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浙江大學篇一
學院簡介
浙江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省部共建的普通高等學校,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的若干所重點大學之一。浙江大學前身求是書院成立于1897年,為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府之一。1952年,在全國高等院校調整時,曾被分為多所單科性學校,部分系科并入兄弟高校。1998年,同根同源的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合并組建新的浙江大學。經過一百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已成為一所基礎堅實、實力雄厚,特色鮮明,居于國內一流水平,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研究型、綜合型大學。現任校長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固體力學專家楊衛教授。
學校位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勝地──浙江省杭州市。其北依蘇滬,東接甬港,南聯閩粵,是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重要城市。學校設紫金港、玉泉、西溪、華家池、之江等5個校區,占地面積5.18平方公里,分布于杭州市區不同方位。校園依山傍水,環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與西湖美景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
浙江大學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以嚴謹的求是學風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以執著的創新精神創造出了豐碩成果,蜚聲海內外,曾被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譽為“東方劍橋”。竺可楨、馬寅初、盧嘉錫、蘇步青、錢三強、王淦昌、貝時璋、陳建功、錢令希、談家楨、谷超豪、鄭曉滄、梁守?、夏承燾、姜亮夫、李政道、吳健雄、路甬祥、潘云鶴等著名學者都曾在校工作或學習。浙江大學校友中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有160余人,其中在浙大就學者就有90余人。
浙江大學位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
勝地──浙江省杭州市。其北依蘇滬,東接甬港,南聯閩粵,是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重要城市。學校設玉泉、西溪、華家池、湖濱、之江5個校區和新校區,浙江大學風景(4張)占地面積5.33平方公里,校舍建筑總面積167余萬平方米,分布于杭州市區不同方位。校園環境優美,與西湖風景相映襯,為學生老師學習生活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浙江大學的學科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十一大門類。學校現有112個本科專業,43個博士后流動站,具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4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17個,另有臨床醫學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以及法律碩士(jm)、工商管理碩士(mba、emba)、公共管理碩士(mpa)、教育碩士、體育碩士、農業推廣碩士、風景園林碩士、獸醫碩士、公共衛生碩士、工程碩士、建筑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漢語國際教育14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學校現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1個。國家重點(專業)實驗室14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國家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3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7個,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4個,國家戰略產業人才培養基地3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和國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1個。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8400余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3人;教授及其他正高職人員1200余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職人員2400余人。全校有全日制在校學生39000余人,其中:碩士研究生9500余人,博士研究生6600余人,本科生22900余人;另有攻讀專業研究生學位6200余人,外國留學生1700余人。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8400余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3人;教授及其他正高職人員1200余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職人員2400余人。全校有全日制在校學生39000余人,其中:碩士研究生9500余人,博士研究生6600余人,本科生22900余人;另有攻讀專業研究生學位6200余人,外國留學生1700余人。
學校綜合辦學條件優良,基本設施齊備。校舍總建筑面積193余萬平方米。擁有計算中心、分析測試中心、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等先進的教學科研機構。科學館(樓)、體育館(場)、活動中心、游泳池等各類公共服務設施齊全,為全校師生員工的學習、生活、開展中外學術和文化交流活動提供了條件。學校圖書館總建筑面積8.3萬余平方米,總藏書量584萬余冊,是全國規模最大、分布面最廣、學科覆蓋最全的綜合性大學圖書館之一。出版社1家。附屬醫院6家,總床位數6376張。學校還創辦了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并在南昌、寧波等地設立了分園。總長達68公里的高速計算機骨干網絡以及特設的公交線路將各校區和附屬醫院聯為一體。
求是、創新
百年名校浙江大學老校訓——“求是”的淵源可以追溯至浙大的前身求是書院。
求是(浙江大學華家池校區)求是書院自創建之日起,就提倡“務求實學,存是去非”。并在師生中逐漸形成了“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以盡一已職責”的“求是”校風,這種校風一直延續到以后的浙江大學。
1938年11月01日,竺校長在廣西宜山的開學典禮上,作了《王陽明與大學生的典范》的演講。在演講中,他以王陽明的求是精神、遇險不畏精神、艱苦卓絕精神和公忠報國精神,激勵浙大師生在艱危中奮發進取,并提出要以 “求是”兩字為校訓,以便更好地繼承和發揚“求是”的優良傳統,貫徹治學的精義。
1938年11月19日,校務會議正式通過了竺校長的這項提議。
最好的例子就是科學史上布魯諾、伽利略、開普勒、牛頓、達爾文、赫胥黎等人“排萬難冒百死以求真知”的行為。中國也有不少具有求是精神的先賢,孫中山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孫中山先生不但鼓吹革命而且實行革命,這革命精神,正是源于求是的精神。
竺校長的這些論述,特別是他所概括的科學家應取的三種態度,不僅為萬千“求是”學子所遵循,而且一直為科學家們所稱頌。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大學的歷任領導人,在繼承和發揚求是精神的基礎上,特別強調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開拓創新精神。自那以后,浙江大學逐漸形成了“實事求是,嚴謹踏實,奮發進取,開拓創新”的優良校風。
1988年5月5日,由路甬祥校長主持的校務會議決定以“求是創新”為新時期浙江大學校訓。這是浙江大學為了適應迅猛發展的現代科技和社會需求做出的正確決策,是對求是精神的發揚光大。
浙大玉泉的竺可楨老校長銅像路校長1992年在建校95周年的致詞中說:“創新(即創造)精神,嚴格地說,它已包含在求是精神之中……但人們往往把求是理解為求實,側重于對現有知識的認識和運用,對現狀的客觀分析和把握,而不特別強調創造與創新……。創新,正是歷史上許多杰出的科學家和杰出人才的共同特點。浙江大學要辦得有中國特色和自身特點,培養一大批具有獻身、求實、創新、協作精神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和接班人,必須十分重視創新精神的提倡,并且形成良好的群體意識,堅持正確的社會主義方向和原則,堅持開放,改革創新。
路校長的這段話,既是對為何要立“求是創新”為校訓的解答,也是對“求是創新”的詮釋。
潘云鶴在1995年浙江大學教學工作會議作的題為《抓住時機,迎接挑戰,邁向一流》的講話中,提出了知識(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質(quality)并重的人才培養新模式,使得“求是創新”的方法和路徑更為具體、明確。潘校長這里所說的知識,包括專業知識、交叉知識;能力包括表達能力、外語能力、計算機能力、創新能力、寫作能力、組織能力、想象能力、動手能力等等;素質包括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
浙江大學篇二
(初稿)
一、創辦于1897年的浙江大學(微博)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目前國內學科門類最齊全的綜合性大學之一。也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計劃”建設的若干所重點大學之一。現任校長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固體力學專家楊衛教授。浙江大學研究生教育始于1927年,1984年經國務院批準,浙江大學首批試辦研究生院,1995年浙江大學等10所研究生院被評為優秀研究生院,由國家教委表彰并首批授牌正式成立研究生院,1999年浙江大學研究生院被授予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先進單位;1997年、2003年浙江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連續被國家教育部授予全國優秀招生單位。浙江大學是教育部實行自主劃線的試行單位之一。
二、2013年計劃在340個學科專業招收碩士研究生4600余名(包括科學學位和專業學位)。2013年繼續執行教育部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招生計劃,主要面向西部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按照“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的要求,采取“自愿報考、統一考試、適當降分、單獨統一劃線”招收學生。詳情請查閱教育部網頁。歡迎廣大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報考浙江大學。
四、考試方式及科目:
一、數學
二、數學
三、數學(農)、化學(農)、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心理學專業基礎綜合、歷史學基礎、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西醫綜合、植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動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等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普通動物學與普通生態學、普通生態學與魚類學由水產學科聯考工作組命題,其余科目均由我校命題。
2、單獨考試:外語、政治、數學一至數學三由我校單獨命題,其余科目與統考生同卷。
3、mba(微博)(工商管理碩士)、mpa(公共管理碩士)聯考:考試科目為外國語、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
4、jm(法律碩士)聯考:考試科目為政治理論、外國語、專業基礎、綜合課,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
五、報考條件:
1、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愿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2、年齡一般不超過40周歲。
3、身體健康狀況符合《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規定的體檢標準。
4、各種考試方式的考生分別還應滿足如下條件:
1)全國統考(科學學位):
①國家承認學歷的大學本科畢業生或應屆本科畢業生;
②以同等學力報考我校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必須同時具備下列條件:大專(國民教育系列)畢業后工作2年或2年以上;在所報考專業(或相關專業)專升本,并已取得專升本主干課程合格成績8門以上(須由教務部門出具成績證明或出具自學考試成績通知單);已通過國家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新的英語四級成績≥430分,有效期5年)。除法碩(非法學)、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等專業學位外,我校不招收同等學力考生。
③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和成人高校應屆本科生,以本科畢業同等學力身份報考(除法碩(非法學)外,我校不招收同等學力考生)。
④已獲碩士或博士學位的人員只準報考委托培養或自籌經費碩士生。
⑤自考本科生和網絡教育本科生須在2012年11月14日現場確認前取得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證書方可報考。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2)單獨考試:大學本科畢業后在本專業或相近專業連續工作4年或4 年以上,思想政治表現好,業務優秀,同時經所在單位和兩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推薦,為原工作單位委托培養的在職人員(單獨考試一般只招收與浙江大學簽有協議的國內大型企事業單位委托培養考生。凡要報考工學、農學、臨床醫學的考生,只能報考相應的專業學位)。
3)工商管理碩士(mba)、公共管理碩士(mpa):大學本科畢業后工作3年或3年以上;或大專畢業后工作5年或5年以上;或研究生畢業后工作2年或2 年以上,由單位委托培養或自籌經費培養。
4)法律碩士(非法學jm):符合全國統考考生報考條件,同時在高校學習的專業為非法學專業。要求考生委托培養或自籌經費。法律碩士(法學jm):符合全國統考考生報考條件,同時在高校學習的專業為法學專業。要求考生委托培養或自籌經費。
5)全日制專業學位
軟件工程等個別專業外,免交培養費)。專業學位招生專業領域的博士點、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情況參照相對應的科學學位學科情況。
六、歡迎跨學科報考研(微博)究生,跨學科報考的考生請仔細閱讀所報考專業的備注說明。
七、報名方式:全部實行網報[包括免試生、統考生(含少數民族骨干計劃考生)、聯考生、單考生(含強軍計劃考生)、專業學位考生],按網上要求輸入考生報考信息。上線考生來我校參加復試時到研招處進行報考資格審查。應屆生出示完整注冊后的學生證;往屆生出示本科畢業證書原件;同等學力考生出示大專畢業證書原件、四級英語證書原件、專升本成績單等;單獨考試考生出示本科畢業證書原件、專家推薦書、原單位同意委托培養證明等。領取報考資格審查表后到各報考學院參加復試。凡不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將不予錄取,相關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八、報名時間和地點:
10月10日至31日,網址:
@外語學院 88206251xyj301@動科院
87951349yjsy-zsb@注:理學部設有5個系,數學系:87953834,handong67@;物理系:87953259,phychenx@;化學系:87951352,huangzhenzhen@;地科系:87951336, zhjl@;心理系:88273337, xhl@。
十三、考前復習:研究生招生處不舉辦任何形式的考前復習班。
2012年8月
浙江大學篇三
2010年我校將根據申請人的意愿和條件接收外校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推薦免試來我校攻讀碩士學位或直接攻讀博士學位。
一、申請條件:
2.誠實守信,學風端正,未受過任何處分。對學術研究興趣濃厚;
3.全國重點院校有可能獲得免試推薦資格的優秀本科畢業生;
4.申請直接攻博的還必須通過大學英語六級考試(改革后的六級考試成績≥480分)或toefl,雅思考試。
二、申請辦法:
(二),并須由所在學校的院系填寫推薦意見,加蓋教務處公章,于復試時提交給我校各報考學院研究生科。
三、申請者須提供的材料:(不要將材料分裝在小信封內,要按以下次序裝訂成冊)
1.浙江大學2010年推薦免試研究生申請表
(一);
4.申請直接攻讀博士學位者還須提供兩位與申請學科有關的副教授(或相當職稱)以上專家的“專家推薦書(可點擊下載:鼠標點左鍵直接打開,點右鍵可保存文件)”。
四、復試、錄取:
5.如發現申請人提供的材料不真實,一經發現即取消申請人免試資格。
五、申請材料郵寄地址:
310027,杭州浙大路38號
電子郵件:mailto:yjsy-zsb@
2009年8月20日
浙江大學2008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一、學校簡介
創辦于1897年的浙江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目前國內學科門類最齊全的綜合性大學。也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計劃”建設的若干所重點大學之一。現任校長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固體力學專家楊衛教授。
浙江大學1940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84年經國務院批準,浙江大學首批試辦研究生院,1995年浙江大學等10所研究生院被評為優秀研究生院,由國家教委表彰并首批授牌正式成立研究生院,1999年浙江大學研究生院被授予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先進單位;1997年、2003年浙江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連續被國家教育部授予全國優秀招生單位。浙江大學也是教育部實行自主劃線的試行單位。
學校現有一級國家重點學科14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21個,國家重點(專業)實驗室13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國家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3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7個,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4個,國家戰略產業人才培養基地3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
目前在校全日制學歷研究生:1萬6千余人,其中博士生6200余人、碩士生9300余人。
2008年預計招收全日制學歷研究生:5600余名,其中碩士生4100余名,博士生1500余名。
浙江大學從07年開始實施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建立以科研為導向的研究生培養模式,以導師負主責的研究生培養機制,以創新為目標的研究生獎助體系。
5、參加境外高水平國際會議的同學100%可獲得國際往返旅費資助
6、學校資助部分學生到國外導師所在名校工作、學習1-2年
二、招生類別
(由浙江大學研究生招生處入口的研究生在畢業時可以同時拿到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
(一)考試方式:
1.免試推薦:
*報考條件:必須獲得所在高校免試推薦的資格,我校接受全國各重點院校推薦的免試生,但必須通過我校的面試,符合我校錄取標準者。
*時間及要求:要求外校考生提供本人成績單及在本專業的排名;英語6級證書復印件;獲獎證書復印件及能說明本人實績的證明。請于7月底之后注意我校網上信息,按網上要求辦理。
2.全國統考:(政治、數學、外語、教育學專業基礎、歷史學專業基礎、西醫綜合等由國家統一命題,金融學基礎由聯考院校聯合命題,其他科目由我校自行命題)
*報考條件:本科畢業(含普通高等院校應屆本科畢業生);或大專畢業后工作兩年以上、并達到本科畢業同等學力(同等學力具體要求見后);或研究生畢業的在職人員,但必須作為原單位委托培養研究生報考。
*報名時間和地點:10月10日至31日網上報名,公網網址:http://;教育網網址:http://按網上要求輸入考生報考信息。已在網上報名的考生11月10日至14日憑身份證和報名號到全國各地市高校招生辦公室、各地有報名點的高校研究生招生辦公室辦理拍照、繳納報名費等手續(報名點即拍照繳費地點,必須和考試點相同);杭州地區報考我校的考生到浙江大學玉泉校區拍照和繳費。
2.在讀方式:
(1)非定向:脫產學習,一切關系轉到學校,畢業后自主就業。
(2)定向:a.脫產學習,畢業后到定向單位工作
b.在職學習,一切關系留在原單位,由原單位發給工資和醫療費用,學生課余時間可承擔原單位部分工作,上課方式一般與全日制碩士生相同,畢業后回原單位工作。
*報考專業:除工商管理(mba)專業學位外所有專業。
3.單獨考試:(外語、政治、數學、由我校單獨命題。專業課與統考同卷)
*報考條件:報考人員必須是大學本科畢業后在本專業或相近專業連續工作4年及以上,思想政治表現好,同時由所在單位和兩名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推薦,由原單位委托培養的工作人員。
*報名時間和地點:10月10日至31日網上報名,公網網址:http://;教育網網址:http://按網上要求輸入考生報考信息。已在網上報名的考生11月10日至14日憑身份證和報名號到我校玉泉校區辦理拍照和繳費手續并在浙江大學參加入學考試。
*在讀方式:全部作為委培方式,課程學習在學校進行,工作單位在杭州的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擔負本單位的部分工作。論文工作由導師確定在學校或原單位進行,畢業后回原單位工作。
管理學院、經濟學院、公管學院部分專業考慮到在職人員的需要,開設周末班和集中授課班。可向這幾個學院咨詢。
(1)“工商管理”(mba)專業(初試外國語和綜合能力,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
*報考條件:本科畢業后工作三年以上或大專畢業后工作五年以上,由單位提供培養費委托培養或自籌經費培養。
*報名時間和地點:同單獨考試
*在讀方式:課程學習在學校進行,工作單位在杭州的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擔負本單位的部分工作。論文工作由導師確定在學校或原單位進行。考慮到在職人員的需要,開設周末班和集中授課班。可向管理學院咨詢。
(2)“法律”(jm)專業學位(外語、政治用全國統考試卷,其他兩門課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
*報考條件:非法學專業的本科畢業生或應屆本科畢業生;非法學專業畢業2年以上并達到與大學本科同等學力的大專畢業生(同等學力具體要求見后)。
*報名時間、報名地點、在讀方式:同全國統考
(二)考試:
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分初試和復試。初試時間約在每年春節前10天左右,具體由教育部發布;初試成績約于3月10日左右在網上發布;復試約在3月底到4月初,具體由報考學院通知。同等學力考生須加試兩門大學基本課程(具體科目見招生目錄)。復試前由研究生招生處對考生報名資格進行審查。
附:對同等學力考生的要求:
3)獲得大學英語4級證書(改革后的四級考試通過分數線≥430分);
2.報考博士生:必須具備以下1)、2)、3)條或1)、4)條
4)已獲高級職稱、且以主要獲獎人(排名前3名)獲省、部級科技成果一、二等獎以上;或已獲高級職稱、且以主要作者(排名第一)發表的論文被sci、ei、ssci、ahci、im、ai收錄達2篇或以上。
浙江大學篇四
學校簡介
浙江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省部共建的普通高等學校,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的若干所重點大學之一。浙江大學前身求是書院成立于1897年,為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府之一。1952年,在全國高等院校調整時,曾被分為多所單科性學校,部分系科并入兄弟高校。1998年,同根同源的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合并組建新的浙江大學。經過一百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已成為一所基礎堅實、實力雄厚,特色鮮明,居于國內一流水平,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研究型、綜合型大學。現任校長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固體力學專家楊衛教授。
學校位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勝地──浙江省杭州市。其北依蘇滬,東接甬港,南聯閩粵,是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重要城市。學校設紫金港、玉泉、西溪、華家池、之江等5個校區,占地面積5.18平方公里,分布于杭州市區不同方位。校園依山傍水,環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與西湖美景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
浙江大學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以嚴謹的求是學風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以執著的創新精神創造出了豐碩成果,蜚聲海內外,曾被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譽為“東方劍橋”。竺可楨、馬寅初、盧嘉錫、蘇步青、錢三強、王淦昌、貝時璋、陳建功、錢令希、談家楨、谷超豪、鄭曉滄、梁守槃、夏承燾、姜亮夫、李政道、吳健雄、路甬祥、潘云鶴等著名學者都曾在校工作或學習。浙江大學校友中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有160余人,其中在浙大就學者就有90余人。
浙江大學的學科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十一大門類。學校現有112個本科專業,43個博士后流動站,具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4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17個,另有臨床醫學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以及法律碩士(jm)、工商管理碩士(mba、emba)、公共管理碩士(mpa)、教育碩士、體育碩士、農業推廣碩士、風景園林碩士、獸醫碩士、公共衛生碩士、工程碩士、建筑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漢語國際教育14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學校現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1個。國家重點(專業)實驗室14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國家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3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7個,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4個,國家戰略產業人才培養基地3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和國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1個。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8400余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3人;教授及其他正高職人員1200余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職人員2400余人。全校有全日制在校學生39000余人,其中:碩士研究生9500余人,博士研究生6600余人,本科生22900余人;另有攻讀專業研究生學位6200余人,外國留學生1700余人。
學校綜合辦學條件優良,基本設施齊備。校舍總建筑面積193余萬平方米。擁有計算中心、分析測試中心、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等先進的教學科研機構。科學館(樓)、體育館(場)、活動中心、游泳池等各類公共服務設施齊全,為全校師生員工的學習、生活、開展中外學術和文化交流活動提供了條件。學校圖書館總建筑面積8.3萬余平方米,總藏書量584萬余冊,是全國規模最大、分布面最廣、學科覆蓋最全的綜合性大學圖書館之一。出版社1家。附屬醫院6家,總床位數6376張。學校還創辦了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并在南昌、寧波等地設立了分園。總長達68公里的高速計算機骨干網絡以及特設的公交線路將各校區和附屬醫院聯為一體。“國有成均,在浙之濱”。如今,有著百年輝煌歷史的浙江大學,肩負著新的歷史使命。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試點之一,她將通過改革與發展,努力建設成為以“綜合型、研究型、創新型”為辦學特色,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為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和民族振興、國家富強做出應有的貢獻。
專業介紹
專業類型 農學類
醫學 醫學類
歷史學類 哲學類 工學類
歷史學 哲學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建筑學
專業名稱 應用生物科學
預防醫學 護理學 口腔醫學 醫學試驗班
材料科學與工程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自動化 電子信息工程 信息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電子科學 城市規劃 土木工程
專業層次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教育學類
文學類
法學類
理學 理學類
水資源與海洋工程
制藥工程 食品科學與工程
廣告學 法學類 政治學與行政學
法學 工科試驗班類 信息與計算科學 系統科學與工程
化學類
本科
本科 體育教育
本科
本科 物理學
本科
本科
管理學類
資源勘察類 公共管理類 城市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 財務管理 經濟學類
經濟學
本科 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
保險
勞動與社會保障國際經濟與貿易
浙江大學篇五
學校簡介
浙江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省部共建的普通高等學校,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的若干所重點大學之一。浙江大學前身求是書院成立于1897年,為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府之一。1952年,在全國高等院校調整時,曾被分為多所單科性學校,部分系科并入兄弟高校。1998年,同根同源的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合并組建新的浙江大學。經過一百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已成為一所基礎堅實、實力雄厚,特色鮮明,居于國內一流水平,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研究型、綜合型大學。現任校長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固體力學專家楊衛教授。
學校位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勝地──浙江省杭州市。其北依蘇滬,東接甬港,南聯閩粵,是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重要城市。學校設紫金港、玉泉、西溪、華家池、之江等5個校區,占地面積5.18平方公里,分布于杭州市區不同方位。校園依山傍水,環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與西湖美景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
浙江大學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以嚴謹的求是學風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以執著的創新精神創造出了豐碩成果,蜚聲海內外,曾被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譽為“東方劍橋”。竺可楨、馬寅初、盧嘉錫、蘇步青、錢三強、王淦昌、貝時璋、陳建功、錢令希、談家楨、谷超豪、鄭曉滄、梁守槃、夏承燾、姜亮夫、李政道、吳健雄、路甬祥、潘云鶴等著名學者都曾在校工作或學習。浙江大學校友中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有160余人,其中在浙大就學者就有90余人。
浙江大學的學科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十一大門類。學校現有112個本科專業,43個博士后流動站,具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4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17個,另有臨床醫學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以及法律碩士(jm)、工商管理碩士(mba、emba)、公共管理碩士(mpa)、教育碩士、體育碩士、農業推廣碩士、風景園林碩士、獸醫碩士、公共衛生碩士、工程碩士、建筑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漢語國際教育14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學校現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1個。國家重點(專業)實驗室14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國家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3個。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7個,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4個,國家戰略產業人才培養基地3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和國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1個。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8400余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3人;教授及其他正高職人員1200余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職人員2400余人。全校有全日制在校學生39000余人,其中:碩士研究生9500余人,博士研究生6600余人,本科生22900余人;另有攻讀專業研究生學位6200余人,外國留學生1700余人。
學校綜合辦學條件優良,基本設施齊備。校舍總建筑面積193余萬平方米。擁有計算中心、分析測試中心、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等先進的教學科研機構。科學館(樓)、體育館(場)、活動中心、游泳池等各類公共服務設施齊全,為全校師生員工的學習、生活、開展中外學術和文化交流活動提供了條件。學校圖書館總建筑面積8.3萬余平方米,總藏書量584萬余冊,是全國規模最大、分布面最廣、學科覆蓋最全的綜合性大學圖書館之一。出版社1家。附屬醫院6家,總床位數6376張。學校還創辦了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并在南昌、寧波等地設立了分園。總長達68公里的高速計算機骨干網絡以及特設的公交線路將各校區和附屬醫院聯為一體。“國有成均,在浙之濱”。如今,有著百年輝煌歷史的浙江大學,肩負著新的歷史使命。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試點之一,她將通過改革與發展,努力建設成為以“綜合型、研究型、創新型”為辦學特色,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為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和民族振興、國家富強做出應有的貢獻。
專業介紹
專業類型 農學類
醫學 醫學類
歷史學類 哲學類 工學類
歷史學 哲學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建筑學
專業名稱 應用生物科學
預防醫學 護理學 口腔醫學 醫學試驗班
材料科學與工程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自動化 電子信息工程 信息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電子科學 城市規劃 土木工程
專業層次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本科
教育學類
文學類
法學類
理學 理學類
水資源與海洋工程
制藥工程 食品科學與工程
廣告學 法學類 政治學與行政學
法學 工科試驗班類 信息與計算科學 系統科學與工程
化學類
本科
本科 體育教育
本科
本科 物理學
本科
本科
管理學類
資源勘察類 公共管理類 城市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 財務管理 經濟學類
經濟學
本科 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
保險
勞動與社會保障國際經濟與貿易
浙江大學篇六
一、學習內容豐富、學習方式靈活多樣
學習期間,一方面聆聽了知名教授們的授課。課堂上,教授們淵博的知識、全新的觀念、精湛的學術、風趣幽默的授課方式深深吸引我們,深入淺出的為我們講解了《科學招商——招商引資理念、實踐及方法》、《后危機時代的政府管理創新》、《生態城市建設與人居環境的生態化》、《杭州旅游發展戰略布局和若干思考》、《管理與有效溝通》、《企業資本運行與投融資管理》、《突發公共事件與政府危機管理》等7個專題的講座。另一方面,還參觀了蘇州工業園區的建設與發展,園區有關方面負責人向我們詳細介紹了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成功經驗。這次學習培訓的時間雖然很短,但我感到收獲很大,體會很深,啟發很多。最大的收獲是進一步解放了思想、豐富了知識,更新了觀念。從老師精彩的課堂上,我們獲得了知識。在考察中,使我們開闊了視野,認識到了差距。我們看到了浙江人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不等不靠的自主精神、敢闖敢拼的開拓精神、敢于創新的創造精神。
二、充分認識到我區與發達地區的差距
通過考察學習,我認為浙江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和經驗有:一是經濟實力雄厚。突出表現在經濟增速快,運行質量高,發展氣魄大,人民生活水平高;二是產業特色鮮明。工業所占比重大,且已形成塊狀經濟,知名企業和大企業較多;三是體制機制靈活。浙江在發展過程中,比較早地認識到了單一所有制的弊端,比較早地進行了市場取向的改革,形成了靈活的機制優勢和舉全民之力、集社會之財推動發展的良好局面。就我區當前的發展情況和現狀而言,廣大群眾從商、經商意識淡薄,發展不平衡,農業生產水平、農業產值較低,農民生活水平低,城鄉差距大,工業經濟發展緩慢,自身優勢未充分顯現。我們與發達地區的差距相當大,而且還呈現出進一步拉大的趨勢,如果再不加快發展,差距將會越來越大。
三、有了新收獲、得到了新啟示
通過學習培訓和參觀考察,我有了以下五點啟示:一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一個地區的發展,思想要不斷地解放,觀念意識要不斷地轉變、體制機制要不斷地創新。在這方面,浙江的干部群眾先我們一大步。二要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充分利用我區水電優勢,靈活掌控電價,創新招商模式,大力發展以商招商、網絡招商、中介招商等模式,加大與沿海城市的對接力度,吸引更多的企業到陽宗海落戶。三要進一步發展勞務經濟。隨著世界經濟的逐步復蘇,沿海企業對外出口訂單增加,勞動力需求量大,我區應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向沿海企業輸送勞動力。四要進一步加大旅游開發。在考察西湖時,我深切地感受到:杭州市依托西湖品牌,通過優化西湖的旅游休閑娛樂文化,推動當地服務業迅猛發展,為經濟發展尋找到了新的增長點。要吸引游客到旅游觀光,我個人認為“三靠”即靠宣傳包裝、靠旅游設施、靠文化底蘊。五是要重新認識全民創業的潛能。浙江的民富水平令人驚嘆,全民創業的精神更讓人欽佩。全民創業,創造了極大的社會財富,積累了極大的個人財富。在浙江,人人想當老板、人人爭當老板、人人都有創業沖動,那種“走遍千山萬水,歷盡千辛萬苦,不怕千難萬險”的開拓精神,那種“白天當老板、晚上睡地板”的拼搏精神,那種“敢冒天下人不敢冒的險、敢吃天下人不愿吃的苦、敢賺天下人看不起眼的錢”的創新精神,那種窮時能吃苦、富了也能吃苦,打工能吃苦、當老板也能吃苦的奮斗精神,使浙江人辦成了不少別人辦不成的企業,開創了別人無法開創的事業,培育了外地無法長大的產業,創造了大家難以想象的經濟奇跡。這種全民創業、自主創業的精神,就是浙江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原動力。這種蘊藏在民間的創業激情和創造力,從來就不能低估,我們陽宗海區域也有一些地方的民營企業,只要黨工委、管委會傾心引導、傾力扶持,創業熱潮就能一浪高過一浪。
四、明顯感受到自己在學習、創新思維方面與發達地區干部群眾的差距
通過幾天的聽課和參觀,一是逐漸找到了以往工作中沒有發現的問題,找到了差距,充分感受到自身知識的不足,更加感受到學習的緊迫性、重要性。二是認識到借鑒是學習的最好方式,浙江省的經濟、社會的發展超前,他們的今天,是我們的明天。我們要借鑒和模仿浙江發展的經驗,讓我們在工作中盡量減少走彎路,犯錯誤。三是感悟到創新的重要性,創新能力涉及方方面面,對社會的體制機制、政策措施,對人們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不管是現在還是在將來,我將用創新的思維對創新的方法解決工作中的每一個問題。
通過這次赴浙江大學學習培訓和參觀考察,使我更加堅定了做好工作的信心,更進一步增強了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充分認識到黨工委組織干部外出考察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反復思考,把學到的精神、經驗和做法運用到具體工作中,借鑒浙江一些有益的做法,努力發展我區各項事業,維護社會安定和諧,為全區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