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優質的心得體會該怎么樣去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常規培訓心得體會篇一
xx片區
xxx 此次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培訓共用了兩天半的時間進行培訓,分別是:2015年9月18日早上學習了市教育局領導xxx老校長的講座,老校長在講座中講到了:教務常規管理、常規性的教務工作、常規性的方法、常規性教務工作管理、教務信息化管理、實驗教學管理、圖書資料管理、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的關系等八個方面。
下午觀摩了xxxx完小特級教師xxx老師的少先隊主題班會課,在這節課中突出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這么一個課堂教學模式,接著學習以“六抓”“一重”育班級、落實常規提質量的專題講座。
晚上學習了市教育局副局長xxx《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專題講座,x副局長在講座中講到了:責任與方法,責任分別是責任在于教育使命、責任在于理想信念、責任在于源于憂患、責任在于質量和業績、責任在于專業精神、責任在于擔當、責任在于敢于碰硬、責任在于不折不扣執行、責任在于競爭、責任在于嚴格、責任在于精細、責任在于堅持不懈、責任在于創新、責任在于高尚師德、責任在于合作共贏十五個責任;方法分別是抓嚴抓實工作計劃、抓嚴抓實備課、抓嚴抓實教師專業成長、抓嚴抓實學生管理、抓嚴抓實上課、抓嚴抓實考試、抓嚴抓實課程、抓嚴抓實教學科研八個抓嚴抓實。
2015年9月19日上午聽了x局長從市到縣的成績排名通報以及抽到市上參加“三嚴三實”會議的部分校長及教辦主任交流發言,下午x局長安排成績在市縣排名倒數的學校利用5分鐘的時間作表態發言。
2015年9月20日上午xxx副局長作本次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培訓總結,接著x局長作重要安排及相關要求。
通過此次學習使我感到受益匪淺,我深刻地體會到:教師要加強學習,提高認識,努力提高理論修養,自覺加強業務的鍛煉,以教學常規為鏡子,時刻對照自己的教學行為,更好的服務于學生。通過學習,我開闊了眼界,對教學常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新的常規的學習,使我們對新課標下的教學有了新的認識、新的方向,不僅告訴我作為教師如何做好自己的“教”,更使我懂得怎樣才能引導學生更好的學,扮好課堂組織者的角色。通過學習,我對常規內容有了一個較為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從備課、上課、作業布置與批改、學生課內外的輔導、考試與評價等,需要教師科學的設計,才能使教學達到最優化。所以我體會到常規不僅是一種制度,更是轉變教師教學理念的有效途徑。學常規不是多余的,而是十分必要的,勢在必行的。只有學好常規,才能自覺地遵循常規,指導自己的教學,才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這次教學常規培訓,我不僅感受到了教育教學的新發展,更使我有了緊迫感,只有不斷學習,與時俱進,才能緊跟改革的步伐,做一個稱職的人民教師。
所謂“常規”即一般的規范,應該達到的要求,“常”字說明經常做,應該做,這就要求每個老師能將常規與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結合起來,努力在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落實常規,做細做實,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我想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這些常規的話,應該會在教育教學上取得很好的成績。作為老師,需要在實踐反思中認真對照,反復檢查,長期以往,才會使常規內化為自己的教學習慣,我覺得這是我們應該追求的境界。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課堂給學生、教師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怎樣才能使師生在課堂優化組合,發揮最佳狀態,我想一場精彩的好戲,離不開一個好的劇本,所以備好課是基礎。以往在備課中往往注重教學內容的確立,考慮較多的是自己怎樣教的順手,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學設計單一,方法陳舊,教學效果自然平平。通過學習使我懂得備課的重要性:教學預設要力求開放,立足教材,超越教材;開放思維,拓展空間;開放情感,尊重不同的情感體驗。
在今后的工作中,讓我們在《xx市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辦法》的指導下,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積極吸收其他學校在教學常規管理中的先進經驗,補充完善自己學校常規管理辦法,努力縮小與先進學校的差距,力爭取得更大的成績。
2015年9月22日
教學常規培訓心得體會篇二
趙明梅
備課是提高教學的關鍵,通過對所教課文的一背、二背才能對教材熟悉,才能為自己在課堂上的熟練駕馭提供保障。深知此點,在平時的備課當中,我一定要認真鉆研教材,掌握重難點,為課堂上重難點的突破想好方法,為學生的理解搭好臺階,極力做到思路清晰,貼近學生。
備課,《常規》中指出,要備教材之外還要備學生。備學生時,充分信任學生,信任學生的理解力,創造力。
課堂教學是每一位教師的生命,這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每一位教師都試圖讓自己的課堂充分生趣,吸引學生,讓學生一上課就興奮。這當然也是我的追求,但在平時教學當中,卻也有著許多松懈之處。因為沒有他人聽課,對自己上課的每一句也不多加雕琢,有時是想到這外過度語就說這個。有人說過,沒有人聽課時,也要把它當成有人聽課,這樣才會迅速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只有這樣做才會是對自己認真負責,對學生認真負責。
教學反思是對自己整堂課的回憶,是對自己課堂中得與失的重新思考。成功了,自己是如何成功,依賴的是什么,下次遇到相類似的問題,我也還可以用這種方法應對;失敗了,如何才能成功,通過什么方法可以做得更好?當時自己可以如何應對?這個學期我就很注重教學反思,通過這樣的思考,對自己的教學幫助是很大也有很多所得。
教學常規培訓心得體會篇三
劉局長月日的講話中強調:我們要以這次才學習作為新的起點,不斷探索創新,“學不可以已”,學習貴在持之以恒。只有學習上不斷進步,才可能在實踐中不斷開拓進取,否則,事業將是無源之水。工作中,我們應該學會不斷自我學習,自我提高,這也是我們每個人事業成功的重要法寶,在平時工作中,我們要常虛心請教別人,借鑒他人,與其取長補短,為我所用,營造一個有利自身進步的良好環境,從而來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因此,我想我應該朝著這樣的方向去努力,在工作中,應當扎扎實實,不斷努力,不斷充電,學習和研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并自覺地運用理論去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同時在學習中深刻反思,認真消化,并付諸于實踐,為了避免造成的“閉門造車”,我絕不會放棄任何的學習充電機會。只有這樣堅持不懈,才能積累經驗,增強智慧和提升能力。
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以人為本,在教學中應該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一切從“人”出發,著眼于人的自我完善,教師無論面對什么樣的學生都不會為學生一時一地的表現和成所惑,而是通過反復深入的觀察分析和細致入微的工作去引導學生,去培養學生,以人為本并不是考慮社會需要,它的最終正是著眼于社會,而教書育人,就是要教會學生學習的能力。古人說“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任何一名教師都不可能把學生一生中所需要的知識都傳授給他們,但如果學生具備了自學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探求新知的能力、動手實踐的能力。同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就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終身受益不盡,如今教師的角色正在發生變化,從“傳道者”轉向“引路人”,從“解惑者”轉向“啟發人”,從“授業者”轉向“參與人”,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不光要認真教好書,更重要的是教好學生怎樣做人,真正實現“教書”和“育人”。
新課程的改革與實施已進入了探索階段,許多未知的領域需要我們廣大教師在自己的實踐中,認真地去摸索和總結。經過這次的全員培訓,我認識到了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當積極地參與到課程改革中去,努力實施新課程理念,不做旁觀者,而應該去推動它朝著正確的方向去發展,在課改的行者,讓新課程理念,遍地生根,遍地開花,遍地結果。林景教研員這一點做得就非常好,他能在自己的實踐中,不斷地學習、思考和總結,這次培訓的“關于有效教學的思考”的專題講座,正是他的成果,他讓我耳目一新,讓我切身體會到了省骨干教師的風采,他為我以后的教學工作指明了道路。在課堂中,我們的教學更應該關注“有效性”,這是一個熱門的話題,也是當今教學的“流行曲”。所以就需要我們的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轉變自己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適應當今的教育趨勢。
“加強師德師風的建設,既是勢在必行,又是人心所向,更是眾望所歸”這是劉局長講話的另一個主要內容,目前我們的教師隊伍中存在著一些不和諧的因素,譬如:、敬業精神不強,缺乏獻身教育事業心;、攀比之風嚴重,不能廉潔從教;、師表意識淡薄,對學生缺乏愛心;、工作作風欠端正,沒有職業使命感。對于這些現存的問題,我深感困惑,意識到它的危害和弊端的嚴重性。通過了培訓,正能錘煉了我們教師的師德師風,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應該認真鉆研教材,上課絕不馬馬虎虎,對學生應該尊重,不隨意侮辱學生的人格尊嚴,不隨意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在思想上要不斷進取,處處做學生的表率,注意自己一言一行,不讓學生做的,我們老師決不能做,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自己首先要做到。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變自己,端正思想,更新觀念,力爭做到高素質的教育人才。
在這幾天的培訓期間,我們的學員嚴格遵守學習的紀律,從不早退,也從不曠課,學習雖然辛苦,但每個學員們都非常珍惜這次很好的鍛煉機會。上課時,大家在班級中努力創設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我們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積極分組討論交流,共同在學習中進步,做到學有所成,從而實現本次學習培訓的價值。
這次培訓的時間雖然短暫,但意義深遠,它不僅使我們教師在教學技能上有所提升,同時也錘煉了我們教師的專業素養,拓寬了我們的知識視野,為我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充電機會,我希望它對我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能帶來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