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研學初中研學四年級篇一
20世紀后期,詞匯學作為一門相對獨立的交叉學科在西方已經逐漸得到重視,西方語言學家開始承認詞匯學在現代語言學中的合法地位,并陸續有專著問世。90年代以來基本詞匯學專著的`問世和詞匯學(lexicology)雜志的創刊足以說明“詞匯學”在現代語言學中已經取得一席之地。國外的這些研究成果對我國的英語詞匯學研究有一定的啟發。自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90年代以來,我國的語言學研究出現了一個嶄新的局面。自詞匯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得以人可以來,國內教育界對于英語詞匯教學這一課題進行了廣泛的探討。
1、研究目標
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不僅將會有利于初中學生,尤其是有利于英語“學困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卓有成效地發展學生的詞匯學習能力,豐富英語詞匯教學方法,指導英語詞匯教學實踐,而且能夠提高英語教師的教學技能、教學藝術和教育教學科研水平。在具體實際教學中發現問題,通過對問題的研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強有力的加速英語老師的專業成長,推動學校教育改革邁上新的臺階。
2、 研究內容
1.課堂詞匯教學
(1)、強化語音教學,注重構詞規律教學。
(2)、注重詞匯意義的教學。
(3)、注重語境教學,用詞造句鞏固詞匯教學,加強作文練習鞏固詞匯教學。
(4) 、深入挖掘詞匯的文化內涵,辨別英漢詞匯差異性。
2.學生詞匯學習的策略培養
(1)、充分利用詞典,了解和掌握詞匯。
(2)、在一定的語境中學習和掌握詞匯。
(3)、用上下文判斷和掌握詞義。
3.課外鞏固記憶的系統化指導方法
(1)、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練習中掌握詞匯,培養語感。
(2)、用多種方式進行系統的復習,鞏固學習成果。
3、課題研究方法
(1)教師充分挖掘文本,設計自主學習的任務。做到用好課本,而不是教好課本。
(2)星火記憶法。所謂星火記憶法就是利用單詞的具體構成,采用字母諧音、漢語對比等形式,通過以點帶面的形式幫助學生記憶單詞,像星星之火可以慢慢燎原。這種方法簡單、直接而且學生容易接受,方便學生進一步掌握單詞,可以說是一種事半功倍的單詞記憶方法。
(3)利用真實場景直觀教授單詞。直觀教學法就是教師可以利用相關圖片、多媒體設備、實物等一系列的教具和輔助活動來講授英語單詞。在這樣的條件下,學生就可以容易把實物與英語單詞聯系起來,加深記憶印象。
(4)調查法。通過對實驗過程的調查發現問題,研究對策,及時施加變量,控制無關變量。
(5)進行連貫單詞敘事記憶:連貫單詞敘事記憶法也叫情境聯想記憶法,是英語學習中比較常用的一種記憶法。這種教學法是將各個單詞串聯成一件生動的事情或故事來學習。要知道,記住一個故事比單獨記這么多單詞要容易而且印象深刻。
(6).閱讀記憶法。實踐證明,大量的閱讀是擴大詞匯量的一個非常有效途徑。首先,學生通過閱讀不僅能鞏固先前所學的詞匯,還能在閱讀過程中接觸一些新詞匯,通過查詢字典或者詢問教師,大意猜測這些新單詞方式,幫助學生掌握更多新詞匯。反過來詞匯量的擴大也能促進閱讀能力的提高進而為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礎。其次,詞匯只有在上下文具體的語境中才有意義,詞匯學習不單純是詞的意義的學習,而是包括英語文化、故事風格、寫作在內的全面學習。所以閱讀是有效增加詞匯量的一個非常好的途徑。最后是記憶的實踐。
4、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
搜集整理資料階段。 承擔人宋玉波、劉偉偉組織全體課題組成員研讀《英語課程標準》,進行理論學習,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深入理解課題,制定研究方案和計劃。
第二階段:
研究探索階段 承擔人宋玉波、劉偉偉制定學生調查問卷,通過問卷調查、數據統計、建立個案后深入調查研究,作好前側、后測工作,進行定性、定量評價,確保實驗效果.全體課程組成員研究調查結果,通過課堂實踐研究制定課堂詞匯教學方法及實施方案。
第三階段:
實踐階段 承擔人宋玉波、劉偉偉組織全體課題組成員在各自班級實踐 創新詞匯教方法,并各自完成實驗前后的問卷調查、測試結果、成果展示及材料的整理。
第四階段:
總結階段
匯集整理資料、成果匯總、論文匯編。撰寫結題報告送審。
通過近一年的研究與實踐,我在詞匯教學上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我深知我在理論上的造詣還是很低,還需要我繼續努力去完善自己。在學生身上,通過一年的學習以及老師的指導,學生在詞匯的記憶速度、準確度以及記憶的時間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而且有大約半數的學生基本掌握了音標記憶方法。
文章類成果
1.研究報告和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及評價,是否發表或被轉載)
2、教育敘事和教育案例
(內容簡介及評價,是否發表或被轉載)
3、教學反思
(內容簡介及評價,是否發表或被轉載)
4.研究隨筆等
(綜述要點及價值)
存在問題:
1.我對課題的研究只是皮毛,略知一二,還需要在以后的學習中多加關注,伴隨自己教學實踐的增加,能對課題的研究更加全面。
2.由于我們現在更加關注的是學生成績,對于學生在能力上的注重度有所降低,因此想要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老師必須多下心思,多想辦法。
改進措施:
1.針對課題研究不夠深入的問題,在以后的教學和學習生活中,我要多閱讀相關的書籍,提高自身的素質。
2.從自身實際和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尋找切實有效的研究方法。并使用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讓學生也從中受益。
3.多與同事進行相關問題的交流,從同事、網絡等多個渠道獲取相關知識。
研學初中研學四年級篇二
資料查找:
關于豆芽的生長原理
首先,黃豆在萌發到產生第一片幼葉之前沒有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因為光合作用在葉綠體中進行,黃豆種子無含葉綠體的細胞,只有葉片或植物幼嫩的綠色的莖含有葉綠體(葉綠體中存在葉綠素,故有葉綠體存在的細胞是綠色的)
第二,第一片幼葉產生后開始進行光合作用,同時還有呼吸作用(如果是我們吃的黃豆芽的話,沒有這個階段,黃豆芽白色的,我們吃的部分是伸長的胚軸)
以上是大概過程,下面詳細說一下,黃豆萌發過程的變化:
種子萌發時吸水膨脹,種皮變軟,呼吸作用逐漸增強,將貯存在子葉或胚乳里的營養物質逐步分解,轉化為可以被細胞吸收利用的物質,輸送的胚芽,胚軸,胚根(此時,種子中的營養物質是逐步減少的,但是豆芽重量比黃豆重量增加了,增加的部分主要是黃豆吸收水的重量)。胚根突破種皮形成根,胚芽形成莖和葉,胚軸形成連接莖和葉的部分(同樣是食用豆芽的話,胚芽還沒有形成莖和葉)。
如果是自然界中,胚芽形成莖和葉后,便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這樣有機物的含量又逐漸升高,同時植物體也在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產生植物體需要的能量,用于生命活動。
實驗記錄:先將豆子放在水中浸泡24小時后撈起放入20至30度的溫水中20分鐘,撈起稍濾一下水分,放在干凈的盆或其它容器內,表面用在水中浸濕的干凈毛巾蓋上,放在溫度約15至25度的地方,毛巾水分不足時再浸水,等一天后將水倒掉,黃豆變大了,把黃豆放進一個碗里,蓋上一塊濕布。開始的豆子很小很硬, 第二天豆子就變大了, 皮業泡開了。
x月x日,黃豆長出根來了,選定一顆黃豆,每天在下午5時30分的時候測量根的長度,并記錄下來。第一天黃豆的根長出7毫米,第二天長到15毫米,第三天長到30毫米,第四天長到60毫米,第五天我發現黃豆的根兩旁長出許許多多細細的根須,又長到110毫米,第六天長到了115毫米,我發現黃豆的生長速度變慢了,第七天才長到120毫米,我看見黃豆經過7天終于長出了兩片嫩嫩綠綠的芽。
黃豆在不同濃度的洗衣粉溶液中的生長情況
洗衣粉含量:0%、0.5%、1%、2.5%、5%。
每日觀察:
第一天:黃豆迅速吸水脹大,大小約為原來2倍。
第二天:無明顯變化。
第三天:0%的胚芽變大,2.5%和5%的黃豆上出現些許黑色斑點。
第四天:0%胚芽變大,0.5%和1%顏色變深一些,2.5%和5%的部分黃豆黑色斑點增多。
第五天:2.5%和5%的黃豆上出現大量黑色斑點,其余基本無變化。
第六天:0%的黃豆發芽,其余基本無變化。
第七天:豆芽長高些許,其余基本無變化。
反思:在此次實驗中,我出現了許多有待改進的問題。如實施方案完成得有些拖沓;實驗前的準備也有些磨蹭;未考慮到豆芽生長的氣溫問題,導致部分黃豆未發芽;種黃豆非要等到最后才急急種下,導致沒有更多的時間觀察現象或者重做。當然,在這次活動中,我的分工與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鍛煉,也能自己動手完成一項實驗(雖然這個實驗有些簡單)。研究性學習,對我來說又是一次磨練。
寒假一天的下午,我們兩人在家中一起做了關于黃豆生長環境的實驗。在實驗之前,我們已經準備好了所有的器材。
我們配置了10%的鹽水,5%的鹽水,和清水。經過親身經歷,我們才發現配好試液需要耐心和精準的測量。這期間也發生了很多意外,但最終還是成功配置了三種濃度的溶液。當豆子放入濃度為10%的鹽水后,立馬開始變大,之后出現了皺皮。其他兩試管中的豆子也是如此,但是反應不如濃度為10%的鹽水明顯。
第二天,發現三個試管內的豆子表皮都有不同程度的漲大,但是都不明顯。下午再觀察,便發現豆子已經越漲越大,幾乎要要漲破試管的樣子。過了一兩天天左右,發現豆子長出了根須,根須淡黃中透著點青色。又過了幾天,外殼已大部分脫落了,根須也越長越長,豆芽已基本成型,而在鹽水中的明顯生長較緩慢。
黃豆在不同濃度的葡萄糖溶液中的生長情況
葡萄糖含量:0%、2.5%、5%、10%
每日觀察:
第一天:黃豆迅速吸水脹大,大小約為原來2倍。
第二天:無明顯變化。
第三天:胚芽變大,部分豆芽開始褪去外部的種皮
第四天:浸泡在10%及5%葡萄糖溶液中的黃豆部分出現黑色斑點。
第五天:大部分黃豆發芽。浸泡在10%及5%葡萄糖溶液中的黃豆黑色斑點增多。其余兩種溶液中有小部分黃豆出現黑色斑點。
第六天:黃豆豆芽長度增加。通過平均值的計算,最長的是浸泡在0%葡萄糖溶液中的黃豆,2.5%次之,接著是5%和10%。
第七天:部分黃豆停止生長,表面布滿大量不均勻黑色斑點。已發芽的黃豆部分仍未停止生長。
第八天:至此黃豆豆芽的長度已有了一個較明顯的差距:由長到短排列為0%、2.5%、5%、10%。由于溫度等原因,黃豆的生長情況并不樂觀,實驗告一段落。
研學初中研學四年級篇三
防止生活中常犯的語病,正確使用祖國語言文字。
收集社會流傳的各種語病,注意觀察電視廣告、主持人語言、電視采訪、各類講話與報告、文藝小品,歌詞、雜志、報刊、馬路文化等,將各種語病歸類分析。
分析出現語病原因,改正辦法。
3、《讀書感悟》
目的:“好讀書,讀好書”。開拓視野,陶冶情操,增長才干,提升品位。
形式:選擇你最感興趣的中外名著,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伊索寓言》、《魯濱遜漂流記》、《格列佛游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童年》、《名人傳》、《海底兩萬里》、《水滸傳》、《朝花夕拾》及當代散文,詩歌優秀作品等,寫出讀后感與讀書筆記。
要求:就其中的內容,談談閱讀給你得啟示。
4.《讀書與父母事業的研究》
目的:增強學生讀書的興趣,增強讀書、溝通能力。
形式:訪問父母年輕時讀了哪些書;什么書對自己事業的追求產生影響。
要求:要真實,將訪談內容寫得充實,再談訪問后的體會。
5、《優秀詩文積累運用》
目的:通過朗讀、背誦古代、現代、當代優秀詩文培養學生語文素養。
形式:練習背誦課內外(含課標推薦篇目)詩文,抄寫喜歡詩句,寫出喜歡原因,并能按主題歸類,運用于生活實踐。
要求:錄音、寫出會背篇目;欣賞品味意境小品文、唐詩按表達主題歸類。
6.《寵物王國》
目的:鍛煉學生寫作能力,將所學過的語文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的能力。
要求:研究寵物的習性,對外貌刻畫、特性描寫,最好有情節,文體不限。
7.《旅游景點語文要素研究》
目的:提高學生觀察、分析能力,并善于從生活中提取語文要素。
形式:在旅游時注意觀察各種導游指示板、導游解說、景點名稱與歷史典故,收集其中的語文價值。如:參觀“奧運”的“鳥巢”“水立方”,寫《參觀記》,圍繞“奧運”相關精神、項目、人物、事件寫隨筆。
要求:提煉、歸類,用實例說明語文的作用。
8.《影視收看》
目的:通過聽看電視、影像節目,了解社會,了解生活,熱愛祖國文化。
要求:選你最感興趣的節目,記載下主要內容,進行分析、研究;談談自已的體會。
9.《網絡流行語的研究》
目的:對于網絡流行語的研究,一方面貼近學生生活,有助于他們了解漢語詞匯的發展規律;另一方面,對于啟發、引導學生規范網絡用語,有著一定的指導意義。
要求:通過研究整理出論文,800字左右。工夫,決定著事情完成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