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藥學講座心得體會篇一
最近,我參加了一場關于藥學的講座,該講座由一位資深的藥劑師主講,內容涵蓋了化學基礎、藥學專業術語、藥品分類和藥品副作用等方面的知識。在聽完這場講座后,我對藥學的認識更加深刻和全面。以下是我個人對于此次藥學講座的體會和感悟:
第二段: 藥理學和藥物的分類
藥物是保障我們健康的一種重要手段,而了解藥物的藥理學和藥物的分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使用藥物,預防或者治療疾病。通過藥劑師的詳細介紹,我了解到藥物的分類主要分為化學藥物和生物藥物,藥理學則是研究藥物的過程和效果。藥理學的實質是發現生理過程和疾病變化所涉及的分子、細胞、組織及其相互關系,以及從這些層次和過程中引申出來的藥物作用方式。了解藥物分類、藥理學,對于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正確用藥、合理用藥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段: 藥品劑型和副作用
藥品的劑型是指藥物的物理形態及其結構和組成,以便把藥物用于治療疾病。我們在平時購買藥品時,會遇到不同的劑型如片劑、膠囊、糖衣片、注射液等等。需要我們根據藥品使用劑型的不同來選擇合適的藥品。而藥品副作用,則是指藥用于治療疾病的同時,有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如過敏反應、惡心等等。在藥劑師的講解中,我也了解到一些藥品副作用的預防措施,提醒我們在使用藥品時,要嚴格按照醫生或藥劑師的指導使用,并在出現不良反應時及時停藥。
第四段: 藥品與健康
藥品作為輔助保障人們健康的一種物品,使用不當可能會對健康帶來影響。在這一部分的講座中,我學到了一些有關藥品與健康的知識。例如在長期服用藥品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藥品的質量和儲存方式,同時還要保持藥品與身體健康的平衡,以避免藥品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此外,藥品的正確使用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們需要積極了解相關知識,遵循醫囑按時、按量使用,才能發揮藥品的最佳療效。
第五段: 結束語
這次藥學講座使我受益匪淺,我學會了許多有關藥物的基礎知識和使用方法,更加意識到了藥品與健康的關系。同時,也讓我深刻認識到,在日常使用藥品時需要嚴格按照醫囑使用,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我會把這次講座中學到的知識應用到今后的生活和學習中,并不斷探索藥學領域的知識,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藥學講座心得體會篇二
前幾個禮拜,我有幸聆聽并學習了北師大教授錢志亮的精彩講座,受益匪淺。聽了錢志亮教授的講座,不禁使我想起一句老話:“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一、語言上
聽了錢教授的報告,感受最深的是他的語言。幽默風趣,節奏變化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緊慢疏密。聽了一整天的報告,亦無困倦之感。
聯想自己平時的課堂,雖然自己也在慢慢地向此方面努力,但與錢教授的語言相比,相差甚遠呀。聽著錢教授的講座,深深的體會到了老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趣味性的語言極富魅力。幽默的教師語言是課堂教學的催化劑,它既能補教材趣味性的不足,又能拉近師生的距離,達到情感的共鳴,使學生主動的接受知識,使學生的學習思維活動處于最佳狀態,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由此,不禁對自己說:加油,努力呀!
二、備課上
在精心備課環節上,自己做的也不好。沒有完全做到備課中還要備好“心境”一項。對這一方面我也感觸頗深,深知要上好一節好課,沒有處理好自己的情緒狀態是肯定不行的。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努力,爭取節節課做到用“精、氣、神”來感染學生,用飽滿的激情吸引學生。還會從“如果我是學生,我將怎樣學”這個角度替學生考慮周全,真正做到“以生為本”,進而準備相應的學習方法,訓練形式與課件與我的學生見面。
三、關愛學生上
受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自身也往往也是喜歡成績好的學生多一點,而喜歡成績落后的學生少一點。聽了錢教授的報告,我深深的體會到了“蕓蕓眾生,常念,平等尊重”的含義。我也知道,要關愛每一位學生,特別是差生。更知道一個孩子學習的好壞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有一個良好的品德,知道如何做一個合格的人,如何對父母、對老師的勞動有感恩之心,對班級、對集體、對社會有一個責任感。鑒于這種思想的指導,我平時會多發現學生身上好的一面并給予及時的表揚。相信,學生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關心和愛護了,我們之間的師生情誼自然也就更濃了。因為“大愛無言,只在身體力行。”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小學教師,我會在吸取教育教學理論精華的同時,結合自己的語言,提高自身駕馭語言的能力。力爭用富有感召力的言行舉止,去愛去感染學生、感化學生,使學生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藥學講座心得體會篇三
我們身體不適時,會去看醫生,醫生開具的處方中就會有藥物。因此,藥物在我們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藥學作為研究藥物的科學,對我們來說更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學科。日前,我有幸參加了學校舉辦的一場藥學講座。在講座中,我學到了許多知識,深深認識到藥物對我們的重要性,同時也有了一些反思和思考。
第二段:講座內容
這次講座的主講人是一位教授,他首先介紹了藥物的定義和分類,讓我們對藥物有了基本的認識。接著,他從藥理學、化學、生物學等角度具體介紹了藥物的作用機制和藥物劑量的計算方法。這其中,他舉了很多具體的例子,增強了我們的學習興趣,加深了我們的記憶印象。最后,他特別強調了合理用藥和不良反應的防范問題。通過這次講座,我們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入的認識,對藥學知識的體系和性質有了深度理解。
第三段:感受體會
這次講座,使我認為藥學不是一個單一的學科,而是一個涉及廣泛知識的交叉和整合。它需要我們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實踐經驗。同時,合理用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我們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量身定制適合自己的用藥方案,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應和藥品過敏。這些細節問題,決定了我們的身體是否能夠健康自在地前行。
第四段:思考
然而,講座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比如,有時候我們會去一些無證平臺購買藥品,這是極不可取的。另外,一些醫生在開藥方時往往會過于隨意,甚至草草了事。這些問題,需要我們盡快解決和關注,以保障我們的身體健康。
第五段:總結
參加這次藥學講座,我受益匪淺。它讓我對藥學知識有了更加明晰的認識,讓我知道了什么是合理用藥、如何防止藥物不良反應。但同時,也讓我知道了我們現實中還存在的不當用藥現象和粗放管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提高自己的藥學素養,要時刻以身作則,嚴格管理自己的用藥行為,以保證身體的健康和安全。
藥學講座心得體會篇四
x月x日晚,我們全校老師聚集在三年級教室認真聆聽xx校長作題為《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師德師風講座。x校長主要從五個方面闡述了怎樣具備良好的師德。良好的師德,是一種強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書育人的一種動力。它是教師從事教育勞動時必須遵循的各種道德規范的總和。
通過本次講座學習,在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思想指導下,就“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我談談下面的幾點體會:
教師要熱愛教育,獻身教育。首先,要熱愛教育事業。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無私奉獻,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斷的挑戰自己,超越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豐富自身學識,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業務水平,嚴格執行師德師規,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心、愛崗敬業。
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樹立正確的人才觀,重視對每個學生的全面素質和良好個性的培養,不用學習成績作為唯一標準來衡量學生,與每一個學生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相互尊重的關系,關心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努力發現和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在優秀品質。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科特點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教師要做到“三心俱到。崇高的師愛表現在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績區別對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對那些學習特困生要有耐心,對學生細微之處的好的改變也要善于發現,并且多加鼓勵,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要積極進取,提高業務素養。有句話說的好,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就向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學生。怎樣提高自身素質呢?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與時俱進,孜孜不倦的學習,積極進取,開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嚴謹治學,誨人不倦、精益求精,時時刻刻準備著用“一眼泉的水”來供給學生。
教師要以身立教,為人師表。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生都歡模仿,將會給學生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嚴于律已,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心服囗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
總之,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為學生服務的思想。刻苦鉆研業務知識,做到政治業務兩過硬。并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培養出誠信、自尊、自愛、自信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藥學講座心得體會篇五
4月22日,春雨綿綿,我們學校有幸邀請了北師大著名的國學教授劉冰先生來我們學校講座,其主是“用國學成就美麗人生”。
劉冰先生帶著她的徒弟們冒著風雨風塵仆仆地來到我們學校。五、六年級的同學們坐滿了階梯教室,大家的目光聚集在大門,期待著劉冰先生的到來。
終于,階梯教室的大門開了,從門口走進來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她快步走上臺,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這一鞠躬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國學講究禮貌。接下來劉冰教授開始自我介紹,先生的言行舉止處處顯示著“禮貌“二字,讓人看著非常的舒坦,原來“禮貌”待人會讓人心情舒暢。
劉冰教授將她徒弟中的兩個小徒弟請上了臺,一個是只有三歲的.小妹妹,一個是十歲的小弟弟。劉冰奶奶說:“我的這兩個徒弟很厲害,小小年紀已經會背《弟子規》、《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女兒紅》……,這些可都是小學的必修課呀。”說完,她讓兩個徒弟在現場背起了《弟子規》來,只見他們背得頭頭是道、滾瓜爛熟,我的心中不由得對他們產生了一種敬佩感。是呀,同樣作為小學生的我對這些卻一無所知,我感到萬分慚愧。他們不但會背,重要的是他們還能理解其中蘊含的意義。
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學習我們祖先遺留下來的一冊冊育人佳作,將我們偉大祖國的文化美德永遠流傳下去。
用國學武裝自己,用國學成就美麗人生。
藥學講座心得體會篇六
近日,我參加了一場關于中藥學的講座,此次講座內容深入淺出,講述了中藥的基本概念、分類、應用以及市場前景等。下文將就此次講座的幾個觀點,結合自己的思考和心得,分享幾點體會。
第一段:認識中藥的優勢
講座首先介紹了中藥與西藥之間的區別,中藥以草木礦動、自然無毒、個體化制方為特點,而且有著對癥治療、維護健康和預防疾病的顯著優點。與之相比,西藥雖然更加精準和高效,但它常常帶來副作用和不必要的藥物耐藥性等問題。在這里,我認識到中藥對身體的保健作用非常明顯,應該積極地把它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
第二段:了解中藥的分類
接著,講座詳細介紹了中藥的分類方式和特點。按照用途可分為藥用和食用,按照原料分為植物、動物、礦物等。其中,植物中藥種類最多,應用廣泛。通過講座,我深入了解了制藥的過程和各種藥材的功效,了解了中藥單方和復方、煎藥等制備方式。總之,中藥的分類非常豐富,它們有著不同的特點和應用范圍,這也為人們保健和治療提供了豐富的選擇。
第三段:認識中藥的價值
講座還介紹了中藥的醫學價值和市場前景。中藥是我國五千多年悠久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植于中華民族的醫學文化中,具有著豐富的運用價值。而且隨著人們對健康和疾病的認識越來越深刻,中藥保健的市場越來越廣泛,成為了日益重要的健康產業。因此,我們應該積極發掘中藥的價值,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中華民族健康文化。
第四段:學會使用中藥
雖然我們對中藥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但我們仍然有必要學會正確使用它們。在講座最后,我們學習了如何進行中藥調理和方法使用以及對一些常見癥狀的中藥治療。細心的老師還為我們講解了中藥的禁忌癥和注意事項等等,讓我們在使用中藥的時候更加謹慎和專業。所以我們要聽取專家意見,正確使用中藥。
第五段:結論
總之,這次中藥學講座不僅使我們對中藥有了更深入的認識,而且使我們意識到中藥在保障人體健康方面的不可替代性和巨大價值。中藥的藥理作用、營養價值、文化價值都值得我們去嘗試和了解,雖然其中存在風險和不足,但是只要遵循醫師的建議,理性合理使用,它將會幫助我們更好的掌握和管理自己的健康。
藥學講座心得體會篇七
今年春天,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周海宏教授在中組部培訓中心為廣大學員作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題為《走進音樂的世界》的講座,而我有幸作為學員兼音樂愛好者聆聽了周教授的講座。在近三個小時的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周教授的講座妙語連珠、形式生動、內涵豐富,從音樂欣賞聊到藝術的功用,進而談及人的感性能力的開發。他精彩的講座博得了滿堂喝彩。這里,我僅對他講座中的一些觀點和內容提供了一種哲學理解的維度。
周教授以俞伯牙和鐘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開始了他的話題。對于這段千古以來傳為佳話的知音難覓的故事,周教授給出了他獨特的理解:俞伯牙痛失知音后知音難覓進而摔琴的行為是不可理喻的。“高山流水”的故事傳達出這樣一種審美誤區:懂音樂者應當能聽出音樂中所表現出來的具象之物,如高山、流水。千百年來,“高山流水”給聽者造成了主觀上的審美壓力,人們對于那些沒有唱詞的純粹音樂懷有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似乎只有懂得了音樂表現出來的內容才算聽懂了音樂。周教授不禁發出了“音樂何須懂”的感慨。
其實,道理很簡單。音樂不是造型性藝術,所以不能直接傳達視覺形象;樂譜不具備語義性,因而也不能直接傳達思想概念。相比繪畫、雕塑等,音樂是藝術形式中離現實的感性直觀形式最遠的。而正是音樂這種超脫于具象之上的純粹性,所以黑格爾將音樂視為藝術的最高形式。所以,藝術不在于表現物與實在的相符,如中國畫的潑墨寫意之風格追求的恰恰是游離于具體情景之上的那種特定的藝術語言所展現的美感。因而伽達默爾說:“藝術的使命不再是自然理想的表現,而是人在自然界中的自我發現。”
如果說藝術不必追求對現實的真實寫照,那么是否意味著藝術只是天才的無意識創造,藝術作品只需要具有一種形式美,只是一種康德所謂的“趣味”,從而徹底地與道德、意義無關呢?這種審美區分的觀點抽掉了藝術作品里的非審美要素,如目的,作用,內容和意義等,即一部作品向我們展現的一切理解條件,剩下的只是純粹審美條件,在這個意義上藝術成了“博物館式的藝術”。如果說這種對藝術的理解是一種偏見,那么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看待藝術作品呢?這就涉及到了藝術作品的本體論意義。
接著,周教授為我們講述了音樂史上的一則故事,這則故事有助于我們理解上述問題。芬蘭籍古典音樂家西貝柳斯在創作出《芬蘭頌》的時候,芬蘭還處在沙皇俄國的統治之下。《芬蘭頌》上演后就遭到了沙皇的文化檢查官的審查,他們聽出了這首曲子曲子所蘊涵的反抗精神,于是這部杰作就被禁演了。
其實,全曲僅有7分鐘,沒有一句唱詞,憑什么就認為這是一首具有特定內涵的作品呢?于是,周教授把這段純音樂播放給我們聽。結果,我們學員的感受與沙皇俄國的文化審查官驚人的一致:我們從樂曲的各個部分分別聽出了苦難、抗爭、覺醒、勝利等思想內容。站在文化審查官的立場,似乎我們是理解正確了。但問題是,原作者西貝柳斯從來就沒有說過這首曲子要表達什么內容!那么,我們理解正確與否的標準又在哪里?正是基于此,周教授評價道:“理解音樂何須要正確?在音樂的審美活動中,體驗重于理解,理解得對不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音樂當中獲得豐富的感受。”
的確,理解藝術與體悟宗教的直觀方式無法用科學與常識的邏輯作出正確與否的判斷。在此意義上,我們的確可以說,有多少觀眾就有多少哈姆雷特。但是,我們試想,如果我們是那個時代的芬蘭人民,身處在外國屈辱的統治下,聆聽這首《芬蘭頌》的時候,相似的處境與經歷必然會引起我們相似的藝術體驗,而這正是人的共同感的體現。
藝術的欣賞者面對藝術作品的忘我的陶醉,他們把自己的全部生活體驗以一種非概念式的朦朧形式與藝術作品相結合,他們在《芬蘭頌》中窺見了影影綽綽的自己,發現了這個苦難而真實的現實,聽到了振奮人心的激勵,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他們對藝術作品的理解使得藝術改變了他們自己。不知是為什么,真正藝術的美總是能引導倫理的善,這正是藝術的力量所在。張世英先生也認為,審美意識是優先于道德意識的,善是美的必然結論。正如偉大的古希臘悲劇,它那悲壯的行而上的酒神精神仿似女巫的咒語把觀者的心蠱惑,觀者進入悲劇的情境其實是觀者重新置身于意義的連續性中,觀者在悲劇中更深刻地認識了自己。這是悲劇美的倫理功用。
所以,在藝術的體驗中存在著一種意義豐滿的過程,一部可以稱之為藝術的作品一旦誕生,也就進入到了歷史的解釋學循環中。我們在不同的時代背景、文化傳統中對同一部藝術作品有著我們獨特的解釋,這些帶有著深深的時代和文化烙印的解釋不是這部藝術作品之外的單獨存在,而是參與到這部藝術作品的意義構成中來了,使得這部藝術作品越來越具有豐富的內涵和意義。歷史上《芬蘭頌》曾對芬蘭民族解放運動起過推動作用,如今的《芬蘭頌》被譽為芬蘭的“第二國歌”,遠遠超出了西貝柳斯創造這部作品的那幾頁樂譜所承載的重量。
最后,讓我們聽從周教授的呼喚——走進古典音樂的世界,為我們的靈魂尋找到一處純潔而優美的避難所。
藥學講座心得體會篇八
最近,我參加了一堂中藥學講座,深深地感受到了中藥的博大精深。這次講座讓我對中藥的認知和理解更加深入,也激發了我對這門學科的興趣。下面,我將分享一些個人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對中藥學的認識
在講座中,我了解到中醫的治療理念是辯證施治,即根據不同的病癥以及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而中藥的有效成分非常復雜,其中含有各種生物堿、多糖、黃酮類物質等,可以對身體起到多種多樣的作用。中藥的制備也十分復雜,需要進行多種加工、鑒別等工序才能得到有效的藥材。這些知識讓我對中藥學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第三段:中藥與生活
在講座中,我還學到了中藥在日常健康保健中的作用。比如,菊花可以清熱解毒、降血壓,枸杞可以滋補肝腎、改善眼睛視力,草莓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清除自由基。這些中藥不僅可以幫助身體保持健康,還可以緩解一些輕微的病癥。這讓我對中藥有了更為真切的感受。
第四段:對個人的啟示
中藥學的廣度和深度讓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和對知識的渴望。我意識到自己需要繼續學習、提高自己的見識和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中藥這門學科,更好地將其應用于生活中。同時,中藥學也讓我明白了中醫的獨特思想和治療方式,我相信這將有益于我的日常健康治療和生活中的健康維護。
第五段:結語
總之,這次聽取中藥學講座,讓我對這門學科有了更深入和完整的了解,并對我個人的發展產生了啟示。我相信,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實踐,我一定能更好地應用中藥學知識,為自己的健康和生活質量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時,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關注中藥學這門學科,認真學習并正確應用中醫理念和中藥知識,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健康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