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贊美校園的作文300字篇一
而在校園里,春天則是另外一番景象:
早晨,校門打開,學生們說說笑笑,迎著明媚的`陽光走入校門。校園里的花香,混著新鮮的青草味兒,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
不一會兒,教學樓里傳來了一陣清脆悅耳的讀書聲,朗朗上口的小詩,在校園里活躍起來。走廊的學生有的掃地,有的擦瓷磚,塵土飛揚,但墻上的瓷磚卻像一面鏡子閃閃發光,映照出學生們辛勤勞動的情景,初中作文大全《校園之春,我贊美你》。正是“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
到了中午,太陽公公添了一把柴火,校園里暖烘烘的,教室里熱熱鬧鬧,有學習的,有看書的,有寫字的,說說笑笑,熱鬧得如同春節的集市,而樓下花壇里的花草,這時也懶洋洋地享受著陽光的滋潤。最妙的是下點兒小雨,牛毛一般,密密地從天空中斜織下來,使干燥空氣潤濕一下,飄來一絲絲徐徐的清風。下這么一場小雨,整個下午都清新著呢!
黃昏時候,學生們背起書包,談著一天的收獲,映日的彩霞撫摸著他們喜悅的臉頰,滿載著收獲的他們,蹦蹦跳跳,留戀這校園一天的美景,漸漸散去,熱鬧了一天的校園這時也休息了。
夜晚,學生們沉醉在夢鄉里,整個校園也沉寂在夜色的朦朧中,悄悄地睡著。夜,靜極了。
校園的春天,天天如此,一整天都在學生們的歡樂聲中度過。校園就是知識的家園,就是學生們的樂園。校園之春,我贊美你!
贊美校園的作文300字篇二
有人冷靜地說,這是一個不適宜詩歌生長的年代,縱然是在曾被譽為詩歌搖籃的大學校園。
在南方以南的廣東,由中山大學舉辦的“廣東省高校詩歌邀請賽”至今已達七屆,面對這份感人的虔誠和執著,我們似乎會略感欣慰。然而,翻看一下這些獲獎的詩歌集,一種“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覺卻油然而生,令我們不得不直面這份無奈的尷尬。
如果說南方的文化底蘊終究不及北方的深厚,那么讓我們看看總是新詩策源地的北大,這種現象也并不樂觀。《1978——1988:北大詩遜的出版的確曾令我們激動過一陣子,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該詩集在總體上意識上,更多的是渲染了一種對昔日詩歌輝煌的懷舊情緒,而在校學生的人選作品只有屈指可數的寥寥幾篇。這就不免讓我們產生這樣的疑:該書的出版是當代校園詩歌復興的前奏還是對當代校園詩歌祭奠的最后的挽歌?
今天,我們或許會偶爾懷念一些故去的文字,感動于當年校園詩人那種對青春的狂熱和對理想的執著,但這僅僅是“偶爾”而已,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進行著遺忘。在商品經濟意識無孔不入的今天,校園這一片曾是“純文學的天空”也難逃此劫,那些撩人心扉的青春詩會終成為漸去漸遠的記憶,兼職、學電腦、考研、出國等等這些現實的事情充斥著我們的頭腦,社會競爭激烈和理性意識的增強無可避免地讓我們日變得現實與世俗,就連詩歌的原動力——愛情也不再流行這種無名份的浪漫,物質與金錢很大程度上支配了我們的選擇。想一想“校園詩人”這一稱號當年曾贏得了多少仰慕的目光,可如今,校園詩人成了“才子”與“瘋子”的雜合體,這里面除了有些許的贊美外,更多地包含著揶揄的味道。
或許,我們當中許多人當年曾是那么熱烈地摯愛著詩歌的,甚至今天仍在內心深處眷著,而今他們不寫詩不讀詩,只是為了抗拒現代這種流行的卻不知所云的文字。校園不是封閉的天國,它始終和社會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詩歌也是如此,從“五四”時期的新詩革命開始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朦朧詩運動再到延至今天的后新詩潮,這幾次重大的轉變無一不對校園歌影響深遠。后新詩潮運動深受后現代主義的影響,后現代主義詩人經常表現出對無選擇性技法的偏愛樂于突出那些不登大雅的事物,而且拒絕相信優雅的形式可能帶來的撫慰,這對于尚處在充滿幻想與美好憧憬的校園學生來說無疑是難以接受的。同時,后現代主義詩人對于貴族傾向的否定以及平民意識的張揚,對于文化的冷漠乃至褻瀆,藝術觀念的浸漫以及無序化導致的雜亂無章,都旨在反對核心化或建立規范的任何意圖。這些與深受傳統教育且社會閱歷淺薄的大學生無疑也是格格不入的。后現代拒絕傳統浪漫的宣泄,無動于衷及對于神圣不滿不在乎的態度,自然激發了傳統道德的反感和抗議。如果說由古典詩歌轉向現代主義的創作是一種艱難的抉擇,那么由現代主義的創作傾向后現代主義的追求則是痛苦的膻變。而這種膻變的代價是巨大的,越來越多的朝圣者逐漸離開了這片神圣的領地拒絕了他們的介入,而獨守這片領地和先鋒者則將文字的圍城越砌越高,外面的人再也看不清里面的風景。
我無意判斷也無法判斷這是一種迷失也無法弄清楚到底是我們背叛了詩歌還是詩歌遺棄了我們。我只是清晰地知道:詩歌正逐漸離我們遠去。
“大風正把世界的燈拿走”。一位校園詩人看著日漸陌生的詩歌,痛苦地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