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并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漯河油煙污染治理方案版篇一
為進一步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確保環境空氣質量不滑坡,按照《蘭州市揚塵污染防治管理辦法》(蘭州市人民政府令[2013]第10號)和蘭州地區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指揮部辦公室《關于蘭州市揚塵防治技術的指導意見》(蘭污指辦[2013]12號)要求,現就進一步加強城區及周邊區域揚塵管控工作指令的精神要領,為改善我區的城市環境,提高大氣質量,降低空氣污染指數,現今結合我公司生產場區所在區域現場實際,制定以下措施防治大氣污染。
一、工作目標
有效的控制生產現場揚塵,嚴格控制生產廢氣排放,減少對空氣環境造成的污染,促使生產現場周邊環境空氣質量得到進一步改善。
二、具體措施
1、落實目標責任制:生產現場防治揚塵和大氣污染,要實行目標責任制,拌合公司經理要親自抓,并派專人負責揚塵作業及廢氣排放的控制管理。
2、加強對生產人員的宣傳教育,并把環境保護知識納入“三級教育體制”對新進場人員進行環保意識教育,生產作業前對作業工人進行揚塵控制技術交底。提高生產人員的防治揚塵和大氣污染的意識,使目標責任制落實到位。
3、加強進出場車輛管理,對進場的運輸石料車輛以及出場的運輸拌合料車輛要加蓋篷布,并且要清洗車輛輪胎上的泥土,防止拌合料和石料在運輸途中灑落,督促進場運輸瀝青、燃油的車輛做好防漏檢查。
4、對生產場區內煙氣排放嚴格執行各項標準,確保排放達標,要定期檢查拌合機的除塵降噪設備,確保每次生產能夠正常運轉。
5、對場區車輛來往密集的區域要經常灑水降塵,每次生產完后要及時清掃場區。
三、組織機構設置
1.1部門設置
(1).工程部、技術部、財務部、總工辦,是實施本方案的主要控制部門。
(2).拌合公司是實施本方案的主體,負責方案的審批、實施指導,并進行日常監督檢查工作,發現問題立即糾正。
(3).財務部負責對本方案實施提供資金支持。
(4).工程部是本方案實施的重要部門,拌合公司經理是第一責任人。
1.2人員設置
為全面實施本方案,使其達到目標、指標及本方案的要求,公司成立領導小組。
(1).領導小組
組長:石國雄
副組長:辛守利
組員:郁青山王根超常學鑫李剛徐龍善
子,對拌合公司進行包干負責、統一組織協調,并對本方案的實施進行指導、監督檢查。
2.目標、指標
建立獎懲制度,對揚塵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議并被采納的給予一定數額的現金獎勵,對不按拌合公司規定操作造成環境污染不利于揚塵治理的給予一定數額的現金罰款。
3.方案編制與實施
3.1方案的編制
(一)、防治揚塵和大氣污染方案的編制。拌合公司必須按照《生產現場管理標準》的要求進行生產施工,確保有效的防治揚塵措施。
(二)、生產材料堆放:生產現場的生產材料、設備應按平面布置圖分類、分規格存放,設置標識牌,生產材料、設備的存放、位置和高度應符合規定要求,做到整齊有序、穩定牢固,對易產生揚塵的物料和構件,應采取有效措施,按時撒水,加以覆蓋。
(三)、控制粉塵污染:生產現場道路、作業區、生活區必須按規定進行地面硬化。進一步強化商砼的使用,嚴格控制砂、石、水泥的使用,最大限度的減少粉塵污染。風速四級以上的天氣應停止易產生揚塵的作業,禁止從建筑物內向外拋揚垃圾。充分利用沉淀池,沉淀后的廢水定期對表層進行霧化噴水,遇干旱天氣和大風天氣,應隨時噴水防止揚塵。對現場硬化道路安排專人對道路進行清掃,并及時灑水,進而使現場道路時常在濕潤狀態,以防揚塵飛起,污染環境。
環保”的要求,建立施工現場廢水再利用系統,合理布置管線,定時對現場進行霧化噴淋灑水,凈化現場空氣環境。
(五)、清運垃圾:生產現場的垃圾應集中、分類堆放,及時清運;生活垃圾應采用封閉式容器,日產日清。垃圾應委托有資格的運輸單位,確保清運到規定地點,嚴禁隨意傾倒垃圾和嚴禁焚燒各類廢棄物。在場地內設置車輛清洗設施以及配套的排水、泥漿沉淀設施,工地出入口配置沖洗用水和設備,其門內側鋪設盡門長度,寬度不少于3米的麻袋并加濕,進入施工場地所有車輛帶泥輪胎沖洗干凈后,運輸散裝貨物必須覆蓋,不得遺撒,避免行使途中污染道路,方可駛出工地。
四、工作要求
開展揚塵專項整治,是做好城市環境治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確保實現生產現場環境凈化的有效途徑,要充分認識抓好治理現場揚塵專項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做好治理目標和措施的細化。防止揚塵污染要結合安全生產管理,在日常監督檢查上,防止揚塵要做到方案審批到位、日常教育到位、技術交底到位、物資配備到位、措施防范到位、監督檢查到位、責任落實到位。認真履行職責,精心組織,狠抓落實,確保生產現場揚塵和大氣污染治理措施的實施達到預期目的和效果。
騰廈瀝青拌合公司
2014年3月1日
漯河油煙污染治理方案版篇二
為加快推進環境污染整治工作,加快淘汰落后產能,促進經濟轉型升級,保障區域環境安全,不斷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核心,以改善環境質量、保障區域環境安全為目標,緊緊圍繞“嚴整治、促轉型、保民生”的總體要求,進一步加大重點行業整治提升力度,倒逼重點行業轉型升級,大力推進水環境整治工作,切實解決影響群眾生產生活安全的突出環境問題,消除環境污染隱患,保障群眾環境權益,努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以醫化、鉛酸蓄電池、電鍍、熔煉、拆解、印染、造紙、制革等八大行業環境污染整治和水環境整治為重點,結合今年環保專項行動,集中打擊一批環境違法行為,淘汰一批落后生產能力,化解一批環境污染糾紛,倒逼經濟轉型升級,改善區域環境質量,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1、全面徹底查清污染源底數。在前期排查鉛酸蓄電池和電鍍行業的基礎上,擴大排查范圍,加大排查力度。進一步在全縣范圍內排查醫化、鉛酸蓄電池、電鍍、熔煉、拆解、印染、造紙、制革等八大行業污染源情況。全面開展河道水環境現狀調查,徹底查清入河排污口、污水收集處理、工業企業、畜禽養殖場、生活污染源、生活服務業等情況。各鄉鎮、街道要明確排查工作責任,將責任分解、落實到村、具體到人,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實行網格化、地毯式排查,確保不留死角、不留盲點。
2、堅決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組織相關部門開展環保專項執法活動,加大環境違法行為打擊力度,嚴肅查處排查中發現的問題。對未經相關部門審批、達不到審批要求或未取得相關許可證的,一律停止建設或生產;對現有企業選址、相關防護距離達不到要求的,一律停產整治或搬遷;對環境保護、勞動保護、安全生產“三同時”執行不到位的,一律停止生產;對污染治理設施運行不正常或超標排放的,一律停產整治或限期治理;對無危險廢物資質從事危險廢物經營的,一律停止非法經營活動;對整治不到位的,一律關閉或轉產;對造成嚴重污染事件和群體性污染事件的,一律移送司法機關,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始終保持對區域環境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
3、強勢推進環境污染整治??h里將出臺醫化、電鍍、熔煉、拆解、造紙、印染等行業污染整治標準和指導意見,組織實施永寧江水系及西江水系“十二五”水環境整治規劃和市區“十二五”水環境整治規劃,制定實施八大重點行業整治實施方案,以鐵的決心、鐵的措施、鐵的紀律,鐵掌整治八大污染行業環境污染和水環境污染。痛下決心推進化工惡臭防治,加快實施黃巖江口輕化投資區轉型升級實施方案,促進醫化行業轉型升級。要花大力氣推進鉛酸蓄電池、電鍍、熔煉、拆解、造紙、印染、制革等行業整治提升,確保鉛酸蓄電池(涉鉛)企業關停到位;堅決打擊非法電鍍、非法熔煉和非法拆解,促進涉重行業規范提升;加大造紙、印染、制革行業污染深化整治力度,進一步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加大力度推進水環境整治,建立落實“河長制”,加快截污管網建設,加強工業企業廢水達標整治,加強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強河道疏浚、保潔、生態修復和生態補水工程建設,持續改善內河水質,力爭到“十二五”期末基本解決城區河道發黑、發臭問題。
1、調查階段( 月 日— 月 日)
各地要立即行動,集中力量,逐村排摸,不留死角,確保按時保質完成調查任務,并形成八大重點行業和水環境污染源調查情況匯總表。
2、查處階段( 月 日— 月 日)
各地要對排查中發現的問題逐一作出處理,加大打擊力度,依法嚴肅查處一批環境違法案件。
3、整治階段( 月 日— 月 日)
各地要嚴格按照整治標準和指導意見,綜合采取停產整治、限期治理、限期整改等措施,加大力度、強化督查、跟蹤監管,確保八大重點行業環境污染和水環境整治工作取得實效。
4、總結階段( 月 日— 月 日)
各地要認真總結環境污染整治所取得的成效與存在的不足,提出長效管理措施,于 月 日前向縣府辦和縣生態辦報送八大重點行業環境污染整治和水環境整治工作總結。
1、加強領導。環境污染整治是一項系統工程,事關民生,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各鄉鎮、街道和縣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八大重點行業環境污染整治和水環境整治工作,建立健全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局面??h政府成立由縣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縣環保、監察、發改、經貿、公安、建設、規劃、工商、安監、供電、國土、農辦、水環境整治、農業、水利、行政執法等部門為成員的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詳見附件),各鄉鎮、街道也要成立相應的工作領導小組,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形成合力,確保環境污染整治工作取得實效。
2、明確責任。各部門要充分發揮各自職責,加強協調配合,強化聯合執法。環保部門負責對存在問題的地區和項目及時預警和督辦,加大環境違法行為打擊力度;監察部門負責對環境污染整治推進工作不力或造成嚴重影響的進行督辦和問責;發改部門負責產業政策審查和抑制產能無序擴張;經貿部門負責督促和指導各地加快轉型升級和落后產能退出;公安部門負責對造成嚴重環境污染事故的責任人進行立案,并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工商部門負責查處取締無照經營行為和吊銷停產企業營業執照;安監部門負責加強對存在安全隱患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管;供電、建設部門分別負責對依法關閉或責令停產整治的企業依法實行停電、停水;國土、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負責對違法、違章建筑進行依法拆除;水環境整治部門加強對水環境整治工作的協調和督查;其它各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切實加強環境污染整治工作。
3、嚴格考核。嚴格八大重點行業環境污染整治和水環境整治目標責任考核,對未完成整治任務的實行“一票否決”和區域限批;對開展不力或造成嚴重影響的進行問責;對造成嚴重環境污染事故的一律移送司法機關,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加強環境污染整治工作督查,及時通報各地進展情況,提出整改意見,對環境污染整治工作存在較大問題的地區進行約談,對環境污染整治進展遲緩的下達督辦單,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4、加強宣傳。充分運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媒體,大力弘揚生態文化,積極開展聲勢浩大的環境污染整治宣傳活動,主動公開環境污染整治進展情況和重污染企業“三廢”排放情況,主動曝光一批嚴重危害群眾身體健康、屢查屢犯的典型環境違法案件,鼓勵和引導社會公眾有序參與、監督環境污染整治工作,切實提高群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營造環境污染整治的良好輿論氛圍。
漯河油煙污染治理方案版篇三
為貫徹執行生態環境部辦公廳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印發〈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環辦土壤〔20xx〕8號)和《文山州農業農村局關于印發文山州20xx年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文農通〔20xx〕28號)精神,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結合硯山實際,制定《硯山縣20xx年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
到20xx年底,我縣農業面源污染趨勢得到初步控制,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模式基本建立,農業生產走上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全縣化肥農藥使用量比20xx年度實現零增長;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2%以上;農膜回收率達到85%;重點區域土壤和水環境農業面源污染負荷顯著降低,農業綠色發展成效顯著,農業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一)推進節水農業發展。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統籌規劃、同步實施高標準農田與高效節水灌溉建設,穩定糧食生產能力,確保糧食安全。20xx年建設高標準農田1.46萬畝,其中高效節水灌溉0.97萬畝。
(二)推進化肥減量增效。20xx年,全縣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0%;種植綠肥13.6萬畝;施用有機肥(含農家肥)39萬畝以上;秸稈還田35.2萬畝;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6.62萬畝以上;測土配方施肥推廣完成86萬畝。
(三)推進農藥減量控害。推20xx年,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50%,主要農作物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40%,化學農藥使用量比20xx年度實現零增長。主要農作物重大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20萬畝,主要農作物綠色防控面積25萬畝,科學安全用藥技術宣傳、農藥減量培訓15次。
(四)推進畜禽養殖污染防治。20xx年,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畜禽規模養殖場建立糞污資源化利用計劃和臺賬,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穩定在97%以上,畜禽養殖戶糞污處理設施裝備水平明顯提升。
(五)推廣水產綠色養殖。認真落實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合理開發和利用養殖水域灘涂資源,開展非法設置網箱網圍的清理整治,穩定基本養殖面積,合理布局水產養殖生產,保護水域生態環境,實現水產養殖業提質增效、減量增收。
(六)推進農膜及化肥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嚴格落實農膜管理制度。全面普及標準地膜,禁止使用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的地膜,積極推廣環境友好型生物可降解地膜。開展區域農膜回收補貼制度試點,推進農膜回收。嚴格農藥包裝廢棄物管理,按照“誰生產,誰經營,誰回收”的原則,推進農藥包裝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合理處置肥料包裝廢棄物,對有利用價值的肥料包裝廢棄物進行再利用,促進包裝廢棄物減量,無利用價值的納入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體系集中處理。
(七)推進秸稈綜合利用。進一步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健全秸稈收儲運體系,逐步形成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綜合利用格局。20xx年,全縣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2.1%。
(八)推進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在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和全縣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定的基礎上,根據分類清單結合當地主要作物品種和種植習慣,在安全利用類耕地采取農藝調控、優化施肥、替代種植等措施,降低可食用農產品的重金屬超標風險,對嚴格管控類耕地的采取種植結構調、退耕還林還草等措施來進行安全利用。
(九)推進“一湖一河”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做好面源污染治理專項指導,積極推進農藥化肥減量化,因地制宜推廣適宜本區域主栽作物的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模式;改進施肥方式,做到大幅度減施用化肥,鼓勵使用有機肥、生物肥料和綠肥種植。對周邊村莊畜禽散養戶,以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人居環境改造提升、易地搬遷、產業發展的項目實施為契機,鼓勵、引導散養戶實施化糞池、堆糞場等畜禽糞污處理利用設施建設,實現散養戶畜禽糞污規范收集處理利用。
漯河油煙污染治理方案版篇四
為進一步加大**城區水污染防治力度,爭取今年年底前使**城區主要河流和面積較大的水面基本變清,促進“花城、水邑、林海、商都”建設目標的實現,為城區居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網原創根據國家環保法律法規和《**市“碧水工程”計劃》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城區污染源及水環境質量現狀
目前,**城區建成區面積為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39萬人,按每人每天消耗179公斤水量(含飲食業及其他三產企業)計算,全城每天約產生生活污水6.98萬噸。據統計,約有60的生活污水,通過地下管道流入洙水河,最后流入洙趙新河;約有30的生活污水,經北城韓堤口排灌站提排進入菏鄄路公路溝內,通過七里河、安興河流入洙趙新河;約有10的生活污水,通過城西南的三角閘,提排進入東魚河北支,穿薛莊涵洞進入新萬福河。
**城區及近郊目前污水排放量較大的單位有:**發電廠、青啤**有限公司、睿源化工有限公司、睿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牡丹紙業有限公司、魯抗集團藥業有限公司、健民制藥有限公司、泰龍化工有限公司、宏瑞紡織印花有限公司、**綠源食品有限公司、**生建機械廠、**華聯印染有限公司、**剛城紙業有限公司、**棟梁紙業有限公司、**天香毛紡織有限公司、**開發區帝園食品有限公司、**華瑞方便面有限公司、**華星油嘴油泵有限公司、**市立醫院、**市第二人民醫院、**市第三人民醫院、**市中醫院、牡丹區人民醫院等。這些排污單位廢水的流向是:**綠源食品有限公司、青島啤酒**有限公司等單位的外排廢水全部進入洙水河;**宏瑞紡織印花有限公司、**牡丹紙業有限公司、**睿源化工有限公司、**睿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等單位的外排廢水通過七里河、安興河,進入洙趙新河;**泰龍化工有限公司、**健民制藥有限公司、**生建機械廠等單位的外排廢水,通過東魚河北支流入新萬福河。這些單位日排污水約2萬噸。**綠源食品有限公司、**健民制藥有限公司、**華星油嘴油泵有限公司等企業到目前為止,未建設污水處理設施;**華聯印染有限公司、**剛城紙業有限公司、**市第二人民醫院、**市第三人民醫院、**市中醫院等單位至今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務;**泰龍化工有限公司的污水處理設施正在建設中。從近期的檢查情況看,部分單位治理污水設施運轉基本正常,外排廢水符合國家排放標準;個別單位治理污水設施老化或者處理能力不足,已不適應需要。
多年來,由于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滯后及點源治理不到位,造成**城區水環境質量較差。環城公園工程的建設,對改善城區水環境質量起了重大作用,但目前**城區仍有部分區域污染嚴重:一是長江路以南、定陶路兩側,大部分污水系**泰龍化工有限公司外排廢水,主要污染物是氨氮、化學需氧量;二是城區菏鄄路兩側,由于城區部分污水經韓堤口排灌站排入菏鄄路路溝內,加上**睿源化工有限公司、**睿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等工業企業處理后的`生產污水,特別是七里河接納了東明縣部分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致使該區域水環境質量一直較差;三是天香公園水域,該水域與洙水河相通,城區大部分生活污水和青啤**有限公司工業污水排入該水域;四是城東北區域、220國道兩側,由于**華聯印染有限公司、**剛城紙業有限公司、**棟梁紙業有限公司、**天香毛紡織有限公司等企業治污設施不完備或不能正常運轉,外排工業廢水不達標就進入七里河和安興河下游。
二、治理措施及責任分工
(一)加快城區污水處理廠管網設施建設
要加大投入,加快城區污水處理管網鋪設,并做好配套完善,最大限度地把城區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納入污水處理廠處理,確保實現20xx年底前**市城區污水處理率不低于70的目標。這項工作由市建設局負責,市市政局、市規劃局、市環保局配合。
(二)加大城區工業污染源治理力度
1.關閉一批企業。認真落實魯政發〔20xx〕2號和菏發〔20xx〕6號文件精神,對**城區內及近郊的工藝落后、污染嚴重的企業,包括現有石灰法制漿工藝、年制漿能力3.4萬噸以下化學制漿生產線,年生產能力2萬噸以下黃板紙,1萬噸以下廢紙造紙企業,1萬噸以下酒精生產線,1萬噸以下淀粉生產線于20xx年底前依法予以關閉。對“十五土(小)”和新“六小”企業,發現一個,取締一個。這項工作由牡丹區政府和市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逾期不予關閉和取締的,將按照省監察廳、省人事廳、省環保局《關于違反環境保護法規行政處分暫行規定》對有關責任人嚴肅處理。2.停產治理一批企業。對**城區和近郊的污染嚴重、4月底前未上馬治理設施的企業,要立即停產治理,經市、區環保部門驗收后,方可恢復生產,逾期完不成治理任務的,一律關閉。這項工作由市環保局負責督促落實。3.限期治理一批企業。對**城區及近郊雖有治理設施,但外排污水不能穩定達標的企業,要在今年7月底前全部完善治理設施,確保外排廢水穩定達標排放。8月初,環保部門要組織檢查驗收,對完不成治理任務的,一律停產治理。這項工作由市環保局負責督促落實。4.搬遷一批企業。對**城區及近郊污染嚴重、威脅居民身體健康、制約城市發展、影響城市形象的企業,要制定規劃,分期分批搬遷。特別是位于**城區上風上水向的企業,工業廢水即使達標排放,也不宜在建成區內長期生產。規模化畜禽養殖場,也要遠離建成區。這項工作由牡丹區政府和市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負責。5.依法查處一批環境違法企業。要加強對城區企業的環境監督管理力度,對企業閑置治污設施、偷開偷排、超標排放的,要依法嚴肅查處,并按照省監察廳、省人事廳、省環保局《關于違反環境保護法規行政處分暫行規定》追究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和企業法人代表的責任。這項工作由市監察局、環保局負責。
(三)加強新建項目環境管理
為防止新污染源的產生,要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法》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對可能造成嚴重污染的建設項目,要堅決制止。這項工作由市環保局負責,市發改委、工商局、建設局、規劃局、國土資源局、經貿委、外經貿局等部門配合。對未經環境影響評價的在建項目,一律停止建設,已經建成的,一律停產、停業,依法予以處罰,并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三、組織領導
牡丹區政府、市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和各有關部門要提高認識,堅定信心,切實把**城區水污染治理工作作為今年的一件大事來抓,加強領導,精心組織,認真實施。牡丹區、開發區要成立專門機構,分管領導靠上抓。要加大污染治理的投入,并積極進行市場化運作,努力擴大融資渠道,多方籌集資金,確保治理設施建設需要。市政府將成立督導組,今年6月底、8月底、10月底、12月底分4次進行現場調度檢查,并根據檢查情況對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獎懲。
附件:需關閉、停產治理、限期治理企業名單
附件:
需關閉、停產治理、限期治理企業名單
一、需關閉企業名單
**剛城紙業有限公司
**棟梁紙業有限公司
牡丹宏川衛生紙廠
牡丹何寨衛生紙廠
牡丹蘇道溝包裝紙廠
二、需停產治理企業名單
**綠源食品有限公司
**健民制藥有限公司
**華星油嘴油泵有限公司
三、需限期治理企業名單
青啤**有限公司
**泰龍化工有限公司
**天香毛紡織有限公司
**華聯印染有限公司
魯抗集團**藥業有限公司
**睿源化工有限公司
**睿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牡丹紙業有限公司
**宏瑞紡織印花有限公司
**開發區帝園食品有限公司
**華瑞方便面食品有限公司
**生建機械廠山東省電訊十廠
**市第二人民醫院
**市第三人民醫院
牡丹區人民醫院**市立醫院
**市中醫醫院**惠慈醫院
漯河油煙污染治理方案版篇五
到20xx年底,蕪湖市巢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氮、磷、有機質等入湖物質明顯下降,農業生產布局進一步優化,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業面源污染監測、評估和治理體系初步建成。蕪湖市巢湖流域化肥、農藥使用量較20xx年分別減少10%、5%以上,測土配方技術覆蓋率達90%以上,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53%,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5%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4%以上,規模水產養殖尾水達標率70%以上,農膜回收率達83%以上,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80%以上。到20xx年6月,蕪湖市巢湖流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30%。
蕪湖市巢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主要涉及無為市和鳩江區二壩鎮、沈巷鎮、湯溝鎮。
(一)開展蕪湖市巢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調查
1.開展農業面源污染大起底
運用統計、調查等資源監測方法,構建市、縣、鎮(街)三級數據采集體系。對蕪湖市巢湖流域種植業、畜禽水產養殖業、農業生產投入品和村莊布局、人口、耕地、永久基本農田等情況,進行系統摸排梳理,基本摸清蕪湖市巢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構成,建立分級分類工作臺賬。深入分析核算評估污染物種類、形態、數量及其對入湖負荷造成的影響,構建蕪湖市巢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大數據。
2.構建農業面源污染監測體系
優化監測點位布局,持續實施產地土壤環境、農田氮磷流失、農田地膜殘留等監測。逐步開展農業面源污染物入水體通量監測和入湖氮磷通量監測。建立農業排水、排灌站等排水水質管控體系。建設蕪湖市巢湖流域農業生態環境野外觀測超級站,開展氣象、水文、水質、土壤和地下水等野外長期觀測和定量分析,結合遙感技術,掌握農業面源污染時空演變規律,逐步實現對農業生態環境質量影響的動態評估。
(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
1.向生產主體提供經濟與生態效益雙贏的“施肥配方”
以化肥減量增效為重點,集成推廣科學施肥技術,推廣使用配方肥,擴種綠肥。重點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推行化肥施用定額制。培育扶持一批專業化服務組織,開展肥料統配統施社會化服務。市縣鎮逐步建立和應用測土配方精準施肥微信服務平臺,爭創化肥減量增效萬畝示范區。
2.推廣“高效低毒和生物農藥藥方”。強化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預報,提高科學用藥水平,推廣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理化誘控等綠色防控技術,落實農藥購買實名制,扶持一批管理規范、技術先進、誠信度高的專業化病蟲害防治隊伍做優做強。建立1個以上病蟲害綠色防控農藥減量千畝示范區,同時集成推廣節水技術。推進品種節水、結構節水、農藝節水、工程節水。因種植業造成的入湖農業面源氮、磷估算總量較20xx年底調查數據下降10%左右。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水務局、市供銷社
(三)促進畜禽糞污、秸稈、養殖尾水資源化利用
1.大力推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模式
改造升級規模養殖場糞污收集、貯存、處理和利用設施,推行種養結合、農牧循環、以地定養、以養定種,積極創造條件在蕪湖市巢湖流域合理布局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中心,統一處置畜禽糞污、廢棄秸稈等。
2.大力推廣秸稈產業化利用模式
加快推廣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五化模式”。提升秸稈綜合利用農機裝備水平,加快培育秸稈還離田第三方服務組織。重點實施沼氣、食用菌、有機肥、成型燃料、生物質燃氣等秸稈綜合利用相關項目。確保20xx年底,蕪湖市巢湖流域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4%。
3.大力推廣水產生態健康養殖模式
因地制宜推廣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集裝箱式養殖、工廠化養殖、稻漁綜合種養等,重點實施池塘標準化改造和尾水治理工程,優化增殖放流水生生物結構,推進以魚治水,改善養殖生態環境。確保20xx年底,蕪湖市巢湖流域規模水產養殖尾水達標率達70%。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
(四)構建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體系
著力構建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體系。建立政府補貼機制,引入第三方機構,鼓勵和支持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有償回收。村級設置有償回收站、鎮(街)設置集中轉運貯存點,建設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集中處置中心,對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進行集中處置和資源化利用。充分運用“安徽省農藥數字監督管理平臺”,督導農藥生產、經營和使用者認真履行農藥實名制購買制度,建立完善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臺賬,實時跟蹤指導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的產生、回收和處理工作。落實生產者、經營者、使用者主體責任,落實屬地管理責任,落實行業監管責任。確保20xx年底,蕪湖市巢湖流域農膜回收率達83%以上,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80%以上。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供銷社
(五)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1.持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
科學編制農村改廁工作方案,遵循因地制宜原則,合理確定改廁技術模式,加強產品質量和施工質量監管,嚴把竣工驗收關,強化改廁后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把農村改廁和污水治理兩項工作統籌起來、一體推進,健全改廁后長效管護機制。力爭20xx年底,蕪湖市巢湖流域內農村衛生廁所基本普及,廁所糞污得到有效處理或資源化利用,長效管護機制健全完善。
2.持續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因地制宜、科學選擇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納入城鎮管網、集中或分散處理等模式,以集聚提升類、特色保護類、城郊融合類等保留類村莊為重點,全面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及河湖、灌渠岸線周邊居民生活污水做到有效收集處理,確保不影響水質。到20xx年底,蕪湖市巢湖流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40%。
3.持續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
健全完善“村(居)收集、鎮(街)轉運、縣(市)處理”為主,“村(居)收集、直收直運、縣(市)處理”為輔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理體系。力爭20xx年底,蕪湖市巢湖流域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85%。
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城市管理局
(六)打造環湖綠色有機農業帶和數字農業示范區
1.打造環湖綠色有機農業帶
蕪湖市巢湖流域因地制宜推廣一季稻+再生稻、早稻+雙季晚稻和稻-漁、農牧結合綜合種養模式,逐步建成一批綠色優質專用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推進農產品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標準化生產的“三品一標”建設。扶持創建以“蕪湖大米”為代表的區域性公用品牌,提升環巢湖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蕪湖市巢湖流域實施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探索無為市建立濕地示范帶,構建良好的農田生態環境。無為、鳩江區爭取實施小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工程,以入湖河流水質和農業生態環境逐步改善為核心,實施農田面源污染防治、水產養殖污染減排、地表徑流污水凈化利用等。加強農村地表水體生態修復,構建農田生態溝渠和濕地,對氮、磷含量高的污水進行生態凈化攔截,減少入河污染負荷。
2.打造數字農業先行區
數字農業先行區要將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5g通信、北斗導航等技術與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深度融合,建立節水灌溉、精準施肥、科學施藥、健康養殖、秸稈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智能管理系統,實現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服務。
(一)加強組織領導。按照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成立蕪湖市巢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專項小組,由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城市管理局、市科技局、市水務局、市供銷社、市統計局、市數據資源管理局、無為市人民政府、鳩江區人民政府等部門組成,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農業農村局。
(二)加大資金投入。構建公共財政支持、責任主體自籌和社會資金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市縣兩級加大資金支持力度,重點用于支持測土配方施肥、統防統治、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農業面源污染調查監測等。引導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基金支持秸稈、畜禽養殖廢棄物產業化利用和水產養殖尾水生態治理。加大綠色信貸、綠色債券對巢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引導社會資本投向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領域。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人行蕪湖中心支行、市銀保監分局
(三)強化監督管理。積極探索河長、湖長、林長、田長、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監督長“五長聯治”巢湖模式,形成全域排查、全面治理、全過程監管、全方位提升的監督格局。將蕪湖市巢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納入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范疇,考核結果作為地方黨政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