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質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年級語文我上學了教案教學反思篇一
1、教學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引導學生說出內心真實感受。幫助學生通過圖畫、視頻等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盡快適應小學生活,減輕學生心理上的焦慮感。通過游戲的方式加強同學間的了解和相互認識,減輕陌生感和不安感,盡快適應新環境。通過歌謠、看圖說話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及正確的讀書姿勢、寫字姿勢和傾聽的正確方法等,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
2、寓教育于活動中。結合學生特點和教材內容,開展了做自我介紹、認識班上同學和參觀校園的活動,切實幫助學生們在活動中互相學習、交流合作,不僅盡快熟悉班上同學、班級和學校環境,也進一步幫助學生認識到美麗的校園環境及作為一名小學生的驕傲,引導其熱愛學校,好好珍惜優良的學習條件,努力學習。
1、對于紀律的全面、反復強調欠佳,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出現隨意說話,交頭接耳的現象。由于是剛開學的過渡課程,班級常規的訓練還有一定的欠缺。
2、教學內容還不夠生動有趣,教師語言不夠聲情并茂,不夠兒童化,對于調動學生積極性有所欠缺。以后應更多地用孩子們喜歡的語言進行授課。
一年級語文我上學了教案教學反思篇二
這是一年級《品德與生活》第一單元的第一課,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學會比較幼兒園與學校生活的差異,感受到角色轉換帶來的快樂;學習了解新環境的方法;初步嘗試與同學合作完成任務
2、知道愛護書本的重要性;了解學校的有關設施、設備;懂得學校與幼兒園生活、學習的不同。
3、了解、熟悉新的校園環境,熟悉新同學新老師,逐步適應新的校園生活。體驗上學的快樂,體驗作為一名小學生的愉悅和自豪。一年級學生剛入學,他們對小學生活既充滿好奇、渴望,同時又存在很多擔心和疑慮。學校生活到底怎么樣?與幼兒園生活有什么不同?上學有意思嗎?老師、同學會喜歡我嗎?帶著這些好奇、疑問、孩子們走進了學校的大門,開始了一種全新的生活。針對學生的心理狀態,教師在教學中要從不同的`角度,通過不同的形式,幫助孩子消除疑慮,引導孩子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感受到上學的快樂,鼓勵他們積極參與集體活動,開始新的生活。
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是這樣做的:
1、教學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引導學生說出內心真實感受。“領新書”是學生入學后經歷的一件大事,讓學生看圖,回想領新書的情景,說出內心的感受,學生不約而同地表達出高興、激動的情感。再讓學生討論:書對我們學習有什么幫助?你是怎么和新書交上朋友的?怎樣保護好書?結合學生的發言,教師激發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同時引導學生了解愛護書本的重要性,知道愛護新書的方法,懂得從小應該養成愛護書的習慣。
2、利用對比的方法,使學生知道學校與幼兒園的不同。讓學生通過看圖、回憶,尋找、發現、比較小學生活與幼兒園生活的不同,明白小學生活以學習為主,要盡快完成從幼兒到小學生的轉變,逐漸適應學校的生活,并用愉悅的心情面對新的變化。
3、開展不同形式的活動,做到寓教育于活動中。結合學生特點和教材內容,開展了整理書包和參觀校園的活動,學生興致很高,在活動中學生互相學習、交流合作,在活動中也很有收獲,懂得了應該如何整理書包,也認識到我校的環境很美麗,設施很完備,教師再引導學生懂得愛學校,要珍惜這么好的學習條件,努力學習。
這節課教學效果較好,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認真地觀察、思考、討論,積極發言,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感受到上學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