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精選應用文寫作格式及范文通用一
作者小傳是一種以簡潔的文字,介紹作者生平中的主要史實以及創作、研究活動中主要成就的微型傳記。讀者不僅能從橫的方面了解作者的年齡、單位、職業,還能從縱的方面,觀察到作者在生活和創作道路上留下的足跡。
寫作者小傳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注意穩定性。特別是圖書,再版機會較多,要長期留傳下去,因此一些不夠穩定的材料,如作者的現任職務,正在撰寫的著作之類,就不宜寫到小傳中去。
二要注意準確性。小傳中的內容,是帶有史料性質的,有的可能被廣泛引用,一旦失實,容易以訛傳訛,造成混亂。因此,編寫作者小傳,要以可靠的材料為依據,并應作必要的核實。
三是要注意分寸感。特別對作者及其作品的評價,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能濫用著名的、杰出的一類形容詞,亂戴名家、新秀一類桂冠。
此外,作者小傳還應該在小字上面下功夫:小巧、精悍、扎實,言之有物。在文字風格上,最好能少一點履歷表的色彩。寫作者小傳,也是向社會介紹和推薦人才,不僅要有嚴肅、冷靜的態度,而且要有飽滿、動人的熱情。這樣寫出的小傳,就能讓人覺得可靠、可讀而又可親。
一般的傳記和自傳,除了內容更加充實、豐富,寫法更加多樣之外,基本原則與作者小傳是相通的。
[例如]
韓愈(768-824),字退之,鄧州南陽(今河南南陽)人。幼年時期貧窮孤苦,由嫂撫養。刻苦學習,公元七九二年考中進士。公元八一七年,宰相裴度督率李塑(說明:塑土字底應換成心字底)等諸將平淮西藩鎮,韓愈任行軍司馬。公元八一九年因諫唐憲宗(李純)不要迎佛骨,降職為潮州(今廣東)刺史。他是唐朝著名的散文家、詩人,是古文化運動的主將之一,極力反對六朝以來的追求麗辭僻典的文風。他在散文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反對一味模擬古語,提倡散文語言要有獨創精神。他提倡把文章寫得通達順暢,合乎文法。著作有《韓昌黎集》。
精選應用文寫作格式及范文通用二
- 應用文寫作學習總結 推薦度:
- 應用文寫作學習總結 推薦度:
- 應用文寫作學習總結 推薦度:
- 應用文會議紀要經典 推薦度:
- 以讀書為話題的作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小學應用文:為民族復興而讀書_應用文范文
我讀了《心系祖國健康成長》一書,深受教育。這本書內容豐富,蘊含哲理,給人啟迪,給人力量。
我強烈感受到了書中所洋溢的愛國之情。偉大領袖毛主席青年時代是個窮學生,但“身無半文,心憂天下”,他以天下為“子任”的愛國精神,激勵了不少愛國學子。由此我更想到敬愛的周總理,老師問他為什么學習時,周總理的回答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而讀書。”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爺爺在臨死的時候,嘴里還不停的念道:“我是中國人,我熱愛祖國和人民。”
民族精神、愛國傳統自古就有,有了民族精神就筑就了中華魂。民族英雄林則徐,他虎門銷煙的壯舉,不僅振了國威,而且痛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到解放戰爭,抗日戰爭,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用鮮血和生命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更加深了我們對祖國的熱愛。
我被書中一個個感人故事深深吸引,茅以升從“勤奮”開始最終成為橋梁專家,丁肇中靠“執著”走上了諾貝爾領獎臺……這些事例都充分說明了只有勤學才是成就大事業的`基礎。“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勤學就要珍惜每一寸光陰,不能認為時間很多,今日不學還有來日,今年不學還有來年,“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貧窮是最好的大學”,我更被書中這個故事所感染。小金鵬生在農村窮苦家庭,又遭厄運,爺爺、奶奶、爸爸先后離開了人世,只和媽媽相依為命。在那么困苦的環境下,小金鵬仍然刻苦學習,從沒自卑過,他說得好:與苦難和厄運抗爭,無上光榮!最終他靠自己的努力贏得了國際大獎,為媽媽爭了光,更為祖國母親爭了光,揚了中國少年的志氣!
由小金鵬我更想到我國西部地區上不起學的兒童們,20元就夠他們一年的學費了,現在人們拿20元都不算什么,吃零食、上網吧、逛逛超市就花了,我想中國人一人只捐1元錢,上億中國人就是上億元,就能讓許許多多失學兒童上得起學。我們應像小金鵬那樣刻苦學習,更應向貧困兒童伸出援助之手。大家立即行動起來吧,節省零用錢,捐獻給他們!眾人拾柴火焰高,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們是祖國的接班人,就應像革命先輩那樣心系祖國,就應像革命先輩那樣自強不息,時刻牢記我是中國人,時刻牢記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讀書!讀一本好書如同結識一位好朋友。同學們,讓我們熱血沸騰,綻放光芒吧!
s("content_relate");【小學應用文:為民族復興而讀書_應用文】相關文章:
應用文寫作基礎:應用文的材料03-06
小學應用文教學論文04-18
應用文通知03-29
應用文通知03-29
小學應用文:不經風雨如何見彩虹_應用文范文08-05
小學生語文應用文知識點:應用文寫作格式03-14
小學常見應用文作文范文07-23
關于應用文寫作基礎知識:應用文分類11-25
2015應用文寫作基礎知識--應用文的表達04-08
精選應用文寫作格式及范文通用三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高中作文寫作技巧:應用文的寫作方法,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應用文就是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直接地用于實際中,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常用文體,如公文、啟事、書信、廣告、收據等等,每個人都應該掌握它,因此應學會應用文的寫作方法。
我們通過一個故事就可以理解了,一個外號叫“文學家”的氣象學校的畢業生,分配在一個水災頻繁的縣里工作,縣里讓他到烈馬河上游水文站里負責報告汛情的工作。烈馬河的水位在汛期漲落厲害,縣里便要根據上游水文站的報告來安排防汛事務。“文學家”到站不久,就給縣里發回了第一份水情報告。縣長一看,報告里盡是對水文站的描寫,什么“青山壁立,直指藍天”、“溝壑深邃,似乎無底”,頭兩頁都是這類東西,縣長笑笑,把報告壓在公文夾里辦別的事情去了,自言自語說:“這孩子真不懂事,我哪有時間欣賞他的景物描寫呢?”縣長邊往辦公室外走,又邊想道:“文學家”寫的是“汛情報告”呀,不會一點不說汛情吧?于是縣長退回辦公室從公文夾里抽出“文學家”的報告再讀下去,讀到快結尾的地方,才見寫道:“昨日狂雨一陣,烈馬水位上升。山間霧氣騰騰,雨量400毫升。” 縣長一看,倒吸一口冷氣;“哎呀,好在我又看了這報告,乖乖,400毫升狂雨,烈馬河該水位上升4米,這是特大的汛情了。”他幾乎是跑出辦公室,召集縣機關所有人到烈馬河沿河各鄉組織防大汛。那烈馬河的堤壩上,白天是人,大家忙著抬土,增高堤岸,夜里也是一堤燈火,照樣工作。可是汛期一直沒到。縣長只好派人到上游水文站了解情況,才知是“文學家”只記得堆砌詞藻,胡亂描寫,把“雨量四個毫升”寫成“400毫升”,擴大了一百倍。縣長把“文學家”叫回來狠狠批評一通。一會兒,文學家沒聽見縣長的聲音了,慢慢抬頭一看,只見縣長斜靠在椅背上睡著了。原來,縣長看到“文學家”的誤報,已24小時沒吃沒喝沒睡覺了,現在緊張心情一松弛,再也支持不住,就睡著了。“文學家”看著睡熟的縣長,想到自己那不合格的報告造成的損失,羞愧地低下了頭。
這個故事說明:應用文是一種重要的工具。辦公事的應用文則叫公務文書,也稱公文。國務院辦公廳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中說“國家行政機關的公文,是傳達貫徹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發布行政法規和規章,請示和答復問題,指導和商洽工作,報告情況,交流經驗的重要工具。”辦私事的應用文叫私人文書,是人們聯絡感情,交換信息,交流思想,互相幫助,進行社會交流的重要工具。那位氣象學校的學生由于不懂得應用文與文藝作品的區別,不懂得應用文的寫作目的,不懂得應用文的寫作要求,又缺乏認真細致的態度,便給縣里造成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浪費,危害是十分大的。這又從反面說明了學習寫應用文的重要性。
對同學來說,學寫應用文也是一種學習任務,因為國家教委頒布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也明確規定:小學生應學會最簡單的應用文。如便條、通知、書信、日記、調查報告、會議記錄、說明書、板報稿等等。學寫應用文的能力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作文技能之一,因為學會這種實用性的作文能力,將來便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為國家出力。
為了寫好應用文,在具體操作時,應該明確應用文的目的、特點等等。
應用文的寫作目的就是實用,也就是針對實際中的問題,進行分析,直到幫助解決問題。公務性的應用文是進行領導、指導的`工具。所有應用文,或是為了宣傳一種先進思想、行為,或是為了批評落后現象;或是起到互相聯絡,增進互相了解的作用;或是進行信息交流,掌握動向,研究對策;或是起憑據作用。總之為了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應用文的目的既然是應用,那么,與這目的相聯系,便有自己的特點。如要求觀點正確,扶正去邪;內容要真實,一是一,二是二,不能像寫小說那樣可以虛構;語言要準確、樸實,忌諱亂描寫,亂形容;具有一定的程式性。即應用文在漫長的歲月里,形成了自己一些特殊的程式和較固定的格式。格式錯了,就要受到非議。
書信是常用的應用文體之一。請讀完下列例文后,也給自己的親戚或朋友寫一封信,請注意書信的格式。
精選應用文寫作格式及范文通用四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習作為“說說我的心里話”,第七單元是應用文“寫回信”。四年級的孩子正處于獨立意識逐漸形成的階段,成長中會伴隨許多憂愁與煩惱,成功與喜悅,他們的煩惱需要向人傾訴,他們的成功希望與人共享。所以我將“書信”教學提前到第二單元,希望使學生明白,寫信就是講心里話,旨在讓學生早點熟悉書信的格式,能夠在需要時與人書信溝通,既能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又在人際交往上得到鍛煉。
為了讓孩子大致了解書信的格式,更深刻地明白什么是“說心里話”,課前我就孩子們開學后的表現用心給他們寫了一封信,打印下來,作為講義發放到每個孩子手中。信中,對于書信的格式要求皆在括號內做了說明,這樣一目了然,不需耗費太多時間去講解。
指導如何寫好正文時,讓孩子們分析了每一段的內容,以及段與段之間是怎樣銜接起來的,使孩子理解,寫信一定要一個內容自成一段,以免條理不清,讀起來云遮霧罩;要注意段落間的銜接,如果把正文部分單獨拿出來就應該是一篇結構嚴謹,文辭生動的好文章。
孩子們有所感悟之后,引導他們選擇好寫信對象,確定了材料,列好提綱后便開始寫書信了。
草稿收上來后,大部分孩子書信格式正確,正文部分條理清楚,心里有一些小小的成就感。但有一點出乎我的意料,很多孩子選擇寫信給家長,幾乎稱謂、問候語結束之后,馬上開始就父母的缺點:像對自己太嚴格,不經常陪自己、哪一次冤枉了自己等等開始“控訴”,似乎全班孩子沒有預約卻十分默契地開了一個“大會”。同樣身為家長的我在感到好笑之余又有些生氣,父母辛辛苦苦把孩子們養育大,孩子竟完全沒想到在信中向父母感恩,完全從自我角度出發以他們非常單純的心態來陳述家長的“罪狀”。
合上本子,我回顧自己的課堂,雖然給孩子寫信時首先肯定了他們的優點,但并沒有告訴他們自己為什么要這樣寫。本次作文不只是要求孩子寫出心里話就可以了,還要利用課堂學習教給孩子們與人交往的一些藝術。而在課前我竟沒有就此做出準確的預設,自以為孩子在這方面能夠無師自通。思索之后,再回到課堂我決定彌補這個失誤。
讓孩子們重新拿出我給他們的那封信,重讀正文部分后我問:“你們認為老師給你們的這封信主要是想表揚你們的優點,還是想讓你們改正缺點?”“改正缺點。”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那老師為什么還要認真地寫下你們的優點呢?”孩子們你看我我看你,有的在輕輕地搖頭。“你愿意聽表揚話,還是愛聽批評的話?”“當然是表揚話了。”他們爭著回答。“那如果老師在信中只是一味地批評你們,你們愛聽嗎?”“不愛聽。”“為什么不愛聽?”“因為我們也有優點嘛!”有的孩子說道。“那就是了,你們的信中不是全部在訴說父母的不是嗎?每個人既有長處,也有短處。當你想指出人家的缺點時,一定要講究藝術。怎樣才能讓別人更愿意接受你的批評呢?”孩子們思考了一會兒,認為:“肯定他的優點,讓他知道自己也有不足的地方,這樣就會更容易接受。”“對,我們剛剛學過孔子的那句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與人交往時,一定要將心比心。想一想,怎樣說才能既不傷感情,又將心里話說出來?修改你們的作文好嗎?”孩子們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再讀孩子們的作文時,雖然話語仍稚嫩,但畢竟有了設身處地的痕跡。
史佳琳同學在作文中寫道:“媽媽,十年來,您的心全放在我身上:放學回家,熱騰騰的飯菜已擺在飯桌上;天氣寒冷,您為我準備好保暖的冬衣……在您懷里我享受著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媽媽,謝謝您。可是,不知為什么,有時我會有一種失落感。每天放學后,我總喜歡跟在您身后,向您說說在學校發生的事情,而您總是斥責我:‘趕快寫作業,別老說些沒用的話!’媽媽,您能放下大人的架子和我做朋友嗎?相信我們一定能。”
李旭同學在作文草稿中一個勁埋怨爸爸不陪自己,成天只知道陪朋友打麻將。修改的作文中,他先從一次與爸爸的羽毛球比賽開始,寫出了當時的快樂,而后筆峰一轉:“一個電話,您放下球拍匆匆地走了。爸爸,您知道我有多失望嗎?我多想您也能像別人的爸爸一樣多陪陪我啊!”我想,他爸爸讀了這封情真意切的信一定會有所感悟的。
讀著一篇篇文章,我的擔心略略放下,有了一絲隱隱的喜悅。反思我們的課堂教學不是往往帶有比較明確的功利色彩嗎?我們將教授知識定位為教學之根本,并盡心盡力地去完成。但孩子們將來要融于社會,要與人交往,學會做人才是他們必不可少的人生功課。唐朝散文家韓愈在《師說》一文中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授業解惑”固然重要,但“傳道”卻為三者之首,可見“道”于人的重要性。
如何讓孩子成為一個善良、真誠、正直、有責任感、有道德感的人,“傳道”一定要融于課堂之中,真正做到“文”與“道”相統一。古人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可見,文章與道德是共生共長,相互依賴的。語文教學中,學文章要悟“道”,寫文章要有“道”,當學的、寫的都與“道”有著親密接觸,“道德”二字也就離孩子不遠了──目有所及,心有所想,行必有所為。
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成為培育真正的“人”的陣地,以文載德,以文正人,我想,這應該是本次寫作指導課給我的重要啟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