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寫春節的小學篇一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有重陽節、清明節……但我最喜歡的還是一年一度的春節。
盼望著,盼望著,春節的腳步近了,家家戶戶都忙活了起來。大家忙著包包子、包餃子,還會在大門上掛上紅紅的燈籠,貼上帶著祝福的對聯和“福”字。新的一年我不僅長大了一歲,而且還學會了包餃子。在我的腦海里一直深藏著一個疑問,過年時貼的春聯和“福”字為什么都是紅色的呢?長大以后,爺爺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才讓我恍然大悟。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怪獸叫“年”,“年”每年都要出來吃村里的糧食,動物和人們都很害怕,后來有一個老人發現“年”害怕“紅色”、“火色”、“響聲”。從那以后人們每年都會貼上紅“福”字、紅對聯,掛上紅燈籠,放鞭炮,敲鑼打鼓來驅年。這樣一個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現在我們的社會發達了,生活條件好了,大年三十每家每戶都要吃餃子,來慶祝過年。這也是我們中國人必須要吃的年夜飯。
我喜歡春節,喜歡大年三十的餃子,喜歡新的新衣裳,更喜歡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洋溢的幸福時刻。
寫春節的小學篇二
一年一度逢佳節,農歷新年到眼前。終于迎來了我盼望已久的春節。
除夕早上,我正做夢時,突然被響亮的鞭炮聲驚醒,我快速穿好光鮮亮麗的新衣服,跑到外面。哎,已經錯過了最后的鞭炮,我只好回家洗漱。
吃過早餐后,我去幫爸爸爺爺貼對聯,看到那些紅彤彤的對聯貼上,我頓時覺得家里變得不那么冷清了。貼完對聯,掛完燈籠,我們迎來了第一批親戚,我對他們說:姑姑姑父好,我祝你們年年從心愿,萬事如意,招財進寶,合家歡樂百業興旺。他們聽后,笑瞇瞇的對我說:嘴真甜,獎勵你個紅包。我接過紅包后就跑到房間內把它藏好。
很快中午了,我們吃起了飯,我還邊吃邊夸飯做得好吃。吃完飯我去了表姐家玩,只見她家的親戚多得擠不下,房間里熱熱鬧鬧的,沒有一點兒空位。等表姐吃完飯,我們兩個就逃了出來,逛了一會兒,感覺有點冷,就跑回了她家。人變得少了,我倆坐在沙發上,玩了起來。突然,她叫我出去,只見外面布滿了姑娘們擺成的花朵,她們像一個個精神抖擻的小精靈,各有各的特點,擺著婀娜多姿的姿態,美若天仙。看著看著,天色就晚了,我回家準備吃晚飯。然后一起看春晚,一起守歲,為了防止對方睡著,我們一直說話兒。不知過了多久,我聽到了鞭炮聲,趕快出去,只見家家戶戶都放起了鞭炮,火花在天空中閃爍,五彩斑斕,真的好美,好美。
這個春節我過得十分快樂,也祝愿你們能永遠快樂,永遠幸福!
寫春節的小學篇三
我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有中秋節、端午節、元宵節……其中,我最喜歡過春節。
我和媽媽去街上挑年貨。來到大街上,我們看到許多的人:有的在放鞭炮,有的在貼春聯,還有的掛燈籠……一串串鞭炮發出了噼里啪啦的響聲,就像吹起了紅色的小喇叭,告訴我們:新年到來啦!我和媽媽買了很多東西,有魚、肉、各種蔬菜等等,籃子裝得滿滿的,我們提著重重的籃子高高興興地往家里走。
回到家里,先把買來的'菜都洗了一遍,再把洗好的菜放入鍋里煮。沒過多久,香噴噴的菜就燒好了,一陣香味從廚房飄出,聞著那香味,我的口水都要流下來了。伴隨著鞭炮聲,我們一家圍著餐桌有說有笑的,我的肚子吃得圓滾滾的,真飽呀!
晚上十二點,新年的鐘聲敲響了!我和媽媽連忙下樓放煙花,深夜的天空被漫天的煙花點亮,煙花有大的、有小的,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絨球,還有的像流星……五彩繽紛,形狀千奇百怪,美麗極了。
春節真是一個快樂的節日啊!我期待明年春節趕緊到來!
寫春節的小學篇四
“過了臘八就是年。”我們家過年,是從臘月初八開始的。過臘八自然要喝臘八粥,除了放油、鹽、醬、醋以外,至少還要放八種東西:面條、米、蒜、馓子、花生、姜、菠菜、香菜。別以為粥就得是甜的,臘八粥可是咸的。
日子過得真快。到了臘月二十四,奶奶就開始買肉、準備年貨了。大人們個個忙得團團轉,自然就無暇顧及我們小孩子了。小孩子去買炮玩,炸一下,也算有年味了。
終于到除夕了!我這幾天一直待在奶奶家里。我和爺爺、奶奶從大清早就開始貼對聯。奶奶家是個大院子,上上下下好多房間。房間多,門就多;門多,要貼的對聯就多;貼的對聯多,要用的時間不是了嗎?對聯貼在左右兩扇門上,上聯貼右邊,下聯貼左邊,上下聯要對仗工整,還要分出一副對聯哪個是上聯,哪個是下聯,千萬不能貼錯,除此之外,上下聯要對齊貼在門上,不能貼歪了,也不能貼得一個高一個低,橫批貼在門頭上,橫批上面再貼一個“福”字,不過,“福”字得倒著貼,寓意“福到了”(福倒了)。貼完了對聯就得放炮,“噼里啪啦”地亂響一通,如果離得近一些,非得用手捂著耳朵不可。中午吃飯前還得放一次炮,放完了炮才能吃飯。吃過中午飯還得吃“團圓”。“團圓”就是一塊大餅,大餅上面放幾顆蜜棗。吃的時候把“團圓”分成一塊一塊的',每一塊上必有一顆蜜棗。我雖然喜歡吃“團圓”,但不喜歡吃“團圓”里的蔥,總是把蔥挑出來扔了。下午的時候,大人們就開始準備包大年初一的餃子了。
大年初一,要發壓歲錢。把報紙墊在地上,跪在上面,給長輩磕個頭,然后才能領壓歲錢。大年初一,是要吃餃子的。我不太喜歡吃餃子里的肉餡兒,只喜歡吃餃子皮兒,因此還鬧出了場戲呢!
鏡頭二:爸爸與我“合作”吃餃子。某年過過年,我和爸爸、二叔叔、姑姑一起吃餃子。爸爸與我“合作”,他把餃餡先吃了,剩下的餃皮都歸我吃。叔叔見我這么吃,笑著對我說:“我們來比賽吃餃子好不好?我和你姑姑一組,你和你爸爸一組,看誰吃得快。”爸爸對我說:“好啊,我只吃餃餡,你來吃餃皮,分工吃,肯定比他們快。”“那可不一定,”姑姑說,“我們一口吃一個,比你們一個餃子分兩下吃快。”結果是,我跑去看電視,他們幾個大人還在那兒吃餃子。
過了大年初一,過年的另一個高潮就是正月十五的元宵節了。過元宵節吃元宵自然是不用說了,但我卻喜歡元宵節有關面燈的事。
淮北有正月十五蒸面燈的習俗。在我看來,面燈可以分為上下兩個部分,只不過上下兩部分在一起罷了。上面部分很像碗的形狀,下面部分則是圓柱體。別看它有點“其貌不揚”,但可好吃呢!點面燈也好玩。天一黑下來,就可以點面燈了。在面燈凹下去的地方插一根棉簽,然后倒一些油,不要太滿,但是要把棉簽澆透,最后用打火機把棉簽點燃,一個面燈就點好了!這時候關上電燈,捧著面燈就可以把屋子照亮。送面燈也不錯,人死后三年,家里的人是不能蒸面燈的,但可以點面燈,面燈是由鄉親們送的。奶奶拉著我的手,給別人家送面燈。人緣好的人可以收幾十到幾百個面燈呢!
轉眼間,年過完了,大家由各忙各的了。淮北人過過年,也有跟別的城市不同的地方。
寫春節的小學篇五
這個春節我過得很充實,因為有學校布置的假期作業,還有一些愛心人士的幫助。
我每天做作業,玩耍,很充實。
每當我看見打工的工人回家,我就看見了幫助我們的人的那些身影。他們幫我們修建城樓,還幫助我們修筑道路,他們幫助我們構建了方便美好的生活。他們讓我每天快樂地度過每一天,讓我勇敢地克服困難,勇往直前!
感謝愛心人士幫助我,讓我安心地學習,快樂地學習,自信地學習。讓我無所顧忌地接受知識與技能。讓我更自信地交朋友,并感受朋友帶給我的溫暖!
愛心人士,謝謝你們,謝謝你們無私地奉獻,為無數人增添無數的快樂。
祝愛心人士在新的一年里身體健康,闔家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