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報告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報告。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報告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內蒙古工作報告篇一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中俄界河旅游區考察游覽。
額爾古納河是中俄界河。中俄界河旅游區與俄羅斯赤塔州的五個市區相鄰,與俄羅斯隔河相望,區內有兩個一類口岸,即黑山頭口岸和室韋口岸。黑山頭口岸位于額爾古納市政府所在地拉布達林鎮西30公里處。額爾古納市境內西部、北部,中俄邊境線長671公里,蜿蜒曲折的額爾古納河勾劃出了中國雄雞狀版圖上的巨冠輪廓,河的西岸為俄羅斯聯邦,東岸為內蒙古自治區緯度的縣級市——額爾古納市。
界河風景區遠離都市喧囂和工業污染,處于草原和森林的銜接地帶。界河旅游區內,河道蜿蜒曲折,灘島星羅棋布,河灘兩岸溪流縱橫,沼澤處處,灌木叢生,具有典型的濕地特征。游人沿界河中心島(中國領土)柳叢和水草穿行,會不時驚起水鳥振翅飛上天空。中心島是集特色餐飲和娛樂、住宿于一體的旅游休閑場所。俄方小鎮近在咫尺,房屋街市歷歷在目。黃頭發、藍眼睛、高鼻梁的俄羅斯人在河邊勞作、垂釣、游泳,戲耍的孩子們向游人揮手致意,偶有中、俄邊防軍巡邏艇與游艇擦舷而過。
內蒙古工作報告篇二
大家好,今天要帶領大家參觀的景點是內蒙古博物館。現在在我們車行前方出現的一坐具有濃郁民族特色,頂樓塑有奔騰的駿馬的白色建筑,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了。內蒙古博物館成立于1957年5月1日,內部分為四大展廳,在這里您除了可以領略到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了解中國北方少數民族的發展進程外,還可以看到亞洲最大的恐龍化石,體會與恐龍近距離接觸的震撼!現在就請您隨同我一起進館參觀。
我們現在參觀的第一展廳為古生物廳。生命是地球上物質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現在地球約有45億年的歷史,而在它形成初期是一個沒有生命的世界。原始海洋大約在39億年前出現,當時地球表面火山噴發頻繁,地殼發生褶皺,有的隆起形成高原和山峰,有的收縮下陷形成洼地和山谷。我們現在所處的呼和浩特位于陰山腳下,其實這是經歷了地殼的幾次變遷而形成的地貌,當年這里曾經是著名的陰山海峽,由此您便不難理解為什么內蒙古有豐富的煤炭資源了。
大約在32億年以前,生命在原始海洋里誕生,也在其中發展和演化。人們按照地殼運動和生物演化的順序,一般將地球歷史分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和新生代。
元古代——低等藻類時代。大量出土的化石資料證明,在距今十八億年至六億年的震旦紀,內蒙古陰山地區曾是洶涌的海洋,繁盛著低等植物藍、綠藻。這一時期出土的藻類化石,是內蒙古迄今為止知道的最早的生命遺物。
古生代——從無脊椎動物(三葉蟲時代)到脊椎動物(魚類時代)。古生代的內蒙古是海洋占有時的時代。那時,南部有“鄂爾多斯海”,東部、東北部有“蒙古——興安海”。陳列的三葉蟲、珊瑚等無脊椎動物化石,是當時海洋世界的主人。同時大量裸厥厥類植物化石表明,在古生代晚期陸地面積不斷擴大,使內蒙古出現了原始森林。
中生代——恐龍時代。恐龍是生活在距今大約6500萬年前的已滅絕的爬行動物,內蒙古在中生代時期曾是恐龍等爬行類生息的樂園。恐龍可分為兩大類:蜥臀類和鳥臀類。這是根據恐龍的腰帶(骨盆)構造不同而劃分的。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恐龍似乎都是一些龐然大物,但您現在看到的鸚鵡嘴龍是一類身體較小的恐龍,有的甚至只有貓那么大。它的腳似鳥腳,靠兩足行走。頭既短又重,嘴彎曲成鉤狀,象鸚鵡的嘴,所以叫鸚鵡嘴龍。它主要生活在山地,以植物和一些昆蟲為食。
接下來大家所看到的就是非常著名的劍龍了。劍龍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它的背部有這些大型骨板的分布,您能猜出這是做什么用的嗎?有科學家認為它起的是調節體溫的作用。劍龍是一種典型的食草恐龍,它的身軀相當于現在的大象,但是它只有一個小的可憐的腦袋,腦容量比小狗還要小,因此科學家認為它是一種很苯的恐龍。
轉過來您看到的就是似鳥龍。他們生活在白堊紀后期,身材比較輕巧,約2米長,形狀頗似鴕鳥,因此有鴕鳥龍之名。他們都有強健的后肢,可以迅速行動:前肢像手,用來抓取食物。但它沒有牙齒,顎像鳥而無力。
這邊展出的恐龍復原模型中,除了我們剛才認識的幾種恐龍外,這只頭骨較大的恐龍叫做原角龍。它和著名的三角龍外行極為相似,但是體形較小,而且頭上也沒有長角。在內蒙地區曾大量發現原角龍的骨骼、巢穴以及恐龍蛋。原角龍的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的恐龍蛋,此次發現(1920年),使原角龍在恐龍界名勝鵲起。
穿過這個山洞,展現在您面前的就是亞洲最大的恐龍化石了。它的名字叫查干諾爾龍,長26米,高9米,抬頭可達13米。是1985年自治區政府在錫林郭勒盟建一個大型化工廠時發現的,全身骨骼的百分之七十保存完好。站在這樣一個龐然大物面前,您能想象的出嗎?它竟然是一種植食性動物。同時根據骨骼結構分析,查干諾爾龍的行動也并不遲緩和笨重。由此您可以想象,在一億多年前的內蒙古錫林郭勒盟一帶,植物蔥郁,查干諾爾龍成群結隊地在那里遨游。它們用集體的力量抵御肉食性恐龍的襲擊,奏出了一曲高亢的生命之歌。難怪這條恐龍赴日本及美國展出時,雖然這兩個國家的觀眾曾經見過許多奇異的恐龍,但還是為查干諾爾龍的雄姿所傾倒,不由得為這遠古的內蒙古浩瀚草原的生命奇跡而萬分感嘆。
中生代時的地球,生機勃勃,充滿了恐龍家族的喧鬧聲,然而到了六千五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恐龍動物群卻在地球上奇跡般消失了,滅絕的原因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答案,但科學家們提出了一些假說:小行星撞擊地球說;植物中毒說;氣候變化說;火山爆發說;蛋殼變厚說;傳染病說等,但至今還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
今天,由于生態環境的人為破壞,在地球上的物種也正以平均每天30種的速度決滅著,在您參觀的過程中,就至少有一種生物從地球上消失了。地球只有一個,讓我們從恐龍的滅絕中得到啟示!
新生代——哺乳動物的大發展。動物經過漫長的進化道路,由低級向高級不斷發展。距今六千五百萬年至一萬年前的新生代,是內蒙古哺乳類鼎盛時代,這里的哺乳類化石,時代全、門類多,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下面向您重點介紹的是披毛犀及猛犸象化石。
這里向您展示的是一對披毛犀的化石骨架,他們出土于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的扎賚諾爾。披毛犀是二萬多年以前的一種古代哺乳動物,屬于奇蹄目的犀牛科,身上披有長毛,頭部有兩個角(鼻角和額角),與猛犸象同時代,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地方。這兩只披毛犀一公一母,之所以如此展示是保存了發掘時的原貌,你看他們頭對頭、腳對腳,身體呈側臥狀,這在我國披毛犀化石發現史上還是罕見的“中華之最”——人們稱之為動物界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再往前走,我們大家看到的就是中國最大的猛犸象。那您不禁要問,猛犸象到底是怎么回事,它和現在的大象有什么不同嗎?科學家告訴我們:距今80萬到1萬年以前,地球上活躍著一種巨大的陸地動物。這種動物身高三四米,全身披著又濃又密的長毛,即小朋友們常說的長毛象。它抖動著一對上百斤重的象牙,自由自在的在冰天雪地之中尋找食物。這種動物頭頂短而高,呈圓形,肩峰高聳,頭頂和肩峰之間有很深的凹槽,尾梢上有一叢毛。尤其令人感興趣的是,它的背部隆起,類似駝峰,那里面儲藏著豐富的脂肪,是它的養料庫。這種古老的高大動物就叫猛犸象。猛犸象是韃靼語的音譯,意思是“巨大”。猛犸象同生活在熱帶的現代象不同:現代象身體赤條條的,不怕熱;猛犸象卻身披長毛,不怕冷。大約在舊石器時代的中期和晚期,地球上正是最后一個冰期,冰期過后,氣候轉暖。由于猛犸象怕熱不怕冷,適應不了溫暖的氣候,就逐漸遷移、死亡。大約距今一萬年前后,終于滅絕。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具猛犸象化石骨架全長9米,高4.7米,象牙長它3.1米,同樣出土于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的扎賚諾爾。專家們經過推算,認為它活著的時候,體重至少在七八噸以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它的腹部還發現了成堆的糞化石,呈黑綠色,它生前咀嚼過的植物莖稈還清晰可見;當燃燒時,仍能散發出野草的香味。這在我國古象化石中還是首次發現。細心的游客這時可能又要問了,為什么下面還擺著一副象牙呢?其實這是從裝架的角度來考慮的。因為無論是我們剛才看到的查干諾爾龍還是猛犸象,他們的身軀都非常龐大,把他們的化石重新裝架恢復原貌是一件既耗時,技術含量又很高的事情,所以我們為了更好的保護這些珍貴的文物,上面裝的是一件輕很多的石膏模型,而把原物擺放在了下面。好了,對猛犸象的了解我們就在此先告一段落,旁邊展柜里還有一些同時期的王氏水牛、河套大角鹿等珍奇化石標本,看過之后我們就結束了第一個展廳的參觀,前往第二展廳民俗廳。
內蒙古工作報告篇三
查看:
專題:
平均分是指所有被錄取考生的平均分數。平均分,是考生當年進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體現。比較幾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夠處于這個位置,那該考生被錄取的可能性在不發生特別意外的情況下是非常大的。可以說,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避免“大小年”的影響。因此,我們在使用分數線時,應將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結合使用,并特別重視平均分的意義。
下面以某重點大學在北京招生情況為例,計算錄取線差如下:
平均錄取線差=(62+70+69+69+64+58)/6=65
很顯然,根據往年的情況來看,報考此大學平均需要65分的線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線差。為保險起見,2009年報考該校還必須根據錄取分數區間大小、錄取人數在各分數段分布情況留出足夠的保險空間,建議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內蒙古師范大學創建于1952年,是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最早建立的高等學校之一,自治區重點大學,是培養基礎教育、民族教育師資和蒙漢兼通少數民族復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自治區中學教師培養中心、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心、基礎教育與民族教育改革發展研究中心,被譽為“民族教育的搖籃”。
學校占地面積3800余畝,校舍建筑面積90余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7億余元,其中教學儀器設備總值2.5億余元。館藏圖書240余萬冊,電子圖書1600余gb,長年購置的電子文獻數據達9種,長期訂閱中外文期刊(含電子期刊)近14000種。學校下設22個職能處室,34個二級學院,1個獨立學院,3個教研部。現有教職工24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500余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5.95%,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3.99%,有博士生導師28名、碩士生導師548人;有自治區級教學名師9人,國家和自治區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9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70人(次),享受政府津貼教師22人。
學校在校全日制本專科生30000余人,各類研究生4200余人,各類成人教育學生5800余人,各類留學生400余人,形成了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學校開設64個本科專業,涵蓋9大學科門類。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6個;有自治區級品牌專業28個,自治區精品課程54門,自治區級教學團隊8個;有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9個,自治區重點學科和重點培育學科18個,校級重點學科37個。
學校擁有博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2個、二級學科4個,碩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24個、二級學科112個,專業碩士8個,此外,還招收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2008年,經教育部批準,學校正式成為具有碩士研究生免試推薦入學資格的高校。學校有科研機構81個,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5個,自治區高校重點實驗室2個,中央與地方高校共建基礎實驗室和特色實驗室12個,自治區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自治區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4個,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個。“十一五”以來,學校共承擔國家級課題77項,省部級課題224項,廳局級課題260項,橫向課題74項,科研經費總額達到5600余萬元。共發表學術論文3647篇,出版學術專著224部,被三大檢索收錄的論文126篇。獲省部級以上獎勵207項,申請專利14項,省部級以上鑒定成果60項。
半個多世紀以來,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領導和關懷下,學校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創業、實踐探索,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形成了優良的辦學傳統。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學校審時度勢,深刻認識自身在自治區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客觀分析學校的發展歷史與現狀,經過多次教育思想大學習、大討論,明確提出了“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加強黨的建設,認真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堅持全面建設和又好又快的發展方針;以學科建設為龍頭,教學科研并重,突出內涵發展;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為主體,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以體制創新為保障和動力,努力促進質量、效益、規模、結構的協調發展;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根本要求,求真務實、艱苦奮斗、開拓創新,不斷提高服務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努力把內蒙古師范大學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綜合性師范大學”的辦學指導思想。
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學校對大學的功能、使命和規律的理性認識逐漸深化,經過沉淀、凝練和升華,形成了“求真務實,育人至上,科技創新,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強化了“雙學位教師教育和蒙漢兼通人才培養”的辦學特色。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中,學校秉承“獻身、求實、團結、奮進”校訓,已培養輸送各類畢業生17萬余人。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加強對外交流,與美國、英國、德國、法國、荷蘭、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韓國、蒙古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及國內一些知名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積極發展留學生教育,成立了蒙漢語留學生教育中心,2009年被批準為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研究生培養單位。先后聘請包括五位兩院院士在內的近三百位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任學校學術顧問、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
目前,學校正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按照“抓機遇、謀發展、強特色、上水平、建名校”的發展思路,堅持“全面發展、突出重點、重點突破、帶動全面”的發展策略,艱苦奮斗,開拓創新,為實現“把學校建設成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綜合性師范大學”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斗!
?
內蒙古工作報告篇四
阿爾山·內蒙古圣水節蘊涵著濃郁的民族風情和神秘的宗教色彩。祖國各地、俄羅斯、美國等國家數千名賓客來此旅游觀光。中國佛教協會理事、內蒙古佛教協會理事長席力圖呼圖克圖第11世活佛卡爾文·扎木蘇,北京雍和宮副主持、藏傳佛教高僧大德拉喜仁勤主持祭敖包、祭圣泉活動。整個活動異彩紛呈,阿爾山在每位賓客的心中都留下美好回憶。
每當春暖花開特別是端午節前后,海拉爾、烏蘭毛都、蒙古國和俄羅斯的牧民朝圣一般從千百里外趕到阿爾山,洗浴飲用礦泉,以求治病和吉祥。
現在又開發了溫泉游泳館,溫泉藥浴及中醫按摩,是您最美妙的享受。正在開發日本、芬蘭等世界各種洗浴方式,阿爾山成為世界溫泉洗浴中心為期不遠。
一片綠色陽光,拂去塵世煩惱。一捧神泉圣水,洗凈天下塵埃。阿爾山礦泉是大自然留給自己的最后珍藏,也是阿爾山遠古送給現代的圣潔禮物。
好了,快來沐浴溫泉吧,洗出男人的剛陽,洗出女子的嬌媚,洗出健康和美麗,洗出開朗好心情!
我們觀光的下一個景點是五里泉,距我們這里的療養院礦泉群5華里而得名。五里泉東面是雄偉的大興安嶺主脈,其它三面是長滿鮮花芳草的濕地。清晨,常有一條飛升的白霧,方圓三里纏繞著五里泉,象一條奇幻的白龍守護著五里泉,又象為五里泉披了一塊朧朦的面紗。每天清晨,居民匯集五里泉邊,一桶桶汲出清亮微甜的泉水回家,同時帶回一山的鳥鳴,帶回滿身的花草香,帶回一天的清爽。有幸還能看到幾十只野生的黃羊群來五里泉飲水。緣于千年之交的冬雪,黃羊從遙遠的蒙古國,僑居水草豐美的阿爾山,成為阿爾山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動人風景和愛的樂章。
據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北京醫科大學衛生系中心儀器室和吉林環境水文地質研究所測定,五里泉水中富含鈣等20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放射性元素。1988年經國家飲用天然礦泉水技術評審組評審并報請國家地礦部批準,確認為含鋰鍶偏硅酸礦泉水。阿爾山礦泉水力爭20__年奧運會指定飲品,爭取成為內蒙古自治區第八個全國馳名商標。揚成武將軍題字“圣水奇泉”,張勃夫教授題字盛贊五里泉為“天下第一奇特大奇”。據當地人介紹,阿爾山居民至今沒有一例心腦血管和癌癥患者,是否與每天飲用此泉有關呢?五里泉該是月亮沐浴的地方,沐浴了五里泉,月光才清涼如水,溫潤可人。愛慕美如水壯如山的阿爾山姑娘小伙嗎?那您也快嘗一口新汲的五里泉吧!讓清泉滑過我們的臉,滲入我們的臟腑,滋潤我們的心田。
五里泉日涌量1054噸,如果全部罐裝,每天2108000瓶,以2元計,一天涌出421.6萬元,一年涌出15億元。阿爾山全部礦泉涌量20__多噸,全部罐裝就是30億。這些礦泉不是金泉嗎?而涵養礦泉的大森林的價值,又豈能用億萬算得清呢?大興安嶺為北方,為整個地球貢獻的氧氣又怎能用億萬算得清呢?森林是人類的搖籃,是人類的母親啊!這時,您就會由衷地敬畏大自然,向大自然感恩,自覺保護她;就會由衷地敬佩百萬畝人工林的作者--林業工人;就會理解阿爾山市退耕還草萬畝的決心。
一會兒,我們去領略雄奇的玫瑰峰。玫瑰峰位于阿爾山市區25公里處,是一處由10余座石峰組成的山石景區,石峰大部分呈紅褐色,人稱玫瑰峰。
玫瑰峰名字的由來,還真能從歷史的殘片中發現蛛絲馬跡,請各位隨我一塊尋根探源吧。各位知道,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是從大興安嶺起飛的英雄,但你知道嗎,成吉思汗漠北鐵騎的搖籃就是處于大興安嶺森林向草原過渡的阿爾山地區哈拉哈河上游一帶,玫瑰峰下一條軍事通道就是成吉思汗闕奕壇之戰的戰場。
1189年,28歲的鐵木真被部族推舉為汗,在蒙古高原形成了鐵木真、王罕、扎木合三足鼎立的局面。位于今呼倫貝爾地區的扎木合雖然是鐵木真的安答(伴當),但不甘心鐵木真強大起來,1201年、1202年兩次向鐵木真大舉進犯。鐵木真誘敵深入,當扎木合糾集的乃蠻聯軍進至哈拉哈河上源的闕奕壇時已疲憊不堪。乃蠻聯軍神巫祭風雪,誰料阿爾山林區風雪無常,反而轉向猛烈刮向乃蠻軍陣,雪滿溝澗,鐵木真乘勢追擊乃蠻聯軍勁旅泰赤烏部,戰斗十分激烈。正當泰赤烏部將敗之際,鐵木真脖頸中箭。被“四狗”之一的哲里麥背到一片石峰之上,哲里麥用嘴吸出毒血,又冒死到敵陣中偷取馬奶給成吉思汗解渴。鐵木真頑強地帶傷沖下山峰,贏得闕奕壇之戰的勝利。成吉思汗的鮮血染紅山石,鮮血灑在地上化作鮮紅的野玫瑰,所以人們把這座山峰稱為紅石粒子,又叫作玫瑰峰。
一位被俘的壯士對鐵木真說:“從嶺上射傷你脖頸的人是我,你讓我死,不過污染手掌般大的地。若叫我活,我愿效死命,深水可以橫斷,堅石可以沖碎”。鐵木真被壯士的坦誠和大丈夫氣度所感動,說道:“你直率相告射殺我的事,值得做終身信賴的朋友。你以后跟隨我,就叫者別吧!”者別也是后來成吉思汗的四狗之一。
闕奕壇之戰以后,鐵木真的力量才真正強大起來。他勝利后不忘宏圖大志,在哈拉河地區整頓軍隊,建立怯薛軍(護衛隊),推行軍政合一的千戶制,馴練了一支英勇無敵的漠北鐵騎。現今阿爾山背靠大興安嶺森林,面向遼闊草原的廣大地域,成為鐵木真統一蒙古高原的根據地。阿爾山玫瑰峰北的闕奕壇草原,是成吉思汗漠北鐵騎的搖籃,是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南下、西征、東進的力量之源。
好了,玫瑰峰的遠景已經躍入眼簾,讓我們的思緒從800年前的古戰場回到現實,一起領略玫瑰峰的雄奇之美吧!
內蒙古工作報告篇五
大家好,歡迎來內蒙古自治區參觀游覽。我叫張湛,是“呱呱叫”旅行社的導游,愿您在內蒙古度過一段美好而難忘的時光。
俗話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幸與大家相識,在接下來的幾天里將由我陪同大家一起游覽內蒙古大草原,希望在這短暫的時間里大家能通過我走進草原,了解草原。恩,現在我們已經起程了,順便我再介紹一下,內蒙古的具體情況。
在這個花的世界,草的原野上,那些悠哉悠哉、憨態可鞠、成堆成群的小牛犢,那些珍珠般潔白的羊群,那些出沒于林間草叢的珍稀野生動物、那些婉轉吟唱歡快的鳥兒,還有那些翱翔蒼穹的雄鷹,再現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景色。
這里有著國家野生動物,三河牛、三河馬、草原紅牛、內蒙古細毛羊、阿爾巴斯白山羊、阿拉善駝等優良品種,在中外聞名天下。內蒙古草原遼闊、富饒而美麗,尤其在涼爽宜人的夏秋季節,塞外草原更添風采神韻,藍天白云,無涯的芳草中蒙古包點點,牧歌聲聲,羊群好象白云在茫茫綠海中輕飄慢移,旅游者身臨其境,定會舒展身肢,內蒙古是個絢麗多姿、極富傳奇色彩的地方,草原“六大奇觀”構成了獨特的旅游勝景,別具北國風采,塞外情韻。
內蒙古素有“歌舞之鄉”的美稱。蒙古歌舞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燦爛明珠,賽馬、摔跤、射箭被稱為蒙古族的“男兒三藝”,蜚聲中外,傳統的那達慕大會常常把到草原旅游的中外游客,帶進濃烈的興趣之中。
好了,我們已經到了內蒙古大草原,再等一會兒,你就可以吃到本地有名地奶豆腐、手抓羊肉,可以喝到奶茶了,怎么?饞了,那就隨我一起進蒙古包吧!
內蒙古工作報告篇六
大家好!我叫錢xx,今天我將帶大家到內蒙古領略一番那里的獨特風光和民風民俗。一會我們到了景區呢,大家就可以體驗一下蒙古族的下馬酒,參觀一下蒙古包,品嘗一下蒙古的美食。請大家在旅途中注意安全,不要亂丟垃圾,大家跟我來。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呼倫貝爾人歡迎賓客都必用美酒相待,以表達自己好客的心情。據說,下馬酒是從成吉思汗時代傳下來的。其飲法是:首先用左手端乘酒銀碗,用右手無名指蘸酒彈向天空,稱為“敬天”;然后用右手無名指蘸酒彈向地面,稱為“敬地”;再用右手無名指蘸酒向前方平彈,稱為“敬祖先”;最后雙手端碗,一飲而盡,當然如果你實在不勝酒力,也可用唇抿一下再交還到主人的手中。意為“蒼天永安、大地永安、人生永安快樂”之意。大家要記住這些步驟,不要失了禮貌。好,我們就要到目的地了。
到草原了,這幾位朋友就是蒙古居民。你們也看到了,這些圓形房屋就是蒙古包,也叫氈房。蒙古包建筑奇特、明快,既實用又美觀。草原遼闊,風雪大,圓形蒙古包阻風力小,包頂不積雪;由于逐水草而居,經常遷徙,蒙古包拆、搭方便,省時省力。
跟我來,我們一起進入蒙古包。大家或許對蒙古人的服飾感興趣,我來介紹一下。服裝大體分為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四個部分。婦女頭上的裝飾多用瑪瑙、珍珠、寶石、金銀制成。男子冬季多戴尖頂大耳的羊皮帽,夏日多戴前進帽或禮帽。蒙古族男女老少都喜歡穿長袍,穿長袍時腰帶是必備的,靴子尖稍向上翹起。
現在,我們不要辜負了蒙古好友的一番好意,來品嘗品嘗草原的美食。蒙古主要飲食有烤羊腿、手抓羊肉、奶菜、哈達餅、肉干、馬奶酒等等。來說說手抓羊肉,相傳它有近千年的歷史,原以手抓食用而得名。吃法有三種,即熱吃、冷吃、煎吃。特點是肉味鮮美,不膩不膻、色香俱全。大家慢慢品嘗。
內蒙古工作報告篇七
各位游客朋友們!
1. 請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行車中不要在車廂內走動,不要把頭或手伸出車外,以免發生危險。
2. 為了大家的身體健康,請大家保持車內的衛生,不要吸煙。
3. 請您一定要注意我們的車票是往返車費,不含其它的費用,并且全程對號入座。
4. 請您注意我們的返城時間是明年下午1點,請大家準時到指定地點集合,最后祝大家在這次旅游活動中完的開心、愉快。
大青溝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它位于遼寧省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的內蒙境內。從沈陽出發沿102過道至304過道途徑,新民市,彭武,內蒙甘旗卡鎮,在西行余公里,便可到達內蒙古大青溝風景區。
提到大青溝,大家就會想到“藍天、白云、綠地、沙漠”等美麗的圖畫,大青溝風景區就座落在美麗的科爾沁草原。
我們北方的草原共有三大類型,有呼倫貝爾草原,西林格勒草原,科爾沁草原,呼倫貝爾草原綠草茂密,“天蒼蒼地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正是在這里的真實寫照,錫林格勒草原,牧草稀松,面積廣大。沙漠對我們沈城人來說充滿了神奇。科爾沁沙海現在開展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活動,它不僅是我國著名的“綠色長城”巨大工程的一部分,更是保衛沈城人的艱苦努力,說起“保衛沈城”是因為流沙的速度經科學測定為每年20公里,這樣用了是年的時間流沙將淹沒沈城。科爾沁沙海是遼闊的沙丘地帶。雖然正開展大規模的“綠色”工程但我們仍可觀賞到沙漠景觀。
第一部分:大青溝景區,即原始森林。主要包括:清溝遠眺,五兄弟,夫妻樹,蝸角楓等景區。溝內林林蔥郁,動植物繁多,有二千多個泉眼,終年流淌不息。溝內外溫差7—8度,是盛夏避暑的勝地。
第二部分:三岔口景區,包括菊麗瑪神像,青龍劍、龍泉。提到菊麗瑪女神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傳說在很久以前,大青溝是一片美麗的沃土,由菊麗瑪女神統治著,惡磨尼古勒要來侵犯霸占這片土地,菊麗瑪女神和尼古勒搏斗了七七四十九天,尼古勒用偷裂的手段刺傷了菊麗瑪,菊麗瑪則用青龍劍刺殺了惡魔尼古勒,最后菊麗瑪自己也倒下去了,她的身軀變成了小清溝,飛出的青龍劍則劈開了“三岔口”惡魔尼古勒則變成了烏鴉,從此遠離大青溝,這就是大青溝看不到烏鴉的原因。來到三岔口,大家不能不參加一個驚險、刺激的探險活動“漂流”橡皮艇20__余米的幽深的行程。工需40分鐘左右。
第三部分:小清湖景區:風景秀麗的小清湖象一條玉帶靜臥,萬綠從中,蜿蜓兩千余米,寬闊的小清湖浴場水表沙白,使你仿佛置身于海濱,這里還有游艇供大家游玩。需要說明的是大家在游泳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1. 你在騎馬時,不要站在馬的前面和后面。最佳位置是馬的側面。
2. 您在騎馬時,腳踩在馬鐙里的三分之一處,這樣發生危險能及時跳下來。
3. 大家握好馬的韁繩,只要大家記得這些常識騎馬就會是一件開心的事了。
為了使大家在大青溝玩的愉快順利,請大家注意幾點:大家一定要注意我們的返程時間。我們在大青溝準時出發,虛妄大家在到達大青溝是一定要先安排住宿。然后在玩,最后大家在玩時一定要合理安排好游玩時間,使自己玩的開心。
最后祝大家在大青溝玩的開心,盡興!
內蒙古工作報告篇八
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位于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的西部,距克什克騰旗人民政府所在地經棚鎮約90公里,保護區地跨達來諾日、達爾罕烏拉和阿其烏拉三個蘇木,保護區的西北部與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自然保護區相鄰,南部為小騰格里沙地的東段,西以錫林郭勒盟和赤峰市的邊界為界,東距白音敖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約80公里,保護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16°22′—117°00′,北緯43°11′—43°27′,總面積119413.55公頃。
達里諾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北方重要的候鳥遷徙通道,也是候鳥重要的集散地之一。因此,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是一個以保護珍稀鳥類及其賴以生存的湖泊、濕地、沙地、草原及林地等多樣的生態系統為主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孕育了內蒙古高原上著名的內陸湖泊生態系統,遍布保護區全境的湖泊、河流、沼澤及濕草甸等構成了占保護區總面積35.8%的重要的濕地生態系統,它對該地區生態系統的平衡穩定起到了主導作用。保護區西北部的玄武巖臺地及湖積平原上是寬闊坦蕩的大草原,這里發育著內蒙古高原最具代表意義的栗鈣土禾草草原。在保護區南部的小騰格里沙地上是別具特色的榆樹疏林草原景觀區,它是草原地帶較特殊的一種類型。在保護區東南部的波狀沙丘中,沙坨地植被與濕地植被鑲嵌分布,這里疏林、灌叢、草甸、植被及沼澤植被環狀分布,從而構成了具有代表意義的.沙地草原景觀類型。
達里諾爾自然保護區現已查明有鳥類16目36科160種。在保護區內分布的國家重點動物中,被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中的鳥類物種多樣性保護優先序列屬a級—1的有:黑顴、丹頂鶴、白枕鶴、大鴇、玉帶海雕、黃嘴白鷺等6種;屬a級—2的有:灰鶴、蓑羽鶴、大天鵝等3種;屬中國特有種b級的有:赤頸小天鵝、鳶、雀鷹、普通狂、白尾鷂、灰背隼、紅角隼、黃爪隼、長耳號鳥 等11種。
保護區的涉禽、游禽的種類和數量在珍稀鳥類中占絕對優勢,每當春秋兩季,都會有幾千只大天鵝和幾百只白枕鶴、灰鶴、蓑羽鶴等在此棲息,另外還有幾十只大鴇在該地區棲息繁衍。
該保護區有著多樣的生態系統及豐富的珍稀物種資源。從景觀生態系統看,保護區由北到南形成了玄武巖臺地——湖積平原——湖盆低地——風成沙地依次排列的景觀生態格局,與之相應的是臺地平原及湖積平原植被——低濕地植被——沙地疏林草原植被的有序分布。另外,加上以達里諾爾為中心的湖群景觀、以達爾罕山和砧子山等組成的山地景觀,為豐富的物種資源提供了多樣的生態環境。保護區現已查明有鳥類160種,嚙齒類15種,魚類21種,浮游植物72種,浮游動物36種,底棲動物20余種,高等植物約434種。此外保護區境內還有幾種小型獸類。
保護區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多樣的物種資源吸引著當今中外的眾多專家學者以及熱愛大自然的游客前來考察、參觀和旅游,并給每一位來訪者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保護區既是開展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又是發展生態旅游的最佳場所。這里到處是景,到處是畫面,來到這里,人們可以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無窮魅力。
保護區的西部、北部的玄武臺地和湖積平原上是一望無際的草原景觀,這里綠草茵茵,百花盛開,牛羊在草地上漫步,藍天與綠草間古樸的蒙古包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起那首“蒙古人”歌中唱到的“蒙古包的縷縷炊煙,輕輕地飄向藍天……”,使人真正感到藍天離我們那樣的近。
保護區南部的達爾罕山,綠樹成蔭,怪石林立,當你站在山頂可以一覽保護區的全貌。南部是連綿起伏的小騰格里沙地,那里榆樹疏林、丘間低地、大小不等的水泡鑲嵌分布,構成了一幅美麗的沙地草原景觀。在達爾罕的西麓,是波光瑩瑩的達里湖,看上去真是海天一色,遠處的砧子山好像浮在水面,山下湖邊的柳灌叢和沙灘,是游泳、垂釣的最佳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