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拒絕浪費班隊會篇一
我叫張棟,是一位小學生。我們今天今天說一說《拒絕浪費,節約資源》。
聽到這個話題你們想說的也不少吧!
1.我的同學把父母準備的早餐,吃不了的就扔了。
2.在學校食堂里吃不掉的水果隨手扔掉。
3.在水管上開開了就關不緊。
在學校我就發現了這三種情況。你們可別小看這三種情況。它們可會帶來不堪設想的結果。
最后再說說浪費水資源的,同學們明明知道我們中國是缺水的國家,就在離我們不遠的地方都很缺水,甚至沒有水,只能靠老天來生活。可是我們不知道水龍頭如果一滴一滴的流有10000個流1年那就會給5000人缺水的人帶來吃水的困難啊。
所以,我們還要繼續浪費嗎?
同學們,醒悟吧!拒絕浪費,節約資源。共建和平,幸福的家園。
拒絕浪費班隊會篇二
1、 臨豐憶儉,當富思貧。
2、 有糧是福,無糧是苦。
3、 我光盤,我光榮。
4、 光盤行動,從我做起。
5、 吃好吃多是美意,不剩不扔是美德。
6、 吃多吃少光盤正好。
7、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是非;以盤為鏡,可以曉儉奢。
8、 飯姿端正不挑食,多吃快快長大個。
9、 勤是搖錢樹,撿是聚寶盆;盤中不剩餐,做個文明人。
11、 浪費糧食真可恥,我要做個好孩子。
12、 糧足仍節儉,衣豐亦積攢,有時思無時,飽暖年復年。
13、 點餐不排場,光盤有修養。
14、 讓垃圾桶無事可干,請大家支持“光盤行動”。
15、 昨日盤滿是臉面,今日盤光是典范。
16、 吃飯吃飯,拒絕浪費。
17、 向浪費說不,向奢侈告別,讓我們一同前行,舞動出我們自己的“光盤style”。
18、 吃凈盤中一盤菜,勤儉美德留下來。
19、 節約無巨細,光盤來當先。
21、 用“舌尖上的節儉”,妝扮中華民族最美麗的臉。
22、 盤中美食豐足,更惜點滴天物;不忘節儉美德,才有他日富足。
23、 聚餐當思節儉,吃飯不忘光盤。
24、 加入光盤行動,節約從我做起。
25、 拒絕“剩”宴,倡導“光盤”。
26、 吃好吃飽,光盤最好。
27、 今天不剩飯,從我做起,我是光盤族。
28、 節約糧食,爭做光盤小達人。
29、 吃盡盤中每粒米,不負農民一年忙。
31、 “光盤”有則,人人行動。
32、 加入“光盤族”,舞出光盤“style”。
33、 不忘節約精神,彰顯中國“粒”量。
34、 吃光盤中餐,人人皆有德。
35、 做光盤一族,做節約達人。
36、 有一種節約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有一種習慣叫光盤。
37、 盛宴瘦腰包,光盤聚財寶。
38、 粒粒皆辛苦,爭做“光盤族”。
39、 節約莫蹉跎,積少成多;剩宴是浪費,必須光盤。
41、 “光盤”行動,拒絕“剩”宴,讓我們見證團結的力量。
42、 你光,我光,他光,“光盤”一族人員廣。
43、合理的安排時間,就等于節約時間。——培根
44、合理安排時間,就等于節約時間。——培根
45、豪華盡出成功后,逸樂安知與禍雙。——王安石
47、冬不節約春要愁,夏不勞動秋無收。——(錫伯族)諺語
49、侈將以其力斃。——先秦《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51、常將有時思無時,莫把無時當有時。——《增唐賢文》
52、財有限,費用無窮,當量入為出。——顏之推
拒絕浪費班隊會篇三
每逢親朋好友聚會,求人辦事請客吃飯,作為三秦之人,總喜歡點我的兄弟“蘸水面”來吃。點吧點吧,人們大不咧咧地說著,貌似很豪爽,可礙于面子,誰知道那哥們心里有多難受。他們只顧著自己的面子欽點“我們”,卻不知道“我們”內心的感受。
“我們”是多么希望被人們完完全全地吃掉,而不是一直靜靜地呆在那里直至腐爛壞掉。能為人們帶去能量和營養是我們無尚的光榮和幸運。
現在,聽說國家已經倡導全民“拒絕浪費,珍惜糧食”,而且北京一家民間團體還發起了“光盤”行動。不管走到哪里,要求大家都能夠吃不了,“兜”著走。
但是,有“兄弟”告訴我說,人們常常把它帶回家后不是吃掉它,而是把它放在冰箱里,可能一連幾天不聞不問甚至忘記了。
大多數人都有一個固定的觀念,那就是把我們“放在冰箱里是不會壞掉的”。人們寧愿看見我們就這樣一直被冷凍著,也不愿意及時去“吃”我們。其實,長時間貯存在冰箱里,我們一樣會變質的。
唉,別讓“我們”失望,請及時吃掉“我們”吧。
你們可曾知道,“我”是怎么來到這里的嗎?我是農民在秋末時節種的,等到來年的六月,才是我們成熟的時候。你們在收割的時候很高興,卻在用餐時肆意浪費,不懂節約。
現在國家的經濟水平確實提高了,而人們的道德素質卻滑坡了。對我的浪費現象更嚴重了。
你只看到“我”在成長,卻沒看到“我”的憂愁,你鼓勵“我”趕快成長,“我”嘲笑你淺薄無知,你有你的目標,我有我的夢想,我是小麥,我只為節約糧食者代言。
拒絕浪費班隊會篇四
我國是農業大國,雖然近幾年糧食均增產,但是我國人口已超過12.5億,每年的凈增長是1200萬人,人均耕地面積1.2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全國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糧食依靠進口,在今年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糧食的供需仍將在緊張中度過,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的糧食進口國。
現實絕對不容樂觀,在我們扔掉糧食的時候,不僅扔掉了農民伯伯賦予汗水和心血的粒粒真情,更是災區人民一份樸實而熱切的渴望,是中國未來一份微小卻珍貴的資源!
同學們,我們當思一粥一飯來之不易,為此,我向學院學生提出以下倡議:
1、吃飯的時候,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費飯菜,剩飯剩菜不倒掉。
2、在餐廳吃飯時點菜要適量,不要亂點一氣,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帶回家。
3、吃飯盡量吃完,不浪費。
4、在學校吃早餐,剩下的面包、點心不要扔掉,可以拿回家吃。
同學們,節約是美德,節約是品質,節約更是責任,讓我們一起自覺地節約糧食吧,讓節約糧食成為我們的習慣,并且能保持這樣良好的習慣。
倡議人:xx
20xx年x月x日
拒絕浪費班隊會篇五
陽春三月,從人們把一顆種子的我撒向大地,再到金秋時節,成熟后人們將我收割。于是,在機器的壓縮下,我成了一粒米。
我這顆米,可算是糧食中的優等生。我從小就接受著良好的教育,施肥,播種,除草等每一個過程,人們可算是竭盡全力。也為了回報人們,我終不負眾望,長成了一顆飽滿的米粒。我曾經想過我美好的未來,也許我可以用我一己之力解決人們的溫飽問題,盡管我知道不可能,但這是我的一個夢想。
當我被人們拋向一個大鍋里時,我很激動,因為快是我夢想實現的時候了。盡管我要忍受著疼痛,但普天之下誰又沒有為夢想付出過呢?誰又在夢想是現實不激動不迫切呢?不錯,我也是這樣的。
當我被一位長得漂亮的女孩用白凈的碗盛在干凈的桌子上時,我很開心。恰時,我遇見了我的朋友芯,她與我有著相同的夢想,不過她比我大幾歲。我很愉快地向她打著招呼,不過,她看見我好像并不開心。她看起來老了好幾歲,頭發也都白了,臉上的皺紋也漸漸多了。“哎,白了少年頭啊,不過,為什么會這樣呢?”我心里這樣想。正準備問她,她說:“你怎么來了?你難道不知道你現在,哎!”“怎么了?還記得我們的夢想嗎?我是來實現我的夢想的。你的夢想呢,實現了嗎?”“哎,別提了,你可知道現在的情況嗎?隨時都可以看見浪費我們同胞的事情,你別看他們人類長得白白凈凈,說的話冠冕堂皇,其實心眼啊,壞著呢。能跑,趕緊跑啊!我們就算是被自然所滅,也別被他們踐踏啊!你趕緊走吧!”“怎么會這樣呢?哎,算了,既然來都來了,我還是看看吧,至少還為著我的.夢想而努力過啊!”“好吧!那你看看吧!”她嘆了口氣,便被人們帶走了。
而我們,卻因為營養過剩而忙于減肥并樂此不疲,為比富貴攀豪奢而沾沾自喜。學生食堂被丟棄了大量的飯菜,用珍貴的糧食釀造的酒喝下肚的一年可以灌滿一個西湖……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你們不是常常說: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你們的爸爸媽媽給你們做詩的啟蒙教育時,有認真講過這首小詩的含意么?有教育過孩子世界還有很多人吃不飽飯,因而要節約每一粒糧食么?孩子們,反省吧,悔悟吧,彌補自己的過錯吧。
為了世界每天不再餓死1.8萬兒童,為了世界還有差不多相當于大半個中國人口的人們少點饑餓,從別再浪費糧食開始,要重新做回一個節儉的中國人。“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浪費是可恥的,你們應該從現做起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將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拒絕浪費班隊會篇六
我想,我們該堅決摒棄這種浪費風氣,時時踐行勤儉節約的美好品德。
“吃播”,顧名思義就是“吃飯直播”,是主播分享生活的一種形式,也是觀眾享受美食的一種方式。但隨著觀看人數的增加,在流量的利益驅動下,越來越多的主播為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而創造出花樣百出的吃播,試圖以“顏值高”、“胃口大”、“吃不胖”等標簽取勝。他們或許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直播時大量點餐的行為與“勤儉節約、珍惜糧食”的社會理念背道而馳,可能誘導民眾在餐飲時的鋪張浪費。
飯量大本不是一種罪過,但為偽造“能吃”形象而浪費糧食的行為卻應該受到堅決抵制。其實,“大胃王吃播”不是吃播的唯一形式,如果以文明健康的方式展現食物的美感,那么我們不但不應該圍追堵截,反而應該鼓勵支持,像李子柒那樣寧靜恬淡的慢節奏吃播,不僅展現了食物的美好,而且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然,如果相關平臺能夠加強監督引導,減少虛假直播,盡可能消除因“吃播”引起的浪費的不良風氣,那么“吃播”也還是一片大有可為的天地。
現如今,我國已基本實現機械化農業,擺脫了“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的窘境,但耕地面積隨著城市的擴建急劇下降,仍有部分地區因地形、交通等因素在飲食方面有所欠缺。而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全球每年超過三成的食物被浪費,至少有8。2億人面臨饑餓。在我們溫飽無憂時,是否也該考慮為他們做些什么。即使無力給予實際的關懷,也應以不浪費為基本準則。
古人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始終對大自然的饋贈心存敬畏;而在今天,“勤儉節約”的優秀文化基因也應由我們繼續繼承并發揚下去。這不意味著我們要縮衣少食,而是在警醒我們要取用有度,牢記“成由勤儉破由奢”的歷史教訓,在生活中節糧,節水,節電。
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摒棄舌尖上的浪費,于生活的點滴處踐行勤儉節約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