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電影或者活動之后都喜歡寫一些讀后感,這樣能夠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和活動有著更加深刻的內容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理想的讀后感理想的閱讀讀后感篇一
最近,我認真閱讀了朱永新教授所著的《我的教育理想》一書,深受感觸。
《我的教育理想》一書,共十七章。前十章是上篇,后七章是下篇。內容多而深刻。尤其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第七章“我心中的理想教師”中的內容。
教師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教育需要用心,需要有愛。作為一名教師,愛孩子,不是光給孩子們知識,教育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以積極的生存心境、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待生活。因此,作為一個教師,我覺得應該具有不探索、不斷創新的精神,做一個教育上的有心人。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們永恒的主題。沒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動中洋溢著激情、詩意,也不可能有優質的教育。為了未來的教育,我們這些做教師的必須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也許我們離人們心中的理想教師還有一段距離,但我們有決心更有信心將這段距離逐漸縮短。
當然,我做的遠遠還不夠,大教育家的理想閃爍著智慧的光芒,照耀著我年輕的心,今后,哪怕工作再忙,時間再緊,也要擠兌一點閑暇,讓自己靜下心,仔仔細細地拜讀一些經典作品。
曾經看到這么一段話:“教育家和教書匠的一個最大區別,就是教書匠甘于平凡,而教育家追求卓越。”我想我會選擇追求卓越。盡管我離卓越還相距甚遠,我所做的很微不足道,比我優秀的人還有很多很多,但我一直相信厚積才能薄發,用心的人最接近成功!
理想的讀后感理想的閱讀讀后感篇二
柏拉圖(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臘哲學家,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他們三個被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理想國》是柏拉圖一生最具代表性和影響最為深遠的著作。這是一部典型的大綜合著作,其中將哲學、政治、倫理、教育、心理、社會、家庭、宗教、藝術等等諸多問題結合在一起,錯綜復雜。
1、正義就是有話實說有債照還;
2、正義就是幫助朋友傷害敵人;
3、正義是強者的利益;
4、不正義比正義有利。這四種說法看似接近生活很合理,但是柏拉圖一一剖析,找出了其中的缺陷,對于我們人生道路的選擇有深刻的啟示。
柏拉圖《理想國》中提到很多教育問題,對后世教育也有深遠的影響,盧梭曾稱贊“它是一篇最好的教育論文,像這樣的教育論文,還從來沒有人寫過咧”也有一些說法“只要柏拉圖的《理想國》與盧梭的《愛彌兒》留存在世,縱令其它教育論著被毀,教育園地也是馥郁芬芳的。”書中的教育思想精辟深刻,讓我受益頗多。
《理想國》中強調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柏拉圖認為,兒童階段接受了音樂文藝的教育會變得溫文有禮,對丑惡的東西反感,等到長大會受他所接受教養的影響,便會與理性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他認為孩子應該從小實地見習戰爭,也從音樂中、游戲中養成遵守法律的精神。柏拉圖也提出,不要強迫孩子去學習,要用游戲的方法,這樣我們可以在游戲中更好的了解他們每個人的天性。
《理想國》中也注重了人文素質的培養,提倡學習音樂,藝術,文學等等,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從而使心靈更和善美好。科學與人文的結合更利于人的發展,學生也應體驗到生活的樂趣,藝術的陶冶從而使心靈更充實美好。
《理想國》中提出女子也應該接受教育。柏拉圖認為,一定要給女子和男子以同樣的教育,女子也要學習音樂、體操和軍事教育,因為“同樣的稟賦應該給以同樣職務”柏拉圖的這種思想打破了古代的傳統觀念,認為男女平等,天賦和才能相當的人就接受相同的教育、訓練,接受相同的職務,這就為婦女提供了學習和發展才能的機會,是很偉大的教育思想。
當然《理想國》中也存在一些不理想的地方。柏拉圖認為,為了使城邦一直強大,就要控制他們下一代的出生,他認為,最好的男人必須和最好的女人盡多結合在一起,最好結合者的下一代必須培養成長,而最壞者的下一代則不予養育。首先我對這種夫妻的結合方式不認同,這種結合方式對于人們并不公平,其次對于小孩的處理方式太過殘忍,生命本就是可貴的,一生下來就要被處理掉,我們沒有這樣的權利,而且這樣太過重視先天因素了,忽略了后天教育和環境影響的作用。還有,不讓親生母親照顧自己的孩子,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都缺乏親情和母愛,一個缺少愛的國家是很可怕的,而且這也違背了人的本能。
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確實蘊藏了智慧和思想,它對后世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理想的國家中是存在很多理想的東西無法實現,但是柏拉圖同樣認為這是有價值的。所以我們不能因為一個國家不能在現實中管理得像描述的那樣好就否定這些理論。理想國是我們的一個目標,一個美好的目標。
所以,正如永動機的失敗,生物實驗2號的放棄,瑪雅帝國的滅亡,歷史不斷驗證:理想國是不存在的。
理想的讀后感理想的閱讀讀后感篇三
《理想的風箏》是一篇讓我覺得很好的作品,這一篇的文章的作者不是蘇叔陽而是舞墨狼,這也是我從來沒有聽過的作者,不過,當讀了他的文章后,我就被他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他文章中優美的文字,一下子進入了我的眼眶。讓我讀了一遍又一遍,好像讀不膩似的。
其實,這一篇文章,在我感覺中,是作者的理想,一開始是像愛迪生一樣的大發明家,可是,自己發明東西被父母無情的毀掉了。第二次是想當軍人,因為作者的爸爸當過兵,所以在作者的記憶中的故事里,關于軍營生活的故事數不勝數,嚴謹的作風,過硬的素質,還可以保衛祖國和人民,多么光榮而偉大的事業,軍人成了我的一大理想。可是,作者因為近視帶上了眼鏡,帶個眼鏡怎么能瞄槍打敵人呢?第三次是當一名新聞工作者,因為寫上一兩篇文章,令作者最興奮的是投出去的一篇稿子居然在市里的日報上發表了,當時作者高興的一夜沒有睡好覺,想不到自己的作品還真有人認可。可是,又因為高考成績而放棄了。不知不覺,作者最終還是成為了一名散文家。這也是一個令人羨慕的稱號。
在生活中,也會有像作者一樣的人。當時,想要長大后成為一名宇航員,可以在無限的宇宙中翱翔,可以探索宇宙的奧秘,可是,因為視力的下降而放棄了這個理想。有時也想當一名研究電腦的,可是,看見電腦,碰上鍵盤和鼠標,就好像中了什么魔法,只是想要玩游戲。所以,有放棄了。就這樣反反復復的打擊這我的心靈。
失敗是成功之母,作者的失敗其實沒有讓他全部放棄,他最終還是成為了在文學史上很偉大的人,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不過,我覺得,只要寫的好就會是一個好的作家,舞墨狼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其實,我覺得作者不應該如此輕言放棄,應該堅持下去,因為堅持就是勝利,只要我們的毅力夠強,成功會出現在我們的眼前,我們會把成功牢牢拴在我們的手中!
理想的讀后感理想的閱讀讀后感篇四
《夢想點亮人生》書里的名人故事都讓我很受感動,但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童第周的故事。
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鄞縣一個偏僻的小山村。由于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他根本上不起學。當看到別人家的孩子背著書包高高興興地去上學,童第周的眼里充滿了羨慕之情。之后,他的大哥節衣縮食將他送到浙江省立第四師范學校讀書,期望他努力學習,將來回家幫忙自我養家糊口。可是進入學校的童第周,心中卻有著自我的奮斗目標——考入省內名望極高的寧波效實中學。由于他沒有理解過系統的教育,基礎太差,大哥十分擔心。望著大哥猶疑的眼神,童第周堅定地說“我必須能考上!”從此,童第周一絲不茍地備考,刻苦學習,不放過一分一秒的學習時間。
憑著這種“水滴石穿”的精神,童第周最終考上了效實中學。可是他的成績卻是倒數第一。應對成績單,他沒有退縮,心里暗下決心:別人能做到的,我經過刻苦努力,也必須能做到!于是抱定信念,童第周開始了艱難的學習之路,他每一天與路燈為伴,天剛蒙蒙亮,他就在路燈下讀外語,夜晚寢室熄燈后,他還在路燈下自修,學習。經過艱苦的學習,童第周畢業時考取了復旦大學。之后,他大學畢業后又去比利時留學,一向堅持著他刻苦鉆研,勤奮好學的精神。并發表了一篇篇極具學術價值的論文,在國內外生物界引起了極大地震動。
有人以往說過“一個人成不成功,關鍵在于他的信念和精神。”童第周就是這樣,正因為心里懷揣著夢想而堅韌執著,腳踏實地地實現了自我的人生夢想。這也正是我們要實現自我的人生夢想所必須具備的品質啊!
同學們,讓我們以童第周為榜樣,向著自我夢想的星空飛奔吧。我相信,只要心中有夢想,一步一步去實現它,就必須能走向成功!
理想的讀后感理想的閱讀讀后感篇五
今天我讀了?理想點亮人生?后,受益匪淺。我不僅知道了許多震古爍今的大人物,而且還知道了大人物背后的小故事,小故事支撐起了他們的光環,而日后的榮譽也正是因為這些小故事才獲取的。
理想是一艘船,它承載著我們的憧憬與夢想,駛向幸福的彼岸;理想是一盞燈,是一盞明燈,永遠在我們心中點燃,照亮我們前進的方向。
巨大的建筑,總是由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何不做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這些零碎事,就是為此。大文豪魯迅的話讓我感悟到要理想,不要空想。
張海迪真讓我敬佩,看到村民有病,她居然為了村民的健康而學習了針灸,學就學吧,她居然拿自己來做實驗,她在自己身上不知扎了多少針,慢慢才摸索出針灸的奧秘。她還積極解剖小動物,努力學習,不久后,她自己就會看一些普通的風濕感冒了,不僅如此,她還坐著輪椅登門送藥、問候、診斷。她成了一個偉大的榜樣。這一切,就是她小小的理想。
理想是一個種子,只要我們向著它生長的方向不斷努力,小種子也會變成參天大樹。一個小小理想的力量,誰能低估呢?我希望我只要努力學習,就一定能把理想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