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要學會滿足經典語錄篇一
用不同的態度對待人生,結果不同。換個角度看待問題,也許就會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藏在陽光下背靠陽光,那就會看到陰暗;面向陽光看到的則是一片光明。
人生或如選橘,或大而酸或小而甜,二者不可得兼,無論選到哪一種都存在好與不好的方面,我們既然不能改變橘子本身的性質,那就試著改變對待橘子的態度。不去過分在意橘子的大小或酸甜。拿到酸的橘子就慶幸它是大的,拿到小的橘子就慶幸他是甜的。發自內心地去感受世界的美好,人生的快樂。以樂觀豁達的心態看待人生的陰暗面,用奮發向上的精神對待問題。學會知足,學會換個角度對待問題。
即使人生道路上遇到諸多不順,也不要怨天尤人。學著笑看人生挫折,坦然面對是一種智慧。蘇東坡仕途不順世人皆知,然而他在面對一次又一次的被貶卻也從不曾抱怨任何人。被貶杭州之時也能去欣賞西湖美景作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钡那Ч偶丫?。范仲淹家境貧寒,也不曾抱怨過自己讀書條件的艱苦,憑借自己堅定的意志和堅強的毅力支撐著自己不斷學習,最終成功。抱怨給自己帶來的不過是無止境的痛苦和悲傷,還會讓自己與某些更好的機遇擦肩而過,所以不對生活抱怨,學會知足是智者的選擇。
學會感激,感激自己身邊的一切,家人,朋友,感激他們在我們身邊的陪伴,感激他們為了自己所付出的一切。即便是挫折困難也值得我們感激。正因為有了這些阻礙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一絲樂趣,我們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更好的鍛煉,我們周圍的一切都值得我們用心感受,真誠地感激,仔細感受其中的快樂。
知足這門課程需要我們花費很長的時間去真正的學會,了解其中的真諦。學會知足,就能發現黑暗背后的光明,看到雨后的晴天彩虹。學會知足,就能體會大橘子一口吞下的快感,或享受小橘子留在唇齒間香甜的口感。學會知足,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人生重要的一課。
要學會滿足經典語錄篇二
我輕輕地合上《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書里的故事仍在我眼前回蕩。
這本書主要講了海倫變成盲聾啞人后的生活,起先她對生活充滿了失望,但在家人與老師幫助下,她考進了哈佛大學,并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臘五種文字,對生活也重新燃起了希望。
和海倫的童年比起來,我的童年是多么的辛福,海倫的童年就像一只被困在籠子里的小鳥,充滿了艱難困苦,而我童年的小鳥卻在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飛翔,我倆的童年真是大不相同。讀著這本書,我不由地想起了一件我至今想起來仍后悔不已的事。
媽媽又耐煩地說:“下午拖地?!蔽遗瓪鉀_沖地反駁到:“不拖,老是讓我拖,就不能讓我休息一會嗎?”“不行,你天天玩電腦還累呀?!蔽依硖?,只好答應了。雖然滿肚子不愿意,但還是母命難為。
拿起拖把,我漫不經心地拖起來,一邊拖,嘴里還一邊嘀咕著:“老讓我拖,就會使喚我…。。?!逼幢M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把客廳和兩個房間拖好了,但還有衛生間、廚房和餐廳,我再也忍不住了,火冒三丈的我“嘭”地一聲把拖把扔在了地上,顧自己玩去了。當我再次把拖把拿起來時,發現它的手把被我摔破了,裂了好大一條縫,我滿腦子都在想著下一局游戲要怎樣打才能反敗為勝,“算啦算啦,等下再修吧……”我不以為然地想著。
媽媽下班回來后大發雷霆,她面紅耳赤,咆哮著,像一頭兇惡的獅子,向我撲來。但我對她的表現早已習以為常,滿不在乎的看著她。她好像知道我沒有半點恐懼,又拿我沒辦法,只好自己氣呼呼地拖好那剩下的幾個房間……我看著她那疲憊的身軀,卻覺得這是她應該做的事。
現在想想,我心中充滿了悔恨與不該,我悔恨我這樣對媽媽,畢竟她養我很不容易,我應該幫她分擔一些家務。我還不該常常惹媽媽生氣,我應該要好好聽她的話,不該讓她為我操碎了心,還要忍受我的少不更事。原本幼稚的我以為父母為兒女做事是天經地義的,可讀過這本書后我仿佛成熟不少,才知道兒女應該是要孝順父母的,不幫父母做事已經不孝了,更何況讓父母為自己做事呢?和海倫比起來,我唯有敬重和慚愧!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它讓我學會滿足,讓我體會幸福,海倫尚且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有著幸福生活的我們難道不該停止抱怨,更好地向自己的目標前進嗎?
要學會滿足經典語錄篇三
可憐的老虎,你為什么不能知足呢?你既然擁有了自己的生存天地,何必去羨慕別人的環境呢?學會滿足,你才能生存,找片適合你的天地去生活不是更好嗎?
日新月異的社會固然人人都希望過得更好,可并非人人都有適應“好”生活的能力,找到一片適合自己的天空去翱翔;找到一片適合自己的原野去馳騁;找到一片適合自己的樂土去生長,你將收獲更多,你應該學會滿足,在羨慕別人的同時,別忘了你同樣也有一個精彩的人生。
達爾文的進化論中說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其另一種含義就是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這已成為這個社會必然存在的一種規律,一個人要學會滿足,學會安于現狀,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生活的途徑,如果是出于羨慕別人的生活環境而與其發生互換的話。那么,你就有可能因不適應而被淘汰掉,因為你的生活途徑是你自身固有的,你不可能也不一定會適應別人的環境,因此,每個人都要找到一片適合自己生活的天地,這樣才能更好地生存。
不是嗎?著名的韓愈,他寒窗苦讀,一朝為官,一心想做一名同心中那些朝廷名臣一樣,既得事于明君又得教于百姓,可是朝廷的黑暗,大臣們的追名逐利卻讓他漸漸發現自己怎么也融不進去。與其在朝堂這片大地中掙扎,莫若尋片適合自己的棲身之地。于是他努力尋找,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他俯首甘為孺子牛;他心系萬民;他修水利;他理田地。他在這片愛民的樂土上炫出了“一片江山盡姓韓”的千古美名。
我國先秦時代就有孔圣人的“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他不會用刻刀將一塊塊形狀奇異的“山巖”統一雕刻出相同樣式藝術品。他的弟子三千,各有各風采,也就是說各有各的生活途徑,他們沒有滿足現狀是指對學問對知識的追求不滿足,但是他們各有各的主張和見解,他們互不干涉,體現了適者生存的原則。
其實,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多少都會有一些不知足的心理,我們不必一味地去苛求自己去滿足自己所想要的,有時候自己的現狀也許就是最好的生活,找一片適合自己的舞臺,或許會有讓我們羨慕不已的精彩人生。所以我們應該學會滿足,這樣不適者才能更好的生存。
要學會滿足經典語錄篇四
生命從人的誕生開始,就充滿了一次次機遇,一次次挑戰,而誰又能夠做到不留下遺憾的永逝呢?
從我們呀呀學步的時候,到現在的的奔跑自如,都見證了我們的成長,都告訴我們應該長大,應該去學會面對自己的困難,應該自己一步步走下去,不能全部都讓家庭或者別人去承擔。但是并不是每一件事情都是那么的順意,那么讓自己怎么去滿足,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學會滿足。
多少人的童年,都是那么的高興,那么的難忘。哭泣時候的一顆糖果,讓我們破涕為笑;撒嬌時候的一句應允,讓我們感到了滿足;想要得到的物品,只要得到了,就讓我們可以開心許久。那時侯的稚氣,誰也不能脫離,我們在幼年的時候是那么的容易滿足??梢哉f是因為我們幼稚。身體的幼稚,價值觀的幼稚,思想的幼稚。所以我們很開心。
到了我們少年的時候,我們學會了貪婪。如果得到了一塊蛋糕,就想要第二塊;如果擁有了10元錢,就想得到20元;如果得到了一點好處,就想再找出一些好處了。覺得好玩,就使勁的去享受;覺得好看,就使勁去擁有;覺得好吃,就使勁去吃。沒有節制,沒有預算,不想明天,不想未來。只有盡情去享受。
到了青年,學會了用稚嫩的眼光看未來,只要對自己有益的事情和東西,就不停的去做,不停的要。和自己沒有關系的事情,絕對不去多用一點點力氣。世界上只要和自己有關的,就去關注,無關的,就絕對不去理會。誰會做出力不討好的事情,誰會把自己的的東西無緣無故的給別人呢?
到了中年,就象一臺機器,不停的運轉,為了家庭,為了事業,為了下代。
到了老年,人們對一切就看淡了,不再幼稚,不再貪婪,不能再忙碌了。人就靜了下來,慢慢的去“享受”生命中剩下的歲月。
我們應該去面對困難和悲痛,應該得到成功和喜悅。但是有多少事情是自己的初衷呢?我們總是在不停的前進,可是你是否看到路邊鳥語花香。你總是在物質的圓圈中讓自己去找到出路,但是自己是否就停下來過,去享受面前的東西呢?
上帝是一個聰明的商人,當你得到了一件東西,他就會從你身邊帶走更多。當你發現你得到了物質的時候,你的精神享受是否已經迷失在去成功的路上,就向一匹脫韁的野馬,漫無目的的去奔跑。卻不知停下來,享受那大地的氣息呢!
要學會滿足經典語錄篇五
自從我跟余一鳴做鄰居后,我學會了滿足,跟他相比,我覺得我真是太幸福了!
余一鳴跟我一樣大,我們都在同一個年級讀書,不過,我們的班級不同。他長得胖乎乎的,人長得特別可愛,哦,對了,忘告訴你們了,他是我最好的朋友。
余一鳴有一個不到兩歲的小弟弟,他的媽媽好象把所有的愛都給了他弟弟,每天一大早,余一鳴要早早地起床去外面吃早餐,因為他的媽媽要照顧弟弟,沒時間做飯,搞的余一鳴還要自己去吃,有時候,余一鳴媽媽給余一鳴的錢都填不飽肚子,哎!余一鳴真是可憐極了!每天早上,他早早就出了門,我卻還在夢里陶醉中,在旁邊的媽媽像鬧鐘一樣,一遍又一遍地叫我:“億億啊,起床了!”,有時,碰到我還沒睡夠的時候,我還會沒好氣地跟媽媽發脾氣,“別吵我!我還要再睡!”等我起來,營養又豐富的早餐早已在餐桌上等候多時了,哎!想想余一鳴,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前幾天,天很熱的時候,余一鳴還穿著一件厚厚的羽絨服,媽媽大吃一驚,“余一鳴,天這么熱,你怎么還穿這么多啊?”,余一鳴嘿嘿一笑:“忘記換了!”哎!可憐的余一鳴,沒媽媽管的孩子。不知他看見每天穿得干凈整潔的我,心里是什么滋味。
在學習方面,媽媽就是我最好的采納機,我有什么想法都會跟媽媽交流,一般情況下媽媽都會采納我的意見。比如:我作業如果寫得又快又好,寫完作業后,我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想上網玩游戲可以,出去玩玩滑板,更沒問題,而此時的余一鳴,想玩個電腦的時間都沒有,他成天都坐在書桌旁,不停地寫著,他一邊寫,他的媽媽還在一旁罵,“你怎么這么粗心啊?”“怎么考這么點分啊?”“你看別人徐至億!寫作業那么快,字也寫得比你好……”
余一鳴的爸爸媽媽常常吵架,所以,余一鳴總是悶悶不樂的,有時,他的爸媽吵架了,他媽媽總是會生氣走了,在這個時候,余一鳴會主動跑到我家來借我媽媽的手機,打電話給他媽媽,“媽媽,回來啊,弟弟哭了!”我看到他那個樣子,自己都快要哭了。
和余一鳴比起來,我得到的“愛”真是太多太多了,我還有什么理由不滿足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