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春節見聞初中篇一
大年三十早上,我與父親回到鄉下的的老家去過年,一種全新的感覺讓我心曠神怡,感慨萬千。
站在爺爺新修的三層樓的陽臺上,極目遠眺,鄉村后山上翠柏覆蓋、連綿起伏的群山腰上一條寬闊的公路,多像一條黃色腰帶環繞著群山,蜿蜒伸向遠方。我好奇的問:“爺爺,這是通往哪里的公路啊?怎么看不到頭?”,爺爺興奮地說:“孩子,這是十堰到天水的高速公路,去年5月底才全線貫通,以后,咱們想到西安省城去玩,出門就能上車,當天還可以打來回,可方便啦!”,看著爺爺高興地合不攏嘴,我也沉浸在家鄉變化幸福氣氛中。
隨著國家惠民政策的逐步落實,鄉親們在村長的帶領下還集資建起了村磚瓦廠,勤勞的家鄉人民都快速的富裕起來。初一早上,大媽給我封了一個鼓鼓的壓歲紅包,這可是太陽打東邊升起—-第一回呀!回想著每年都是父親給大媽家孩子壓歲錢,我真的感受到家鄉的富有。
下午,在姑姑家拜年,表姐高興地拉著我到樓上觀看她家新買的太陽能浴霸與洗衣機,看著表姐幸福洋溢的笑容,我也開心的笑了。做客在親戚相鄰家,飯桌上,人們談論的不再是你長他短的是非、曲直,而是磚瓦廠開工與投資掙錢的話題、看著大家幢憬未來,建設家園的熱乎勁,誰見了都高興。每天晚上,爺爺都要拿著手機,悠閑地從樓上走下來,跟遠在廣州的哥哥通話,互相祝福,把親情傳遞,話語中,充滿了幸福與快樂。
我喜歡這個愉快的春節,他讓我感受到祖國的大家庭的溫馨與巨大變化。
春節見聞初中篇二
廈門是一個溫暖的城市,常常洋溢著親情,在春節時尤為顯著。
每年一度的春節,是每一個廈門人都期待的節日,在這一天可以和家人團圓,一起吃年夜飯,在飯桌上聊著這一年發生的事情,每一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
我,也是一個廈門人,我們家的年夜飯,每一次都是那么的溫暖。
大家一個個坐上飯桌,臉上笑嘻嘻的,大家都自覺地把手機關掉放到一邊,開始和家人聊天,桌上的電火鍋冒著蒸汽,各色的食物在里面翻滾著,我隔著蒸汽看著對面笑著聊的奶奶,我突然覺得有點不真實。
窗外的風在肆虐,一次次撞擊著窗戶,發出“嗚嗚”的聲音試圖打擾這室內的一室溫暖,見沒有人理會它,便乖乖的跑到其他地方去尋找它的家人了。室內的我們仍然有說有笑。
姑姑端上來一盤又一盤的菜,大家雖在聊天,卻也不忘開動筷子,一邊吃一邊聊。我見到大人們都開動了,堂弟耐不住,一伸手抓了一塊芋糕,我也忍不住了,也拿起筷子,夾了我最喜歡的芋糕,蒙了一層淡淡金色芋糕,一入口,芋糕被炸的脆脆的薄皮被咬開,露出里面軟軟糯糯的芋泥,里面還夾著肉丁的味道,吃到了幾小塊香菇丁,香菇的味道和肉丁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奏出一曲由香味組成的二重奏,隨著芋泥的化開,一種說不出的香味在唇齒間流轉,淡淡的咸味像次旋律一樣圍繞著香菇、肉、還有芋泥的味道在口中流連,揮之不去。
在你一筷子我一筷子的攻勢下,桌上的菜漸漸空了,大家都沒有注意到,依然邊吃邊聊,好不開心,我看到桌子對面的奶奶向我笑了笑,拿了什么東西走了出去,隔著火鍋的蒸汽,我沒看見。
溫馨美好。
我想,這頓年夜飯里還有一段情,一段血脈相連的親情,一段期盼著團團圓圓的美好愛意。
所有來自廈門這方水土的人們皆是如此,我相信。
愿我們永遠保存吃著年夜飯在一起的時光。
愿所有人長長久久,幸福美滿。
春節見聞初中篇三
除夕夜,一家人在社灣放了一夜煙花爆竹,直到1點鐘才回到家。第二天早晨,又約了出去都樂巖玩。
說是玩,可是只不過是在里面溜達了一圈,看了場舞獅。1個多小時,時間雖不長,可卻像度過了半個世紀。
12點準時開場,一些人早已在開場之前買好了一捆捆鞭炮在一旁等候,看到這么一大堆爆竹,真為那些獅子的命運默哀啊!果然,在舞獅向大家拜完年后,一陣近似瘋狂的轟炸開始了。一串接著一串,拿著煙,拿著火機,點燃了立刻拋向舞獅的。有的鞭炮在空中響了,扭動著身子向前飛去;有的鞭炮被扔到了舞獅身上,幸虧舞獅人靈活三下兩下就抖掉了……舞獅緩緩前進,正準備騰空躍起咬掉高掛在竹竿上得封包時,鞭炮又來了……靈活的`避開,不間斷的攻擊……一旁的觀眾看得是津津有味。可時間長了,大家就都有意見了,聲音太大了,耳膜似乎都在鼓動,而且充滿火藥味的煙霧,彌漫著四周,大部分觀眾都悻悻地撤離了。而我還得堅持著,耳邊縈繞著的都是“乒乓”的鞭炮聲,兩只手不僅要捂住耳朵,還要把持著相機拍照,真是艱難啊!
鞭炮從沒間斷過,從四面八方向舞獅襲擊,一直到1點多,鞭炮聲才漸漸淅瀝,但還是停不下來。
春節可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當中充滿了濃郁的傳統風氣,放爆竹也就成了一種習俗。傳說年是一只可怕的怪獸,平時都是在山里睡覺,一睡就是一年,年底的時候就出去找東西吃,人和家畜都不放過。人們都很害怕它,所以只好帶著家人多到別的地方,等年走了以后才回來。后來有個聰明人,叫人們利用燃燒的竹子的火光和爆炸聲把年嚇走。年果然被嚇走了。從此以后,人們每年的最后一天都會放爆竹。
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我來到一旁的水池旁。水池上亭亭玉立著一尊高貴、典雅的女神像,正如神像給人清新脫俗的感覺一般,池中的魚兒看到游人們,擺動著紅尾巴繞過瀝青的池水,讓游人們得以欣賞它們的姿態。這可是“出渾水而不然”的景象啊!在喧鬧的場地旁,還有如此恬靜的一方土地,讓人的心情由激動到平靜。
新的一年,耳朵經受了鞭炮聲的洗禮,心情喜慶多了;魚兒慢慢擺動,蕩漾開波紋的悠閑,心靈被陶醉了。不管是陌路人還是相識的老友,逢人就道一聲,“新年快樂”。讓彼此之間的距離拉近了不少,也讓周圍增加了不少過節的氣氛。
在此,在新的一年中,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春節見聞初中篇四
陽光照進我那大窗子,我迷迷糊糊的睜開了眼睛。外邊好多聲音,我正好奇,看了看日歷,恍然大悟,今天是春節啊!
下面,正有人在準備點鞭炮,,我就在旁邊看。那人好像是第一次點鞭炮,很小心的拿著火機靠近。接近的剎那間,他像兔子般的轉身就跑,鞭炮噼里啪啦的響了起來,伴著一陣火花,小區中響起了第一響鞭炮聲。仿佛是初雷乍響,小區里的鞭炮聲開始接二連三地響了起來。
我看到一個小孩正穿著新衣服在向小伙伴炫耀,他的小伙伴們個個眼含羨慕,左顧右盼的看著他的衣服;一些老年人在下棋,談笑風生;一些少年在比賽,個個不分上下。新年有新勁啊。
夜晚降臨之時,我們全家坐在一起,吃著一頓香噴噴的飯菜。我們仿佛在打仗一般,飯后還“香氣繞鼻,余香未喪”啊。
在大廳里,我們看了春晚,那些精彩的節目,那些優美的歌聲,讓我們大家連連叫好,贊不絕口。然后在陽臺上,我們觀看著星空,聽著優美的音樂,激烈的鞭炮聲,有種說不出的舒服。
隆冬款款走來,年離我們越來越近。俗話說:”大人望插田,小孩盼過年。小孩子盼望過年主要是因為有新衣服穿,還可以吃到平時吃不到的東西。
我們這兒有一個習俗,每逢快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去大掃除,然后掃房、買菜準備過新年是的必需品。過了這一天是要蒸饅頭的,聽奶奶說是為了供奉神仙,可這是不是一種迷信?我也不知道,容我調查調查。哦,對了,這一天買東西時記得買糖。呀!差點忘了,還必須買爆竹啊。
除夕差不多就是過春節的彩排,天一擦黑,家家戶戶都做起了年菜,“啪”,“啪”,“啪”是要開飯了,只要小孩子聽到這個聲音都會趕回家去。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十分熱鬧,還可以看到久別重逢的朋友、家人。晚飯之后,大人們一起去看春晚,小孩子們都回去朋友家玩。這一天還要守歲,不到十二點是不可以睡的,這對我這個懶蟲真是一種煎熬啊!但還可以收到壓歲錢哦!
男人們午前都一起去,但女人們呢?卻要在家中招待客人,真是太不公平了。小孩子當然就知道吃、喝、玩、睡。這一天只要到了別人家說上一些吉祥話。你的口袋里就鼓鼓的。
元宵節到了,春節的又一個高潮來了,這一天家家戶戶晚上都會吃元宵,元宵的意思是:團團圓圓,晚上還要去逛廟會,有好多燈,紗燈、宮燈、各種形態的燈五顏六色十分的漂亮。
春節,顧名思義,應該是慶祝春天到來的節日,是我國乃至華人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傳統節日。從臘七臘八到正月十五,人們都沉浸在節日的喜悅中。那些天南地北的親朋故舊,不顧山水阻隔,以敬拜父母的名義回家,以親人團圓的名義回家,相聚在春節里。
春節的重頭戲,要數團年宴了。這一天大人們最為忙碌。廚房里熱氣蒸騰,煎炸蒸煮飄香,鍋碗瓢盆齊鳴;爺爺奶奶刀工精湛,爸爸媽媽廚藝了得。像我這樣懶散的人,也要參與收拾屋子,接待客人。而我更期待團年宴的早一點開席,以便大快朵頤。
下午四點,親人陸續到齊,一番寒喧之后,論資排輩入席。滿桌的菜肴,滿杯的瓊漿,滿滿的親情,彌漫了整個空間。親人們先拜列祖列宗,又祝福爺爺奶奶、父母等長輩,然后是兄弟姐妹的互相祝福或調侃。酒過三巡,氣氛更加熱烈,有敬酒的,也有賴酒的,酒杯碰得咣當作響。一頓團年飯,起碼要拉扯上一兩個鐘頭才肯罷休。
親人們無論喝多少酒,卻總忘不了一件事,就是觀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客廳里人多擠不下,就看臥室的電視、書房的電腦,甚至用手機瀏覽。當春晚主持人敲響新年的鐘聲,成千上萬的煙花升天燃放,將城市映照得好似一座五光十色的迷幻城。
除夕過后,便是大年初一了。放眼望去,大街上,車水馬龍,小巷中,行人如織,出行拜年的人,絡繹不絕。大人小孩,無論在什么地方相遇,都是互道祝福,新年快樂之聲,不絕于耳;禮花鞭炮共鳴,震耳欲聾。
春節見聞初中篇五
春節,爸爸帶我回云南老家。我的老家在云南大理的一個白族小城,小城的大街古色古香,大街兩側的白族民居門上、窗戶上都雕了花,屋檐、墻上畫了漂亮的水墨山水、花鳥等,配上白墻青瓦,好看極了。大年初一,大街上有很多舞龍、舞獅的,有賣各種小吃的,有賣手工藝品和玩具的,到處是身著民族服飾的白族人,大街上人來人往,熱鬧極了。
大年初三的時候,大姑媽帶我們去了新華白族村玩。新華村村寨依山傍水,村邊的黑龍潭清澈見底,水中有很多星星點點、潔白如玉的海帶花。風平浪靜時,四周景物和藍天白云倒映潭中,讓我感受到了高原水鄉獨特的風韻。噢,對了,云南的很多天然小湖泊都叫做龍潭。爸爸說,遠古時候黑龍潭中有一條興風作浪,禍害鄉民的黑龍,最后有一位力大無比的天神下凡來到新華村,最終把黑龍制服、拴住,鄉民的生活從此安定下來。
在黑龍潭邊的一個手工藝品展覽廳,我一眼就看中了一個會發紅、藍、黃三種光的水晶老虎,因為我的屬像是老虎,就讓媽媽給我買了回來,放在了我的書桌上。你們知道水晶老虎為什么為發光嗎?因為底座上裝了電池。
當我和媽媽沿著用青石板鋪成的小路走進新華村時,不時聽到“叮叮當當……”的敲打聲,尋聲而去,隨意走進一戶農家,都能看到有人拿著小錘子,坐在小板凳上做手工藝品。更令人興奮的是不少人家的院里仍有天然泉眼,在三面相圍的水塘里,地下泉水咕嘟咕嘟地往上冒著,水里還有魚兒游來游去。
在吃飯的間隙,我和姐姐比賽爬山,看誰得第一,最后我第一個到達了山頂,在山下往下看新華村、看龍潭,感覺好美,簡直無法用詞語來形容。下山后,媽媽還在龍潭邊教我玩“打水漂”的游戲,就是用一塊扁平的石片緊貼水面擲出,石片會在水面上連續飛動,看誰扔得遠以及在水面上跳躍的次數多。剛開始,我沒有掌握技巧,在媽媽的幫助下,我學會了,我好高興,開心極了,扔了一個又一個,一直到媽媽催吃飯我才戀戀不舍的走了。
晚上,我和爸爸一起出門在茶馬古道廣場上放鞭炮、禮花,連綿不斷的鞭炮聲、禮花聲告訴我,新的一年開始了!爸爸讓我許個愿,我許下了一個愿望:希望在新的一年中,我們每個人都健健康康,開開心心。
時間過得好快,爸爸的假期很快就到了,我也得回成都了,可我真的舍不得離開,在飛機起飛的時候,我在心里對自己說,明年還要回來。
春節見聞初中篇六
我曾偷偷的想過:如果學校和家讓我選擇,我會選擇學校,就是現在的9(4)班,來到這個班級的時候,我就被這里的快樂渲染,每一個人都是那么開心,沒有憂愁,無憂無慮。
在樓下站了有5分鐘了吧,我自己問自己。應該有了,我拿出鑰匙,打開家門,走進家,把鞋子脫下,放好東西,開電視。我把電視轉到“湖南衛視”,看我平時最愛看的。電視上,正在播放這“金芒果粉絲節”,看著何炅在說說笑笑,謝娜在歌歌唱唱,海濤在遙遙框框……我平時應該會大聲笑出來的啊?今天怎么了?沒事,可能是反應遲鈍……反應遲鈍……但是,不知為什么的,我在也不想看電視機里的小人兒,他們在笑。電視被我無聲的關掉,才剛剛關上,鄰居們的大笑聲,快樂聲,呼叫聲,交織在一起,在我聽來,對我成了一種諷刺,突然,眼淚已不由自主的流了出來..為什么要哭呢?我又來自己問自己。我也不知道啊,出去走走好了。
說實話,我有一個我從來未實現的愿望,如果可以,我希望我的家不再孤單;如果可以,我希望我能天天和爸爸媽媽在一起。請不要說我小孩子氣,那是因為我缺少一種東西,家庭溫暖。
春節見聞初中篇七
春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們國家最隆重的一個節日,在過年的時候,小孩子可以得到壓歲錢,所以孩子們是最喜歡過春節的,大人們可以聚在一起團圓,所以,春節對于我們來說意義是很大的。
春節之前,我們就要開始做各種各樣的準備了,準備一般都是在臘八節之后開始的,奶奶會帶著一大袋的面粉肉餡等等,開始準備好吃的東西,大伯一家和姑姑一家也會到我們家里面來,一起包餃子和吃餃子,氛圍是非常好的。
臘月二十九,我們會把提前準備好的對聯、福字貼在大門上,以示喜慶。從那天中午開始,鞭炮聲就開始此起彼伏了。我們也是一大早就穿著新衣服等待著除夕的到來。到了晚上,也就是除夕夜,鞭炮聲越來越多,我們也越來越激動,總會抑制不住興奮的心情,偷偷地買一些鞭炮來放,一直到吃年 夜 飯時,才會戀 戀不舍地回家。
年 夜 飯 豐盛極了。雞、鴨、魚、肉樣樣都有,雖然平時天天吃,但過年畢竟另有一番風味,我們吃得更香一些。在我們家,奶奶每年都會燒兩盤魚,一盤是清蒸的,可以當天吃的,另一盤是紅燒的,則放在桌子上當“擺設”,奶奶稱它為“年年有魚”。因為它與“年年有余”諧音,所以它代表著吉祥如意,是來年豐收有剩余的好征兆。
吃完年 夜 飯就是我最喜歡的節目了——發紅包。但在拿紅包之前我們要先給長輩們磕頭,磕得越多,拿的錢也就越多。雖然拿紅包會把頭磕痛,但是我們卻不在乎,個個忙得不亦樂乎。發完壓歲錢,大人們就要看《春節聯歡晚會》了。我們小孩子就開始在一旁打打鬧鬧。
除夕夜,就在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里面,和家人的歡聲笑語里面開始了,又在不知不覺中離我們遠去,我們的明天是更加美好的。
春節見聞初中篇八
一道道亮麗色彩劃過天空,一個個大紅燈籠飛上屋檐,一副副對聯貼上墻壁,一聲聲爆竹響徹天地,一件件新衣奔離衣柜,一句句祝福口耳相傳。20xx年的春節來臨了!
一眨眼,春節悄悄地過去了,大人和孩子們在這喜慶的日子里迎來了新的一年。在這里,祝愿家鄉許昌經濟越來越繁榮,日子越來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