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魯濱遜漂流記123章讀后感300字篇一
《魯濱遜漂流記》是十八世紀英國現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人——丹尼爾·笛福發表的第一部小說,敘述了魯濱遜海上風暴失事,流落荒島,在島上建房定居,養牧種植,救“星期五”,獨令生存了二十多年,最后回到英國的故事。魯濱遜獨自在島上生存了二十四年,這其中必定遇到了無數的困難,最令我佩服的便是他遇到的難題,積極利用身邊可利用的物品,改善生活環境,獨立、實干精神,這種精神不正是處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今社會的我們所缺乏和需要的嗎?
這篇小說的情節讓我想起了一個真實事例:一名9歲男孩同父母到旅店投宿,誰知當晚旅店竟著了火,眼看著越燒越旺的火勢,小男孩急中生智,立刻撤下房間的床單,用水浸濕,裹在身上,安全的逃離了火海。
看看這位面對大火鎮定自若的小男孩,若是碰到其他同齡的孩子,他們也能像他一樣不慌不忙,利用現有的條件拯救自己嗎?答案是否定的。他們甚至可能也根本無法保持冷靜!如果他們沒有自救的能力,那結果無疑是斃身火海。由此可見,學會生存對于每一個人都是多么的重要!再看看那些遇到小挫折就輕生的懦夫,跟這位小男孩和魯濱遜比起來,他們的生命簡直就輕于鴻毛!因此,從現在,我們就必須學會生存,擁有在危機時刻自救的能力,培養成熟、鎮定的心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這個社會上頑強地生存下來,更好地體會生活的樂趣。
讀了《魯濱遜漂流記》我明白了:學會生存,獨立自主,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創造條件的精神是多么的重要啊!
魯濱遜漂流記123章讀后感300字篇二
“書是精神的糧食。”這一句話一點也不假。讀書,確實可以讓人獲得許許多多的的道理。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書一直陪伴著我。這不,放寒假了,我在假期閱讀了《魯濱遜漂流記》一書。書中講述的是魯濱遜在19歲時不顧父母反對離家出走,坐上一艘開往倫敦的船。在海上遭遇暴風襲擊,船沉沒,魯濱遜被海浪沖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白天,他觀察地形,尋找食物,動手制作生活用品,防備野人入侵;晚上,他記錄自己一天的生活,想辦法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他靠著自己頑強的毅力,在小島上住了二十八年兩個月零十九天。最后,他幸運地遇到一艘大船的船長,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回到了他的故鄉。他在船長的幫助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看完這本書后,我被魯濱遜的頑強毅力打動了。一般的人如果上了這座小島,只會向老天抱怨自己的命怎么那么苦,然后一屁股坐在那兒等死,我解答奧數題時,稍難一點就拋下不做,等著爸爸媽媽的答案,為此,我還經常被媽媽批評呢。
魯兵遜身上那股不服輸的堅韌毅力不正是我要學的精神嗎?
記得那年夏天,太陽火辣辣的照射著大地,知了在樹上叫個不停,弄的人心煩意燥,晚上蚊子在我耳旁“嗡嗡”地飛來飛去,吵得人睡不著覺。當時我面臨鋼琴考級,天天練兩個小時,枯燥乏味,加上曲子難,我好不容易彈完了一段就停下來休息一會兒。就這樣,我天天練半個小時就停下來,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媽媽總是說我沒有毅力,每當這時候我就抱怨、頂嘴,完全不把媽媽的話放在心上。我這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地過了一個星期,鋼琴老師告訴媽媽要我在家好好練,只有幾天就要考了,害得我天天練得首沒了力氣,最后勉強過級。
想想生活中的我,一遇到困難就退縮,再想想書中的魯濱遜,不禁感嘆自己應多學習魯濱遜的毅力,做個有毅力的女孩,迎難而上!
書的確是我們的精神糧食,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