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電影或者活動之后都喜歡寫一些讀后感,這樣能夠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和活動有著更加深刻的內(nèi)容感悟。什么樣的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青銅葵花》讀后感600篇一
在城市生活的我們已經(jīng)很難了解農(nóng)村的生活,這本書卻在我們眼前展現(xiàn)出一幅農(nóng)村生活的畫卷,這其中有快樂,也有痛苦。這些痛苦就包含饑餓的煎熬和流離失所,都是現(xiàn)在的我們所無法體會的。突如其來的暴風雨把青銅家的房子變成了一塊平地,只剩下一些殘垣斷壁。全家只能住在臨時蓋的小窩棚里;為了蓋新房子,他們必須省吃儉用。青銅一家人卻仍然快樂的生活著,從沒有為此而愁容滿面。
對農(nóng)民來說最可怕的蝗災(zāi)來了。青銅一家人面對一群群黑壓壓的蝗蟲,沒有一點辦法。一開始,孩子們還不相信,可是蝗蟲們用它們那龐大的群體、快速的戰(zhàn)斗力,再次向人們證明它們有多可怕!可青銅一家人并沒有屈服于蝗災(zāi),他們挖蘆根、抓野鴨、賣戒指……,想盡一切辦法來度過難關(guān)。青銅和葵花雖然是孩子,也有著大人一般的堅強意志。為了讓全家都能吃到蘆根,即使快要餓暈了,他倆仍然堅持在河邊挖蘆根。
我們處在物質(zhì)高度發(fā)達的世界中,已經(jīng)很難了解到過去物質(zhì)缺乏之苦了。到了夜晚,當家中燈火通明時,當你在明亮的燈光下寫作業(yè)時,但你無法想象葵花卻在月亮那微弱的光芒下,勉強能夠看清書本上的字。同樣,你也一樣體會不到,當一盞盞由螢火蟲照亮的南瓜花燈,將光明散到漆黑小屋的每一個角落時,葵花有多么開心。現(xiàn)在,物質(zhì)的豐富使得我們對幸福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了,我們眼中的幸福或許是看一場電影,或許是來一場旅行,但你肯定不會覺得吃上一口白米飯是快樂,是幸福。可這就是葵花小小的愿望,吃一口白米飯、擁有一盞小燈、住進溫暖的房子……就能讓葵花快樂起來。
葵花為了給奶奶治病,獨自一人離家到江南去撿銀杏,她有著有時連大人都沒有的勇氣。她小小年紀并不知道這是徒勞的,撿銀杏賺來的錢連奶奶的一劑中藥都買不起。她只是想著:“要掙錢給奶奶治病,這樣就能把奶奶留下了”。
“她用盡力氣,給了葵花一個慈祥的微笑。”奶奶已經(jīng)滴水不進,她的生命已經(jīng)快要結(jié)束了。但她不愿讓為她而撿銀杏的葵花回到家,卻見不到她了。老人一直堅持著,她在等待葵花的歸來,并給她了一個最后的微笑。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經(jīng)來到了終點,她是微笑著離開這個人世,唯一不舍的恐怕就是青銅一家人和葵花了。
我們的生活從來不缺乏困難甚至苦難,雖然可能和葵花和青銅遭遇到的苦難有所不同,但是如果你像葵花和青銅一樣笑著面對它們,你也許會品到苦難所特有的幸福滋味,因為“苦難是化了妝的幸福。”
《青銅葵花》讀后感600篇二
寒假里,我讀了許多書,有《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你是我的寶貝》……可是,這些書都不滿足我的口味,我最喜歡的是曹文軒的《青銅葵花》,它讓我明白了人間的酸、甜、苦、辣、咸。《青銅葵花》講的是一個農(nóng)村男孩青銅,一個城市女孩葵花之間發(fā)生的小故事。葵花的父母都是孤兒,她三歲時,媽媽病死了,留下了葵花和她爸爸,結(jié)果,命運改變了一個家庭,有一次,他的畫夾掉進水里,一張張畫著花的紙飄在水面,便劃著小船去拾,船一斜,他掉進水里淹死了。葵花最后被青銅家收留,可是,青銅家的錢,只可以讓葵花上學,葵花放學時,青銅每天都來接她。
他們的奶奶病了,家里又拿不出錢,奶奶終于離開了世間,之后,葵花被城里人帶走了,突出了青銅和葵花患難與共真摯的感情,難舍難分的場景讓人難忘。
從那場大火之后,青銅喊出了第一聲“葵——花!”和睦相處的兄妹就這樣分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