象,對姐姐的刻畫突出了她的兇殘與冷酷。對馬車夫馬基斯的描寫體現了他的純樸與真誠。里面還有許多從物,比如佩蒂斯的哥哥收留的兩個孤兒艾米與海姆,大衛的同學富家子弟史蒂爾福斯與特萊,大衛的房東密考伯夫婦,各有各的鮮明特點。
作者通過直接與間接的描寫,贊美了勞動人民的高尚品質。人道主義的光輝遍布此書的字里行間。人道主義體現著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照,高尚的美好。姨婆對大衛的教導“永不卑賤,良不虛偽,良不殘忍。”正是人道正義的生動體現,她正是在人道正義的指引下,大衛走上了正確的道路,才有了自己光明的未來。
這本書憑借其對人道主義的宣揚,引發一系列對各種觀念的思考,若人道主義的光茫灑遍人間,人與人之間共同營造一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鰥寡孤獨的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大同社會,想必這會有無比的美好;這也是一個社會發展的最高目標!
大衛·科波菲爾讀書筆記篇六
《大衛。科波菲爾》是狄更斯的半自傳性小說,也是其最滿意的作品,通宵讀完最后300頁,我得出的結論和他一樣。
合上書,更像像是離開了一群可愛的朋友。
市場經濟的這天,一切朝錢看,有錢才快樂,沒錢就痛苦,金錢在中國或許不是萬能,至少也還有9999種其他功效。
同齡人中結婚的越來越多,要結婚,務必要買房,一說買房,全家老小總是竭盡全力的,幾代人的積蓄,再加上以后幾十年的貸款,總算拼下一套住房,奈何房產證上還有個年限。
租給你一年是租,租給你七十五年就成了賣,所有家庭仍舊拼盡全力的去“買”(我認為是租)——沒有房,不結婚。
兩個人以后幾十年的青春從結婚那天起,全部被一套75年年限暫住的房子給鎖住了,但是所有人從此心滿意足。
租1年是租,所有人都不滿意,租75年還是租,所有人卻滿意了。——我想起那個朝三暮四的故事,有個人養了一群猴,早上給3個桃,晚上給4個桃,所有猴都很生氣,早上給4個桃,晚上給3個桃,所有猴子都安心了。
再加上要還一輩子的債,提前透支了二十年的生命,我這不知道快樂到底從哪來。
或許中國人都是那朝三暮四的猴子吧。
市場經濟的這天,所謂唯物主義逐漸就演變成了實用拜金主義,馬克思老早就說了,金錢至上的體制下,婚姻和只但是是零售和批發的區別,這句話放在當今社會來看,是如此貼切。
合上書,就更想念屈蘭斯特夫婦,逛街走過名牌商店,你許我一條金鏈,我許你一個手表,開開心心的說,有錢了再買,就仿佛兩人都擁有了這些東西一樣,然后發奮工作。
合上書,就更想念忠誠憨厚的攀古堆,在她心目中,大作家科波菲爾永遠是從前那個讀“鱷魚故事”給她聽的小男孩。
閉上眼,很多類似的人曾走進我的生活,很多同樣的感觸曾在心里萌發。
或許物資給肉體帶來的安逸真是很歡愉,然而我卻更加堅信,只有心靈的真善美才能最終通往快樂的終點。
大衛·科波菲爾讀書筆記篇七
過去曾讀過狄更斯的《雙城記》,這部小說給我留下的印象是陰暗,壓抑。感覺故事總被一層陰霾籠罩著,這是法國大革命前夕和革x暴x進行時巴黎城市氛圍的真實寫照。但《大衛·科波菲爾》給我全然不一樣的感覺。這部書的結尾應當說是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狄更斯透過這部作品想傳達一種信念:善良正直的人能過上快樂美滿的生活。
一、開頭的疑惑
小說一開始便給我一種不正經的感覺——筆法過于幽默,我甚至在心頭懷疑這樣不嚴肅的筆調怎能成就偉大的作品?越讀這種感覺越強烈,我始終不明白狄更斯為何如此寫——直到狄更斯記述到摩德斯通姐弟對他母親,對他的種種折磨,最終導致大衛的母親與幼子不堪蹂躪而死去,我突然明白幼年生活的陰影實在過于濃重,使得作者難以直視,不得不以幽默這種簡單的筆調來記述這最深重的苦難。
二、小說中的卑鄙小人
最先出場的是摩德斯通姐弟,摩德斯通勾引年紀尚輕,不諳世事的大衛母親,結婚之后又請來他的姐姐,控制了家中一切大小事務的處決權,強迫大衛母親與他們一道折磨大衛,名為教大衛學習,實則滿足自己的蹂躪欲;強迫大衛母子不得接觸;在大衛咬了摩德斯通之后,摩德斯通將年幼的大衛送至寄宿學校,并知會校長給大衛脖子上掛上“留意咬人”這樣侮辱性的牌子;大衛母親死后將年幼的大衛送至工廠干活。作者對于默德斯通小姐的刻畫可謂精彩之至:說她的鋼皮夾就像長著鐵嘴的怪獸,“砰”地一合像要把一切咬碎;心理變態的她竟然用手銬做首飾。摩德斯通姐弟一輩子作惡到底,在折磨死大衛母親后又故伎重施,由摩德斯通勾引一位善良年輕的小姐,然后控制其錢財,將其折磨致死。對這種卑鄙小人只能寄望于世上的姑娘明智些,目光銳利些了。
之后出場的是克里克爾,寄宿學校的校長,這也是個變態的老家伙,以每日折磨有效地學生們為樂,是所有寄宿學校孩子們心頭的陰影與惡魔。更令人作嘔的是這種家伙之后還當了地方行政官。似乎慣于投機鉆營的小人總能爬上高位,或者說身在高位的許多家伙便是小人。這種小人在政界也許會隱藏自身的丑惡,但在孩子身上便肆無忌憚了。
斯蒂爾福斯是個無廉恥,無孝心,只知一味放浪高樂的紈绔子弟。在學校,他抖出梅爾先生母親的窘境,導致梅爾先生失去工作,無絲毫憐憫同情之心;他幫忙大衛但是是為了展現和滿足自身的優越感,他對待事物不用價值評判,沒有是非觀念,只是一時興起,隨心所欲;看到艾米麗美貌可愛,便用盡計謀勾引他拋棄未婚夫和撫養自己,親如生父的舅舅,帶著艾米麗離開英國后他又不改風流本性,到處沾花惹草,艾米麗抗議不止,他便把艾米麗當做貨物一般交給了仆人利蒂默;從小在母親的放縱下,他任意欺凌表姐達特爾,占有了她,一時不樂便毀了達特爾的容貌;與艾米麗私奔之后,斯蒂爾福斯從未回家,任其老母思念,毫無孝順之心。當然,對于斯蒂爾福斯的種種惡行,其母當負相當大的職責,“養不教,母之過”,最后斯蒂爾福斯母親的下場可謂自食惡果。
斯蒂爾福斯太太與達特爾小姐目空一切,傲慢輕侮。每次應對善良的大衛,應對老實的佩格蒂先生,應對剛剛回到倫敦,歷經磨難的艾米麗,他們永遠表現出冷漠與鄙夷,永遠出言傷人,有好幾次我都對達特爾的惡語忍無可忍,直欲扇其耳光而后快。
利蒂默(斯蒂爾福斯之仆)也是個令人惡心之輩。在人前他總表現出一副畢恭畢敬,禮儀無比周到之貌,恭敬的過了頭。須知凡是極端的事物必將走向另一個極端,如同希普,總是聲稱自己無比卑微,背后便隱藏著將一切人踩在腳下的陰謀與野心。利蒂默助紂為虐,給斯蒂爾福斯勾引艾米麗做了許多工作,之后又一向跟隨他們在國外高樂,當斯蒂爾福斯拋棄艾米麗,他便欲占為己有,艾米麗逃走他就又跑回倫敦拿情報與斯蒂爾福斯母親和達特爾交換金錢。他與希普一樣偽善做作,但遠不及后者陰險,極端。
本書中最陰險,刻畫最淋漓緊致的小人便是尤利亞·希普。跟大衛初次見面他就口口聲稱自己無比的卑賤,把自己貶到不能再變得地位,于是能夠想見此人必為心理變態,并將做出極其無恥傷天害理之事。他先是趁著威克菲爾先生精神狀態下滑使得威克菲爾對他產生依靠,之后設計了一個個圈套,脅迫威克菲爾,接管了事務所,侵吞了許多錢財,搬到了威克菲爾家中,將威克菲爾折磨的脆弱不堪,甚至還想占有艾格尼絲小姐。對他“魷魚一樣冰冷的手”,“摸著自己尖尖的'下頜”等反復的描述可謂到達了極好的效果,讓人對其人產生無比的厭惡。起初希普總是聲稱自己無比的卑微,當米考博先生揭發他之后他最后暴露本性,說要將眾人一個個踩在腳下。但是之后到了監獄里,他又拿起了那套老把戲,說自己卑微不堪。對于這種極端化的人物,其心理之變態是顯而易見的。此種小人,當遠遠避開。
大衛·科波菲爾讀書筆記篇八
過去曾讀過狄更斯的《雙城記》,這部小說給我留下的印象是陰暗,壓抑。感覺故事總被一層陰霾籠罩著,這是法國大革命前夕和革x暴x進行時巴黎城市氛圍的真實寫照。但《大衛·科波菲爾》給我全然不一樣的感覺。這部書的結尾應當說是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狄更斯透過這部作品想傳達一種信念:善良正直的人能過上快樂美滿的生活。
一、開頭的疑惑
小說一開始便給我一種不正經的感覺——筆法過于幽默,我甚至在心頭懷疑這樣不嚴肅的筆調怎能成就偉大的作品?越讀這種感覺越強烈,我始終不明白狄更斯為何如此寫——直到狄更斯記述到摩德斯通姐弟對他母親,對他的種種折磨,最終導致大衛的母親與幼子不堪蹂躪而死去,我突然明白幼年生活的陰影實在過于濃重,使得作者難以直視,不得不以幽默這種簡單的筆調來記述這最深重的苦難。
二、小說中的卑鄙小人
最先出場的.是摩德斯通姐弟,摩德斯通勾引年紀尚輕,不諳世事的大衛母親,結婚之后又請來他的姐姐,控制了家中一切大小事務的處決權,強迫大衛母親與他們一道折磨大衛,名為教大衛學習,實則滿足自己的蹂躪欲;強迫大衛母子不得接觸;在大衛咬了摩德斯通之后,摩德斯通將年幼的大衛送至寄宿學校,并知會校長給大衛脖子上掛上“留意咬人”這樣侮辱性的牌子;大衛母親死后將年幼的大衛送至工廠干活。作者對于默德斯通小姐的刻畫可謂精彩之至:說她的鋼皮夾就像長著鐵嘴的怪獸,“砰”地一合像要把一切咬碎;心理變態的她竟然用手銬做首飾。摩德斯通姐弟一輩子作惡到底,在折磨死大衛母親后又故伎重施,由摩德斯通勾引一位善良年輕的小姐,然后控制其錢財,將其折磨致死。對這種卑鄙小人只能寄望于世上的姑娘明智些,目光銳利些了。
之后出場的是克里克爾,寄宿學校的校長,這也是個變態的老家伙,以每日折磨有效地學生們為樂,是所有寄宿學校孩子們心頭的陰影與惡魔。更令人作嘔的是這種家伙之后還當了地方行政官。似乎慣于投機鉆營的小人總能爬上高位,或者說身在高位的許多家伙便是小人。這種小人在政界也許會隱藏自身的丑惡,但在孩子身上便肆無忌憚了。
斯蒂爾福斯是個無廉恥,無孝心,只知一味放浪高樂的紈绔子弟。在學校,他抖出梅爾先生母親的窘境,導致梅爾先生失去工作,無絲毫憐憫同情之心;他幫忙大衛但是是為了展現和滿足自身的優越感,他對待事物不用價值評判,沒有是非觀念,只是一時興起,隨心所欲;看到艾米麗美貌可愛,便用盡計謀勾引他拋棄未婚夫和撫養自己,親如生父的舅舅,帶著艾米麗離開英國后他又不改風流本性,到處沾花惹草,艾米麗抗議不止,他便把艾米麗當做貨物一般交給了仆人利蒂默;從小在母親的放縱下,他任意欺凌表姐達特爾,占有了她,一時不樂便毀了達特爾的容貌;與艾米麗私奔之后,斯蒂爾福斯從未回家,任其老母思念,毫無孝順之心。當然,對于斯蒂爾福斯的種種惡行,其母當負相當大的職責,“養不教,母之過”,最后斯蒂爾福斯母親的下場可謂自食惡果。
斯蒂爾福斯太太與達特爾小姐目空一切,傲慢輕侮。每次應對善良的大衛,應對老實的佩格蒂先生,應對剛剛回到倫敦,歷經磨難的艾米麗,他們永遠表現出冷漠與鄙夷,永遠出言傷人,有好幾次我都對達特爾的惡語忍無可忍,直欲扇其耳光而后快。
利蒂默(斯蒂爾福斯之仆)也是個令人惡心之輩。在人前他總表現出一副畢恭畢敬,禮儀無比周到之貌,恭敬的過了頭。須知凡是極端的事物必將走向另一個極端,如同希普,總是聲稱自己無比卑微,背后便隱藏著將一切人踩在腳下的陰謀與野心。利蒂默助紂為虐,給斯蒂爾福斯勾引艾米麗做了許多工作,之后又一向跟隨他們在國外高樂,當斯蒂爾福斯拋棄艾米麗,他便欲占為己有,艾米麗逃走他就又跑回倫敦拿情報與斯蒂爾福斯母親和達特爾交換金錢。他與希普一樣偽善做作,但遠不及后者陰險,極端。
本書中最陰險,刻畫最淋漓緊致的小人便是尤利亞·希普。跟大衛初次見面他就口口聲稱自己無比的卑賤,把自己貶到不能再變得地位,于是能夠想見此人必為心理變態,并將做出極其無恥傷天害理之事。他先是趁著威克菲爾先生精神狀態下滑使得威克菲爾對他產生依靠,之后設計了一個個圈套,脅迫威克菲爾,接管了事務所,侵吞了許多錢財,搬到了威克菲爾家中,將威克菲爾折磨的脆弱不堪,甚至還想占有艾格尼絲小姐。對他“魷魚一樣冰冷的手”,“摸著自己尖尖的下頜”等反復的描述可謂到達了極好的效果,讓人對其人產生無比的厭惡。起初希普總是聲稱自己無比的卑微,當米考博先生揭發他之后他最后暴露本性,說要將眾人一個個踩在腳下。但是之后到了監獄里,他又拿起了那套老把戲,說自己卑微不堪。對于這種極端化的人物,其心理之變態是顯而易見的。此種小人,當遠遠避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