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信仰信仰題目篇一
氣喘吁吁,腳酸腿軟,我終于把兩百多級臺階拋在身后,爬到最上面的大平臺。
我拿了三根香,有些躊躇和迷茫。
走到這里才發覺,是母親改變了我,我開始崇尚佛教。母親對佛教有一種空前的敬畏,信仰佛法,相信本真,淡泊名利。每天早晨,她在在院子里鋪上紫色的地毯,對著天空跪下磕頭又念拜,來來回回不厭其煩地做了一百零八次。她確實很有毅力,皈依真,皈依善的`信念始終不變。她念念叨叨著謎一樣的神語,唱著佛歌,仿佛這就是她每天早上起床后小小的享受。每次外出,一見到佛像,母親就拉我連忙跪下,恭敬地磕三個大頭,塞點錢進功德箱。我照貓畫虎,拜了三拜。起身仰望佛像,覺得在佛是神圣的,充滿善與真,是不可欺瞞的。
遲疑片刻,打電話詢問母親,她卻奇怪:“你應該有自己的想法啊!”便掛斷電話。
腦中思想斗爭了一會兒,畢竟也隨母親拜過佛,我還是拜三拜吧。我顫顫巍巍地拿著香,點燃,跪下,仰望,閉眼,許下愿望。
許完愿,我在蓮花臺下的大平臺來回走動。耳畔,禪意濃郁的佛教音樂似有似無,香火輕輕縈繞,檀香味很濃。我站在平臺邊欄桿處,眺望遠方,視野一下子就開闊了,滿目綠意蔥蘢,霧氣朦朧,仿佛處在仙境。我油然而生隔絕于世俗之外之情,是因為我身處此地?還是我的心已然靜謐?這大約就是佛教圣地能洗滌人靈魂的緣故。在那一刻,所有的迷茫和躊躇好像跑走了,心靈靜悠悠的。
時間靜悄悄溜走,等我醒來,平臺上的人已三三兩兩拾階而下。
該回去了。
俗人不可能放下擁有的一切,圣人才會放下功名利害,逍遙灑脫。
抬頭挺胸,清風悠蕩而來,檀香撲鼻,清風撫動秀發,我的心境敞亮敞亮的。
走下臺階,回頭,仰望一眼這尊佛像,高大莊嚴。
信仰信仰題目篇二
說起籃球大家一定會想到nba賽事,能夠進入nba的人無疑是十分有天賦而又不失勤奮的人。
nba賽場上有許許多多的球員,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科比·布萊恩特。美國洛杉磯凌晨四點半的籃球場總會有一個人在那打籃球,那就是科比,自從我知道那個傳說時我就視他為信仰。
科比為什么對籃球如此熱愛呢?直到我看了一本名為《科比的籃球之道》的書,我才明白,他的成功源于熱愛,始于堅持。這本書講述了科比的籃球生涯和他對籃球的癡情。在美國的費城,有一個小男孩,他愛把衣服揉成一團向墻上丟,他多么希望自己有一個真籃球。直到六歲那年他獲得了一個真籃球,當他摸到籃球的第一刻就對他的父親說:“我不想學習了,我要一直練籃球,籃球是我的一切。”雖然他的父親不同意,但是他一直懇求,最終他的堅持贏得了勝利。這就是所謂的一見傾心,這就是科比為什么會成為籃球之王的原因。
而我也因此徹底愛上了籃球,也如同科比一般對籃球一往情深。我的籃球夢想也在此刻深深地種在了心里。那就是進入nba,并進入名人堂。
回想去年我去蘇州參加比賽的情景,一切還歷歷在目。前半場信心滿滿的我們發揮超常,可到了下半場卻因疲倦而漸漸失去優勢。當時的我猶如被兩座大山壓著,看著時間一分一秒逝去,勝利的希望漸漸渺茫。這時,科比的身影突然閃現在我的腦海中,想到他的經歷,想到他的執著,對,我不能放棄!我不斷鼓舞著自己,鼓舞著隊友振奮精神。機會來了!在最后十秒那時我突然搶到球運到三分線之中,奮力一跳,這一瞬,我仿佛與世隔絕,周圍的一切都靜止了。想到科比當年在總決賽最后的那一記絕殺球,我奮力一投,籃球在空中劃出了一道完美的弧線,“唰”的一聲,球進了!比賽時間也就此打住,全場靜寂了一秒,下一秒便爆發出了雷鳴般的喝彩聲。是他,是這份信仰,指引我贏得了勝利。
20xx年1月26日,科比因為飛機失事而喪生,聽到這個消息我瞬間感覺到晴天霹靂。自己心中一直在問自己還會再打籃球嗎?自己是因為他才打籃球的,可是他不在人世了我還要打籃球嗎?我一時間十分茫然,導致我延后了三個月的籃球訓練。三個月后的今天我想出了答案,那就是接著打,我也許會因為喜歡的球星去世而感到悲傷,但我絕不會因此而放棄自己選擇的愛好,不管怎么樣也要堅持下去。
信仰信仰題目篇三
時光的洪流輕而易舉的沖破防線,踩踏在黑暗中。汗珠落地,濺碎的,是一地晶瑩——題記人生行走的道路似乎總是黑霧彌漫,而信仰,是我親手點亮的燭火。
每個人,對“信仰”這個詞的理解都不盡相同。于我,它是迷蒙霧氣的一盞燈,是鼓勵我繼續前進的動力,是心里最柔軟的白月光。
大膽而無畏,敢作敢為。這便是起初的狀態。每個人,都張開尚且稚嫩的翅膀,企圖同風雨搏斗。懷揣著那份信仰,沖,不怕,哪怕前路坎坷,哪怕風雪載途,也要用無窮的精力,闖出一片天。
有信仰真好。在懵懂不知事的年齡,便有勇氣獨自上路。音樂男孩王子安,懷揣著自己的信仰,用實力向所有人證明,即使眼睛全盲,照樣可以大膽逐著信仰而去。
淚眼迷蒙,滿心委屈。似乎總是這樣的,滿腔熱血之際,總有困難接踵而至。將你從翱游的天際,狠狠拉入泥濘的沼澤,一身污垢。想起心中的信仰,又抹干淚水,掙扎起身。
有信仰真好。在前路未知、滿身傷痕時,依然能夠永懷激情,不管身上添了多少傷,也要從生活咬一塊肉下來。宋代詞人李清照,經歷過種種悲歡離合,看過世間百種磨難,以詩詞為信仰,終成一代宗師。
體力逐漸不支,眼前的道路模糊,拼。當一腔孤勇被生活消磨殆盡,當滿心豪情被時光沖褪磨完,當在滾滾紅塵中身心俱疲,卻依舊守著信仰,傲立蒼穹。
有信仰真好。在千帆過盡之后,仍舊可以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漢朝使臣蘇武,歷經了世事,看破了紅塵。即使被匈奴威逼利誘,也守著自己的信仰,不愿辱沒了大漢的顏面。他有信仰,便爭得了外朝人的敬重。
哨聲響起,沖過了終點線,歡呼聲起伏。癱倒在地上,卻滿心愉悅。由衷地感謝心中那份信仰,支撐著走到信仰帶領著到達的地方,領略到了未瞧過的風景。
有信仰真好。它在迷茫時指點方向,在頹喪時吹響號角,在不知所措時,給予一往無前的勇氣。以信仰之名,斬斷所謂后路,決絕而不屑同世俗辯理地守著自己的初心。
信仰信仰題目篇四
人們都說,信仰,是一個人心中的太陽;信仰,是一個人精神的靈魂。其實,信仰只是一個容器,它將釀成一杯美酒待你成功后享用,還是釀成一杯鴆酒在你走投無路時服下,取決于你在這容器里放了什么。
司馬遷忍辱負重,經過不懈努力,寫成了巨著《史記》;李時珍長年跋山涉水,采集草藥,嘗遍百草,乃成《本草綱目》;居里夫婦在惡劣的環境中,從上百噸的礦質中提取了1克鐳。他們在信仰這個容器里放入的是堅韌、執著,于是,他們創造了奇跡!
猶太人在這容器里放了宗教。千百年前,最后一批猶太人奴隸起來反抗羅馬人時就是抱著《圣經》而戰的。當被數以萬計的羅馬軍隊圍困時,他們聚在一塊向上帝祈禱并發誓要為自由而死,不為奴隸而生。全城的百姓,無論是婦女、小孩還是老人都安然地服下毒藥。羅馬人攻進城時,只有猶太人留下的千余具靜靜躺著的尸體。沒有血腥,沒有戰火,卻有對侵略者堅定不移的反抗。從這以后,猶太人開始流亡到世界各地,而后是“二戰”,德國人的殘酷屠殺,也沒有將猶太人消滅干凈。相反,猶太人在戰后復國,建立了以色列國。
從民族的角度說,猶太人是偉大的。一個沒有國土的民族可以在幾千年的歷史中不被同化仍舊敷衍著自己的文明,這憑借的是一種民族的信仰。每個猶太人都相信自己是上帝的子民,上帝最終會賜予他們幸福的生活。這是一種美好的信仰,成為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
希特勒和他的帝國也有信念,他們憑著那股信念,讓鮮血染紅了整個歐洲,讓世界蒙受了戰爭的苦難,讓文明遭受了無情的踐踏,最后,他們自己也就覆滅了。
黃伯云,這個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他輾轉3萬里回國,歷經15年的坎坷,靜守寒窗苦,最終點石成金,使我國成為繼英、法、美之后第4個擁有航空制動材料生產技術的國家。這位值得尊敬的長者,他在信念這個容器里放進了淵博寬厚、為國爭光,才使自己成就了這驚世壯舉,大哉黃伯云!
干部許曉珠,看到淳樸善良的墨脫百姓因公路不通而貧窮而痛苦,因此,在20xx至20xx年間,他走遍全縣48個村,行程4萬里,歷經14次生死考驗,終于使墨脫縣鄉公路啟動了,墨脫百姓稱他為是托起吉祥的云彩的人,他在“高原孤島”上是用信念譜寫了人生的輝煌篇章。
人都是有信仰的,無論他是執著者、瘋狂者或是劊子手。
然而,當我們正為我們的信仰灌入液體時,應當謹慎,看清楚我們灌的是瓊漿還是鴆毒,灌瓊漿者自會陶醉,成就偉業;灌鴆毒者必將自斃,遭到萬世唾棄。
信仰信仰題目篇五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擁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不論在哪一時代,都有著一束名為信仰的火炬,代代傳承。至今,這火炬仍燃燒著熊熊烈火,不曾停熄。
上古時代,他們的信仰是抗擊自然災害,勇敢地生活下去。面對洪水、暴雨、烈日,他們并不曾膽怯,反而衍生出大禹治水、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等神話故事。這些,不是天馬行空的幻想,而是他們美好信仰的體現。
明清時期,他們的信仰是驅除倭寇,振興中華。“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是對功名利祿的渴望,可能也并非對君王的職責所在,而是一種憂國憂民的情懷,一種山河支離破碎的痛心。
抗戰時期,他們的信仰是收復河山,獨立富強。“我泱泱大國,四萬萬人口,怎可被區區彈丸,倭島之國所侵略?”于是他們奮起抗爭,面對滿目瘡痍的祖國大地,他們萬分悲奮,看到侵略者的丑惡嘴臉,他們揮舞手上的大刀,鮮血浸透淺綠色的軍裝,汗水滴落古銅色的面頰,他們眼里攢動著的,是希望的火光,他們心理,涌動著的是一腔熱血!布滿彈孔的黨旗,立在尸橫遍野的戰場上,那被鮮血浸透的紅色,與信仰的火炬交相輝映,那火苗,并沒有因為侵略者而逐漸黯淡,而是燃得愈加奪目了。
在民族災難深重時,我中華兒女,眾志成城憑著“寧愿站著死,決不跪著生”的信念,終于保住這一方河山。當她被竹簽釘手指,當他被燃燒彈吞噬,當他拉開炸藥包的引線,是什么支撐著他們不放棄,是什么給了他們忍受巨大痛苦的勇氣?是信仰!是不甘為亡國奴的信仰,是為子孫后代安居樂業的信仰,是為這飽含熱血的中華大地不被他人侵占的信仰。
火炬愈燃愈旺,勝利的那一刻,火苗跳動著,似乎在歡呼,又仿佛是在指引,指引下一代青年接下這英勇的火炬,指引后世勿忘這火炬傳承之艱,勿忘先烈崇高信仰。中華民族,從來不曾倒下。
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住種花家!
信仰信仰題目篇六
時光飛逝,物是人非,外婆愈發蒼老了。我與外婆待在一起的日子屈指可數。記憶中,我唯一印象深刻的,是外婆的兩大信仰。或許這信仰,在我年邁的外婆心中,便是不可抹滅的一簇溫暖與希望。
外婆七十多歲了,從未因雞毛蒜皮的事而與人吵架。謙和、寬容、善良、能干是外婆的特點。鄰居中有人愛貪小便宜,今天借點錢,明天拿點油,外婆總是樂呵呵的,有求必應。家人不滿,說不該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這么算了,但她從不計較。“老天看著呢,種下善因,就得善果,”她喃喃自語道,“人都是有良心的。”后來,外婆生病住進醫院,鄰居都帶了禮物去看她。事后,她拉著家人的手,充滿喜悅地說:“看吧,人都有良心的.....”滿臉的欣慰與滿足。外婆的信仰讓她感到幸福。是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又一年寒假,我提早回到外婆家。剛到樓下,就看見已經等了很久的外婆。她蒼老了,頭發竟變得稀疏且花白得刺眼......我頓了頓,跑向我思念已久的外婆。她輕輕地拍了拍我的手臂,我頓時感到外婆的手雖然松弛而蒼老,卻飽含著家的溫暖。我想到臨來時媽媽的囑咐,就不再說什么。
晚飯后,外婆還是開口問了:“你媽......今年會回來過年吧?”遲疑與小心翼翼,讓人心疼。“會回來吧,應該......會回來。”外婆一聽,開心地笑了笑說:“都說‘女兒是媽心中的燕,永遠飛不遠’,她一定會回來的。”她難掩心中的喜悅,開始在屋里打掃起來。外婆的'步子緩慢且笨拙,早沒以前的雷厲風行。她老了,但心中永遠止不住對兒女的掛念,總獨自默默地想著,默默地說著,默默地流淚。
走前我媽對我說,今年年假就幾天,或許不回來了。我每想提起,外婆卻又說起她視為真理的那句話:“‘女兒是媽心中的燕,永遠飛不遠’,怎么會回不來?一定會回來,絕對不會錯的.....”她帶著些不安瞧著窗外,然后無比堅定地走向客廳中央的佛像前閉目祈禱。外婆不確定我媽是否會回來,但她對那句話卻無比堅信,最后從信仰中給予自己力量與希望。
臘月二十九的晚上,我已睡著,半夜聽到一陣開門聲和交談聲。媽回來了?我跑出去,看見爸媽正在換鞋,外婆站在一邊,雙手疊在一起,仿佛回到了童年時代,眼中充滿孩子般的喜悅、興奮與滿足,甚至還有幾分不知所措。她笑了笑,又不知該說什么,最后只是急忙地走進廚房,快樂地忙碌起來。她一邊做飯一邊碎碎念,有時停一會兒偷偷抹著眼淚。
是呀,“女兒是媽心中的燕,永遠飛不遠”,這是外婆堅定不移的信仰。由此,我想起雨果的名言:“信仰是人所必需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會有幸福。”外婆之所以一直生活在幸福之中,就在于她心中有著執著的信仰。
信仰信仰題目篇七
中華民族,一個不需要任何修飾便能讓國人振奮的字眼。放眼歷史長河,埃及的獅身人面像在黃沙中孤獨聳立,古巴比倫的通天巨塔已成過往云煙,阿拉伯的歷史痕跡早在次次征戰中化為廢墟,此時,只有一條東方世襲雄踞在亞洲東部,金光閃閃,不時發出一聲巨吼。
遙想古代,暴君統治下多少農民揭竿而起,不敢想象是什么樣的絕望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與裝備精良的官兵、權勢濤天的皇帝相抗衡,讓沾滿黃泥的鋤頭與寒光閃閃的刀劍相碰撞。又是多么渺茫的希望,支撐著他們堅持下來,閉上眼仿佛聽到一個老人用衰微的語言呼喊:活下去。
中國人信天不靠天,用自己的雙手爭取出一絲希望。所以,反抗不僅對人,也對天。古人生存靠土地,土地靠天養,勞動人民便與天爭,與地斗。土地太硬,人民用犁來翻;天氣太早,人民用井來澆;瘟疫四傳,人民用草藥來醫;外族入侵,人民用長城來防。難以想象,是怎樣的智慧創造了犁、井,是怎樣的嘗試寫出了《黃帝內經》、《本草綱目》,又是怎樣的艱苦筑就了萬里長城。幻影在眼前飄蕩,凝實為一個簡單的信念:活下去。
回想近代,一幕幕屈辱便在腦海中回蕩。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失望地發現無法完全殖民中國,只能變成半殖民地半土建社會。他們想保持現狀,但我們不肯。有識之士早已從大清的輝煌中覺醒——他們認識到——中國缺少的不再是輝煌,而是鋒利。于是革命的號角吹響,久睡的巨龍仰天長嘯,露出的森然利齒上寒光閃閃。
回到當下,新中國剛成立時的稚氣已經褪去。抗美援朝報國仇,兩彈一星顯身手,改革開放創一流,一國兩制促一統;神舟上天蛟龍入海,中國威名再次打響,嫦娥奔月遼寧艦出中國科技再創新高。展望過去,中國發展勢如破竹;暢想未來,全民小康指日可待。
中華民族的信仰沒有歐洲的冒險,沒有美洲的激昂,沒有非洲的方茂,中國有的只是一顆拼搏的心。因此中國人敢于天爭命,與海爭贏。與強敵爭生存,與自己爭明天。
不靠天、不靠地,敢用雙手競生存。這就是中華民族的信仰。
信仰信仰題目篇八
是信仰。
信仰,是一個人心靈的寄托,是一個人,哪怕窮其一生,也渴望去接近的事物。在智人誕生之初,對原始宗教的信仰,便將我們的祖先團結,令其在嚴酷的自然中獲得了一席之地。信仰的.力量,難以想象。
是信仰誕生了人類文明,這話恐怕毫不夸張。祖先們可能信仰飽食,信仰安居,也可能不乏信仰自然規律的智者。是信仰,讓我們的祖先有理由活下去。也正是對美好世界的信仰,激勵了人類進步。
曾聽他人問過這樣一個問題——是什么讓你在每天早上起床?事實上,正是信仰,是對未來的信仰。它讓運動員晝夜訓練,讓企業家日日操勞,讓學生奮力學習,讓父母照料孩童,讓科學家不斷研究,讓思想家不停思考——它讓人類社會運作起來。
幾乎所有人,都信仰明天。
既然信仰是人類的原動力,那我們就應該學會用信仰,推動自己前行。我們可以將信仰的明天化為一個或數個希望,將每一個希望化為數個目標,再將每一個目標,都化為具有可操作性的幾個步驟,最后需要做的,就是竭盡所能去完成這些步驟——請相信,信仰,必不會遙不可及。
為之拼搏過的信仰,才有意義。
信仰信仰題目篇九
我熱愛中華,更熱愛她的瑰寶,我贊嘆那些在異國他鄉穿著漢服的女子,她們美麗,自信,裙裙搖曳,輕舞羅裳描眉畫鬢貼花黃,三千青絲浮動暗香,她們不在意他人異樣的目光,她們的信仰是那點詩意和中華。
我愛詩,詩中有江南的風景曾諳,楊柳堆煙,桃花流水鱖魚肥,春風十里池面皺,三兩孩童放紙鳶;詩中有荒涼的大漠孤煙,長江落日,詩繾綣了我思緒,讓我譜出心中的畫卷。
我愛詩,詩中有那破敗的大唐,感嘆林花謝春紅的李煜;有那溫柔如水,道賭書,潑茶,當時只道是尋常的納蘭容若,有那長風破浪,直掛云帆的酒仙李白,采菊東籬下,幽然見南山的陶淵明。詩中還有如虛如幻的張若虛,晏小山,蘇軾,易安居士,桃花庵主等等……在詩中一品那滾滾紅塵,三千江山,濃淡相宜的江南,狂風蕭瑟的邊塞。
詩,他們沖淡了離合,熏染了時光,有一天或將成為經綸古卷,于世中這淡漠疏煙中。
我的信仰除了詩還有遠方。
帶去遠方的,除了詩,還有味蕾,吃遍這名山大川,記敘途中的喜樂見聞,閑閑散散,我熱愛輕描淡寫的生活,卻對食物有所追求,我想進行這樣一場旅行,以自行車代步,早晨與山與水與河流打招呼,沿途吃遍當地的特色小吃,走走停停,沒有目的,心便不急不燥,晚上尋一處安歇,可以是燈紅酒綠的夜街景處,當然更好是一處靜覓的地方,讓我可以以月光為酒,煮二兩荷風,對酒當歌,回憶我自己老去的故事。
我帶著我的信仰出發,看江南時,念一句:三十六陂春水,白頭想見江南;在北方時,念一句:長煙落日孤城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已攜著詩和遠方起航,我希望中華瑰寶得以延續,江山美景得萬人瞻仰。
此生不悔入華夏。
信仰信仰題目篇十
人生其實本來就是很渺小的,就好像寄蜉蝣于天地。詩句里總是把這一切說的這樣美好,就在我們背的津津有味的時候才知道,原來這一切都是如此的傷感。
而從一開始我就沒有知道歷史上的那些人物是多么的偉大,也不知道他們的詩篇是多么的美,那么我是否會在另外一個世界里開辟自己的生活天地?我不會接觸到這樣一個文藝的世界,更不會知道原來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如此豐富的存在,也許我就可以真真正正的做一個平凡的普通人。
也許這一切對于我們而言都是人生的考驗。
以前的時候我總是喜歡一個人拿著好幾本書坐在學校的圖書館的角落里,一個人默默地從天黑堵到天亮。也許在讀書的過程當中可以不經受任何人的打擾,這種時間是特別難得的,然而很多時候手機鈴聲就會慢慢的想起來,因為當時參加了各種部門,參加了很多活動,各種各樣的聯系總是馬不停蹄。
可是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拒絕和退掉了很多的東西,那些東西再也不能成為干擾我的原因,我也有了更多的時間可以靜下心來去學習,可是后來我發現好像是內心變得更加浮躁了吧,英語越來越難,可是我卻不愿意再去學英語,我喜歡文學之類的東西,于是拿了好幾本書放在桌上去閱讀,可是閱讀了沒多長時間之后,就開始感覺頭暈眼花,又開始想念其他的東西。
難道這不是浮躁嗎?
或許在面對人生各種各樣考驗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堅持自己原本的原則,即便是面臨苦痛也應該有自己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