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個人還是組織,都需要設定明確的目標,并制定相應的方案來實現這些目標。方案的制定需要考慮各種因素,包括資源的利用、時間的安排以及風險的評估等,以確保問題能夠得到有效解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劃書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圓桌椅子圖片 設計方案篇一
兩個多月走遍40多所學校,做了400多份調查問卷,進行了50余次的訪談,整理了幾萬字的資料數據……今年,一份由人大附中學生撰寫的提案“進一步開展中小學節儉教育”,遞交上了全國兩會,引起不少的關注。日前,政協委員走訪人大附中,與學生們進行了交流。一群中學生是如何“走”向全國兩會的?又緣何建議教育部要開展節儉教育?提案主負責人、人大附中高二學生陳瀟,昨天接受了北京青年報記者的采訪。
76%的學生在校吃飯浪費
“我在學校食堂值周的時候要負責在菜桶旁幫大家清理餐盤,我發現大多數同學剩的飯菜很多,特別可惜。”提起為何會想到提出開展節儉教育,陳瀟表示,緣于身邊隨處可見的浪費。
作為人大附中模擬政協社團的成員,去年,陳瀟與社團同學進行了為期兩個多月關于“節儉”問題的調查和研究,發現“76%的學生在校吃飯會出現浪費情況,甚至有15%的學生每頓飯都有浪費”。
教材中節儉內容嚴重缺失
浪費情況很多,然而勤儉教育卻不多。陳瀟介紹說,他們翻閱了從小學到高三的所有人教版教材,發現對于節儉的教育少之又少,從小學至高中的語文、政治教材中與節儉相關的內容僅有7篇。
“雖然我們一直提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關于節儉的教育,就一直被停留在了小時候學的那首‘鋤禾日當午’里了,中小學關于節儉的知識內容不多,實踐也很少,”陳瀟說。
學生建議副科教材循環利用
陳瀟和社團成員發出的這份提案中建議,中小學教材要增設節儉教育的內容;教育部應大力推廣與節儉相關的體驗式活動,并加入對中小學生的學分要求等等。另外,他們還建議教科書應該進行循環使用,“上課時統一發給學生,課后統一收回”。
20xx多字的提案,從“背景”到“問題”再到“建議”,雖然全部出自中學生的手,但每一部分都做得極為精細,用陳瀟的話來說,“兩個多月跑斷了腿,提案中的每一個字都是摳出來的”。這份提案最終獲得了全國青少年模擬政協活動的最佳提案獎,交至全國兩會。
圓桌椅子圖片 設計方案篇二
藍綠色搭配的沙發,給人的第一印象就充滿了自然氣息,但擺放起來難免過于單調。我們可以在上面點綴幾個醒目的草綠、檸檬黃色的靠墊,再用原木來裝飾以豐富沙發的層次。以青藍色為主調的沙發配上原木的裝飾,一片清新的田園景象霎時映入你的眼簾。
黃綠色是暖色的起始色,與重返流行舞臺的圓點圖案相搭配,讓沙發的整體基調看起來非常明快清新;地上同色系的坐墊,不僅增加舒適性,也比較符合現下年輕人的口味。整體色為黃綠的沙發搭配同色系的坐墊、靠枕等裝飾,為精神充沛的你更加增添幾分活力。
印象中淺紫色是很少被用來做沙發的,但不能否認紫色是優雅女人的最愛,與淺紫色的墻、白色百葉窗、金屬茶幾、荷葉邊飾的茶具搭配在一起,輕古典風情撲面而來。淺紫沙發與時尚配飾這一組合,無疑成為客廳里一道時尚靚麗的風景線。
一系列明亮的粉色系,會令你于其上的所有坐姿都自然而然變得甜美;繽紛的條紋再加上大型的花朵圖案,感覺上單純不做作,也是搭配粉色的特別竅門。粉色系沙發和花朵圖案這一組合,讓追求可愛活潑的你將甜美進行到底。
圓桌椅子圖片 設計方案篇三
班級文化是一種隱性的教育力量,表現出一個班級獨特的風貌和精神,它是一種新的德育模式,對學生身心發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班徽是班級個性文化的集中展示,是一個班級的標志。代表了一個班的形象。為進一步豐富和繁榮校園文化生活,激發理學院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展現各班學生的風采特色,體現當代大學生的朝氣與活力,理學院科協特舉辦此次班徽設計大賽。
1、活躍我院文化氣氛,提高學生的文化藝術品位,展示大學生的個性風采。
2、豐富各位同學的校園生活,展示各位同學的才能與創新能力。
3、展示班級風采,增強班級凝聚力活躍校園文化氣氛,豐富我院同學的課余活動,提高同學們的團結互助思想。
理學院大二全體學生
本次大賽分為兩個階段:
(一)網絡投票和校園展示階段
1、由各參賽班級統一上交參賽作品,科協將參賽作品上傳網絡,利用網絡平臺對所有參賽作品進行網絡投票。
2、所有參賽作品將被科協制作成展板,在教學樓進行展覽,由過往的同學通過貼便利簽的形式對自己喜歡的作品進行投票。投票結果。
以上投票結果占總成績40%。
(二)現場答辯環節
各參賽班級有3-5分鐘的時間為現場評委及觀眾講解自己的作品。要求利用ppt為評委講解創作思路和設計說明,解釋標志的創作理念及蘊意。
答辯環節占總成績60%。
(一)報名要求
在活動時間內,根據對自己班級氛圍的了解,設計出具有特色的班徽,并配以解說詞。
比賽以班級為單位,各專業班級上交一份作品、報名表及原創聲明(于4月28日晚6點到9點間交到a3 314)。
(二)作品要求
1、要求作品體現班級文化,價值理念和理想信念。
2、設計簡潔、大方、得體,有創意、具有特色。
3、作品要求原創,不得抄襲,一經發現,取消參賽資格。
4、作品格式電子版(ps制圖 格式jpg 大小2m以上)打印版各一份(a4紙)。
1、4月28晚上交紙質版和電子版,地點a3 314。
2、4月29日——5月4日開始網絡投票。
3、5月2日教學樓展示投票。
4、5月8日進行現場答辯。
1、文化內涵(20分):具有獨特的班級文化。
2、內容設計(30分):主題鮮明,思想健康,積極向上。內容明確,通俗易懂。
3、創意性(30分):風格標新立異,創作新穎,大膽設想,展現個性化。
4、解說詞(10分):解說生動,簡單明了,突出主題。
5、整體感覺(10分)。
物品名稱
圓桌椅子圖片 設計方案篇四
1、學習版報設計知識,能為班內設計一期墻報或黑板報的版面。
2、通過版面設計教學,培養同學的創美能力和動手描繪與制作的能力。
1課時
同學設計用紙50張,他班同學作業 50張。教師版報設計若干張。
(一)、談話導入 。
班級后面的這期黑板報是哪幾個同學出的?能站起來讓老師認識一嗎?(跟同學認識交流)。這一期出的黑板報你們哪幾個地方比較滿意,能說一下嗎?(同學說自身滿意之處)。想把黑板報出得更加美觀、大方一點嗎?(想)。
這堂課我們就要來討論如何把黑板報出得更加美觀、精致這個問題?
板書:版報設計
想學嗎?(想!)。
(二)、討論版面組成。
現在來看一下老師設計的一張版報的版面,它有哪幾個局部組成?(出示設計的版面)
請同學討論、交流,教師指導。得出版報的版面由:刊頭、插圖、標題、花邊、文字五局部組成。
板書:刊頭、插圖、標題、花邊、文字
刊頭是一張版報的主題,它有刊頭圖案和刊名組成,像這張版報的刊名就是“老師辛苦了”,而且刊名的文字在整個版面中是最大的,其次是標題的文字,實際內容的文字最小,在版面設計中實際的文字用橫線表示,這一點我們在設計時需要注意。
刊頭既然是版報的主題,那一般我們可以把它放在哪些地方呢?(請同學討論回答)。可放在左上、右上、中心、中上等。
出示刊頭在不同位置的版報設計。
但刊頭無論放在哪里都要做到一點——突出、明顯。而且配上去的插圖也都要為這個主題服務。
說了這么多,想自身動手設計一下嗎?(想。)
(三)、討論設計要求。
看大家都有點迫不和待了,但在動手設計之前,老師想請大家幫老師一個忙,不知大家愿不愿意?(愿意!)
由于這幾天老師忙于準備給大家上課,自身學校同學設計的一些版報作業 還沒有改出,今天趁這個機會,麻煩大家幫助改一下,指出他們的勝利之筆,找找他們的缺乏之處,然后在后面寫上一句或兩句評語,可以自身小組討論?(發下同學作業 ,請他們評改,教師巡視指導。)
改好后,請個別同學談談,你改的那一張的優缺點。教師引導后得出板書:
干凈整潔、美觀大方、活潑生動、主次分明
謝謝同學們幫了老師這么一個大忙,我想這些同學范的毛病,也正是你們將要范的毛病,希望同學們在設計時能夠注意起來。
(四)、同學設計,教師指導。
現在就讓我們開始動手設計,設計前先自身定一個主題,可以是有關節日的,如:“五一勞動節”、“六一兒童節”等等,也可以是有關動植物的,如:“動物世界”、“植物王國”等等,還可以是有關你們自身的學習或生活的主題。這節課設計的最好的版報,班級將以你的設計來出一期黑板報。(同學開始動手設計,教師巡視指導。)
讓同學把設計好的版報拿到上面來,在黑板上展出。
(五)、總結。
現在讓我們來看一下哪一張版報設計得最好。(同學評,講理由。)
(評出一張最好的)這一張版報設計就作為班級下一期黑板報的版面,我們用掌聲向這位同學表示祝賀。
馬上就要下課了,但在下課前老師想檢查一下同學們,對這節課的知識有沒有很好地掌握。讓我們再來看一下班級后面的黑板報。經過這堂課的學習,你們覺得后面的黑板報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同學提出自身的.看法)。
看來同學們在這節課中的確掌握了不少知識,希望你們以后在出黑板報時,能熟練地運用這些知識。
圓桌椅子圖片 設計方案篇五
在學習了歌曲《回家》以后,我們班進行了社會活動,讓幼兒繪制回家的路。
實錄一:
瑞臻:這是我的家,我住在教育局一單元五樓東戶,電話號碼是5680108。
瀟洪:我家就住在新華書店旁邊,你們去買書的時候別忘了找我玩……
通過繪制地圖,不但建立了一定的自我環保意識,而且每位幼兒都能知道自己家的準確地址和電話。我們把幼兒的作品都粘貼在外面的墻壁上,幼兒通過與同伴的相互交流,增進了友誼。
通過這一個月的主題活動,讓幼兒進一步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體驗到了與家人的親密情感,增進對家人的了解,同時也能夠用語言、行動等方式表達自己對家人的愛;提高了幼兒的自立能力和對家庭的責任感。讓孩子在真正得到了提高和鍛煉,讓孩子在與墻壁“對話”的同時,奏響了“家園互動”的新序曲,翻開了“家園配合”的新篇章,傳授“家園工作”的新理念,吹響了“家園前進”的新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