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讀后感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只有一個地球讀后感篇一
每個人都有夢想,它是人人所向往的。而沒有夢想的人的人生將是空虛的。但夢想總是隨著思想的前進而改變的。
開始記事的時候,我有一個夢想。我希望我有錢,大人問:“小伙子,這可是個了不起的夢想,有了錢你要去干什么呢?”“我要去買巧克力”“如果你有很多錢呢?”“我會去買很多巧克力”“如果你有用不完的錢呢?”“我會把做巧克力的工廠買下來。”的確小時侯的我們,天真無邪,有著一顆善良的童心,幸福與快樂是一曲不變的樂章。
小時候,我有一個夢想。我希望自己能變成一只風箏,飄蕩在藍天中,然后慢慢的落下來。那時喜歡在青青的草地上與同伴嬉戲,經常去追逐藍天白云,讓歡笑隨之飄動,整天做著斑斕五彩的夢。
認字的時候,我有一個夢想。我希望擁有一個籃球;當我抱著籃球的時候,又想要一個足球;當我踢著足球的時候,排球又成了我的追求。再一個有一個的夢想變成現實的時候,我相信夢想其實離我并不遙遠,只要耍耍孩子氣,夢想就會實現。
慢慢步入小學,中學,高中…。就越會覺得壓力的存在,從而不會了幻想,只知道死讀書,沒有了那些快樂的音符。
懂事的時候,我有一個夢想。我希望每天都不要有很多的家庭作業要做。玩耍的時間一點點被剝奪,而我們一天中40%被禁錮在教室,很多時間在學習。但是面對學習,還是一種模糊的認識。
俗話說“難得糊涂”,對事物的理解,也由封建主義發展到資本主義,越大就越覺得自己的觀點是對的。
開始漲高的時候,我有一個夢想,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尖子生,拿到很多的獎狀;回到家能受到家人的表揚;在學校能受到老師們的肯定;在同學之間能有鶴立雞群的表現;在大家眼中能成為一名公認的好孩子。但是,漸漸的,我發現實現這個夢想并不能靠要耍耍孩子氣。之后,我學會了奮斗。
忙忙碌碌一天放學回家,真是悠閑,聽聽音樂,吃晚餐,返回學校。這樣的日子很單調,也許有時候把許多的朋友想念,;有時候趕著上課還是一雙睡眼。喜歡時尚的校服裝,真想到處去走走,看一看。星期天的時間真很短,孩子脾氣真想犯,慢慢懂了做人的辛苦和夢想真是太難,還好我會努力,看每一個人都在為了生活而起早趕晚,把握自己不再松散。
今天,我有一個夢想,我希望自己能考上一所中意的大學,最好能在北京。我為著夢想,在高中這條黑暗的水壇子里尋膳,每一天都苦苦尋找著充實自己的食物,為著前途的光明而努力。
夢想像一粒種子,種在“心”的土壤里,盡管它很小,卻可以生根開花,假如沒有夢想,就像生活在荒涼的戈壁,冷冷清清,沒有活力。有了夢想,也就有了追求,有了奮斗的目標,有了夢想,就有了動力。它會催人前進,也許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中,會遇到無數的挫折,但沒關系,跌倒了自己爬起來,為自己的夢想而前進,畢竟前途是自己創造出來的。
只有一個地球讀后感篇二
根據科學家分析,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體。我學了六年級上冊語文《只有一個地球》這篇文章之后,使我對地球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破壞地球的行為是可恥的,不但在社會上,在我的生活中也常見到人破壞環境。
記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去野河邊釣魚,旁邊有很多樹,讓我們感到很涼爽。樹白天吸收了二氧化碳,而晚上則放出人類所需的氧氣,所以樹是不能亂砍的。可當時有五六個人在伐木取材,已經砍了好幾棵了,這些人真是不懂得保護生態環境啊!我大叫一聲:“哎,叔叔,你們不能亂砍樹啊。”那些人不以為然:“我們砍樹關你這毛孩什么事,別吵!”我頓時被激怒了:“要是沒有了樹,來個泥石流怎么辦?沒有了樹氧氣就稀少,這樣是害人害已呀。”我又跺了跺腳:“要是真來了你的小命都沒了。”他們不理睬我,翻到后山去砍了,顯然是不想跟我糾纏,我氣得大叫一聲,爸爸都被嚇了一大跳。這些人肯定是沒文化或不講道理的人,否則怎么會這樣。我長嘆一聲:“哎……沒辦法”。
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是每個人的職責,不讓空氣受污染,保護好大氣層和臭氧層。很多科學家預言:地球將在幾十億年后毀滅,而且離地球40萬億公里的任何星球都不可能讓人生活,所以保護環境就等于保護全球人類的生命,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我們必需齊心協力,共同建造一個美好的地球。
我相信,只要大家一起保護環境,第二個地球就會在將來的將來誕生。
只有一個地球讀后感篇三
對于馬丁·路德·金的初步印象是在外語書里,我有一個夢想讀后感。初三的統編教材忘了是什么單元的閱讀里講的是他遇刺的事情。當時,我還不知到馬丁·路德·金到底是干什么的?直到前幾個月他的遺孀去世,全美為其祭奠的時候,我才在媒體上才了解到他的生平。
1929年1月15日,馬丁·路德·金出生于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城。他在幸福的家庭里長大,聰明而富有創見。
馬丁青年時期就攻讀神學,先后就讀于賓夕法尼亞大學、哈佛大學和波士頓大學的神學院。
1955年12月5日,在歷來歧視黑人的蒙哥馬利市,發生了一件驚人的事:在一輛公共汽車上,一位叫做蘿莎·派克斯的黑人婦女,拒絕把座位讓給一名白人乘客。她并不是要挑起糾紛,只是當時兩腿酸痛,需要坐一會,所以才沒有讓座。這種“大逆不道”的行為在亞拉馬州是決不能容忍的。派克斯太太不讓座的這點疏忽,當然不能為白人所容,她被逮捕判刑了。消息傳出,激怒了沉默地忍受一切的黑人社會。馬丁更是義憤填膺,他和一些有影響的黑人商人和牧師,決定行動起來。他們要求黑人拒乘公共汽車24小時,并要求公共汽車公司禮貌服務和保證乘客乘車到達目的地,但汽車公司拒絕了這些合理要求。這就更加激起黑人群眾的憤怒,蒙哥馬利全市五萬黑人團結一致堅持抵制運動。黑人領袖們組成了“蒙哥馬利爭取改善黑人待遇協會”,選舉馬丁為協會會長。
馬丁在長達385天的抵制公共汽車運動中,不畏威脅和謾罵,也不顧住宅被扔進炸彈。他不屈不撓地領導著運動,使黑人群眾士氣始終昂揚。一位黑人步行者說:“我雖然兩腿發酸,我的心卻得到安慰。”斗爭最后獲得勝利。
通過這場斗爭,馬丁一躍成為全國的知名人士。他規定了這個運動的中心指導思想:“我們所采取的方式,必須是以理服人而不是使用暴力。仁愛必須是我們的指導思想。”他的這些想法得到廣大黑人群眾的支持。
這個勝利的消息在南方各州不脛而走,鼓勵了黑人群眾在公共汽車、商店和其他公共設施里展開反對種族隔離的活動。人們到處要求馬丁在他的組織中掛一個名,并以非暴力方式指導他們的行動。馬丁也慷慨地答應了,但結果他往往因此被抓捕坐牢。他曾三次被捕,三次坐牢,但這也是他斗爭策略的一部分。
1956年,南方60多個抗議團體聯合起來,成立了黑人牧師組織“南方基督教領袖大會”。馬丁當選為首任主席。這個組織負責制訂行動計劃,并開辦了一個專門訓練反暴力戰士的學校。雖說是“非暴力”的,但有些示威是流血的和驚心動魄的。
馬丁和白人種族主義者作斗爭是十分講究策略的,他每次選擇的戰場總是可能引起當局做出靈敏反應的地方,讀后感《我有一個夢想讀后感》。他知道,當觀眾在電視屏幕上看到警察用高壓水龍頭沖擊手無寸鐵的群眾、放出警犬咬傷女人和孩子們的時候,心里會產生什么樣的效果。果然,社會輿論大嘩。這迫使美國總統肯尼迪在1963年春的國會上提出了民權法案,這個法案后來在1968年獲得通過。
1965年1月,馬丁在亞拉巴馬州組織了示威群眾為爭取黑人選舉權的斗爭,這場斗爭發生了流血事件。馬丁被捕入獄,不久獲釋。這次斗爭取得了成功,它促使該州通過了選舉權法案,還吸引了許多自由主義的白人參加到斗爭行列中來。
1968年4月4日,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導人馬丁·路德·金在田納西州孟菲斯市的洛蘭汽車旅館二樓他臥室外的陽臺上被槍殺。當時,他正倚著陽臺的欄桿,同民權運動的領導們——霍西·威廉斯、杰西·杰克遜和拉爾夫·阿伯南西在一起。
他的失去,是世界民權運動的極大損失,也是世界黑人和全世界向往自由的人的一大損失!
提到馬丁·路德·金,就不能不提到他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于1963年8月28日在華盛頓大型和平示威集會上發表的。聽眾多達20多萬。這篇演說詞回顧了林肯解放黑奴的歷史,揭露了黑人當時的悲慘生活現實。更用大量的篇幅憧憬了黑人自由與美好的未來。聽眾無不為之自由之聲而感到震撼,這篇演講稿也隨之一舉成名。
畢竟,翻譯是一種非常困難的工作,同時由于翻譯是一種網眼很粗的過濾器,經過這道過濾,馬丁那富有多情色彩和表現力的語言無疑失去了很多韻味。但英語和漢語一樣,具有文筆優美的特征。馬丁語言真切,言辭鏗鏘;運用了兩種語言共有的對偶、排比、層遞、反復等修辭方法。句式長短結合,又以短語為主。詞語與口頭語言相結合,雅俗共賞,充分展示了語言之美。
英語畢竟是另一種語言,他所表達的形式自然與漢語不同。全文充分運用同位語從句,幾乎每說我有一個夢想,后面跟的都是該從句;它的時態以現在時為主,但中文中無法表現出時態;此篇文章充分運用了非謂語動詞做主語、賓語、定語及狀語。表現出了作者的深厚文學工底。
馬丁·路德·金可以說是一位偉大的和平主義者,他的貢獻不可否認。但從歷史的角度來講,他的努力不能說是付諸東流,也是見效甚微。60多年后的今天,黑人依然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的一個窮困的孤島上,被白人所歧視。馬丁·路德·金主張以非暴力方式解決問題,看來是行不通的。當年的抗日戰爭,如果中國人也用非暴力方式解決問題的話,中國早就滅亡了!縱觀歷史,當年的圣雄甘地同樣主張用非暴力方式把英國人驅逐出自己的土地,結果還是通過暴力戰爭的方式獲得了獨立。作為流亡者的黑人,為什么不拿起手中的武器與百人抗爭到底!
直到現在,黑人依然沒有實現他們的夢想,因為他們沒有勇氣去與白人斗爭。今天,釣魚島問題與東海問題一樣是懸在我們面前的問題。談判還是以武力鎮壓,答案不言而諭。
只有一個地球讀后感篇四
原來,這是“ofu”星的“地球考察隊”,準備考察地球的環境,想要在地球安家落戶,忽然,五道身影同時一閃,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只有一個地球讀后感篇五
暑假里經常看中央少兒頻道電視劇《外星小子哆布哆》,于是我有了這樣一個美麗的夢想:讓外星小子哆布哆給我設計一個先進的家。
“呼……”我坐在電梯上,平穩快速的電梯眨眼間把我送到了1028層樓——我的家。
這種電梯的名子叫音速,它底端有一個大風扇,你調到幾樓,它就瞬間把你吹上去。來到家門口,門上有一個儀器,這就是門鎖的地方。所謂門,就是把手指到儀器上掃描一下,如果是主人的指紋,門就會自動打開,如果掃描三次不是主人的指紋,就會把人彈到警察局里去。
來到屋里,客廳里的燈是感應式開關,用手在上面點一下,燈就打開了,旁邊有一個紅色按鈕,這是整個房間的控制器,它有幾種模式:有正常模式;有舞會模式;有宴會模式……只要按一下,這時的東西就會沉下去,浮上來另一個模式的東西。活動一結束,再按一下,就還原了。
“哈哈哈……”我在床上笑醒了。噢,原來是個夢,嗨!真可惜,夢還沒做完呢!但是,總有一天,這個美麗的夢想會成為我們生活中的現實,這也不是哆布哆幫我設計的家,而是通過我從小努力學習,把夢中的`家變成我未來真實的家。
只有一個地球讀后感篇六
“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是我讀了《只有一個地球》這篇文章之后發出的感嘆。
地球,是一個美麗壯觀的星球,它是人類的母親,是生命的搖籃。為什么說只有一個地球呢?因為它是方圓40萬億平方公里內唯一一個存在生命的天體,如果沒了它,也就沒有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這篇文章就是介紹了這個和我們息息相關的星球,提醒了我們一定要精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我一口氣讀完全文,頓時思緒萬千,人們破壞地球生態環境的情景歷歷在目,他們是多么愚蠢啊!就是因為他們濫用自然資源,使致地球上的`自然資源面臨枯竭的危機。比如森林資源,原來是非常充足的。但由于貪心的伐木者過度砍伐樹木,使原本郁郁蔥蔥的森林變成了一片光禿禿的沙漠。地球的沙化問題日益嚴重,罪魁禍首就是這些毫無節制亂砍亂伐的伐木者。
其實,破壞生態環境,后果又豈止這么簡單呢?破壞生態環境,還會釀成一系列生態災難,黃河洪災就是一個好例子。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流域土地肥沃,草木豐盛,本來是個人間天堂。
“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如果地球上的各種資源都枯竭了,我們很難別的地方得到補充。”這,說得一點兒也沒錯。我們一定要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以及我們的子孫后代更加幸福地生活。
只有一個地球讀后感篇七
女孩的夢大多是絢麗多彩,云團錦簇,我或許也不例外。而初初讀張曉風的《我有一個夢》,一下子便愛上了,因為她的寧靜致遠,淡泊明凈。
夜深了,我坐在燈下……沉醉于“你是蝸牛變的!”,那個小小的敏感好勝的女孩,經過狂風暴雨的洗禮,卸下一切包袱,她6歲的年紀有了第一次的感悟——如何孝順父母。 “我有了第一個改變,孝順我的父母,畢竟,人生在世,也就只有那么一個爸爸、一個媽媽……”每每讀到此,我的心無限柔軟,而柔軟中又夾著一絲疼痛。我又何嘗不是領悟的太遲,從小被寵愛著都以為理所當然,常常做一些讓媽媽高興的事就以為是孝順,其實這些與其說是孝順,不如說是好強。我改變了,如書中女孩,自自然然地愛我的父母。
沒有人是蝸牛變的,每個人都是媽媽生的,每個人都能把生命唱成一首純樸動人的歌!是的,不論我的聲音多么沙啞,我只要去感覺那個“感覺”,我也總有一天會真正了解,音樂不在音域的上下,在于如何將潺潺的心之潮聲重現在別人的生命的涓流里。從此,我不再疑惑,不再猶豫, 我一定會是獨特的,絕對與別人不同的一個。
我從夢里醒來,淡品唐詩的風雅。
只有一個地球讀后感篇八
19世紀中葉,在曾努力爭取自由的美國社會中,竟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種族隔離的鐐銬和種族歧視的枷鎖下,黑人的生活備受壓榨;黑人仍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的一個窮困的孤島;黑人仍然萎縮在美國社會的角落里,并且意識到自己是故土的流亡者。
《我有一個夢想》正是在當時社會下誕生的一篇演講稿。它振奮人心,表達了黑人爭取自由,平等的渴望。馬丁·路德·金身為非暴力民權運動的領袖,他在百年前簽署了《解放黑奴宣言》的偉人雕像面前進行了這一演說。他希望通過此次演說,讓更多的白人尊重黑人;他希望自由、平等能遍及美國;他希望有一天黑人的孩子能和白人的孩子一起手牽手,無拘無束的玩耍。而這一切,在當時的美國社會是不可能的。
不過,通過人們不斷的努力,如今黑人也站上了世界的舞臺。像邁克爾·杰克遜,一位永垂不朽的黑人搖滾巨星;比爾·科比斯,1987年世界娛樂業收入最高人;杰西·杰克遜,民主黨競選1988年美國總統的重要競選人。最終,成千上萬的普通黑人進入了中產階級。
但是,在我們現在生活的社會上,仍存在諸多的不公平現
我們為何不多露出一點微笑去鼓勵他們,不多伸出援手去幫助他們。
世界因愛而美麗。每個人都奉獻一份小愛心,那么所有的愛心匯聚起來就是他們的一片天。
只有一個地球讀后感篇九
讀完《我有一個夢想》,我覺得非常的激動。這樣震撼人心,激勵斗志,充分論理,洋溢熱情,堅定信念,邏輯嚴密的演講很少見。不論從思想性和藝術性上都可稱得上極品。
他的演講,對前途充滿激情和希望。他說:“如果美國要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這個夢想必須實現。讓自由之聲從新罕布什爾州的巍峨峰巔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紐約州的崇山峻嶺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賓夕法尼亞州阿勒格尼山的頂峰響起來!
我覺的馬丁路德金的夢想不只是美國黑人的夢想,實際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夢想。他不愧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他不應該只屬于美國人民,也應該屬于中國人民,屬于世界人民。
只有一個地球讀后感篇十
他猶如燈塔的光芒,千百萬黑人因他的控訴看到希望;他像熹微的黎明,結束了黑人的漫漫長夜;他似有力的猛士,種族的隔離和歧視被他打破;他又像激亢的勇士,給失去自由平等的黑人帶來生的曙光。
一百多年以前,總統林肯簽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一百多年以后的今天,他有一個夢想──他夢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照滿人間。
他的揭露,一針見血,充滿質疑。他說:“……今天我們要求將這張支票兌現──這張支票將給予我們寶貴的自由和正義的保障。”這是他,用決心告誡美國,如果沒有自由,沒有平等,那么他不相信這個國家會繁榮;他的態度明確強硬卻只想讓黑人所受到的不平等和壓迫能夠早一天過去。他說;“……只要密西西比仍然有一個黑人不能參加選舉,只要紐約有一個黑人認為他投票無濟于事,我們就不會滿足。”只是他,用抗議表達心聲,他們不會滿足,除非正義和公正猶如江河之波濤,洶涌澎湃,滾滾而來;他的夢想,純粹簡單而又充滿著渴求。他說:“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會奮起,真正實現其信條的真諦: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這是他,連同他的夢想,他夢想著,自由之聲響遍密西西比,響遍美國,響遍全世界。
這是他,馬丁·路德金———一個“希望通過黑人的努力行動之后能獲得自由”的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
而我是我,我也有一個夢想。
我夢想有一天,過賞花飲酒的悠閑生活,在自然中詩意的棲居,我夢想在晨光熹微之際像陶淵明一樣采菊東籬;我夢想著在自然中尋找文明;我夢想有一天,在茅屋中也能夠尋找到一份安然。吾廬獨破凍死亦足,愿只愿廣廈大庇天下寒士。我夢想著,像杜甫一樣心憂天下,愛國而不自私。
我夢想有一天,人與自然能夠和諧相處。當自然環境與利益相撞時,人心貪婪,物質的欲望讓他們在迷途中失去了自我。他們為了所謂的利益,毀壞自然,將工業廢水肆意排入江河,任工廠的濃煙遮蔽藍天……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在燈紅酒綠的'生活里,人類是不是忘了,大自然已經受到嚴重的破壞。越來越多的稀有動物滅絕,自然災害頻發,這些懲罰還不足以值得我們反思么?大自然給予人類生命,是人類的衣食父母。而現在人類的所作所為卻與自然法則背道而馳。在科技強國的朝代之下,清醒著吧,人類不是自然的主人,我們沒有權力主宰它的未來。我們要善待自然,給自然一個未來,給人類自己一個未來。在生態環境受損嚴重的當代里,我夢想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我夢想有一天,舉國上下繁榮昌盛。沒有貧賤之分,沒有富貴之談。領土完整,社會安定。為著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中國這只雄獅努力著,中國人民共同努力著。在當代社會,應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明白:人民始終是國家的主人,唯有民主方能富強,唯有文明乃成和諧,24字箴言日日在心中掀起波瀾,我夢想著————人民自由平等,社會風氣安定,國家富強昌盛。
歲月還不算冗長,歷史的長河仍在時刻不停地涓涓流淌,帶不走的是淌著血淚的近代史。“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所能夠做的就是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自己圓夢,為中國夢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在未來的戰場上,別害怕,一直往前走!只要你想,只要你愿意手持刀槍向未來進軍,那么,我的夢,你的夢,大家的夢,中國夢,復興夢就一定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