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使用范圍很廣,按照上級部署或工作計劃,每完成一項任務,一般都要向上級寫報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況、工作中取得的經驗教訓、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后工作設想等,以取得上級領導部門的指導。優秀的報告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報告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工作報告問題解決措施篇一
教科書第27~28頁的例題及“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運用加法實際問題的本領,養成口答的習慣.
教學過程?:
復習.
1. 口算;
2.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兩位數加十數或一位數,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
二.新授.
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圖提問:看著圖說說這道已知求什么?(要求學生完整地說一說)。
(小猴摘桃已經采了23個桃,還剩5個桃,樹上原來有多少個桃?)
2.怎樣求出樹上原來有多少個桃?組織學生依靠觀圖討論,幫助理解。
(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求樹上原來有多少個桃?
把已采的23個和樹上還剩的5個合起來.)
3.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生答師板書:23+5=28)
生答師板書:(5+23=28)
誰來口答一下。
這兩種方法一樣嗎?為什么會一樣的?
三.鞏固練習.
1. 完成“想想做做”1.
(2)學生獨立列式計算,集體訂正,同桌互相說說
“怎樣求出一共有多少塊拼板?”,再指名說.
(3)這道題做完了嗎?還少了什么?
(口答)(集體口答一遍)。
2.完成“想想做做”2。
(并提名完整地說說題意)
3.完成“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題圖,同桌同學互相說說題意
(2)獨立列式計算,集體交流解題過程,要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4。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強調口答。
5.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題圖,學生填一填。
(2)集體交流時提問:公雞比母雞多3只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四.布置作業?.
工作報告問題解決措施篇二
在本節課課中,陳老師圍繞著教學目標,創設了一系列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問題情境,比如例題中的團體隊形問題、練習中的晨跑問題等,學習材料充滿了真實感和親切感。學生根據這些材料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在這過程中,學生產生了求知的欲望,嘗到了成功的樂趣,增強了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設計,不僅使教學變得更加生動,而且在數學與生活實際問題之間筑起了一座暢通的橋梁。
在用兩步乘法計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陳老師始終讓學生尋求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并在多種方法的尋找中,加強學生的說理能力,讓學生說說不同的方法所求的每一步分別表示什么,引導學生用語言準確、連貫地表述思維過程。
本節課的練習即跑步問題由淺入深,創設的問題情境具有靈活性、多變性。學生根據題目所提供的材料,去選擇、去優化,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這樣教學不僅給學生萌發求異思維創造了一個廣闊的空間,而且也使學生切實地體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和信心。
在課堂上以小組活動為主體,創造了一種和諧的、民主和學習氛圍。每個問題的提出,先是由學生獨立思考,再到同桌商討,最后再小組合作解決。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別人交流的能力。
工作報告問題解決措施篇三
今天我上了《解決問題》復習課。這節課的教學目標:1.培養學生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進一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合理利用各種信息解決問題的意識。
出示“一共有幾只兔子?“引出“大括線熊的問題”,講解大括線時只告訴學生大擴線表示合起來,告知學生“合起來”就是“一共”的意思。接著講解大擴線下的“?”,就是讓我們求出一共有幾只熊,也就是把左邊的2只和右邊的5只合起來。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一道減法題,一共有10只兔,走了4只,還剩幾只?在教學減法時,先讓學生觀察圖片,讓學生自己說一說圖中的意思。在學生觀察,匯報的過程中讓學生從圖中得知:一共有10只兔,走了4只,根據這兩個信息,提出數學問題,還剩下多少只?出示一共的只數就是總數,走了4只,就是去掉了一部分,還剩的就是另一部分。
從上面的幾道題中,我們可以總結出:
1.把兩部分合并起來用加法計算。
2.從一個數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減法計算。
我先讓學生讀讀記記這兩個知識點,然后在理解的基礎上,看圖提問題。這個問題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這節課,學生的學習氛圍已經形成,學習的效果還不錯。
不足之處:
1.學生在看圖的時候,可以欣賞欣賞圖片中的美景,然后老師再引導學生觀察的順序。大多數學生根據圖片提出的是加法的問題,對于提出減法問題的同學要給予鼓勵,并讓學生再說一說減法的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要保護小動物。
2.板書打印的字小,可以加粗字體。
3.讓學生多讀讀記記總結的知識點。
4.沒有讓學生演板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及時給予學生合適的評價語。在課堂上多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懂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學生學習的數學興趣。
工作報告問題解決措施篇四
2、一分鐘的思考抵得上一小時的閑聊。托馬斯·胡德
3、所謂企業管理就是要解決一系列密切相關的問題,必須系統地加以解決,否則會造成損失。
4、大自然是科學問題最好、最客觀的老師。多庫恰耶夫
5、沉思是勞動,思考是行動。
6、我們所有的痛苦中最大的痛苦是玩耍,原因是玩耍是我們思考的最大障礙,是我們無意識死亡的原因。
8、苦難對于人生是一塊墊腳石,對于強者是財富,對于弱者是深淵。自滿、自負和輕信是人生的三大支柱。
9、有很多方式可以享受智慧,各種各樣的方式,我指的是有智慧和受過教育的人,對他們來說生活就是思考。
10、一旦大問題解決了,就會出現派系之爭。
11、有些舊的,不結合實際的東西,無論是國外的東西框架,還是地球的框架,我們必須大力打破它們,大膽創造新的方法,新的理論,來解決我們的問題。
12、也許生活的智慧在于問為什么。
13、為了正確地理解真理,我們必須首先對真理提出質疑并與之辯論。
14、誰不去想,到最后除了感覺他將一無所有。
15、我喜歡在生活和文化的深層結構中感受、思考和工作。
16、學校的目標應該是培養個人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但他們應該把服務社會作為人生的最高目標。
17、你可以從別人那里獲得一些想法,但是你必須用你自己的方式思考,把你的想法鑄造在你的模子里。
18、失敗是一種教育。一個懂得思考的人,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能學到很多東西。
19、今天和明天之間有很長一段時間;趁你還新鮮,趕快學吧。
20、沒有決心訓練自己思考的人,將失去人生最大的樂趣。
21、真誠關愛弱勢群體,有效解決群眾問題,化解社會矛盾。
22、恐怕你不常想它。沒有多少人一年思考兩到三次。我以每周思考一兩次而出名。
23、大學是有意識地致力于求知的機構,是努力解決問題的機構,是用批判的眼光評價人的成就的機構,是把人教育到真正高水平的機構。
25、武力是一種非常原始的解決問題的方式。但你必須承認,對于某些人和某些事,文明不起作用。
26、這個時代的重大問題不是靠演講和決策就能解決的問題。它們只能靠鐵和血來解決。
27、如果中國50%的人口是同性戀,人口問題就會得到解決。
28、書籍的真正目的是引導頭腦獨立思考。
29、金錢幫助窮人解決他們的問題,但它幫助富人創造他們的問題。
31、思想要走在群眾的前面,希望落在群眾的后面。
32、許多人玩得要死。許多人吃喝至死,也沒有人想到死。
工作報告問題解決措施篇五
本節課是小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6、7的認識和加減法》中的一節解決問題課。教材第一次出現用情境圖呈現數學問題的形式。情境圖配以大括號和問號,呈現了一個簡單求和的數學問題,使學生初步明確:知道兩個相關的信息和一個相關的問題,就構成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教材用有層次的三句話,“圖里有什么?”“怎樣解答?”“解答正確嗎?”對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過程給予指導,引導學生體會解決一個數學問題所要經歷的一般步驟,學習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學生前面剛剛學習了6、7的加減法,有了一定的運算基礎,但一年級的學生認知水平仍舊處于啟蒙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他們的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維為主,數感方面的發展是不平衡的。
《課標(20xx年版)》中對本節課的要求是:“能運用數及數的運算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并能對結果的實際意義作出解釋。”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以及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并理解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能借助情境圖正確分析題意。
能力目標:會用6和7的加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
情感目標:將所學數學知識同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在生活中發現并解決數學問題,感受數學的重要性。
本節課的重點是用6和7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難點是理解大括號、問號的意義,能正確分析情境圖的題意。其中,正確理解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是關鍵所在。針對重難點,我打算采取同桌合作和直觀演示相結合的方式加以突破。
根據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具體形象思維占主要地位的心理特點,以及現有的認知水平,采用情境教學法,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情境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同時結合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開展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學生是學習的的主體,根據課堂的主要內容給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如小兔子采蘑菇的故事情境,用手指游戲表達圖意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自主探索,動手實踐,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改變過去“教師教、學生聽”的傳統模式。
共分四大環節: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出示課件蘋果圖,引導學生觀察圖畫表達的意思,并通過已學的知識正確的列出算式。創設小兔子采蘑菇的情境,帶領學生跟隨小兔子一起來解決問題,揭示主題。
(二)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我是按照教材中的三句話:“圖里有什么?”“怎樣解答?”“解答正確嗎?”這樣一個流程來進行的。
1、圖中有什么?先出示小白兔采蘑菇的畫面:讓學生觀察后說一說圖里有什么,也就是解決問題的兩個數學信息。再以認識新朋友的形式出示大括號,讓學生猜一猜大括號表示什么意思,并借助動作幫助學生理解大括號表示的意思,讓學生明確大括號就是表示把兩部分合起來。接著在大括號的下面出示“?只”,讓學生說一說“?只”表示的又是什么意思,同桌討論“?只”在大括號中間表示什么意思,小結的時候我邊講解邊用類似于大括號的手勢把兩部分合起來,從而引導學生說出:“?只”在大括號中間表示求一共有幾只。接著讓學生借助動作用三句話完整地說一說圖的意思。
2、怎樣解答?要求一共有幾只就要把兩邊的只數合起來,所以用加法計算。
3、解答正確嗎?老師引導學生一起用數一數和再算一遍的方法來驗證解答是否正確,最后學生一起口答。
(三)鞏固練習,學以致用
在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運用中,我嘗試從引導學生做題到逐步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做題,并讓學生當小老師說解題過程。讓學生積極反饋所學知識,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
(四)總結結論,拓展延伸
這樣設計板書比較直觀形象,能較好地體現知識結構,重難點突出,有利于學生鞏固新知識。
總之,本節課,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其掌握所學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注重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意識和參與合作意識。我相信,這節課會讓孩子們擁有一份沉甸甸的收獲!
工作報告問題解決措施篇六
理解用轉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路,能根據具體問題找到對應的轉化方法,從而解決問題,了解轉化思想在數學課程中普遍存在。
通過轉化比較兩個不規則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提高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反思,提高歸納、總結、概括的能力,以及知識遷移能力。
在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感受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大屏幕出示學習多邊形面積時的圖片,引導學生回憶之前比較兩個圖形面積時,用到數方格、平移等方法。
教師指出前面接觸的圖形相對簡單,本節課進一步學習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大屏幕出示教材圖片,并提問下面兩個圖形,哪個面積大一些?
學生根據之前學習經驗,直觀的會提出數方格,教師引導學生注意其中涉及不滿一格的情況,若按照前面數方格時不滿一格按半格計算,得到的結果不夠準確,并且較為繁瑣,引發學生思考更為確切的比較方法。
學生根據導入中的情境,能夠想到可以通過平移將不規則圖形轉化為規則圖形進行比較。
教師組織學生小組活動,5分鐘時間,探究圖片中的不規則圖形可否轉化為較為規則的圖形,若可以,思考如何轉化。小組代表做好討論記錄,探究結束找小組分享討論結果。教師巡視,對于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給予指導。
教師總結學生回答,兩個圖形都可轉化為規則的矩形,通過平移或旋轉的方法得到。通過比較轉化后的圖形面積(數方格、數邊長)得到兩個圖形面積相等。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圖形多種變化過程。
教師組織學生思考上述圖形變換前后的區別與聯系,總結圖形轉換的方法與特點,同桌之間交流分享。
教師總結學生回答:
(2)圖形轉化可通過平移、旋轉、翻折、拼接等方法;
(3)經過轉化之后將無解變得可解,將復雜問題變成簡單問題。
教師講解其為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即將未知事物轉化為已知事物,從而解決問題的方法。組織學生回憶學習過程中,哪些知識的學習中用到了轉化的策略,小組間進行交流總結。
教師總結學生回答:探究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圓的面積時;代數領域學習異分母分數運算、小數乘法等。通過回憶學習過程,感受數學知識間的聯系。
算一算下列三個圖形中陰影部分面積占整個面積的幾分之幾。
小結:總結本節課學習內容。
作業:課后練一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