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發小發小篇一
發小,就是一根冰棍輪流舔,一把瓜子分著嗑的人。
就是相互之間從來不稱大名,見面永遠叫外號的人。
就是不論有好事壞事,永遠第一時間給你報信的人。
就是不管你官大官小、錢多錢少,一見面就不停的數落你,而你卻一點兒脾氣也沒有的人。
就是平時多年不見,但見面卻一點兒也不生分,立馬就像老熟人一樣無話不談的人。
發小之間的友誼,常常不亞于親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
當你郁悶、悲傷、痛苦的時候,他們常常成為你最好的傾訴對象,因為他們更了解你,知道怎么安慰你、勸導你,陪你一起難過的醉。
當你成功、開心、快樂的時候,他們會和你一起“彈冠相慶”,擊掌祝賀,和你一起高興的醉。那些午夜過后仍在街頭踉踉蹌蹌、吆五喝六的醉鬼,沒準就是一群發小。
如今的社會,在權勢地位的誘惑和經濟利益的沖擊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變得越來越復雜了,也變得越來越世故和功利化了。
隨著親戚朋友、同學同事之間串門走動的次數越來越少,再看看在一個單元里住了多年卻不知姓名單位、從不來往的鄰居,不由得懷念起小時候一起“撒尿和泥玩兒”的小伙伴來。
發小發小篇二
一、在人生的旅途中,望你寫好這"歡樂三部曲"。
二、最恨的是你,因為你是我學習上競爭的“敵人”;最愛的也是你,因為你是我成長中為鑒的友人。今日一別,猶如管仲之失鮑叔牙,茫茫天涯,叫我到何處去尋找我最愛的“摯友”。
三、這個夏天,會有多少不舍,會有多少人痛哭,一張張再熟悉不過的臉孔,不言不語的回首一個個夏至,分離的季節,多渴望夏至未至。
四、輕輕的我們相聚一起,無限歡聲和笑語;輕輕的我們又要分離,情誼栓起彼此;畢業的我們再難相聚,讓我的祝福隨你一路。
五、不要勉強自己,明天沒什么特別!只是想你能完完全全陪我在你有時間我離開前。
六、將心停泊在彩云升起的港灣,偷偷把幸福刻在你的心間,用一縷友誼的絲線,將你我緊緊綁在歲月變遷的終點!
七、離別的淚水,趕走快樂的時光。離別的淚水,穿透你我的心扉。離別的淚水,化作友誼的縮影。離別的淚水,化作未來的夢想。祝愿我們,友誼,天長地久!
八、性命中有你,感覺精彩;回憶中有你,感覺溫馨;旅途中有你,感覺快樂;失落中有你,感覺堅毅;沉默中有你,感覺燦爛;兄弟姐妹中有你,感覺幸福!
九、回的時候,大包小包,包的都是你的心意;走的時候,大袋小袋,袋里裝滿家的記憶;在家的時候,隨你撒嬌;在外的時候,把人做好;走了,就安心工作;到了,就回個信息。
十、采擷一串串得夢,學校得嬉戲,回想起是那么絢麗;而成長得追逐,竟已一躍而過。世間得塵囂喧擾,似乎沉寂,但愿我們不忘過往。
十一、路遙遠,兄弟姐妹的心,心連心。一路走好常聯系。
十二、朋友是身邊那份充實;是忍不住時刻想撥的號碼;是深夜長坐的那杯清茶。
十三、離別,淚水成了留言,你說:這淚可以凝結成珍珠,變成永久的紀念。
十四、你沒有眼淚,一直都給我燦爛的笑容;你沒有挽留,一直都讓我做自由的選擇;你沒有轉身,一直都給我清晰的視線。離別只是暫時,愛你。
十五、離別得淚水,趕走快樂得時光。離別得淚水,穿透你我得心扉。離別得淚水,化作友誼得縮影。雖離別,但愿我們,友誼天長地久!
寫給朋友的離別贈言
給好朋友的離別贈言
朋友離別贈言
簡短朋友離別贈言
發小發小篇三
最近,一波熊孩子的絕交信,刷爆了網友的眼球。
“爸,咱絕交吧!什么愛與希望,都拉到吧!”
(求這位爸爸的心里陰影面積)
“xx,咱倆完了!注:每天最多說三句話!”
(等一等,不是絕交了嗎?每天最多說三句話是什么梗)
(這理由夠充分,話說私人財產不可侵犯嘛)
(絕交還是串通好了不成)
“xx與xx就此絕交,從此形同陌路。甲方指紋,乙方指紋。 ”
(這絕交信寫得夠正規的,還有指紋為證)
看了這些熊孩子的絕交信,我笑得差點從椅子上摔下來。
在大人看來,那些充滿喜感的橋段,人家孩子眼里,可是十分認真嚴肅的事。
大人覺得,為了一些瑣事而放棄友誼、親情是多么可笑,而孩子卻認為這可是天大的事,必須擺臺面上說清楚。
02
家長們看了這些絕交信,紛紛開始爆料自己與孩子間的絕交經歷。
有一次,女兒犯錯誤,我不僅批評了她,還打了她。中午我叫她吃飯,她生氣地說:我不要你當媽媽了,我也不吃飯了,餓死你。
(孩子,你說清楚,到底餓死誰啊)
我老公跟兒子昨晚口頭上斷絕關系了。互稱某人、某孩。我兒子對他爸說:我跟你絕交了,以后不能打我了。
(某人、某孩,這對父子也太有才了)
兒子經常跟他爸說:其實我早就想跟你斷絕父子關系了,只是我沒有錢交學費。
(難道你以為養孩子唯一花錢的地方就是交學費嗎)
我女兒喜歡跟她爸絕交。動不動就說:哼,我不理你了,別跟我說話。一會她又像個小尾巴似的,爸爸這爸爸那的。我假裝疑惑地問:你倆不是不說話了嗎?她很正式地說:時間已經到了。
(這孩子不是一般高情商啊,自圓其說,沒毛病)
兒子經常氣呼呼的:媽媽咱倆絕交吧!我說:好,誰也不理誰了。過了一會,我問他:媽媽給你弄水果吃好嗎?兒子樂呵呵地答應。一會我給兒子端去一盤削好的水果,兒子小嘴立馬撅著親過來。
(就這樣,一盤水果就能結束一場絕交啊)
看了以上種種,你與孩子是否也躺著中槍?孩子常常會說:我不理你了;我要跟你絕交;我要跟你斷絕關系。但其實呢?當時信誓旦旦地說出這些豪言壯語,轉身就拋在腦后了。
03
還有一波網友,吐槽自己小時候的黑歷史,看了真叫人笑掉大牙。
“我小時候和我一個要好的朋友絕交過,理由是她不再喜歡白娘子了,可是沒過一天,我倆又好得跟一個人似的。
04
其實,不論是口頭絕交,還是書面絕交,我們之所以覺得好笑,是因為從孩子身上,我們看到了曾經自己身上的影子。
都說歲月是把殺豬刀,刀刀催人老。而孩子是我們生命的延續與愛的載體。我們懷念的,或許是自己那永遠逝去的童真童趣。
成年人的世界里,不喜歡就默默離開,甚至連招呼也不打一聲。只有孩子會將自己的不滿,表現的這么突兀,這么明明白白。他們不爽就說,說完就忘,這正是孩子的可愛、純真之處。
更重要的是,從孩子身上,你徹底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寬容。
就像歌曲“美麗新世界”里唱的:應該學習嬰兒,再寬容一點,哭過就忘了。
這里是湯小小說育兒,有溫度有態度,歡迎關注我們
發小發小篇四
“砰砰砰——”樓下傳來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我立馬跳起來,穿起拖鞋跑了下去。“誰啊?”打開門,突然,一只手伸了過來,“喏,你的書,都多久沒來你家了?”定睛一看,是發小,嘴角微微上揚,拉著她進屋。
小時候。因為我倆家離得近,就經常一起玩。她每天早上跑來我家找我一同上學,我都每次叼兩個包子,我一個她一個,在路上慢慢吃。因她比我晚上幼兒園,所以我們不在同一個班。但她每次都抬個凳子屁顛屁顛地跑來與我一同坐,任憑老師如何勸說,她都不肯讓步;久而久之,老師也無力了,她得逞了。每每放學,我倆總拉著小手一起到校門口小賣部逛一番,拿出珍藏的零花錢買兩個棒棒糖,回家路上吃,談論著零食。
坐在客廳中,我們兩個已褪去了兒時的幼稚,聊得不再是哪種零食好吃,而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八卦新聞;但時而傳出的笑聲還是一樣的熟悉……不知何故,我們聊起曾經。
小女孩們都喜歡玩過家家的游戲,我們倆兒也不例外。我們總拿些小玩偶來當我們的“孩子”,我是“媽媽”,她是“爸爸”;帶著它們一起玩。我們總沉浸在這樣虛擬的世界中,樂此不疲。一次,我想搞點樂趣,讓游戲變得更真實一點。我提議道:“要不,我們給小熊剪頭發吧!”她看著我,含笑著點頭。我們便迅速爬起,在防止了到處搜尋著,上躥下跳,只為尋得一把剪刀……良久,一切準備就緒。我拿著剪刀,她拿著小熊,相視一笑,剪了下去,在它頭上留下了與一頭卷毛不相稱的`洞。“噗嗤!”我們一甩包袱,笑趴在了地上。
聊到這兒,我們相視無言,又如之前那般笑了起來。
天邊處吹來了一陣風,把那云吹散了,那輪明月現身了,格外耀眼……
發小發小篇五
友誼就像是放風箏,你在這頭,我在那頭。我們彼此緊緊連在一起,深深仰望。這是一種美,一種無言的默契,一種最真實的依靠!
我有個發小,叫程新琪。她瘦瘦的,長長的頭發,小小的嘴,個子有點矮。我倆不僅是朋友,也是閨蜜,還是形影不離的伙伴。她把我當成家人,我也把她當成親人。她在我家自然大方,我在她家也毫不拘謹。
這天下午,我領著程新琪去小賣部買了幾包零食,一起吃。我撕開一包辣條吃了起來。誰知她突然用一只手從我手里奪過辣條,抓了一把往嘴里塞。當時我快笑瘋了,為什么會笑瘋呢?因為我看見她往嘴里塞時,辣條一邊塞一邊掉!我嘆一口氣“:哎,就不能吃慢點嗎?想吃辣條就說唄,好像誰和你打搶似的!”看她一臉的饞貓相,我有些忍俊不禁。
因為我打小就離開老家到外地上學了,因而回老家就沒什么玩具。新琪把她最喜歡的玩具送給了我,并說:“這里面有我們小時候玩的許多玩具,一定要好好珍惜。”我接過玩具,連連點頭。
晚飯后,我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突然有一雙手,勒著我的脖子,爬到我背上。“啊!我快堅持不住了,快下來。”原來是新琪趁我不注意勒住我的脖子想爬上來。那時的我,已經被勒得快要吐了,她卻還在一旁笑。當我真嘔吐的時候,她急得連連向我道歉,然后又是幫我揉揉脖子,拍拍胸,又是端來溫開水。她對我的關顧,無微不至!
還有一次,我出去上興趣課,沒帶上她。她滿大街找我,而當時的我上課太投入,忘乎所以,當然渾然不知,哈哈!
傍晚時分,我回來了。她一臉責怪地問我去哪兒了,怎么不帶上她?我說:“去上課了呀!”她終于松了一口氣。
看!我的發小太在意我了吧。我希望我們的友誼一直保持下去!
發小發小篇六
大概是五、六歲那年,我們搬了新家,在那兒結識了我今生最好的朋友,她就是我的發小:妮妮。
似乎是多年未見的老朋友,那么小的年齡,又是初識,卻能整天形影不離,每天早飯后,妮妮就來到我家,我們一起過家家,跳皮筋,午飯后,妮妮又來找我,我們一起跳方格,下五子棋,雖然沒有什么玩具,我們玩得還是很開心,晚飯后,妮妮又早早的來了,我們一起坐在路燈下聊天,沒有什么可聊的,就這樣靜靜的坐著。總之,只要是在一起,彼此心里就有一種滿足感。
上學了,我們又在同一所學校,同一個班級,同窗十年。十年里,我們每天早上一起上學,晚上放學一起回家,妮妮家住在道東邊,我家住在道西邊,分手后,妮妮把書包放下就到我家。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十年里,不論有什么事情,我倆都是一起做,心里有什么小秘密,彼此都不隱瞞,用“如膠似漆”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從相遇到相識,我們不曾分離,從兒時到年近六旬,我們的感情有多深、有多廣,蒼天可以見證。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發小吧。
九歲那年,我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不久,又知道了妮妮的身世,原來,我與她同命相憐,而且我們倆還有太多的相似:
我的父親是繼父,他給我的愛是真心的,在家里我是受寵有加。
妮妮的父親也是繼父,他給妮妮的愛也是真心的,可是,她得到的母愛遠不如我,因此,她受了很多委屈。
我的父親性格內向,平時少言寡語,愛好下棋,他技術高,人緣好,又很勤勞,總是閑不住。
妮妮的父親也是內向型,語言也很少,也愛好下棋。他是個人人都豎大拇指的老好人,他們倆都是常年病休,所以,他常來找我父親下棋。每次,我父親看見他來了,先是一笑,然后說:“老陳,你來了”,接著,放下手里的活計,去拿棋盤。他們倆下棋很友好,自始至終都不說一句話,默契的無須語言。你看,就連父親的狀況都那么相似。
我父親臨終前說:“昨晚我夢見老陳來找我了”。父親走后,母親說:“老陳在那邊也離不開你父親這個老朋友”。聯想到我和妮妮,也會像父輩們一樣,今生今世不分離。
小時候,我們都很窮,身為老大,要替父母承擔家庭重任。說來也怪,那時候人窮水不窮,山不窮,所以,我們小時候有辛苦,更有收獲。我們還能苦中找樂。給童年增加了許多歡樂色彩。
春天,除了挖野菜,最有動力的就是割青草,因為青草可以賣錢,我倆每天放學后就搭伴割青草,割一把,比一比,看誰的草長,捆一捆,比一比,看誰的捆重,賣了錢數一數,看誰的多,拿到錢,看著對方的小臟臉兒,不知道是為收獲而笑,還是為小臟臉而笑,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個笑是發自內心的,因為笑得很甜很甜。
夏天,到河里摸魚,和男孩子一樣,挽起褲腳,跳進河里壘水壩,把水一盆一盆地往外舀,水舀干了,你再看:魚兒在活蹦亂跳,抓魚的人也在活蹦亂跳,等到小手捧著勝利果實的時候,一個個都成了小泥人,回家的路上,想著豐盛的晚餐,心里美美的,小花臉中露出的`笑容,生旦凈末丑全占齊了,那絕對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秋天,到山上去拾草,有好玩的先玩,有好吃的先吃,看到太陽下山了,急急忙忙的抓幾把,多少次因為拾得草太少,回家挨訓,訓完后再掏衣兜,左手掏出酸棗,右手掏出野果,還有給父親治病的藥草,弄的母親哭笑不得。第二天,我倆還互交流挨訓的過程,象是說故事一樣那么開心。
還有,秋天最喜歡干的就是刨地瓜,你能從中真正的理解“秋天是個收獲的季節”。刨一下,沒有,就再刨,直到看見地瓜,刨一個,還想第二個,哪還管累不累,看著收獲的果實在增加,高興還來不及呢。再說,地瓜藤子曬干了也可以吃。
冬天,每個人提著小框,蹲在工廠大墻外,邊等車邊聊天,看到車來了,一哄而上,剛出爐的煤渣還能取暖呢,撿到銅比撿到鐵更高興,因為銅比鐵能多賣錢。
我們還另有開心的時刻呢,比如:周末去逛街,兜里沒有幾個錢,只要是商店就進,進去以后什么都看,邊看還邊說:“我穿這個好不好看”?“這個肯定適合我”。“我還想買這個。”
有一次,在柜臺看手表,我們多么希望能有一只自己的手表,看得非常入神,這時,有一個男青年在后面擠我,我朦朦朧朧覺得不對勁,就對妮妮說:你到這邊來,角度好,看得清。說完,不容她思考就把她拉過來,等到那個人又去擠她時,妮妮明白了,我倆也不顧場合,放聲大笑,把那個人笑跑了,可是,等到我們又逛下一個商店時,發現那個人還跟著我們,我倆毫不懼色,看著那個人邊笑邊說:他又跟來了。后來就是有意識的走一走,回頭看一看,那個人還真是一直跟著我們,最后終于被我倆笑得沒影了。后來想一想:在那當時,兩個女孩子,哪來的膽量?著實玩了一把“貓耍老虎”的游戲。
還有一次,我們到俱樂部看電影,坐在我旁邊的是個軍官,當他對我動手動腳時,我不知哪來的勇氣質問他:那是哪個部隊的?那個人先是很一驚,而后臉紅了,站起來就要走,臨走時對我說:明天中午十二點在大門口等你。回家后,我們就開始布署抓流氓,找了好多人,安排得很周密。
第二天,我們早早地來到俱樂部大門口,看好地勢,躲在暗處,那陣勢可以拍驚險大片了,我們一直等到快一點也沒見個流氓的影子。雖然虛驚一場,可是我們還是很高興,因為我們每個人都覺得自己非常勇敢。
從那以后,我母親就很少讓我出去,她說:大姑娘不要太張揚。可是,那時候文化生活很枯燥,看電影就是奢侈的事情,每當部隊大院放電影,我想看,又出不去,急得我直往窗外望,這時候妮妮總會出現,她一個手勢,我就偷偷的跑出去,只要出了門,我們倆就象放飛的小鳥———天高任我飛了。
夏天的傍晚,我們也常去公園散步。記得有一次,我們三個人在公園里散步,暢談著夢想與未來,走著走著,妮妮猛然一跳,摘下一朵鮮花,我剛想大笑,耳邊傳來一個可怕的聲音:罰款五元。公園管理員的聲音未落,我們三個人幾乎是同時用哆哆嗦嗦的聲音哀求:老爺爺,原諒我們吧,我們再也不敢了。妮妮還把花送到老爺爺眼前說:這個還給你吧。也許是三個花季少女的可愛,老爺爺看著看著笑了。要知道,那時候五元錢是個老大的數字,你說,我們能不哆嗦嗎?
其實,我倆有著不同的性格:我屬內向型,話語較少,妮妮性格開朗,平時都是她說,我聽,她逗,我笑,默契的也無須語言。從小時候開始,妮妮就處處護著我,如果有人敢欺負我,她就會奮不顧身的挺身而出,如果有人敢語言中傷我,她為我極力辯解,沒有理也強詞奪理。直到今天,她仍舊這樣護著我。
因為母親的緣故,妮妮在家受了不少的委屈,所以,我也總是牽掛著她,妮妮回家沒有飯吃是經常的事,因此,她也很自然地成為我們家庭的一員,哪怕是喝粥,我也要給她留一碗。只要我一進家門,媽媽就會問:妮妮來了嗎?
過新年了,沒有錢買新衣裳,我就幫她把舊衣翻新。有一年,女孩子流行穿紫色衣服,我瞞著母親從工資里克扣出一點,買了兩米布,回到家里,不加思索,拿起剪刀就裁,一量身,廢了,妮妮害怕了,問我怎么辦?我二話沒說,把廢了的布藏起來,又去買了兩米,不一會,我們倆就穿上了流行的服裝,樂得妮妮一個勁的夸我聰明、靈巧。
畢業后,我下鄉了,妮妮還是常常到我家,明知道看不見我,還是忍不住地要去,哪怕站一站也好。節日里,知道我要回來,她就早早地來到我家等我。我回城的那天,她高興的拉著我,在紀念塔前我們拍了一張照片,這張照片能印證我們的感情:象天那么高、象海那么深。這張照片也留作我們永遠永遠的回憶。
我常常在想:等到我們老了,不對,是等到我們更老的時候,七十歲、八十歲,或者是九十歲?那時我們會怎么樣。
溫暖是一種永不退色的記憶。如今,夕陽已至,我不能停止回憶。但是,我要告訴妮妮:如果有來生,我還選擇你做我的發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