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走進他們的童年歲月篇一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有的悲傷,有的快樂。我們生活在新時代,新社會中沒有了重男輕女,沒有了以多欺少。現在,我們是多么的幸福啊。
我一直覺得父母的童年生活并不是那么美好,所以我并不去過問,想讓它消失在時光的長河中!
媽媽說到:“我們小時啊,穿的可薄了,雖然不富裕,但是卻整天沉浸在快樂之中。什么撿到個一分,兩分錢都不足為奇。好笑的是之前我撿到了一張假的100元這可把我樂夠嗆。忙跟你大姨顯擺,可誰知去小賣部買東西,我被轟出去了。這可把我氣夠嗆去找你姥評理,你老姨聽后,把我罵了,我氣得也是三冒火丈。”我聽了,在一旁忍不住笑。
爸爸剛說完,我笑得肚子都疼了。相比之下,我們的童年成天圍繞著電子產品,還是父母的童年更加有趣更加天真!
天真爛漫的童年永遠只有短短幾年,轟轟烈烈的人生究竟有多少年呢?還是珍惜當下,過好每一天吧。童年就像兔子的尾巴,越來越短了!
走進他們的童年歲月篇二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豐富多彩的,爸爸的童年也一樣,不過他的童年和我的可完全不一樣,他童年的快樂是需要自己的勞動與付出才能得到的。
可是爸爸小時候就很想騎自行車,他經常纏著爺爺給他買,由于家里孩子們多,生活困難,能吃飽就不錯了,更沒有多余的錢去買自行車。因為當時一輛最便宜的自行車就要普通人一年不吃不喝的工資才買得起。無奈之下,爸爸只好去找別人借自行車學騎。
爸爸嘴巴磨破了,好話說盡了,才從別人家借到了一輛二八大杠自行車。爸爸得到自行車以后喜出望外,但是爸爸當時只有八九歲,這輛車對他來說太大了,爸爸只能歪著身子,跨在三腳架中間騎,這樣腳只能轉半圈。
那個年代,沒有哪個爸爸有時間,耐心地教孩子騎自行車,爸爸只能自己學,一開始他經常摔跤,剛騎兩步就摔,腳被鐵絲勾破了,血肉模糊,手掌心被擦破了皮,但爸爸絲毫不放棄,扶起車子繼續騎,到后面越摔越狠,但他一點兒也沒想放棄。
我越聽越慚愧,再想一想,我學騎自行車,爸爸媽媽給我買的是合身的兒童自行車,而且他倆當“左右護法”,從沒讓我摔到。
爸爸說他摔倒了,又爬起來,爬起來了又摔下去,簡直是有點絕望了。
我無法想象到底是一股什么力量,讓爸爸如此堅持,后來我才知道,原來是渴望成功的力量。
因為爸爸知道他只有一天的時間能學,一旦他學不會,可能以后就已經沒辦法學了,于是他想一定要成功,這樣一種力量,讓爸爸無論摔倒多少次都不放棄,最終他成功了,在渴望成功的力量下,爸爸居然只用一天就學會了騎自行車。
雖然那個年代物資匱乏,但是爸爸用自己的汗水換取了童年的快樂,爸爸那堅持不懈的精神是我學習的榜樣。
走進他們的童年歲月篇三
我的爸爸出生于皖北的一個小鄉村,是霍邱縣的平原地帶。一年兩季莊稼,小麥和水稻。奶奶育有7個子女,為了將他們拉扯大,奶奶在家里含辛茹苦,常常起五更睡半夜的去地里干活,日子過得很艱難。
在他少年的記憶里,常常半夜醒來,看到昏暗的煤油等下,奶奶一針一線的縫補衣服,是那么的專注、認真,夜深了,可奶奶的臉上卻沒有一絲倦意,是那么的專注認真,只是為了子女能穿上整齊的衣服去上學。當時的生活很清苦,但因為有爺爺、奶奶的細心照料,兄弟姐妹7個健健康康的長大成人。
爺爺、奶奶時長教育爸爸他們:為人要正直、誠實,工作要努力上進,有了成績也要謙虛等等很樸實的做人道理,在爺爺、奶奶的諄諄教誨下,他們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都在各自的工作中取得不錯的成績。
爸爸和他的小伙伴
爸爸小時候養了一條黃狗,是他最忠實的伙伴。它穿著一身黃衣服,一雙大大的眼睛,一雙尖尖的耳朵,可漂亮了。
爸爸和它有著極為深厚的感情。每到放學的時間,大黃狗就跑到村口迎接他。一邊汪汪的叫,一邊不停的搖尾巴。還會用爪子跟他握手呢。他最大的特點是看家的好手。稍有一點動靜,它就會汪汪地狂叫,是絕不會讓小偷進來的,陌生人也休想踏進院子半步。大黃狗吃飯的時候,先用舌頭把飯舔起來,送到嘴里,然后再用牙齒嚼一下吞咽到肚子里。
一天傍晚放學,爸爸沒有發現大黃狗的蹤影,于是一路狂奔到家,到家問爺爺:大黃狗去哪了?聽爺爺說大黃狗已經一天沒回來,可能是丟了。一聽這話爸爸嚎啕大哭,急忙跑到村里一處一處地尋找,可是大黃狗最終還是沒找回來,失去了最好的朋友,這成了爸爸心里難以抹去的傷痛。
釣龍蝦
在老爸的那個年代,鄉村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比如放羊,抓魚,摸田螺,或者是河里游泳。其中他覺得最有趣的就是~釣龍蝦。
首先準備好棍子,繩子,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道具~肉。然后做個類似魚竿的東西,當作釣龍蝦的武器。準備好后,把肉拋進水溝里,滿懷期待等著龍蝦上鉤。不用一會就會有動靜,這時要快速地提起竿子,有時會失望,竿子上并沒有龍蝦的蹤跡,這時就要地再一次把肉拋進水溝里,耐心地繼續等待著功夫不負有心人,再一次提起竿子時會驚奇地發現龍蝦上鉤了,這時候是最興奮的,充滿了豐收的喜悅。
爸爸的童年讓我很是羨慕,雖然清苦,但是過得很快樂。生活處處充滿了樂趣。童年,像是美味的糖果,許多年后,還能回憶那甜美的味道;童年,像是一把金鑰匙,打開我們那發自內心多姿多彩的世界。
走進他們的童年歲月篇四
每個人小時候應該都玩過游戲吧,我今兒就來給大家分享分享我爸小時候玩過的小游戲。
在爸爸那個年代,不像現在,有手機和平板電腦玩,那個時候連黑白電視機都是奢侈品。不過70年代的小朋友也有獨屬于他們的童年記憶,比如捉小魚、滾鐵環、彈彈珠等。
爸爸告訴我,小時候他喜歡捉魚。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他與他的幾個小玩伴在家門前的的小河里捉小魚,雖說水里很冰冷,可還是脫了衣裳,手里每個人拿著小竹網,穿起拖鞋,挽起小褲衩,勇敢地趟水去捉魚。水中的小魚十分靈活,怎么抓也抓不到,但爸爸也是一個機靈鬼,他說和幾個小玩伴先不停地拿起中等大小的石頭,在淺的地方先圍起來一座“小城堡”,然后再耐心地把小魚趕入自己設好的陷阱當中。哈哈,結果還真收獲了不少的的魚。
不過,最后他們把小魚兒們都放回河水中去,我想可能這就是他經常說要善待和珍惜大自然任何生命。
除了捉魚,爸爸還特別喜歡玩滾鐵環,在當時那個年代特別流行。夏日的傍晚,晚餐后,家家戶戶的小孩們都會拿起鐵環,跑到院子,大伙兒一起玩滾鐵環的游戲,二三人一隊玩接龍,滾道二三十米,每個小伙伴都要憑跑步的速度,手中鐵環滾動的平衡才能勝出,當年他的速度是玩伴中最快,我聽著都樂了。
聽爸爸講童年生活,我似乎感覺到他又回到了童年時的快樂時光。
走進他們的童年歲月篇五
漫漫童年,今天我們就來采訪一下我們的長輩們,了解了解他們那個年代的故事吧。
我們的采訪也并不是那么的順利。大多數的老人都帶著小孩子,怕孩子走丟而沒有時間來回答我們的問題;或者是不想回答我們的問題;或者隨隨便便的說幾句話;或者說早忘了之類的話。我們用兩個半小時才采訪了3個老奶奶,當然我們還沒有采訪老爺爺。
通過幾位老奶奶的敘述,我們都聽到了她們童年的痛苦和貧窮。她們哪里有我們現在那么好的條件。我們想吃吃想喝喝都行,可她們不行。
雖然沒有我們那么好的條件,但她們玩得同樣很高興。奶奶們玩的最多的就是跳繩和跳房子了,雖然這些游戲到現在已經算是古董了,但在他們的年代是再好玩不過了。聽著老奶奶們講的眉飛色舞,仿佛已經穿越到了他們的童年。那是童年時她們最美好的、最快樂的回憶啊!她們是多么渴望再回到她么的童年啊!
她們的學校是那么的破舊,但在她們的心目中也是那么的可愛。有一個奶奶說,他們的學校是個茅房,十分簡陋。“茅房”顧名思義,就是用茅草鋪成的簡陋的小房間,又臟又臭。窗戶都是破了洞的,用報紙粘上,湊合著用。如果要去學校得走很遠的山路,十分艱難。但她們不畏艱難,每天都堅持走著上下學,而不像我們,上下學都是家長車接車送。所以我們得珍惜這美好的上學時的快樂時光。
她們小時候吃的都十分寒酸,根本沒有零食吃。每天早上也就是吃幾個窩窩頭和一碗沒幾粒米的大米稀飯。吃過最好的也就是幾粒糖豆了。
過去人們的童年十分辛苦,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
走進他們的童年歲月篇六
童年是一支色彩豐富的筆,能畫出一幅五彩繽紛的畫,童年是一朵多姿多彩的花,在園丁悉心照料下向陽盛開……我媽媽的童年就像這五彩繽紛的畫,多姿多彩的花,充滿樂趣。
媽媽上小學的時候,每天都和同學手拉手,一起唱著歌來到學校上學。
媽媽最喜歡的就是跳房子了,跳房子的游戲規則如下:用粉筆畫一個都是格的房子,每個格子寫上數字,從1到8,再拿一個石子丟,從1開始丟起,必須從1跳到8,單格的就單腳跳,雙格就需要兩只腳跳,踩到線或跳出線算犯規,就要換別人跳,一個人全部跳完,成功返回才算贏。
媽媽和小伙伴們經常一起愉快地玩,她一會兒單腳跳,一會兒雙腳跳,輕巧地在格子間來回跳動,就像靈活的松鼠在樹叢之間穿梭,每一次她都能輕而易舉地連續過好幾關。玩著玩著,天色黑了,晚飯都忘記吃了,家長們都出來叫大家回家吃飯,大家才依依不舍地各自回家,并且約好明天一起繼續玩。
聽了媽媽說的童年趣事,我羨慕極了!
有那么多小伙伴陪著一起玩,我們現在都是各自在家玩電子產品,人與人之間越來越冷漠了,我想以后多和同學之間互動,多參與戶外游戲,少玩電子產品,留下更多美好童年的回憶。
走進他們的童年歲月篇七
外公的家鄉在農村。聽外公講,在他小時候,秋天稻谷收割完畢,空曠的田野就成了他和小伙伴們的樂園。他們會一起在草叢中捉蟋蟀,斗蟈蟈,在田野里打鬧。但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燜玉米的故事。
每到星期天,外公和小伙伴們就相約去地里燜玉米。首先要選好一塊平地,然后大家就分工合作,有的去挖坑,有的去找枯樹枝,有的到自家地里扳玉米,還有的去找曬干的土地。接著孩子們把找來的枯樹枝,擺放在挖好的土坑里,把土塊沿著土坑的四周一層一層地加高,做成一個堡壘狀。一切準備就緒,大家開始燒火,先用火柴點燃干草塞進堡壘里,等第一次放進的枯樹枝,燒得差不多將要熄滅時,再第二次添加枯樹枝。這時,將連皮的玉米一個一個地放進堡壘,用長長的棍子把燒著的樹枝撥一撥,以免玉米被燜焦,最后小心翼翼地用土塊把頂部封住。
等到誰喊一聲:哎!玉米熟了呦。
大伙變蜂擁而上,七手八腳地把香氣四溢的玉米挖出來,你一個,我一個,狼吞虎咽地吃起來。總有人吃太快,被燙得眼淚直流,或者兩手換來換去,被燙得直叫喚。吃完玉米后,大伙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原來大伙的嘴邊、腮幫上滿是黑灰,成了一只只大花貓。
當暮色籠蓋了天空,村里傳來大人們的一聲聲呼喚,小伙伴們才戀戀不舍地各自回家了。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夠穿越到外公的童年,和他們一起玩耍,一起燜玉米,嘗嘗那存在外公記憶里的美味。
走進他們的童年歲月篇八
有一天放學,爸爸接我回家時,在路上聽到“叮叮當當”的響聲,我掃視四周看到一個挑著擔子的人,敲著鐵塊。我問爸爸那是什么,他說:“那是賣麥芽糖的人。”停了一會兒又問我:“你想吃嗎?”我點了點頭。于是爸爸走過去買了一大包接著放在我手上,鼓鼓囊囊的,我險些沒兜住。
我們走在回家的路上,爸爸就給我講起他小時候關于麥芽糖的故事。
爸爸說,他小時候看見賣麥芽糖的人來了不知道有多高興。當那人用幾個鐵板相互敲擊發出那清脆的聲音時,那聲音仿佛如一股小清流從耳孔流進身體,喚醒了體內的饞蟲。
賣麥芽糖的人拿著的“吆唱”器具是幾個鐵片串聯在一起的,敲擊起來發出“叮——叮——叮——”的聲音,有著共鳴的效果,對他來說極富吸引力。
當麥芽糖那甜甜的味道飄散在籃球場上時,那無數只饞蟲就在身體里某個抓不到的角落,不斷地翻騰。
于是老爸會紅著臉,低著頭走到賣麥芽糖的人身旁,那人見了便問:“小孩子,有錢不?”爸爸咽著口水,很小聲地回答:“沒有……”“那你可以用牙膏皮子換。”賣麥芽糖的人給他提了個建議。
鐵塊、塑料也很難得,于是爸爸只好攢牙膏皮子,怎么攢呢?他決定積極刷牙,早晚各一次,還去親戚家去收集牙膏皮子,經過半個月辛苦的努力,老爸終于收集到了15個牙膏皮子。
這時,他便天天都盼望著賣麥芽糖的人快點來,月底的一天,終于聽到“叮——叮——叮——”熟悉清脆的聲音,老爸便馬上把裝好牙膏皮子的袋子拿起來,快速跑到賣麥芽糖的人面前,換來了三塊“珍貴”的麥芽糖。
他用衣服包起來回到家里,先把這三大塊小心地掰成一小塊一小塊地,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點兒放在嘴里,剎時,麥芽糖的甜香便充斥了整個口腔,可老爸說他舍不得立馬將它咀嚼吞咽掉,他輕輕地用舌頭觸碰,慢慢含化這份特別的“甜”,他想讓那甜甜的味道留得更久,更長一點。
我從爸爸童年的故事里體會到爸爸小時候條件多么艱苦,為了吃點麥芽糖要付出這么多努力,吃這么多苦,可真是不容易。
爸爸可沒讓我吃這些苦,他給我創造了這么好的美好生活,我得好好珍惜,努力學習,用優異的成績來報答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