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學習中一定要善始善終,只有總結才標志工作階段性完成或者徹底的終止。通過總結對工作學習進行回顧和分析,從中找出經驗和教訓,引出規律性認識,以指導今后工作和實踐活動。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總結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美工區區域活動總結篇一
現在在美工區中,我們提供的東西主要是橡皮泥,讓孩子學會捏,揉,搓,壓等技巧。這幾周主要是讓幼兒學會揉,搓,會揉圓,會把橡皮泥搓長,搓短。對于這些技巧我們班幼兒掌握的還可以,就是有一些細節幼兒沒有照老師說的做。比如說,在拆橡皮泥的時候要把包裝袋放簍子里,有些幼兒會亂扔。還有就是讓幼兒搓圓,把橡皮泥先捏一捏再搓,搓的時候要把橡皮泥夾在兩手中間用力搓,直到圓上沒有縫隙為止。有些幼兒沒有搓圓,圓上有縫隙。學會了這些,就讓幼兒自由發揮玩,培養幼兒玩橡皮泥的興趣。完好之后我要求幼兒要把橡皮泥還給我的時候要搓成圓,可是幼兒很多都忘了。我經過這次活動,總結了一下可能是我交代的不清楚,還有就是示范的不好,以后會改進一下的。
在閱讀區中,我改變了閱讀區的位置 ,把閱讀區的空間擴大了一些。并增加了一張桌子,比起以前做墊子好一些,在閱讀區中我投放的一些繪本很受幼兒歡迎,幼兒總是安靜的拿凳子做好,安靜的看書,繪本中的`色彩很艷麗,吸引幼兒的眼球,而且繪本中的動物,人物很大,很形象,幼兒很喜歡。在閱讀區中,我每次讓幼兒來之前先念閱讀區的要求"輕輕拿,輕輕翻,輕輕看,"在讓幼兒進入區域。這點幼兒做的比較好,也比以前安靜多了。但閱讀區中,幼兒看圖沒有連貫性,不會結合這幾張圖片猜出故事的情節,總是把一張張的圖片拆開來,獨立的存在。對于這點,我應該先示范一些,用言語引導幼兒結合圖來猜故事情節,并再請孩子來復述故事,表演故事的。
美工區區域活動總結篇二
觀察對象:?
觀察地點:美工區
觀察目的:觀察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思維能力。
觀察記錄:
今天的區域活動時間,曹靜晶和趙俞潤選擇了美工區的材料進行操作,他們不約而同地拿起剪刀和彩紙。
“謝謝你,晶晶,老師很開心,你真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潤潤的運動小人貼好后,看到晶晶剪的波浪形,覺得很好看,就對晶晶說:“你這個真好看,怎么剪的?我也剪一個。”晶晶耐心地講著,潤潤認真地聽著,也用晶晶的方法學著剪。
“我再來剪幾朵花”晶晶說。于是,晶晶拿起一張粉色的紙,折疊了幾下后開始剪。“哎呀,怎么剪不動呀?”晶晶用勁剪還是剪不動,潤潤說:“太厚了,就會剪不動的。”晶晶打開紙,重新疊了疊,終于剪出幾朵花。
評價:
晶晶和潤潤都是比較聰明、語言表達能力強、動手能力較強的孩子,在整個自主區域活動中,可以看出,孩子對剪紙的制作活動特別的感興趣,會根據之前的經驗以及自己所了解到的知識進行操作。潤潤很喜歡這樣的藝術表現形式,對于區域活動的興趣性很高,晶晶的情感比較豐富,用剪紙的形式表達對老師的愛。
活動中兩個孩子還通過交流討論,互相取長補短,提高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策略:
1.老師要做一名旁觀者。在進行剪紙活動的過程中,當幼兒出現困惑時,不要急于告訴孩子的解決方法,而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加入到活動中來,與孩子共同探討解決的方法。讓孩子自己尋找解決的答案。
2.及時讓孩子展示自己的作品,這不僅對幼兒本人是一種激勵作用;對其他幼兒來說,也是互相學習的機會。
3.在美工區投放與剪紙息息相關的物品。
4.孩子與家長共同收集剪紙材料以及作品。
美工區區域活動總結篇三
行為分析:
1.孩子已具備基本的繪畫技能的能力,且已學會自己思考并想辦法解決遇到困難時的解決方法。在孩子進行思考時,教師"不參與",是為了給幼兒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動的機會,這樣有助于幼兒獨立性與自主性、合作性的培養。
分體現了幼兒區域活動的`規則性。(圖標規則、繪畫程序規則)教育策略:1.在活動中,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給予孩子們充分的獨立思考空間,這樣提高了孩子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合作意識。在幼兒自主活動過程中,教師應盡量采用間接介入的方法來引導幼兒,并以此提高他們對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幼兒脫離教師的范例,靈活運用繪畫技巧,發揮想象大膽繪畫。)2.幼兒的繪畫技能與語言表述能力、詞匯量及傾聽習慣的發展有很大偏差。教師應想辦法在講評活動中提高幼兒語言組織的完整性和表述的優美性、情節性。
效果及反思:
1.轉變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2.建構積極的師幼互動。
3.讓孩子真正成為區域活動的主人。
4.指導到得當、適時,有針對性5.有效的抓住一切教育契機豐富幼兒的活動經驗。
美工區區域活動總結篇四
1、初步學習制作紙漿的步驟,激發對紙漿畫的興趣。
2、培養動手能力,發展想象力和創造能力。
【活動準備】
范畫、各種顏色的紙漿、勾好輪廓線(三個大瓶子)的kt板每人一塊、彩色巧克力糖一包。
【活動過程】
一、欣賞范畫。
欣賞教師制作的彩色巧克力糖,說說這是什么形狀,是怎么做成的。
二、嘗試用紙漿制作巧克力糖。
1、你想往自己的空瓶子里放什么顏色的巧克力糖?紙漿可以粘在哪里?
2、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顏色的紙漿,自己制作。
3、引導幼兒用夾子和牙刷作為輔助工具,教師適當予以幫助。
4、注意個別引導,能力強的幼兒添畫,能力弱的幼兒教師個別指導。
5、提醒幼兒注意作畫的常規和衛生習慣。
三、共同分享。
1、洗好雙手,欣賞作品,然后教師打開手中的巧克力糖,讓幼兒分享美食。
2、在音樂聲中,教師帶領幼兒在歡快的音樂聲中一起舞蹈。
美工區區域活動總結篇五
1.在制作的過程中體驗活動的樂趣。
2.能用報紙條卷曲固定成魚的外形,并設計裝飾魚的花紋。
3.嘗試自主解決操作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經驗準備:認識各種各樣的魚
材料準備:“報紙魚”范例、報紙、剪刀、各種裝飾材料、雙面膠、透明膠、大海媽媽背景圖。
一、導入(出示報紙,引出課題)
2.誰想來摸一摸這條報紙魚呢?(請小朋友來摸一摸魚的外輪廓)
3.你摸到了什么!這是魚的什么?(這是魚的輪廓,在小朋友們制作魚的輪廓時,一定要將紙棒卷的細細的緊緊的,這樣輪廓硬硬的,魚才能游得快。)
二、活動過程
1.師講解操作方法
魚寶寶該怎么做呢?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
對了,要做一條美麗的魚寶寶首先要將魚的輪廓折好哦!先看老師卷紙棒吧。(折一折,卷一卷,擰一擰。)紙棒做好啦!
做好了魚的輪廓,現在我們可以開始制作報紙魚啦!做一條怎樣的小魚呢?(瘦瘦的、長長的、胖胖的……)找到紙棒的中間點,將紙棒卷曲,兩頭交錯成魚尾形狀,用粘紙將交錯部分粘合,瞧,魚的外形做好啦!魚的形態還有很多種,我們可以做一條圓圓的胖胖的魚,也可以做一條扁扁的瘦瘦的魚。希望等下小朋友們能做出和老師不一樣的魚。(引導幼兒變化出多種魚的形態)魚的外形做好啦,接下來我們做什么呢?對了,我們要來為魚設計衣服啦,你們可以利用桌上的紙剪成任意形狀的圖形來裝扮到魚的身上。最后別忘了做上魚鰭和魚尾巴哦。
2.老師導入操作情景
3.引出難題
(1)教師手拿半成品報紙魚:”做好了魚鱗、魚鰭和魚尾巴,看看這條報紙魚還少了什么?”(眼睛)
(2)”魚的眼睛可以怎么做?”
(3)”報紙魚的頭部是鏤空的,眼睛該怎么貼上去呢?”
4.老師講解操作要求:
(1)卷魚的時一定要將報紙條搓緊,卷的細細的做出來的魚才好看,卷好后用透明膠或者雙面膠固定。
(2)在裝飾魚鱗的時候魚身上的花紋需要自己設計,設計出自己的特色,當然也別忘了魚鰭和魚尾的裝飾。
(3)最后,請小朋友們把做好魚寶寶送到大海媽媽的懷抱里!
三、幼兒操作
1.可以提示部分沒有想出固定魚眼睛方法的幼兒注意魚眼睛的固定和方法。
2.提示幼兒珍惜材料,要懂得分享,剪下的碎片可以充分利用,把用下的廢紙放進中間的框內。
3.幼兒之間不要相互商量,要做出自己的特色.
4.師適時指導部分有困難的幼兒。
四、活動小結
五、延伸活動
1.放音樂,將幼兒的作品粘貼到大海媽媽的背景圖上。
2.結合主題墻粘貼各類海底的動物,了解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