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寫端午節初一篇一
端午節,是一個難忘的節日,更是因為我過了一個別開生面而又非常開心的“網絡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民間古老的傳統節日,一定有它迷人的傳說和多彩的慶祝活動。于是,我帶著滿心的好奇,早早的就打開電腦,游樂于端午的喜慶和神話境地。在這里,我了解了,二千多年來中華各族人民歡慶節日的“龍舟競渡”、“吃粽子”、“佩香囊”、“懸艾草菖蒲”、“掛鐘馗像”等傳統習俗。我還了解了,端午節的由來和意義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紀念春秋時期的忠良伍子胥的.忌辰,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和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的。
其實,讓我最掛心的,不知不覺當中推著我的思緒走的,還是想知道雅安災區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小同學小朋友們,他們的端午節有粽子吃嗎?過得快樂、幸福嗎?帶著這個牽掛,我再次走進網絡。在網絡上,我看到了琳瑯滿目的活動場景:有的人通過電話交談獻上一份關懷,有的人悄悄為災區小朋友送上端午節文具、勵志書籍、粽子等禮物,獻上心中的一份愛;有“牽手災區同齡人——端午創意活動”,萬名學生向災區同齡人發出了“撫慰信”,在千紙鶴上寫上自己對災區同齡人的美好祝愿;廢墟邊上、帳篷里,有做取名叫“傳遞愛”的游戲的,大家齊動手,開展包愛心粽子的比賽活動……風雨后彩虹依舊燦爛,這些來自遠方充滿愛和希望的祝福,通過節日把全國人民與四川災區人民的心緊緊地連在一起,同歡樂、同悲傷、同堅強?!巴瑯拥墓澣胀瑯拥膼邸?,看到這些,我那顆懸著的心終于安了下來,開心終于戰勝了憂心。
是啊,端午節寄托的是一種哀思,是對家國的眷念和對生命的關愛?!暗卣馃o情,人間有愛”,人性之美、同胞之情,我們中華民族崇高的傳統美德,在這次傳統節日中再次得到集中的體現和升華。我欣喜,我自豪,仁愛之心得到無限傳遞,寶貴精神永駐人們心間!
午節,雖然沒有一家人一起去爬山、采野花、燒烤、吃農家宴的詩情畫意和閑情逸致,但它卻讓我最難忘!
寫端午節初一篇二
今天是端午節,在媽媽的催促聲中起了床。媽媽端上了一盤茶葉蛋作早餐。“為什么呀!”我問道,“今天早上怎么改吃雞蛋了?”媽媽笑著說:“端午節吃雞蛋可以祝福你逢兇化吉、平安無事?。 薄笆锹铮 蔽亿s緊拿起一個雞蛋剝起來?!拔倚r候外婆還把雞蛋染成紅色,用自己變得網兜裝著,掛在我的胸口呢!”媽媽邊說邊回憶著。
一走進房間,廚房里飄出的粽香令人饞涎欲滴!
外婆教我包粽子了。先把粽葉卷成圓錐狀;把卷好的粽葉卡在左手虎口,舀一勺泡好的糯米倒入粽葉卷中,舀一小匙拌好的肉餡放在米上,再蓋上一層米;將葉尾蓋下來,葉尾捏籠,將多余葉尾上卷,接著用葉絲系牢。最后,剪掉多余葉尾。??!我終于包出了一只粽子,雖然沒有外婆的那樣好看,可我還是覺得非常好。
這個端午節過得真高興!我既學會了包粽子,又嘗到了美味,更關鍵的是,小小的粽子讓我感覺到了祖國博大、深遠的歷史文化和民族傳統,我更為自己的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
寫端午節初一篇三
過個別樣的端午節,一直是我期盼的,沒想到今年就夢想成真了,大家隨我來看看吧。
早上一起來,便是美妙的讀書會,主持人就是程世龍。第一環節是好書介紹,大家都是開開心心地介紹好書。我比較感興趣的,是小升升介紹的《大森林與小木屋》。聽著小升升的講說,我也不禁的有些入迷,打算回去好好看看這本書。我介紹的書,就是《紅脖頸的林中悲歌》,書中的紅脖頸十分感人,臨死前也沒有忘記兒女。在講的時候,我特意突出了愛與奉獻的精神。但是心中也是一陣子的緊張:“一定要堅持住啊。”除了最后的結尾稍有倉促,我這次介紹還是很成功的。
接下來又是介紹端午節的故事,大家紛紛發言。當然了,都離不開屈原。其實端午節應該是南方少數民族先開始過的節日。但是,這次關于端午節的小故事介紹還是令我大開眼界,知道了很多之前不太懂的事。第三環節,自然是重頭戲——才藝表演。我之前也沒有準備,一到這個環節,腿肚子可有點轉筋。好不容易想起來一個好辦的才藝——講評書。因為平時天天聽評書,一些精彩部分我也都記住了,就給大家說了一點百年風云的開頭,還真獲得了成功。
讀書會結束后,就是瘋吃的開始了。先是兩盤開胃西瓜、后是程世龍母親包的粽子、然后可樂雞翅,大家吃到興頭上,大人們包的餃子也熱騰騰的出鍋了,又是對著餃子一頓風卷殘云,摸摸舒服極了的肚子,不由得感嘆道:“真乃美味耶。”飯后就開始玩了。快樂一心給大家一人發了一根五彩線,戴在胳膊上,還別說,真有端午節的味道。程世龍最夠意思,成功的當了主持人不說,還給大家準備了不少筆,拿在手里,更是美得合不攏嘴。
玩了一會兒,我們決定學一段英語,內容當然是關于端午節的知識了。還是表姐想的周到,在網上找到了一篇美國日報關于端午節的報道,給大家一人打印了一份。
怎么樣,這個端午是不是很充實,既吃的美,又玩的開心,最重要的是還學到端午節很多知識,真是別樣的端午節??!
寫端午節初一篇四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些人可能不太在意它,我卻非常喜歡,不僅因為它是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節日,還因為在這一天里有很多好玩的事情。
每年端午節這天,我都是忙碌而快樂的。
一大早,村子里的人就起床為過節作準備。大人們都趕著去集市上買油條、糖糕——它們是這天必不可少的早餐,去得晚了就怕沒得買了。小孩們是為什么起早呢?他們有一個重要的使命——割艾草。過端午,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插幾株艾草,用來辟邪??墒呛⒆觽兏畎莶粌H僅為了這個,艾草在他們手里還有一個重要作用——縫荷包。
吃過早餐,大家又開始忙碌起來了。忙些什么呢?當然是包粽子啦!粽子是端午節不可或缺的食物。我家每年的粽子都是自己做的,這樣才有意義。我跟大人們學過,知道大概怎么做——先到河邊摘些葦葉,放在鍋里煮軟;然后用幾片煮過的葦葉包些糯米(有的還添些葡萄干、紅棗、豬肉等)。包好以后,便可以放在鍋里煮了。
接近中午,大人們就開始忙著準備豐盛的午飯了,什么雞啊魚啊肉啊都有。我們小孩則拿上自家的粽子聚在一起,互相交換。換完就一頓猛吃,然后評論誰家的好吃、誰家的不好吃。那場面絕不亞于一場辯論賽,因為誰也不承認自家的粽子不好吃。當然,我們每次去主要還是為了吃到不同口味的粽子,至于誰家的好吃、不好吃倒是次要的。趁著大人們還沒喊開飯,年齡大一些的孩子,便給小不點兒講從老師那里聽到的關于屈原的故事。
終于開飯了,一大家子圍坐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飯菜,其樂融融,這時候,我們還可以在電視上看龍舟競賽。這可是最有趣的事了。我們邊看邊打賭,賭哪條龍舟會贏,大人、小孩都可以參加。在我家有個特殊規定,誰贏了就可以滿足一個心愿,但是不能花錢。當比賽結束時,不管輸贏,我們都很開心。
吃完飯,我通常會和小伙伴們一起縫荷包。把艾草的葉子摘下來,用布包好,然后按自己的想法縫好就可以了。有的還在荷包上縫一根帶子。荷包縫好后,和以往一樣,大家互相贈送。每一個荷包里都裝滿了祝福和祈盼。
每一次,我們都盡情享受著這個快樂的節日。真想永遠留住這一天!
寫端午節初一篇五
奶奶一大早就把我叫起來。讓我跟她一起包粽子。奶奶邊包邊哼著小曲兒:“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焙咄晷∏笥终Z重心長地對我說:“因為奶奶年紀大了,快包不動粽子了。我還指望你包粽子給奶奶吃呢!所以你一定要學會這個手藝。”我連忙說:“好,好?!币晦D眼奶奶已經包了十個,而我只包了一個,奶奶包得真快呀。
t/“哼,是不是忽悠你,你可以上網查啊!”
我之所以這么自信,是因為前不久剛從網上看到一個帖子,帖子上說:不是所有的節日都能互??鞓?,如清明節和端午節,只能互祝安康。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大文豪屈原投汨羅江的。所以五月初五是個悲壯的日子,也是個祭祀的日子。說祝福的話當然不能用“快樂”,可以用“祥和”和“安康”等字句。
“原來如此,還真是我錯了。”很快,哥哥就通過手機查到了相關的帖子,她一邊自言自語,一邊不好意思地沖我做了個鬼臉。
剛吃完飯哥哥就問我園子在哪里,我剛跟他說完,他就立馬飛奔過去。剛進菜園他就隨手抓了一個黃瓜,沒洗,擦擦就咬了一口。嘴里一個勁的喊著:“好吃,好吃?!迸R走時,他還帶了一大筐園子里面的菜和水果。
寫端午節初一篇六
又是粽子飄香,艾葉芬芳的端午佳節了。近幾天,到處都有人為過節在購買糯米、紅棗及各色的豆子,臉上洋溢著節日的微笑。
但我知道,端午節是紀念楚國直臣屈原的,是他投江的日子,人們應該表示悲痛才對呀。這使我想起了一句話:“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為歡?!币苍S,事情已經很久遠了,這種悲痛早已消失,留下來的只有紀念。
一邊做飯,一邊誦讀屈原的《國殤》,還回憶起了去年的一件趣事。
當我抬起頭仔細看時,只見屈子高髻長髯、寬衣博帶,飄然而逝……
醒來后,既高興又惋惜:高興的是能與屈子在夢中相見,惋惜的是沒能更多到聽他老人家的教誨。
我的心里又悟出了一點點道理:一個人,只要為國家和民族著想,人們將永遠記著他!
早飯后,爸爸第一次親自到超市買來了粽子。
寫端午節初一篇七
午后靜寂,溫和的陽光照滿小院,一股清香幽幽地飄來。
哦,是墻角的艾草。艾草一入門,端午也跟著到了!
那把艾葉無妖嬈姿態,無絢麗色彩,無獨特之處,唯有香氣迷人,令人喜愛。聞著這般的艾香,我托著腮幫子,注視著門口。哦,是姥姥來了!
眼前的姥姥是多么消瘦,手拎著浸水后更顯碧綠的粽葉。她從一旁熟練地搬來板凳,將粽葉放進一個洗凈透亮的鐵盆里,鐵盆的周圍放滿了圓滾滾的糯米,還有香甜的蜜棗。
姥姥撈起一根粽葉,包成一個圓錐形,放入糯米、蜜棗,再用棉繩圍起扎好。哦,所有的動作都是那么嫻熟,水到渠成一般,令我眼花繚亂。在她包好成堆的粽子之后,便開始下鍋煮了。
很快,一股濃烈的粽香向我襲來,我循著味兒,信步走進廚房。可是,當我揭開鍋蓋,里面卻空空如也。我如夢方醒,方才的一幕幕,只是我的幻想罷了。
愛依舊有的,我堅信!
這不,昨天姥姥在電話里充滿歉意地說,她今年端午不來了,但會托人捎一些粽子給我。我的心中有著一絲悵然。很快,這份悵然又被收到的粽子驅散。
哦!讓我去“偷幽香一縷”,但也不要忘“聞粽香一片”。
我將姥姥寄來的清一色碧綠的粽子放進鍋里,加水、點火、開煮,等待真正的那一片粽香。很快,鍋內的水沸騰了,粽香溢滿整個小院。
待粽子煮好后,我將粽子裝到碗里,開始品嘗。我將粽葉撕開,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滿嘴的糯米,粘粘的,香香的。立即,我最愛的豐碩的蜜棗便露了出來,甜味裊裊地鉆到心底,那是最熟悉的味道。
我走在小院的小徑上,只有那艾香萬里。愛直撲我心,我心甜蜜。
端午,我“艾”你。
我想粽子與艾葉之間,還蘊藏著,我與姥姥濃濃的祖孫之情…
寫端午節初一篇八
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我今天向大家介紹的是端午節,端午節是中華民族最有意義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是開始,“午”是最熱的時段,端午節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間段開始的節日。這個時期,“五毒”最活躍,人們為了去除毒性,保持身體健康,每當端午節到來的時候,民間有很多習俗:吃粽子、扎五彩繩、賽龍舟、掛艾蒿、喝雄黃酒,因此這個節日又叫除病節。這些民俗都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
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在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秦國大舉進犯楚國,楚國士大夫屈原給楚王提出很多保家衛國的建議,但楚王聽信讒言,不采納屈原的建議,還將屈原打入牢獄中。后來屈原被流放,流放期間,當他看到楚國的江山被秦軍占領時,他悲痛欲絕,投汨羅江而死。屈原的愛國精神深深的感動著老百姓,老百姓為了使魚蝦不吃屈原的尸體,就向江里投米團,當時屈原投江的那天正是端午節,后來演變成人們吃粽子的習俗,以此來懷念屈原。
扎五彩繩是為了驅走疾病。傳說端午節時人們把五彩繩戴在手上,把疾病吸走,在端午節后的第一場雨就要把五彩繩扔掉。這些常識大家一定要記住喲。
掛艾蒿是為了驅趕蚊蟲。天熱容易滋生蚊蟲,古代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逐漸認識到艾蒿能驅走蚊蟲,于是大家紛紛在自家掛滿艾蒿。現在驅趕蚊蟲雖然不再用艾蒿,但人們仍然以這個形式來傳承這個習俗。
端午節是有意義的節日,我們要傳承發揚光大。我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關于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紹了,請大家自己去探索吧。
寫端午節初一篇九
今天,我和我母親來到了外婆家包粽子。包粽子前,外婆告訴我說:“傳說曾經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真希望下次端午節來得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