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播種一顆希望的種子 一顆希望的種子作文700字篇一
1、能在語言環境中認識本課9個生字,積累10個詞語。
2、激發提問的興趣,學習抓住關鍵詞、重點詞、以及不理解的地方提出問題。
3、分角色朗讀課文。
4、通過教學,使學生懂得付出總會有收獲,激發他們勞動和創造的欲望。
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題
1、?出示“種子”,請學生讀,強調“種”字是多音字,在這里讀第三聲。
2、?出示完整課題,讀好課題。
二、?學習課文
1、?聽老師讀課文,學生思考故事發生在哪?發生在什么季節。
(設計意圖: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為學生理解后文爺爺答應孫子在夏天播種,其實是給他一次體驗勞動過程的用心良苦作鋪墊。)
2、?學生交流,回答問題。出示課文第一小節,引導學生試著提提問題。(設計意圖:落實單元目標)
3、?自由讀課文,找一找爺爺的農場為什么那么吸引“我”?
4、?交流,出示句子,指導朗讀好這些優美的句子。
學習生字“垛”,字義理解,字形換部首記憶。
流連忘返;學生字“返”,筆順強化,組詞。
5、?區別句子
(1)?爺爺,我長大了也要來農場種莊稼。
(2)?爺爺,我長大了也要來農場種莊稼!
觀察句子不同,結合標點讀出不同的語氣來,思考,哪個標點更合適?
(設計意圖:貫徹課程統整理念,在教學中復習標點符號表達的不同語氣和含義,并揉和課文內容有機地進行朗讀指導,使學生明白標點的突出也是讀好句子的好方法。)
6、?學習“興致勃勃”,釋義,“致”筆順。
7、?齊讀第二小節。
三、?重點學習祖孫對話
1、?自由讀,思考爺爺回答孫子的話的標點,能否由“!”換成“。”
2、?學習“籽”,整體認讀音節,植物的種子。
3、?自由讀,并提出問題。
4、?學習課文第7小節,找一找“我”是怎樣等待的?
品味句子,“不知跑了多少趟……”換成“跑了很多趟……”好不好?為什么?(設計意圖:貫徹課程統整理念,品味句式轉換以后語氣的不同。)?
5、指導朗讀,讀出焦急的語氣。
6、學習第8,9小節,讀出“泄氣”的語氣。
四、學習課文結尾
1、自由讀,故事結尾發生了什么?
2、指導朗讀,讀出“我”興奮的心情。
3師引讀最后一小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五、總結
原來爺爺早知道夏天是種不出西瓜的,但為了給自己的小孫子一次體驗勞動,享受收獲的過程,而特意安排了這一切,使孩子體會到了通過勞動得來成果的快樂。
播種一顆希望的種子 一顆希望的種子作文700字篇二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9個,積累詞語5個。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聽寫一個句子,學習提出問題可從幾個角度入手。
3、使學生理解爺爺搬西瓜的用意,懂得付出總會有收獲,激發他們勞動和創造的欲望。
教學重點
1、認識生字9個,積累詞語5個。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聽寫一個句子。
教學難點
學習提出問題,重點:知道提問可從幾個角度入手。
教具準備
課文錄音、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齊讀:“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疑問?”
2、激趣:什么是“希望的種子”?自己讀課文,想想:文中的種子指什么?
3、 師:播下一顆希望的種子,想要收獲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
二、整體感知
(一)出示學習小建議,學生自學。
1、輕聲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再讀課文,思考:
課文講了爺爺和我_____________,我不知_________,也不知___________,爺爺見我很性急,就 __________________,我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這件事在一個孩子幼稚的心田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試著提出問題。
(二)交流自學情況
1、開火車讀詞語
草 垛 瓜 籽 泥 漿 稍 微
幼 稚 瞅一眼 走一 趟 流連忘返
盡 管 遼 闊 泄 氣 興致勃勃
2、重點指導:
①音:趟、稍(分清后鼻音、翹舌音)
多音字組詞:種 zhǒnɡ ( )
zhònɡ ( )
②形: 漿——田字格書寫指導(媒體出示)。書空。
3、指名分小節讀課文(板書學生沒有讀好的字詞,糾正)
4、交流填空:
課文講了爺爺和我撒下了西瓜籽,我不知跑了多少趟瓜地,也不知澆了多少次水,爺爺見我很性急,就從家里搬一個大西瓜放到地里,我以為我種出了世界上的西瓜,我興奮極了。這件事在一個孩子幼稚的心田里卻播下了一顆希望的種子。
5、交流問題,指導提問
(1)學生交流各自提出的問題。
預設可能提出的問題:
我為什么每年夏天要去爺爺那里?
“流連忘返”是什么意思?“我”為什么會“流連忘返”?
爺爺為什么要把西瓜搬到地里?
爺爺在孩子心里播下的“希望的種子”是什么?
……
(2)師按抓關鍵詞、重點句以及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三方面分類簡要板書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有的可以讓同學解答,有的可由教師當場作答,有一定難度并且扣住課文重點的問題,留待重點討論,可存疑。
(3)師根據板書小結:可以從抓關鍵詞、重點句以及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等方面提出問題。
三、研讀課文
(一)學習課文2——10小節
過渡:從播種到長出西瓜要過好幾個月的時間,爺爺卻把一個滾圓滾圓的大西瓜搬到地里,這是為什么呢?剛才大家也提出了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第2---10節。
小組學習(2——10節)學習單:
(1)合作朗讀2——10節。
(2)自由讀課文,思考:“我”的心情有什么變化?劃出有關詞句
(3)抓住心情變化這一線索,指導學生抓住有關詞句邊讀邊品,感受“我”的心情
隨機出示:
(1)“爺爺,我長大了也要來農場種莊稼!”一天早上,我興致勃勃地說出了我的愿望。
①指名讀,理解“興致勃勃”(板書:興致勃勃)
②指導朗讀,讀出“我”高興的心情。
③個別讀,齊讀。
(2) 那天下午,我不知跑了多少趟瓜地,也不知澆了多少次水,把西瓜地變成了一片泥漿。
①師引讀:那天下午,我不知——,也不知——。
②指導朗讀,讀出“我”急切的心情。(板書:急切)
③男女同學合作讀。
(3) 干了半天,什么也沒得到!我幾乎要泄氣了。“爺爺,我都等了整整一下
午了,還得等多久?”
①指名讀。
②指導朗讀,讀出“我”幾乎泄氣的感覺。(板書:幾乎泄氣)
(4) 第二天早晨,我一覺醒來就往瓜地跑。咦!一個大大的、滾圓滾圓的西瓜正瞅著我笑呢!我興奮極了——我種出了世界上的西瓜。
①指名讀句子。
②師生合作讀,學生查字典理解破折號的作用。
③指導朗讀:讀出“我”興奮的心情(板書:興奮)
④個別讀、齊讀。
⑤完成填空:看到地里的那個大西瓜,“我”興奮地對爺爺說:“____________________。”爺爺聽了,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學習第11小節:
1、出示第11小節,師引讀。
2、思考: ①這件事是指哪件事?
②爺爺在孩子心里播下的“希望的種子”是什么?
③爺爺在孩子心里播下的“希望的種子”以后會結出什么果實?
3、小組討論,交流。
4、師:許多年過去了,我漸漸長大,知道這個西瓜是爺爺從家里搬到地里的,
我和爺爺又有一番怎樣的對話呢?完成填空:
許多年過去了,我漸漸長大了,知道這個西瓜是爺爺從家里搬到地里的。我____地對爺爺說: “____________________。”爺爺聽了,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師小結:是呀,爺爺當初從家里把一只大西瓜搬到地里是為了讓“我”明白只要付出,就會有回報。現在你們知道爺爺這樣做的原因了吧。(板書:付出總會有收獲)
四、復習鞏固
1、讀詞語。
遼闊 草垛 幼稚 泥漿
泄氣 盡管 瓜籽 瞅見
流連忘返 興致勃勃 走一趟 稍微
2、辨析組詞:
漿( )籽( )稚( )
獎()仔( )難( )
3、寫字指導。
致、籽、稍、稚:都是左右結構的字,“致”左邊部分撇折的折在橫中線上,“稍、
稚”右邊部分的豎筆寫在豎中線上。
趟:半包圍結構,“尚”下面的豎筆寫在豎中線上。
五、拓展作業
1、 拓展
(1)熟讀課文,記住爺爺和“我”對話的內容,再與同伴分角色演一演。
(2)閱讀配套材料中關于有付出就有收獲的故事:《我沒有釣住那條魚》、《我的外公》。
2、 作業
(1)抄寫詞語,一詞一行:
遼闊 幼稚 泄氣 盡管 流連忘返 興致勃勃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爺爺住的地方,哪些景色使“我”流連往返?把有關句子抄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書
29 一顆希望的種子
付出總會有收獲
興致勃勃 急切 幾乎泄氣 興奮
播種一顆希望的種子 一顆希望的種子作文700字篇三
教學目標:
1、能在語言環境中認識本課9個生字,讀準“籽”“瞅”等字的讀音;正確描摹“返”等生字;積累本課10個詞語。
2、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標點停頓。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嘗試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記住有關內容。根據課文內容提出問題,知道學會提問題有助于讀懂課文。
3、懂得付出總會有收獲的道理,激發學生勞動和創造的欲望。
教學重點:
1、能在語言環境中認識本課9個生字,讀準“籽”“瞅”等字的讀音;正確描摹“返”等生字;積累本課10個詞語。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記住有關內容。
教學難點:
1、學習根據課文內容提出問題,知道學會提問題有助于讀懂課文。
2、通過學習懂得付出總會有收獲的道理,激發學生勞動和創造的欲望。
教學媒體:
ppt 課前學生準備 充分預習課文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實物,看,這是什么?老師告訴你們,這可不是一顆普通的種子,這是一顆希望的種子。
2、板書:27 一顆希望的種子 齊讀課題 注意“種”是多音字。復習“種”的二個讀音。
3、讀了課題之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這是一顆什么種子?什么是希望的種子?這顆種子會結出什么果實?)
二、初讀課文,學習寫字
1. 聽老師讀讀課文,想想你的問題有答案了嗎? 交流。
2. 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出示文中生字新詞: 草垛 瓜籽 稍微 幼稚 流連忘返 興致勃勃 一趟 泥漿 瞅 小組合作學習,要求:讀準字音,記住字形,理解詞意。 交流
a. 開火車讀詞語,老師及時正音。 “瞅” “稍” “稚” “致”是翹舌音。 “趟” “漿”是后鼻音。
b. 哪些字你覺得特別難寫?
重點指導;
“垛”右邊部分“橫折彎”不要寫成“橫折彎勾”。
“稚”左中右結構的字各部分稍窄一些。 (師范寫,生書空,再在田字格里描寫一個)
c. 理解詞義,積累詞語 “瞅”的意義是“看”,還有哪些詞也表示“看”呢? 積累:瞄,瞥,瞪,盯,觀察,打量??
三、再讀課文,學習質疑
1. 學生輕聲讀課文,并學著提問題,交流。
2. 教師根據學生提的具體問題,作適當的安排,學生可以理解的,就請學生作答,有的由教師解答,還有的當場不做答,有一定難度并扣住課文重點的問題,應留待重點討論;
(1)爺爺為什么要把西瓜搬到地里?
(2)爺爺在孩子心中播下的“希望種子”以后會結什么果實呢?
3. 指導提問
(1)大家提出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是有區別的:可舉例說明。
(2)小結:提問可以從詞語,句子以及課文內容等方面入手。
四、學習課文、解決問題
出示問題;
師:從播下種子到長出大西瓜要過好幾個月的時間,爺爺卻把一個滾圓的大西瓜搬到地里,這是什么原因呢?和我的舉動有什么關系呢?
1、默讀課文,思考:我的心情有什么變化?劃出有關詞句。 交流、媒體出示句子;
(1)那個下午,我不知跑了多少趟瓜地,也不知澆了多少次水,把西瓜地變成了一片泥漿。
(2)干了半天,什么也沒得到!我幾乎要泄氣了,“爺爺,我都等了整整一下午,還得等多久?”
(3)咦!一個大大的、滾圓滾圓的西瓜正瞅著我笑呢!我興奮極了—我種了世界上的西瓜!
2、指名讀句子、感受作者當時的心情 板書:急切 泄氣 興奮
3、當我跑了無數趟瓜地澆了無數次水,卻發現什么也沒得到,這是,我會怎么想?
(1)說話練習:忙了老半天,什么也沒得到,我想:———————————。
(2)指導朗讀句子(1)(2),讀出“我”的心情由原來的急切轉為泄氣。 挑戰讀,男女生比賽讀
4、當我看到地里的那個大西瓜,我回興奮地對爺爺說什么?
(1)說話練習,當我看到一個大大的,滾圓滾圓的西瓜時,我說:“—————。”
(2)指導朗讀句子,讀出“興奮”的語氣 小組比賽讀,找好朋友讀
5、那爺爺聽了我的話之后,又會怎么樣呢?請你發揮想象,選擇下面一題完成。 爺爺說:“——————————”。 爺爺說———,———地說:“——————————————————。”
6、現在你知道爺爺為什么要把西瓜搬到地里了嗎?
小組交流。引讀:
7、師:許多年過去了,我漸漸大了,知道這個西瓜是爺爺從家里搬到地里的。
生:—————。 展開想象說一說:當我知道西瓜是爺爺從家里搬來的時候,會和爺爺有一番怎么樣的對話?與同桌說一說,演一演。
8、爺爺再孩子心中播下的“希望的種子”以后會結出什么果實呢?
五、感情朗讀,再次質疑
1.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 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六、總結全文
希望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顆希望的種子,讓它在你的心中生根發芽結出豐碩的果實,相信:有付出就一定有收獲。
播種一顆希望的種子 一顆希望的種子作文700字篇四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9個,積累詞語10個。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學習提出問題,重點:知道提問可從幾個角度人手。
4.通過教學,使學生懂得付出總會有收獲,激發他們勞動和創造的欲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蠶豆和西瓜的種子)談話,引出“種豆得豆,種瓜得瓜”。
2.板書課題,讀題——31、一顆希望的種子
懸疑:種下一顆希望的種子,想要收獲什么呢?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學,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檢查預習
(1)生字新詞,讀準音,認清形。
(2)指名讀課文,及時糾錯。
{3}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思考:讀了課文,你想探究哪些什么問題?
(4)學生交流問題(老師根據具體問題,相機組織教學),篩選出比較有價值的有利于把學習引向深入的問題。
如:①爺爺為什么要把西瓜撮到地里?
②課文中“希望的種子是什么”?
同時告訴學生:提問可以從詞語、句子、課文內容等方面人手。
三、細讀課文
從播種到長出大西瓜要過好幾個月的時間,爺爺卻把一個滾圓滾圓的大西瓜搬到地里,這是什么原因呢?和“我”的舉動有什么關系呢’
1.學生輕聲讀課文,要求:劃出表示“我”播下西瓜種子后想收獲西瓜的迫切心情的詞句。
2.自由交流:可以展示學習成果,也可以表達不同想法或困惑。
教師相機誘導,指導朗讀。 ]
(1)“那個下午,我不知……把西瓜地變成了一片泥漿”(襄現一心盼望快點飛出西瓜而不怕辛苦的心情。)
(2)干了半天,……還得等多久”(由于滿懷期待,卻未看到長西瓜,所以失望,卻又不甘心。) 理解“泄氣”。
(3)“第二天早晨……我種出了世界上地西瓜”(表現了日思夜想,終于有所獲后的喜出望外)。
3.說話練習
(1)當我看到地里的那個大西瓜,我會興奮地對爺爺說些什么?爺爺又會怎么對待我?
(2)學生交流。
(3)許多年過去了,我漸漸大了知道這個西瓜是爺爺從家里搬到地里的。我和爺爺會有一番怎樣的對話呢?
(4)先小組討淪,再交流發言。
四、總結全課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鞏固生字新詞。
3. 聽寫句子。
播種一顆希望的種子 一顆希望的種子作文700字篇五
27. 一 顆 希 望 的 種 子
教學目標?1.?能在語言環境中認識本課9個生字,讀準“籽”“瞅”等字的讀音;正確描摹“返”等生字;積累本課10個詞語。
2.?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標點停頓。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嘗試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記住有關內容。根據課文內容提出問題,知道學會提問題有助于讀懂課文。
3.?懂得付出總會有收獲的道理,激發學生勞動和創造的欲望。
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
1能在語言環境中認識本課9個生字,讀準“籽”“瞅”等字的讀音;正確描摹“返”等生字;積累本課10個詞語。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記住有關內容。
難點:
1學習根據課文內容提出問題,知道學會提問題有助于讀懂課文。
2通過學習懂得付出總會有收獲的道理,激發學生勞動和創造的欲望。
教學媒體?ppt
課前學生準備?充分預習課文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4.?出示實物,看,這是什么?老師告訴你們,這可不是一顆普通的種子,這是一顆希望的種子。
5.?板書:27 一顆希望的種子
齊讀課題
注意“種”是多音字。復習“種”的二個讀音。
6.?讀了課題之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這是一顆什么種子?什么是希望的種子?這顆種子會結出什么果實?)
(二)初讀課文,學習寫字
1.?聽老師讀讀課文,想想你的問題有答案了嗎?
交流。
2.?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出示文中生字新詞:
草垛? 瓜籽? 稍微? 幼稚? 流連忘返? 興致勃勃? 一趟? 泥漿? 瞅
小組合作學習,要求:讀準字音,記住字形,理解詞意。
交流
a.?開火車讀詞語,老師及時正音。
“瞅” “稍” “稚” “致”是翹舌音。
“趟” “漿”是后鼻音。
b.?哪些字你覺得特別難寫?
重點指導:“垛”右邊部分“橫折彎”不要寫成“橫折彎勾”。
“稚”左中右結構的字各部分稍窄一些。
(師范寫,生書空,再在田字格里描寫一個)
c.?理解詞義,積累詞語
“瞅”的意義是“看”,還有哪些詞也表示“看”呢?
積累:瞄,瞥,瞪,盯,觀察,打量……
(三)再讀課文,學習質疑
1.?學生輕聲讀課文,并學著提問題,交流。
2.?教師根據學生提的具體問題,作適當的安排,學生可以理解的,就請學生作答,有的由教師解答,還有的當場不做答,有一定難度并扣住課文重點的問題,應留待重點討論:
(1)?爺爺為什么要把西瓜搬到地里?
(2)?爺爺在孩子心中播下的“希望種子”以后會結什么果實呢?
3.?指導提問
(1)?大家提出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是有區別的:可舉例說明。
(2)?小結:提問可以從詞語,句子以及課文內容等方面入手。
四、學習課文、解決問題
出示問題:(1)
(2)
師:從播下種子到長出大西瓜要過好幾個月的時間,爺爺卻把一個滾圓的大西瓜搬到地里,這是什么原因呢?和我的舉動有什么關系呢?
1.?默讀課文,思考:我的心情有什么變化?劃出有關詞句。
交流、媒體出示句子:
(1)?那個下午,我不知跑了多少趟瓜地,也不知澆了多少次水,把西瓜地變成了一片泥漿。
(2)?干了半天,什么也沒得到!我幾乎要泄氣了,“爺爺,我都等了整整一下午,還得等多久?”
(3)?咦!一個大大的、滾圓滾圓的西瓜正瞅著我笑呢!我興奮極了—我種了世界上最大的西瓜!
2.?指名讀句子、感受作者當時的心情
板書:急切
泄氣
興奮
3.?當我跑了無數趟瓜地澆了無數次水,卻發現什么也沒得到,這是,我會怎么想?
(1)?說話練習:忙了老半天,什么也沒得到,我想:———————————。
(2)?指導朗讀句子(1)(2),讀出“我”的心情由原來的急切轉為泄氣。
挑戰讀,男女生比賽讀
4.?當我看到地里的那個大西瓜,我回興奮地對爺爺說什么?
(1)?說話練習,當我看到一個大大的,滾圓滾圓的西瓜時,我說:“—————。”
(2)?指導朗讀句子,讀出“興奮”的語氣
小組比賽讀,找好朋友讀
5.?那爺爺聽了我的話之后,又會怎么樣呢?請你發揮想象,選擇下面一題完成。
爺爺說:“——————————”。
爺爺說———,———地說:“——————————————————。”
6.現在你知道爺爺為什么要把西瓜搬到地里了嗎?
小組交流。
引讀:
7.? 師:許多年過去了,我漸漸大了,知道這個西瓜是爺爺從家里搬到地里的。
生:——————————————————。
展開想象說一說:當我知道西瓜是爺爺從家里搬來的時候,會和爺爺有一番怎么樣的對話?與同桌說一說,演一演。
8.? 爺爺再孩子心中播下的“希望的種子”以后會結出什么果實呢?
五.? 感情朗讀,再次質疑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六 總結全文
希望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顆希望的種子,讓它在你的心中生根發芽結出豐碩的果實,相信:有付出就一定有收獲。
教學效果的反饋?讀課文,提出問題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的確,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鼓勵學生產生疑問大膽提問是非常重要的,學生提出問題,首先在出示課題后,讓學生根據課題說說自己想知道些什么帶著這些問題來聽課文找答案,有些問題一時找不到答案仍然保存著,再讀課文后,讓學生繼續學著提問題,這時孩子的問題可以說是五花八門的,他們可能會針對標點,詞語,句子,課文內容等各方面進行提問,作為教師應及時抓住學生的提問對不同的提問作出不同的處理與評價,有些簡單的可以讓學生們來解答,有的可適當點撥一下,讓學生自己找到答案,還有的當面不作答,對于好的提問應給予充分肯定與表揚,鼓勵學生善于提問的好習慣。
在學生提出了一系列問題的基礎上,將這些問題加以歸納,借用學生的提問引導他們發現其中不同的問題,讓學生明白:這些問題是有區別的,適時加以小結,提問可以從字詞,句子,課文內容等方面入手。
在有感情地朗讀完課文以后,讓學生再想想還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三處的提問設計讓學生初步學會了提問,培養了問題意識,教師激烈性的語言更會讓學生善于提問,樂于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