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散文作文300字篇一
不一會兒,秋雨如約而至。攜著微涼,從光潔的青石板小巷滴落;從搖著櫓的阿婆歌聲中滴落;從青磚瓦房、亭臺樓閣中滴落;從案頭一頁詩箋中滴落......那樣柔柔的、輕輕的落進筆底、落進心里、落進江南水墨里、落進唐詩宋河中。
江南的雨,總是那樣的輕柔。如同江南女子的笑靨,嬌柔而美好。煙紗雨霧,柔籠嫣然,似幻存真,朦朧的美,恰若初見。忍不住將手探出窗外,雨滴如花,那細雨就這樣輕輕柔柔的落滿掌心,溫柔、纏綿而多情。醉了丹青,覆了水墨。微涼的指尖,繾綣一副永不褪色的畫卷。
云,倚山攜水,聆聽風中的笛音,綿長、悠遠。紅顏,青衫。永遠流傳的神話,不倦的詩篇。誰在斷橋上執傘?誰又在煙雨中等待了千年?輪回中,古今同影的章節,續寫了人間月缺月圓、離合悲歡。
煙雨,那般空濛。揣摩了多少如煙往事,若隱若現,淡卻不散。煙柳婆娑,于風中、雨中獨舞千絲萬縷的情愫,欲系長久的纏綿。翹首江岸,那些過往的船帆,承載多少婉轉的期盼。楓橋上,萬古幾多斷腸詩句,淺醉輕愁了似水流年。
煙雨江南,終是眉頭心間的一聲輕嘆。是滄海桑田中一把收不起的油紙傘。是風弦上,一抹永恒的韻律,淺唱水云間。
一場秋雨,幾縷炊煙,隱逸多少樓臺?誰的吟唱這般穿簾而過?細雨籠煙,雨過花落。一場秋雨一場寒,那些水意,那些幽思,那依稀薄涼,縱向靈魂深處的紅箋小字彌漫著思念。風聲、雨聲,可否渡心聲?
簾外雨潺潺,望著這纏綿的雨,我想起了你的堅強,你的勇敢。任憑病魔纏身,你依然堅持著你的事業、創作著一首首動人的詩篇。品讀著你感人的詩句,肝腸寸斷。惟愿與你相依在光陰中,捻過時光的波瀾,清幽的、慢慢的在指尖流淌、細數流年。
秋雨還在淅淅瀝瀝的下個不停。無心于任何事,只想這樣靜靜的望著窗外,希望我的心聲可以穿過雨簾,借每一個雨滴,串織著對你的思念與祝福,溫潤心靈、安慰憂傷,化作萬語千言,在煙雨中彌漫心香一瓣和深情幾許。
守一窗煙雨,讓心靈靜靜徜徉,尋覓撿起片片剪影,輕輕展開,于唐詩宋詞中找尋你的模樣,于平平仄仄中追尋你的蹤跡。那些唱過的歌、流過的淚、走過的路、經過的事、遇到的人,珍藏于心,每每回憶,便是滿滿感動。
雨,是一種穿透歲月的美麗。面對人生煩憂,不亂于心,如雨淡然微笑,從容處之,是一種最美的姿勢。面對時光荏苒,不困于情,如雨櫛風沐心,踏歌而行,是一種最美的情懷。面對生命起伏,不惑于世,如雨用心經歷坦蕩如滌,是一種最美的優雅。
雨還在悠悠的彈唱,只為有心之人飄灑,只為用心之人釋然,只為唯心之人傷懷。風弦之上,滌蕩心靈的音符,穿街走巷的煙雨,向這古老的江南小鎮敞開了多情的懷抱,洗盡鉛華,萬物清新。
天青色等煙雨,若可以,將我留在江南煙雨里,留在唐詩宋詞里,等你......
散文作文300字篇二
時間在指縫中溜走,卻愿用一切來換一個時光機。——題記
九月,微風飄絮。
只聽見“聽說來的可是個大美女,長得是那種萌萌噠的,學習成績那可是一流的?!边€紛紛爭著要和她坐同桌。插班生來了,伴隨著同學們的掌聲,果不其然,是個才女,剛上完第一節課,同學們都圍著她轉。該排座位了,沒想到的是,和我做了六年的同桌,卻要在初中被迫分開。心里悶悶不樂的,我囑咐她說:“不要以為你跟我分開坐了,我就不會盯著你了,你要乖乖的。我可不允許因為一個座位而丟失里一個好朋友哦。”她對我笑了笑,并且保證絕對不會。
可是,事實卻并不是這樣。我看著她和新同桌相處的十分融洽,心里原替她高興,可是,后來他卻慢慢的忽略了我,慢慢的也不再跟我一起回家,一起上學。每天上課,只見她和同桌聊的其樂融融。有一次:鈴聲響了,我們都準備去吃飯,我還興致勃勃的點好了菜,一直沒吃,就等著他和我一起吃,沒想到,他看到我后,只是對我冷漠的說了一句,我今天就不和你一起做了,我得去陪我的同桌了說完這句,我的心情啪的被打了下去,變得更加無法忍受。
吃飯時,大口大口,心想:怎么能這樣,有了新同桌,就不打算理我了嗎?哼,不理你了。
回到教室后,我找到她,并且很氣憤的跟他說:“我們絕交吧!”她后知后覺的反應過來了“什么,你在開玩笑嗎?”我頭也不回的就跑開了。放學后,我第一個沖出教室,外面下著磅礴大雨,可我卻依然跑了出去,與誰把我的衣服,頭發全淋濕了,我邊哭著,邊想。誰知,一塊石頭出現在我面前,當時,眼前一片黑暗,我被絆倒了,臉剛好進入到泥潭中,整個臉都是泥,剛想起來,一輛車自由飛速的開過,車濺起了水花,直撲過來,把我的鞋也弄濕了。( )
我回到了家,立馬沖到臥室大聲哭。由于感冒發燒,第二天也沒有去上學。她幫我把作業帶來,并且幫我寫好作業的內容,放到窗口就走了。我叫住了她,問她為什么沒有理我,而且忽略了我。她只能說出來了,沒想到竟然是因為我生日也快到了,她想給我準備一個驚喜,最近一直在和同桌討論,并且請教策略,才忽略了我。我聽完后十分慚愧,連立馬通紅,只好默默低下了頭。
還沒等我來得及開口說聲對不起,她已經整完書包回家了。沒想到,這一走,居然讓我們就這樣相隔兩座城市。
我慢慢把手放下,發現我正坐在我的床上,我的手上沒有粘乎乎的奶油蛋糕,我的床頭沒有那張車票,手機的顯示屏上的的確確是20xx年,但我的臉上還掛著笑容。
過去之所以美好,是因為總有那些你改變不了的小遺憾,保存著那些至今還新鮮的感覺。把你的過去拿出來回味一下,那份喜怒哀樂一定還在你的臉上。
散文作文300字篇三
“踩一朵蓮葉,跟隨夢的腳步,在夢中的一切,都是清雅自然的,遠方有一女子,秀手輕彈一曲琵琶,我感到迷人的醉,那是我很久以前的夢……我想要輕輕觸碰她,她卻只是微笑,這個夢叫做青春,多少青春渲染離別呀……”
僅僅說這有些文章的寫法,因為那些做自作聰明的人多了,奇異文章也能夠被評選為推薦,因為那些感悟人生的奇葩文章存在,能夠使20歲的青年活的像60歲似的,誰可以想象得到,在那些作文里,真的那么好嗎?清靜幽雅地過去一生,僅僅是因為活著而活著嗎?那是不是魯迅所說的浪費時間嗎?那是快樂嗎?那是獨自的自以為聰明的愚蠢罷了。
單說那些寫法,“踩一朵蓮葉,你悄悄飛到我的身邊?!薄岸嗌偾啻轰秩倦x別”,有時候這樣寫固然是好的,給人賞心悅目的效果,于是這樣被人所念好,那些寫的不好的,便努力學習那些寫的好的人所“學習”,其實不過就是模仿罷了。假如評卷人單是喜歡紅花,那他的學生們便會寫“漫山遍野開滿了紅花”。一人固然是美,二人,三人,四人一齊寫這樣,千篇一律,固然也顯得不美觀了,沒多大意思了。
在我第一次進的時候,初看一兩篇文章,感覺寫的很好,越是再看,越是無趣,千篇一律了,總是寫的那么傷感,總是要如同夢幻般的神似,吃東坡肉,一次吃不膩,兩次吃不膩,三次吃不膩,第四次便是吃膩了。說再多在沒有多大意思希望某些人在選擇文章時在不同的文章上給予不同的角度來看,當大作家光臨小寒舍的時候不能叫人家笑話。有些推薦文章,我就不說是誰了,極其沒有文學性,今天我看到一篇英文詩歌是這樣的:
i love my mom!
yes! i love my mom!
yes! my mom give my all!
she is how nice!
“oh,you is(be動詞用錯you 后用are)my mother!”
i love my mom!
我做的翻譯:我愛我的母親!是的!我愛我的母親!是的!她給予了我所有!她是那么美麗!我愛母親!
我看了十次竟沒看出其中的妙處,畢竟詞都用錯了,還有奇怪的是,就這樣風韻百出的文章竟然排在詩歌的第二,這將是會是屬于什么問題的歸類呢?
最終我也不想說些什么,只希望各位的文章不要千篇一律,所有的東西細節,或者大致含糊,不明文章中心思想,或者是關于如何不奮斗的文章。評卷人我也誠懇地你們考慮一些事情,不要將與你思想不一致的人拒之門外,我們所有人都喜歡即使是用白話說清一件事的文章,也不愿意要一個由庸俗的詞語組成的一套攤煎餅。
散文作文300字篇四
小時候,每到過年前,我們便有些興奮的。因為,總在臘月的某一天,定會看到一個戴著一頂舊氈帽的中年人,挑著一個又黑又大的“鐵葫蘆”在村頭出現,口里喊著:“爆米花啰”,我們實在是受不了這誘惑性的吆喝,便央母親兜了一升白米,帶著幾根柴火去爆米花吃。
舊氈帽把那白森森的米很小心地從“鐵葫蘆”的小嘴上抖落進去,擰緊閥門后,便架起“鐵葫蘆”,在那機器下面添了柴火,便開始運作了起來,那師傅一邊用扇子扇旺那呼呼叫的火,一邊不停地轉搖著那“葫蘆”,還時不時地看看搖把上的壓力表,我們圍在他的四周,眼巴巴地看著那在火上不斷在滾動的“葫蘆”。時辰一到,坐著的舊氈帽便立了起來,先在“鐵葫蘆”的尾部綁上一個長長的布袋子,然后用腳支住那機器,一只手握住長柄用力往下一摁,只聽得“砰”的一聲巨響,一股熱浪伴隨著陣陣稻米的香氣便在空中彌散開來,那膨化了的香嫩酥脆的爆米花便從那長長的布袋里冒著熱氣被倒在了母親早早準備好了的簸箕上,此時的我們便會歡呼著蜂擁而上,用稚嫩的小手捧著熱乎乎的爆米花急急地往嘴里送,那可愛的胖米粒兒,牙一碰就脆,舌一舔便化,如果是放了糖精的,那便更有一股香潤的甜味兒,那時,那怕就是吃得再多,也總還是感到沒吃夠味,就是年過完了,我們還在“嘖嘖”地回味。成年后,離那爆米花香的歲月越來越遠,雖然現在還常常能在大街上看到有人用一個大大的塑料袋,裝著爆米花放在小推車上在叫賣,我也偶爾買些回家,可怎么吃也吃不出當年的那種味道來。
小時候只是一味的在意爆米花的香甜,未曾想過那“鐵葫蘆”的神奇,現在喜歡敲打些零零碎碎文字的我卻突然莫明其妙地把能爆出米花來的“鐵葫蘆”與寫作聯系了起來。其實,寫作與爆米花卻是有幾分的神似。
一篇文章寫出來總是要表達某種思想的,思想是文章的精髓和靈魂。像人一樣,如果沒有骨架,血肉再多也無處所依,同樣,如果一篇文章洋洋灑灑的寫將出來,卻不見筋骨,與行尸走肉又有何異?不過是文字的堆砌,或是無病呻吟之后的不知所云罷了,毫無價值的文字,讓人一無所獲,不僅證實了作者的淺陋,更是有罪于讀者的,因為讓讀者浪費了其閱讀精品文章的時間和精力,而浪費別人的時間是最不仁道的,魯迅先生說:“浪費別人的時間無異于謀財害命”。因此,為文貴在立意。要中心明確,言之有物,要讓讀者有感,有悟,有得,才是寫文章的目的。如果思想模糊,內容空乏,如果只是幾個文字在文中翻來滾去,讓人讀之味同嚼蠟,便失去了寫作的意義,會招致自己的不堪,便類似于“鐵葫蘆”裝了主家的白米后,炒來炒去的,最后卻是一聲悶響,倒出來的卻是原來的幾粒烤糊了的大米,那么這位操作手除了要賠主家的大米外,外帶要賺得幾聲罵的。
“鐵葫蘆”爆不出理想的米花來,不外乎這幾種情形,第一種情形是那容器里沒有大米,玉米等材料,也就是“肚里沒貨”,所以,無論怎樣的燒,怎樣的轉,一聲爆響后,放出來的就只能是一陣烘人的熱氣,只博得看客的幾聲哄笑而已。這就如同網絡文學中出現的許許多多的“假大空”的文章。凡是上過幾天學,認得幾個字的,都敢拿起筆來涂鴉,用文字來附庸風雅,證明自己是文人,文人于己于人都是有幾份灑脫的,這便是中國文人越來越多,而真正的文人卻越來越少的原因。殊不知,寫作是需要真實的材料,真正的學問的,此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得有一個厚積薄發的積累過程。古人云:“閱書百紙盡,落筆四座驚”,“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看來要想用“有神之筆”達到“驚四座”之效,把心沉下去,靜讀萬卷書,這種功夫是斷然少不得的。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的自勉聯,便道出了讀寫的真諦:“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
第二種情形是,“鐵葫蘆”的肚子里倒是有白米等材料,只是機器下面少了烈火的燒烤。沒有烈火的煅燒,沒有內能的.膨脹與擴張,無論那搖把轉得多激烈或多優雅,便連最后的一聲響也是沒有的。西方有一個“學者”,嗜讀成性,手不釋卷,逢書便讀,窮其一生,閱盡世間所有文字,可謂“學富五車”,只可惜該先生是一個只進不出的“吝嗇鬼”,臨死也未曾有一字半句留存于世。只知積累,而不知運用,無濟于事,實為一“書蟲”而已,不過是“兩腳書廚”罷了。如此,再多學問又有何用?雞雀常在進食時總要吃些沙石以助消化,而沙石僅從雞胗和雞腸里過一趟,什么模樣進去就什么模樣出來,不像食物,營養被吸收了,廢物排出體外也能成有機肥料,至少肥了一方土,深受土中的小草所歡迎。而沙石還是沙石,干干凈凈的進去,卻是帶著臭味骯骯臟臟的原樣出來,很有些像不知選擇,不懂斟酌,不去推敲,不去磨煉,生搬硬套的作文。吃得再多再好,如果不去消化,不去運動,存于體內或原原本本的拉了出來,于身體是有大礙的。
第三種情形是,貨也有,火也烤,可就是缺乏經驗與技巧,不是轉得快了就是轉得慢了,不是早了就是遲了,總是掌握不了時間,把握不了火候,所以“砰”的一聲,不是生了就是焦了。這樣的情形大多是生手,就像我們這些愛好文字而剛開始學寫作的新手一樣,還沒弄懂如何布局謀篇,尚不知起接轉襯,該怎樣起承開合,便急不可待地敲著快捷鍵向文檔里輸文字,鼠標輕輕一點,文章就成了,便有些自得,輕噓一氣:“寫文章原來如此容易!”以為書看得多了,筆動得多了,文章自然也就寫得熟練了,這自然有道理,然而,并非多就能熟,也并非熟就能生巧的,有人十年如一日地從事同一項工作,以為自己經驗很老到,技術很高超了,可是他十年后的做法和十年前的方式沒有絲毫區別,沒有絲毫長進,這就只能說他簡單機械的進行了3650天的重復,是一點成就也沒有的,頂多算是一“匠”,卻是永遠成不了“師”的。更何況有些功成名就的大家,也常常因為過分自信,也有“失荊州”的時候,“善泳者溺,善騎者墜”,名人大家,自相矛盾,筆誤連連,也是常見。
一鍋爆米花沒爆好,不收工錢,賠了米,挨幾聲罵也就了事了,可是對于寫文章,則就大不同,“文章千古事”,所以,對于文字,還得謹慎才是。
散文作文300字篇五
那天,我不經意的發現秋已經到來,它帶來的是寒冷和喜悅,秋作文。為什么說是喜悅呢?是因為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所以讓農民伯伯樂彎了腰。
秋你讓大地鋪上了金黃色的外衣,你讓大樹伯伯收集了養料好讓他溫暖的等待嚴寒的冬天。
小草、小花已經枯萎,小樹的葉子已經枯黃。
秋天的風把蒲公英的種子吹向遠方,灑在大地上,給她穿上了一層外衣。
秋你是豐收的女神,你讓香甜的果實帶進了我們的村莊,雖然秋你帶來了一些寒冷,但是你為人們貢獻了美味的果實
秋你像娃娃一樣,走進我們的校園,給校園里添加了迷人的香氣。
秋你來到大山上,也給大山鋪上了金碧輝煌的外衣,把楓樹上的葉子染成火紅火紅的。
秋你來到我們家的池塘里,把水仙花打扮得嬌艷無比。
秋你把世界打扮的五彩繽紛,你不愧是一位杰出的“美容師”。
秋你雖然沒有春天那么碧綠,沒有夏天那么絢麗多彩,沒有冬天那么舒服。但是你在我心里永遠是最美的。
散文作文300字篇六
活在民國年代,戰火紛飛中一不留神,小說中血肉橫飛的情節就會在自己身上上演。談起那時文人的為人處世,雖說的確需要積極面對與投身變革,但在某些時節沉郁淡泊些或許能活得相對“輕松”和“舒坦”些。
這是我讀罷《周作人早期散文選》的第一感受。
說起文才筆法,周作人未必遜于其兄魯迅,甚至某些方面有所超越,卻因對事物看得極為透徹的眼光以及生來易于煩躁激動的性格,字里行間總是透出一股獨特的幽怨郁憤之氣。其實他也曾做過魯迅那樣斗士般的文人,以滿腔熱忱毫不留情地一次次直戳時代、社會或人民的痛處,為的是大眾聽到這些呼喊與擊打能有所反應、想法甚至行動。而從這本書中,我恰好看出他蘊含著的或激憤或淡然的復雜情感。從頭讀過,通篇帶著閑寂恢詭的日式幽默與變革時代的批判思想,彼此從思想上似乎是對立的,讀來卻順理成章。
倘若排除時代與社會因素,飲茶聽雨、嘗鮮品酒、談鬼說蠅,不經意間天南海北的零七碎八已經被周作人摹了個遍。以掩藏于溫吞之下的犀利目光掃視著埋藏在家常里短中的風花雪月,然后將其轉換成裊裊婷婷的文字,宛若一葉隨波蕩漾的小舟,不緊不慢地掠過一處處山川草木,總要在某處有所停留,幽雅地打個憐惜而玩味的轉兒,待吸夠了香氣、嘗遍了滋味再悄然前行,于不經意回眸間又在某處風景留下一道淺而雅的痕。
這恐怕正是周作人前期的閑適雜感散文風格受到諸多好評的原因所在。從《初戀》中對“她”的“淡淡的一種戀慕”,到《喝茶》中“瓦屋紙窗下、可抵十年陳夢”的“清泉綠茶”;從《烏篷船》中充滿舊江南風趣情味的明瓦烏篷船,到《談酒》中感到喝酒之時“懷著‘杞天之慮’,生恐強硬的禮教反動之后將引起頹廢的風氣”,無不以憐惜品味的態度、豐潤雍容的京派筆法雕琢著每一個本不腴潤的平凡物事,從中提煉出庸人體會不到的不平凡來。
比起平和沖淡來,周作人的犀利浮躁之風格同樣老辣痛膚,尤其在涉及封建禮教之愚昧、國民性格之丑惡及軍閥統治之暴虐等方面,愈發激烈敏感,其思想深度也愈發深入骨髓。如《風紀之柔脆》一文中,看到報上“因有關風紀而查禁女孩入浴堂洗浴”的小新聞,即知封建道學者之變態墮落至于“非禁止女童入浴堂而不能維持這‘更嫩更脆,像驕養的小兒一樣愈加怯弱下去’的風紀矣”,的確是“深可寒心乎哉”;又如《頭發的名譽和程度》中,見到“因剪發女生投考者程度不佳”而不取剪發女生之大謬新聞更生發了“烏云覆頂則經書爛熟,青絲墜地而英算全忘乎”的痛怒感問……諸如此類,讀來實在驚心震懾,讓人心寒不已卻無從反駁。
以比誰都清醒的狀態看待當時黑暗的沉重,恐怕正是這樣才造就了周作人內心幽怨郁憤的情感,反映在文字上就成了平淡與激越交織的獨特風格。平和沖淡,老辣犀利———仿佛在地下貯藏了多年的陳酒,留在敏感味蕾上的是交織了辛辣的醇厚。這些文字就像反光強烈的鏡子一直高懸墻面,以便那些自以為醉生夢死的人們隨時隨地從中映照出真實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