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游青秀山篇一
第二天,爸爸,妹妹和我來到了青楓公園。一到青楓公園,首先看到的就是遍地青青的芳草和翠綠的樹木,還有波光粼粼的湖水和奇形怪狀的石頭……真像一幅美麗的山水畫。我們進入了青楓公園就傳來了一陣陣優雅的樂曲聲,我們沿著小路來到了人工沙灘。沙灘上人山人海,有打沙灘排球的,更有做沙雕的。我們在那里又蹦又跳,一會兒用手撈沙子玩,一會兒堆沙丘。我們玩的高興極了。
我們租了一輛游覽車,我和爸爸騎車,妹妹坐中間。我們邊騎車邊游覽一路的風景,一會兒就來到了瞭望臺。哇!這瞭望臺比我想象中的還要宏偉。我和爸爸,妹妹一起來到瞭望臺的頂層。我又拿出我帶的望遠鏡,看見了一條人工瀑布,那氣勢宏大的瀑布讓我想起了李白的這首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我還看見湖面上飄蕩著一條條小船,有的象天鵝,有的象海鷗,有的象海豚……。各式各樣的漂亮極了!
最后,我們又順著一條像彩虹一樣的長橋,一直登上了懸崖的頂上。原來這里就是瀑布的發源地!那氣勢宏大的瀑布就從這里傾瀉下來的。我站在這瀑布的源頭,看著那咆哮的水柱在我的腳下噴涌而出,再奔騰而下沖向湖面……景色真的壯觀極了!
原來青楓公園有如此多的美景,而且還是全部免費向大家開放的,我真為我們的家鄉—常州,感到自豪!
游青秀山篇二
;潘琦,1944 年生,仫佬族,廣西羅城人,畢業于中南民族學院。中國文聯第九屆全委會委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副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研究員。歷任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常委、宣傳部部長,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副書記,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廣西壯族自治區文聯主席。現任廣西桂學研究會會長。
“千峰變紫入遙林,禪室枝燈向夕陰。/僧未閉關容小飲,時方休夏得長吟。/品題泉石疲雙眼,位置溪山役片心。/莫放癡憨還我癖,任教雅俗判升沈。”這是明代舉人陳瑾在《羅秀山紀游(有引)》寫下的詩句。這詩不失為羅秀山的真實和生動寫照,也吟詠出詩人游羅秀山時的心境。徐霞客也曾游過羅秀山并留下《獨登羅秀山詩》和《重陽日記》之作。據史料記載,歷代文人墨客都留下不少贊美羅秀山的人文和自然風光的佳文詩篇。但隨著時代的變遷,時光的流逝,羅秀山幾度遭到破壞,古建筑被摧毀,歷史資料丟失,曾被贊譽為“天下名山”的邕州八景之一,卻漸漸被人們遺忘了。
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名錄中,廣西桂林、柳州、北海榜上有名,唯首府南寧卻無緣,令人感到糾結與費解。是為何故?這些年,桂學研究會潛心對廣西文化進行了比較系統、深入、全面的挖崛、探討和研究,過中發現,廣西很多歷史文化都沒有認真、深入地開發與研究。南寧這座有近兩千年的歷史古城,不是沒有歷史文化,而是由于缺乏對歷史文化敬畏之心、自知之明。沒有用心、用功、用情去挖崛、開發和宣傳,導致很多名勝古跡被遺忘、丟棄、損壞和埋沒,鮮為人知。堅定的文化自信和高度的文化自覺,離不開對自己歷史文化的認知、保護、開發和運用。
為探尋邕城的歷史文化底蘊,讓她實至名歸,我們從古籍中收集了大量關于羅秀山的文史資料,令人無比震撼、無比激動。
前些年,我有機會游覽了不少名山大川,深知名山大川對提高一個地方、一座城市的知名度,文化品味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一個城市,有了古跡名勝就有了文化與歷史,就如同喝了陳年佳釀一般令人回味無窮。我們決計去探尋早被人們遺忘的羅秀山。
這天,氣候適宜,天高氣爽,我們沿著一條路徑上山,行走在古老的山道之上,置身于森然叢林之中,去尋覓羅秀山的寺廟古剎的廢址,觸摸它那些不為人知的歷史痕跡。對此行我并沒有大多的期待,因為荒蕪了數十年,已無人問津的羅秀山,至今沒有經過任何人為的修繕,一片荒山野嶺,不會有什么驚人的發現和值得興奮的感覺。
不知走了多久,路越來越難走了。仰頭往前看滿目樹叢,低頭看不到腳下的路,我們撥開樹叢,尋著一條隱約的小路往前行。羅秀山峰巒竊然,草綠花香,叢林凝碧,青藤吐綠。隨風飄移的云霧,盤旋山間,群山時而清晰,時而縹緲神秘莫測。一條崎嶇的山道上的石頭非常奇特,每塊石頭仿佛都刻下當年滄桑歲月的痕跡。我伸手輕輕地撫摸著,心頭涌起古人吟詠羅秀山的詩句:“尋山入羅秀,旋結草堂居。/花露生瓶水,松風落駕書。/聞猿得句后,見月出行初。/此夕云林下,無因夢使車。”歷代有不少名人志士都游覽過羅秀山,從現殘存的史料中也可見端倪。明代進士董傳策游羅秀山探仙尋禪,寫下著名的《羅秀山記》,被選錄入《國學珍本文庫》之一的《天下名山游記》,使羅秀山得以名揚,成為“天下名山”。他寫下的“梵宇松青羅秀山,下界微茫辯佛心”的佳句增添羅秀山神秘的色彩。
沿著被人踩出的小路,我們攀登上山,終于到了一塊比較平坦的山地。我狐疑地看著腳下踩的亂石和磚頭,也許是羅山寺的舊址。據史料記載,當年這里古跡眾多,除羅山寺之外,還有感果寺、淥樓廟、惠進禪院、思迎塔院、羅秀丹爐、五百僧堂、千觔洪鐘、萬棟精廬、北寺龍潭、大仙足跡、仙逸亭、駐仙石、佛骨巖等眾多古建筑和名勝,如今都已蕩然無存,不見蹤影了。果然不出所料,這頹廢荒野的模樣未超出我原先的想象。連古寺廟堂一點地基墻垣和石階都不見,空蕩蕩的荒涼,讓所有人失望。我俯身苦苦尋找,撿了兩塊琉璃瓦碎片,目睹歲月為這原本油光發亮的瓦片留下的創傷。我頓時感悟到這小小碎片,粘著歷史塵埃與滄桑!不可丟棄。帶回家里,要把它們擺放在書架上最顯眼的地方,作為永恒的歷史文化紀念!
我們探勝心切,沿著山路前行,四面山勢環抱、古樹參天、青翠覆蓋。就是在這極富詩意的幽靜中,我們一步一步邊走邊尋覓,希望能在荒山野嶺中發現奇跡!
羅秀山,因有古代名士葛洪、西晉道士羅秀在此寓居煉丹而得名。同行的蘇先生告訴我們,前些年建龍門水都文化旅游景區時,發現珍貴的歷史文物《鼎建羅山真武大殿碑記》殘片。證實羅秀山曾建有“真武大殿”,供奉真武大帝。這和史料記載羅秀山是道教名山相吻合。大家聽了極大地引起前去探尋真武大殿廢址的興致。
我們忘記了登山的疲勞,蕩開叢叢綠草灌木,巡回往復,隱隱看到發現碑記的遺址。這里也沒有留下殘垣斷壁,四野空空。但觀其地勢和環境,似有幾分靈氣。我贊嘆不絕,浮想聯翩,仿佛看到規模宏大、堂皇精美、玉京尊神威嚴的真武大殿就聳立此地。心想大殿如果能保留至今該多好!然而世界上任何事物,從來沒有如果,所以歷史上的經驗教訓,都是需要認真接受的。
有史料記載,晚唐宋初惠昕法師修訂的《六祖壇經》,出自邕州羅秀山惠進禪院,為世界四大《六祖壇經》版本之一。故羅秀山亦是佛教名山,堪稱“地靈人杰,仙佛同廛”之圣地,名噪一時。
為探尋惠昕所修《六祖壇經》出自羅秀山惠進禪院,我們翻閱了不少史料。《六祖壇經·序》中有“依真小師邕州羅秀山惠進禪院沙門惠昕述”的記載。南宋中期國家地理總志《輿地紀勝》卷之《邕州·仙釋》有載:“正恩大師,羅秀山在宣化縣北。天寶三載正恩大師惠昕于此開山。”此記載表明惠昕大師于唐天寶三年(744年)開始在邕州羅秀山駐錫建寺修行。南宋著名藏書家晁公武所著《郡齋讀書志》亦有載:“《六祖壇經》二卷。古唐僧惠昕撰。記僧盧慧能學佛本末。慧能號六祖。凡十六門。周希復有序。”此亦表明《六祖壇經》出自唐代僧人惠昕之手筆的《六祖壇經》是唯一的中國佛經,是佛教的典籍。慧能法師是中國佛教禪宗第六代祖師,世稱“六祖慧能大師”。慧能法師生前的主要講法,后由弟子法海整理成《六祖壇經》傳世。《六祖壇經》在隨后世代相傳中,幾經修補,形成多種版本。學術界認為敦煌本、惠昕本、契嵩本、宗寶本四種版本最具代表性。其中惠昕本出自邕州羅秀山,這證實羅秀山稱“天下名山”名副其實,真可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看到距今二千多年的古寺老廟廢址,很多歷史往事涌上心頭。羅秀山之所以成為佛教道教薈萃之地,跟西江流域宗教文化影響有密切關系。秦始皇時統一嶺南,使中原文化與本土文化得到很好融合,宗教文化沿西江傳入嶺南,沿江建了很多寺廟禪院。當時的邕州臨江靠水,山川秀美、商貿繁華、人丁興旺,是建道觀、寺廟、禪院最佳選擇地,形成了鼎盛一時的宗教文化。如今當年古剎大殿,帶有宗教色彩的文物古跡已蕩然無存。我為這些與中國古代文明歷史相聯系的宗教文化的丟失感到十分惋惜。
人類用石塊砌起的堅固大廈,是人類力量偉大的結晶,也可能頃刻夷為平地,但人類用勤勞與智慧締造絢麗多彩的文化,卻延續下來。這是歷史的記憶、時代的回音,不是純粹的建筑奇跡或令人肅然起敬的遺跡。文化的力量依舊強大,生命依舊鮮話。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穿越了五千年的時光隧道,為生活在現代的我們照亮了世界。文化是人類靈魂神圣的標識,不同時代的人從這里可以相互了解和鼓舞,丟棄不得,忘卻不了,摧毀不倒。文化是永恒的,是人永久的精神家園!
責任編輯? ?練彩利
相關熱詞搜索:;游青秀山篇三
家鄉海南的春節在臘月中旬就開始,一進入臘月中旬,新年的氣氛就漸漸濃,賣年貨的小攤隨處可見,紅色的春聯和各種大紅燈籠把冬日的臘月襯托得喜氣洋洋。
臘月廿三年味就更濃,大街小巷四處可聽見孩子們燃放鞭炮聲,大人們也忙。這時每家每戶都要準備一把新掃帚,把房子掃得干干凈凈。
打屋一般從廿三持續到廿五,忙忙碌碌打掃衛生,接下來就要買年貨,雞、魚、青菜、甜點什么的都準備充足—店鋪大年初一到初三關門,初四才開張。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酒肉飄香,男女老少穿起新衣,門外貼上紅紅的對聯,門上貼一門神,屋里到處是紅通通、大大的倒貼“福”字。這天,兒女都會趕回家來吃團圓飯。
海南人過年不吃餃子,就把事先準備好的年糕拿出來,全家聚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待到子時放鞭炮。這一夜,家家燈火通宵,鄉下人家的灶膛內都燃起煤油燈,其意義是愿家中能夠“添丁”(添加男孩)。
正月初一,剛起床,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隨之響起,這便是“開門紅”。到處堆滿紅色的炮紙,大家也不掃去,免把幸福掃出門外。店鋪都在休息,大家紛紛來到公園參加各式各樣的活動,在午前趕回家祭神,燒紙錢。
初二拜年的人可多,親戚朋友都來,給孩子們壓歲錢,說些吉祥如意的話。
十五過后,孩子們又要背起書包上學,熱鬧的春節就這樣節結。
游青秀山篇四
神秘的大自然創造出來了許多美麗的景物,日出日落、云飄雪降、山海湖泊、名勝古跡······哪一樣不值得我們用詩一般的語言來贊美?這回,我就將再去美麗的青秀山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一進大門,一處處美麗的風光就映入了我的眼中。滿山的綠,而且綠的新鮮,綠的水靈。每一片葉子都非常干凈,大片大片的草地讓人感覺非常清新,非常安靜。樹上的枝葉都修理的非常整潔,樹上沒有掛著的垃圾,地上沒有亂扔的紙屑。環境整潔優美。
我們坐著觀光車到達了青秀山最高的地方:觀音禪寺。我們一走到大門前就看到了龍飛鳳舞的七個大字“南無觀世音菩薩”。寺院內有大雄寶殿、藥師殿、觀音閣、臥佛殿、法務通流出、素菜館等布置,整體仿唐宋建筑格式。觀音禪寺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980年前的北宋時期。一進去就見到了許多神佛的雕像。這些佛像惟妙惟肖,神采各異。雖然都氣勢宏大,但是他們臉上的笑容都非常的親切,非常的和藹。他們臉上的笑容好像正在回應人們的訴求。我們上到了觀音禪寺最高最大的那座廟里,里面有三尊非常非常大的佛像。我還許了愿:希望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都身體健康、心情舒暢;希望家里的大人工作順利;我們的學習就好比那芝麻開花--節節高!
出了觀音禪寺,我們順著小道一路往下,經過了美麗的桃花島、多彩多樣的.香花園、神秘的千年鐵樹林、供小朋友們玩耍的多彩游樂園······到達了龍象塔。
龍象塔足足有十二層樓的高度,我們站在塔頂,不僅能看到對面的樹林和邕江,還時不時的有陣陣微風吹過,別提有多美了。
我們又到龍象塔對面一個非常大的湖邊去玩。由于玩的太開心了,我沒有記住那個湖的名字,但我記得那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大魚在水里歡快的游來游去,它們總是為了那美味的食物和同伴打鬧,還上演了“鯉魚跳龍門”的好戲。
青秀山不愧是“南寧的緑肺”!美得讓人癡迷!美得讓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