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回憶外婆感謝外婆篇一
姥姥,我心靈的培養者,為我澆水施肥,姥姥,我人生路上的指向燈,照亮我前進的道路。姥姥我永遠感謝您,感謝您對我無微不至的愛,和無私的奉獻。今日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關于《我的外婆》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學習,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我的外婆,是位小腳老太太,她今年八十多歲了,滿頭銀絲,總戴著個帽子,穿的也是布鞋,人雖然瘦了些,但看起來還十分精神,個頭兒高高的,腰板兒直直的,眼不花耳不聾,身體十分健康。
我生下來,沒有幾個月,奶奶就去世了,所以我對奶奶沒什么印象,留給我美好的記憶是外婆。外婆具有大家閨秀的外表和氣質,但聽媽媽說,外婆年青時,也受了不少的苦,那時候,外公在外地上班,她一個人,要參加生產隊的勞動,還要照顧他們五個孩子,還要照顧她的公公婆婆和小叔子,真是忙了里又忙外。
前幾年,我外婆不小心摔了一跤,腿骨折了,不僅做了手術,手術后還得扶著拐杖,剛開始時走路十分困難,沒人扶著是不行的。不過現在外婆已經基本恢復了,不用再扶拐杖,也不需要人扶了。
要說我外婆最擅長的,那肯定就是做飯了。我每次去外婆家,都肯定會吃到外婆親手做的飯,媽媽老說我在家里不好好吃飯,來了外婆家每頓都吃一大碗。要說外婆做的面片子,那是香得不得了,每次我的口水都是“飛流直下三千尺”,平常只能吃一小碗的我每次都能吃一大碗;還有外婆腌的咸菜,盡管是用我最不喜歡的韭菜腌的,卻吃不出一點韭菜的味道,我無論吃什么都要放一點;外婆做的魚也是一等一的香,雖然不經常能吃到,但總是讓我念念不忘。
因為外婆家在劉家峽,也就是永靖縣,所以我一年也去不了幾次,但外婆經常打電話關心我,還給我捎好吃了,比如說劉家峽的魚呀,草莓呀。我去了外婆家,我回來的時候,外婆總要給我帶上一些好吃的,比如說魷魚干呀,棗子呀。
我的外婆有早睡早起的好習慣,每天早上六七點就會起來搞衛生、做早飯,而晚上九點到十點之間會準時睡覺。外婆還養了很多花,有十多盆,都在陽臺上擺著,外婆把它們打理得十分好,那花開的可比我們家的漂亮多了。
但外婆畢竟年紀大了,還好,子女們還都孝順。這不,媽媽原準備放年假帶我到外地旅游,后來又改變了主意,說回娘家要給老娘做幾天飯,盡盡孝。看到媽媽有孝心,我也欣然地同意了她的“變卦”,我雖然不能為外婆做什么,我可以哄外婆高興呀,陪外婆說話呀。
外婆的臉上總是掛著慈祥的笑容,在我的記憶里,她似乎永遠都在笑著;而她的臉上雖然布滿皺紋,但卻依稀可以看出外婆年輕時是很漂亮的。
總之,我的外婆是一位和藹可親,慈眉善目的外婆,我愛您,外婆!
因為這個歲數的老人都會出現很呆很傻的表現,可我姥不是這樣的,,她是會那么一丁點的知識,可就連我問她"六"字怎么寫,她居然寫出來個"穴"字,真是的。可大家有問了,為什么給她取名為"付教授"呢。因為她姓付,所以前面帶的是付。而教授這個名是我和我老爺為了取笑她而起的。做飯好是因為她做的飯讓我吃完還想吃,所以我也是個小胖子。懶是因為她總是在沙發上睡覺,而且還有豬的呼嚕聲,唉。我說她不愛出門,是因為她很糊涂,可能一出去就忘記家在哪了!給她買的衣服也沒怎么穿,她能陪得上"懶人"這個稱號了。呵呵,當之無愧!
這就是我的姥姥,我最愛的姥姥!
我的外婆已經年過六旬,粗黑的頭發中夾著縷縷銀絲。外婆很慈祥,笑起來顯得更加和藹可親。歲月的滄桑在外婆的臉上印下了道道皺紋,但她仍然保持著中國勞動婦女勤勞樸素、勤儉持家的優秀品質。
外婆的手指很粗糙,指頭有一層老繭。但這雙手無論是干粗活還是細活,都是干凈利索。你瞧,外婆正站在洗碗池邊,熟練地把一個個滿身油跡的碗拿在手里,用抹布里外地沖擦,手腕不停地擺動。眨眼工夫,一摞碗洗得干干凈凈。一有空,外婆就拿起針線,替我們織毛衣,做暖鞋(方言,指冬天穿的棉鞋)。每年春節回老家去看望外婆時,她總是早早地做好鞋和毛衣,念叨著:“自己做的才好呢!穿著又暖又舒服,比外面買的強多了!”近年來,外婆總是失眠,原本硬朗的身體也大不如前了,可她仍每天跑去種菜。媽媽還勸了她好幾次,可是都徒勞無功。
外婆不僅熱愛勞動,而且還很節儉。那是一個星期六,爸爸媽媽帶著一家人去商場購物。到了服裝區,媽媽給外婆挑了幾件衣服讓她試穿,外婆倒是挺愿意試衣服,媽媽準備買下來。在得知價錢后,外婆的頭馬上就搖得像波浪鼓一樣:“這么貴,不行不行,你去年不是給我買了好幾件衣服嘛,我一個老年人,要這么多衣服干嘛。”外婆說得很堅決,無論我和媽媽始何勸說,如何介紹,她就跟吃了秤砣鐵了心似的,就是不要這些衣服。
外婆經常為了省幾角錢或幾元錢,冒著酷暑,到很遠的批發市場去買菜,媽媽為此勸了她好幾次,差點沒把她“禁足”。可外婆就是不聽,仍舊跑遠路買菜。
瞧!這就是我的勤勞樸素、持家有道的好外婆。我非常愛她。
回憶外婆感謝外婆篇二
小時候,媽媽常給我講外婆的故事。在我出生以前,外婆很早就去世了。我不知道她長什么樣,她沒有照片保留下來。媽媽告訴我,外婆長得很美,手也特別巧。那時候,村里大姑娘出嫁前,都去找外婆幫忙繡枕頭,做花鞋。外婆也總是熱心的幫忙,從不嫌麻煩,因此,人緣混得好。
似有一雙發著綠光的眼睛······
當外婆推開那扇柴門,六歲的媽媽哭著撲進她懷里時,外婆內心的痛,誰又能體會得到!
終于外婆在凄風苦雨中掙扎著走過來了,她把一雙兒女撫養成人,當他們各自成家,生活也逐漸好轉起來的時候,她卻悄悄的走了,留給后輩的我們無盡的遺憾。
我那長眠于地下幾十年的`外婆,我愛您!
回憶外婆感謝外婆篇三
編者按:外婆家后面有片小竹林,我經常去那兒玩,那里蘊藏了我童年許多美好而愉快的記憶。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外婆家的小竹林》。
我有個愛我的媽媽,同時有個愛我的外婆,外婆家后面有片小竹林,我經常去那兒玩。
有時,我會趁外婆不注意扛把鋤頭到竹林里挖竹筍,看到某個土塊處凸起,我就開始“順根挖筍”,很少有令我失望的時候。腰酸了,背痛了,我就會把竹筍們放到一塊兒,看著穿著豹紋衣服的筍們,我會不知不覺地微笑,想象她們在土里酣睡時的光景。休息一會兒,我又會把它們重新埋回土里,然后,悄悄把鋤頭放回原處。
作者:盛玉芝
指導老師:曾令娥
回憶外婆感謝外婆篇四
輕風掠過思緒的眉梢,勾起我記憶深處的聲音。
頓時,我意識到自由時光的縮減,心中總有些不愿意,那時的我不理解外婆的苦心,執意的逃離夕陽的影子,絢爛了整個天際,金粉下的卻是個小黑點,延伸在盡頭。
不知過了多久,內心莫名的無邊無際的恐懼,像潮水般包圍了我,直到我的那聲“回來了”滿臉怒氣的外婆聞聲追來,怒氣中氤氳著柔情,“該打,你該打”,狠狠地拽住我的衣領,揚起的手遲疑的放下年少的我,依然樂趣無窮,并未領悟外婆眼里彌漫淡淡的擔憂與無奈,夕陽下的我與外婆,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青綠的麥田在推土機的轟鳴聲中變成水泥地,再回外婆家,一切在記憶中淡泊了繁重的作業讓我的空閑的時光少了又少,小時游玩的麥田竟在一刻發現時如此珍貴,因為那里有我和外婆美好的回憶,現在的我,獨自坐在路邊,沉靜。
又是一次夕陽時,田埂上外婆不知何時矮的許多,勞累的學習生活將我與外婆的麥田“交流”的時光壓榨,再壓榨漫天的金黃鋪滿了我眼簾里的外婆,步履蹣跚的她悠悠的走近不知怎么外婆頭上星星點點,撥開了我記憶的花蕊她緩緩地坐在我的身旁,與我景觀落日輕風拂過記憶歲月的衣袖,毫不吝嗇的包圍著我與外婆“小余湯,回去吃飯了”那一刻,似乎沒有了那股怒氣,沒有了那股嗔怪,平添難得的溫馨。
回憶外婆感謝外婆篇五
小時候,我最喜歡外婆家的菜園。每天放學后,我都會先把作業寫完,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來到外婆家的菜園,嬉戲、玩耍。它雖然不算大,但卻成了我兒時的樂園。
不必說長長的葡萄藤,高高的蘋果樹,紅紅的燈蘢果;也不必說蟈蟈在樹葉間里鳴叫,肥胖的毛毛蟲趴在樹葉上,輕捷的麻雀忽然從一棵樹上飛到另一棵樹上。單是矮矮的草叢里就有無限樂趣。蟋蟀們在這里低吟,螞蚱在這里安營扎寨。翻開碎石頭,有時會見到螞蟻,還有蚯蚓,倘若用手將蚯蚓扯斷,過一段時間它便會成為兩條新的蚯蚓。紫藤和楊樹纏在一起,紫藤有淡淡的清香,楊樹有高大的身軀,合并在一起多么和諧啊!
夏天的菜園并不枯燥。青蛙從土里鉆出來時,水也完全融化,這時的池塘最有趣了。我在池塘里捉青蛙,那是件很快樂的事兒。捉到的青蛙,把它們放在洗衣盆里,讓它們在里面蹦來蹦去,看著它們的樣子,挺開心的。青蛙很靈敏,捉青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沒等你到達它的身邊,它早已逃之夭夭了。可越是這樣,越覺得有趣,也許是挑戰困難的天性,也許難能可貴吧,沒有完全知曉。盡管是這樣我依然捉了很多,最后還是將它們放跑了,就是圖個樂呵。
在一棵果樹下,有一種美味讓我永遠不忘,就是一種長得很像小土豆的植物。這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它只是一種植物。我總是經常挖它來吃,那種味道,真的很美。但我一直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只是清清楚楚地記得它的樣子。可能是挖得太多了,傷到了旁邊果樹的根,那棵果樹后來就枯死了。
李子樹下有一片草莓地,每到草莓成熟時我都會來采草莓,可是一不小心碰到了李子樹,你就要倒大霉了,樹上的果子會毫不留情地把你砸一通,因此我每次摘草莓時都會萬分小心,同時心里念道不要碰到它,不要碰到它。可是每次都會在不經意間碰到它,砸了個滿頭包。
外婆家的菜園里,留下了我的足跡,灑滿了童年的歡笑,那是我一段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