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鄉的粽子篇一
在我的家鄉中,有兩個我覺得最美味的東西,一個是炒肉圓,另一個就是粽子了。
每年中秋、端午節期間,奶奶都會包粽子。
奶奶先把糯米浸泡個幾分鐘,使糯米保持濕潤。然后把水倒掉,放入醬油、少許酒繼續浸泡。餡不用那么著急,第二天早上再拌。第二天,奶奶一早就在準備餡了,先把肉切成一條條,用醬油腌制,接著她還準備了豆腐、青豆的餡料,正等著我們來。
我盼呀盼,終于到你要到奶奶家包粽子了。我等待這一刻已經很久了,一來到奶奶家,我立即向奶奶學習包粽子。
只見奶奶先拿起兩片粽葉,光滑的一面朝上,把兩個尖尖頭壓在一起,然后,好像要把它對折起來,突然,手一彎,粽子的外衣就做好了。看著奶奶嫻熟的動作,我的手早就癢了,我也學著奶奶的動作,先把外形包好。然后把米在形狀上均勻的鋪一層,隨后又加入拌好的豆腐,肉,接著鋪上一層米,然后,用粽葉把它裹好,用繩子將它捆起來一個小巧的粽子就完成了。
我吃過許多個粽子,還是家鄉的粽子最好吃。
家鄉的粽子篇二
在美麗的東江河畔,有一顆璀璨的“水鄉明珠”,那就是我可愛的家鄉——道滘。
道滘有著悠長的歷史傳統文化,城市面貌、人們日常活動無一不體現著這一特點。來到這里,你會驚奇地發現就連飲食也滲透著濃濃的傳統文化氣息。別的不說,就拿這里的特色食品——家鄉粽子來說吧,道滘人是要頗費一番心機,將材料精心搭配好,務求做出最佳口味。怪不得凡是吃過道滘家鄉粽子的人都會豎起大拇指,嘖嘖稱贊。
每逢端午佳節,龍舟鑼鼓敲響,家家戶戶的婦女便忙碌起來。她們挎著籃子,一大早就來到市場采購做家鄉粽子的材料:粽葉、糯米、綠豆、肥豬肉、咸蛋黃等,她們還不會忘記買五香粉。材料齊全了,婦女們便開始洗粽葉、泡糯米、碾綠豆、切肥肉……一切的工作盡管是那么繁瑣,但她們臉上卻始終洋溢著愉快的笑意。
準備工作完成后,便開始裹家鄉粽子了。首先用兩片大粽葉交叉折成漏斗形,在底部鋪上薄薄的一層糯米,然后又鋪上一層拌了香油、鹽、糖、五香粉的碎綠豆,接著把一個通紅透亮的蛋黃放在上面,再在蛋黃旁放上一塊晶瑩的肥肉,最后又蓋上一層綠豆和糯米。材料按順序放好了,就把粽葉往里折疊,蓋住漏斗口,再用兩塊粽葉包住縫隙,綁上繩子,一顆家鄉粽子就這樣誕生了。婦女們靈巧的'手上下翻飛,猶如翩翩起舞的蝴蝶,一顆顆大小一致、形狀均勻的家鄉粽子,相繼產生。包完家鄉粽子,便要煮家鄉粽子了。可別小看這步驟,家鄉粽子入口綿不綿全靠它了。把家鄉粽子放在一個盛了水的大鍋里,用柴火細細地煮它三四個小時,待香味從鍋蓋里飄溢出來,家鄉粽子就熟了。
你拿出一顆熱辣辣的家鄉粽子,剝開墨綠色的外衣,那噴噴的粽香直沖你的鼻子,真讓你“垂涎三尺”。你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那綿綿的糯米夾著綠豆絲絲的清甜,直滑入你的喉嚨。啊,真好吃!這個時候,彌漫道滘上空的就是粽香,無論你走在哪里,只要輕輕吸一口氣,也會覺得沁入心脾。這是道滘水鄉特有的香味,這香味是勤勞的道滘人們散發出來的氣息,它讓人陶醉,讓人難忘。
啊,我愛家鄉的家鄉粽子,更愛勤勞的鄉親!
家鄉的粽子篇三
在學校的我,已經很久沒有回老家過節了,真是想念那香香的三角粽。老家的習俗很多,而我記著的不多。
奶奶每年都會把五色的絲線擰成細繩,很長很長。第二天早晨起來,我的胳膊上早已系上了。不用說,是奶奶第一個來到我的身邊。每年,門框上都要貼符的。有的是用單色的黃紙折的,有的則是用五色紙編的。奶奶也曾經教我折過,到現在已經淡忘得一干二凈了。
不知道別的地方有沒有這樣的習俗:地里也埋百索子。那時,奶奶說,埋在地里的百索子會變成花蛇,保一年豐收。雖然我很頑皮,卻從來沒有挖過那些“蛇”,害怕它們出來咬人。后來才知道,那是老人們瞎編的故事,用來哄小孩,怕破了“迷信”。
再別的習俗我真是記不起來了,只是每年端午的百十來個粽子卻不能忘記。
粽子包起來不太容易,必須把粽葉折好,否則會“露餡”的。雖說難包,種類也不少:大米包的紅棗粽子,小米包的蜜棗粽子,還有江米包的什么粽子。煮粽子要用大鍋,時間也得很長。往往我都等得要流口水了,奶奶還是不給我吃,太難熟了。剛剛出鍋的粽子不好吃。有一次,我迫不及待,吃飽了,才知道舌頭上起了泡。馬上,這些噴香的粽子會被放進盛滿涼水的盆里降溫,那時我早已吃飽了。
后來的許多天,一日三餐總會有粽子的。街上賣的粽子可不太好吃,不是米硬就是米不香,吃起來沒味。這叫什么粽子,簡直就是水米糕。
香香的粽子勾起我的思緒,甜甜的吆喝勾起我的思念。
家鄉的粽子篇四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我的家鄉,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俗。
在端午節的那天,你會看到家家戶戶在包粽子。早晨,媽媽喊我去廚房一起包粽子。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先把葉片包成一個空心三角,然后放上一些米,餡料可以是肉、豆、蜜棗……最后用米埋住餡兒,包好,放入鍋里洗個“熱水澡”或者蒸個“桑拿”。
待到粽子熟了,你便會聞到家家戶戶傳出的粽子的香味兒。每家每戶包的粽子的形狀與種類都五花八門:有三角的、有四角的、有長條的……有咸鴨蛋餡的、有肉餡的、有豆餡的、還有蜜棗餡的……每個粽子都讓你垂涎三尺。不管此時你走進了哪一家,主人家都會熱情的留你吃飯。
吃飽了粽子,還有人把粽子扔到江河里去哩!我十分不解:好好的粽子不吃,扔到河里干嘛?真浪費!后來一問,才知道古代有個大詩人叫屈原,曾經多次提醒楚王小心鄰國,可楚王不聽勸告,結果最后楚國被鄰國消滅了。屈原十分傷心,跳河身亡。人們之所以朝河里扔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于是就有了這個習俗。
“哎,你再不吃就涼了。”小伙伴把我“拉”了回來,嘿,我聽得入了迷,都忘了吃哩!粽子差一點兒就涼了,我趕忙吃了起來。
現在,端午節的習俗已經被國家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了,我一定要將這習俗世代傳承!
家鄉的粽子篇五
家鄉有許多讓我懷念的東西,其中家鄉的粽子香時常讓我懷念。
小時候,經常看奶奶包粽子,奶奶的手法嫻熟,我學不會,只會一個勁地聞著粽香,邊聞邊高興地拍手大叫:“好香的味道啊!好好聞啊!”便追隨著香味朝煮粽子的鍋灶走去。
每回吃粽子,總是吃不夠,一口接著一口,狼吞虎咽,卻怎么也吃不滿足。
一粒粽子,對于我來說卻是人間美味,每當奶奶對我說:“吃完這粒就不能再吃了,再吃就會撐了。”我就會開始細嚼慢咽,品味其中的滋味,十分不舍的樣子。
吃粽子,聞粽香,對小時候的我來說是一種享受,不知從何時起迷上了聞粽香。
現在,我吃著那有蝦,有肉,有香菇,有板栗,有蛋黃……的買來的粽子,雖然香味那么濃郁,但是我看到這樣香噴噴的粽子,卻對這樣的粽子食之無味,毫無興趣。
在我的夢中,我常夢到在家鄉吃粽子聞粽香時的情景,時常在我夢到正津津有味地吃著家鄉粽子的時候,媽媽就叫醒了我,心里久久回味。
如今,我再也吃不到小時候用鍋灶煮出來的粽子,聞不到那淡淡的粽香了。
今天,我再次夢到了這個夢,我感到了一股粽香漫我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