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高考成語故事整理方法篇一
學生寫作時并非沒有素材,而是素材不夠深刻化。從作文教學實踐來看,作文內在化離不開素材分類、文本復寫、文本價值升華三個方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成語故事的高考素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愚人熬湯
唇亡齒寒
春秋時期,晉國的近鄰有虢、虞兩個小國。晉國想吞并這兩個小國,計劃先打虢國。但是晉軍要開往虢國,必先經過虞國。如果虞國出兵阻攔,甚至和虢國聯合抗晉,晉國雖強,也將難于得逞。
晉國大夫荀息向晉獻公建議:“我們用屈地產的名馬和垂棘出的美玉,作為禮物,送給虞公,要求借道讓我軍通過,估計那個貪戀財寶的虞公會同意為我們借道。”晉獻公說:“這名馬美玉是我們晉國的兩樣寶物,怎可隨便送人?”荀息笑道:“只要大事成功,寶物暫時送給虞公,還不是等于放在自己家里一樣嗎!”晉獻公明白這是荀息的計策,便派他帶著.名馬和美玉去見虞公。
虞國大夫宮之奇知道了荀息的來意,便勸虞公千萬不要答應晉軍借道的要求,說道:“虢虞兩國,一表一里,唇亡齒寒,輔車相依,如果虢國滅亡,我們虞國也就要保不住了!”這里的“輔”是指面頰,“車”是指牙車骨。面頰和牙車骨,是一表一里,互相依存的,所以叫做“輔車相依”。嘴唇和牙齒,也是表里相依的,嘴唇如果不存在了,牙齒失去掩庇,就要受寒,所以叫做“唇亡齒寒”,也叫“唇齒相依”。
可惜目光短淺、貪財無義的虞公,竟不聽宮之奇的良言忠告,反而相信了晉國的陰謀欺騙,不但答應“借道”,而且愿意出兵幫助晉軍,一同去打虢國。宮之奇預料祖國將亡,無法挽救,只得帶著家小,趁早逃到曹國去了。
這樣,晉獻公在虞公的“慷慨幫助”下,輕而易舉地把虢國滅亡了。晉軍得勝回來,駐扎在虞國,說要整頓人馬,暫住一個時期,虞公還是毫不戒備。不久,晉軍發動突然襲擊,一下子就把虞國也滅亡了,虞公被俘,屈地產的名馬和垂棘出的美玉,仍然回到了晉獻公的手里。
九牛一毛
漢武帝(劉徹)聽說李陵帶著部隊深入到匈奴的國境,士氣旺盛,心里很高與。這時,許多大臣都湊趣地祝賀皇帝英明,善于用人。后來李陵戰敗投降,武帝非常生氣,原來祝賀的大臣也就反過來責罵李陵無用和不忠。
這時司馬遷站在旁邊一聲不響,武帝便問他對此事的意見,司馬遷爽直地說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卻被匈奴八萬騎兵圍住,但還是連打了十幾天仗,殺傷了一萬多敵人,實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將軍了。最后因糧盡箭完,歸路又被截斷,才停止戰斗,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機報國。他的功勞還是可以補他的失敗之罪的。武帝聽他為李陵辯護,又諷刺皇上近親李廣利從正面進攻匈奴的庸儒無功,怒將司馬遷下在獄里。次年,又誤傳李陵為匈奴練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親和妻子殺了。廷尉杜周為了迎合皇帝,誣陷司馬遷有誣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馬遷施予最殘酷、最恥辱的“腐刑”。
司馬遷受到了這種摧殘,痛苦之余,就想自殺;但轉念一想,像他這樣地位低微的人死去,在許多大富大貴的人的眼中,不過像“九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會惹人恥笑。于是決心忍受恥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時間來艱苦地、頑強地完成偉大的“史記”的寫作。古人所謂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司馬遷便是這樣的人。
高考成語故事整理方法篇二
寫好作文,有了好的立意后,選取合適的素材是關鍵!但素材要靠自己平時搜集、積累。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成語故事的20xx高考作文素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入木三分
王羲之字逸少,晉朝時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他是我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書法家,因為他曾經做過右軍將軍,所以后人又稱他為王右軍。
王羲之的書法,可以稱得上冠絕古今,他的字秀麗中透著蒼勁,柔和中帶著剛強,后代的許多書法家,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他的。所以,學習書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作范本。現今在他留下來的書帖中最著名的有《蘭亭集序》、《黃庭經》等。
王羲之的字寫得這樣好,固然與他的天資有關系,但最重要的還是由于他的刻苦練習。他為了把字練好,無論休息還是走路、心里總是想著字體的結構,揣摩著字的架子和氣勢,而且不停地用手指頭在衣襟上劃著。所以時間久了,連身上的衣服也劃破了。
他曾經在池塘邊練習寫字,每次寫完,就在池塘里洗滌筆硯。時間一久,整個池塘的水都變黑了。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他在練習書法上所下功夫之深了。
有眼不識泰山
據傳說,我國春秋時代著名的木匠魯班,曾經招收一批徒弟。魯班十分珍視自己的聲譽,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從徒弟中淘汰個別“不成器”的人。魯班徒弟中有個叫泰山的年輕人,看上去不稂不莠,技藝長進不大,為了維護班門的聲譽,魯班毅然辭掉了泰山。
事隔數年,一次魯班率徒閑逛集市,突然發現貨攤上擺著許多做工講究的竹制家具,技藝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顧客爭相搶購。愛才的魯班很想結識一下這位竹器高手,便向人打聽。人們告訴他,是魯班大師的徒弟,赫赫有名的泰山所作。
從此,魯班就使用一只眼干活了,再也不嫉妒保守,把自己的技藝悉數傳授給后代。后來的木匠為紀念他,在檢查木條直、曲的時候,總是把一只眼閉起來,只用一只眼看,據說也是為了這個道理。
白龍魚服
吳王想要跟百姓一起飲酒,伍子胥勸諫說:“不能這樣。從前白龍從天上下到清泠的池子里,變成魚,被善于打漁的豫且射中了它的眼睛。白龍向天帝告狀,天帝問:‘在這個時候,你是怎么設立你的形體?’白龍回答說:‘我下到清冷的池中,變成了魚。’天帝說。‘魚本來就是漁夫所要射的,像這樣,豫且有什么罪過呢?’那白龍是天帝豢養的珍貴動物,豫且是宋國身份低賤酶奴隸,白龍不變成魚,善于打漁的漁夫就不敢射它。現在君王放棄國君的地位,而跟平民百姓一起飲酒,我擔心將會有白龍被豫且射中一樣的禍患了。”吳王這才放棄了這樣的想法。
"白龍魚服"這條成語,比喻的就是貴人隱藏身分,微服出行,也有時進一步指這樣隱瞞身份,恐怕會給自己帶來危險。
高考成語故事整理方法篇三
陸金中表示,以前學過的知識要全面掌握和理解,在心中建立知識網絡。打好基礎,首先須重視數學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公式、法則)的復習,在理解上下功夫,整體把握數學知識。這部分內容的復習要做到不打開課本,能選擇適當途徑將它們回憶出,它們之間的脈絡框圖,能在自己大腦中勾畫出來。如函數可以利用框圖的形式由粗到細進行回憶。
概念要抓住關鍵及注意點,公式及法則要理解它們的來源,要理解公式法則中每一個字母的含義,即它們分別表示什么,這樣才能正確使用公式。在平時學習時,不要滿足于得到答案就行了,而其他的方法卻不去研究,尤其課堂上,老師通過一個典型的例題介紹處理這種問題有哪些方法,可以從哪些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方法沒有好壞之分,只是在解決具體的問題時才有優劣之分,更重要的是要關注通性、通法的掌握,而不是僅關注此問題特殊的、簡單的方法。
高考數學復習七大知識點:
第一,函數與導數。主要考查集合運算、函數的有關概念定義域、值域、解析式、函數的極限、連續、導數。
第二,平面向量與三角函數、三角變換及其應用。這一部分是高考的重點但不是難點,主要出一些基礎題或中檔題。
第三,數列及其應用。這部分是高考的重點而且是難點,主要出一些綜合題。
第四,不等式。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求解和證明,而且很少單獨考查,主要是在解答題中比較大小。是高考的重點和難點。
第五,概率和統計。這部分和我們的生活聯系比較大,屬應用題。
第六,空間位置關系的定性與定量分析,主要是證明平行或垂直,求角和距離。
第七,解析幾何。是高考的難點,運算量大,一般含參數。
高考對數學基礎知識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點,扎實的數學基礎是成功解題的關鍵。針對數學高考強調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考查我們一定要全面、系統地復習高中數學的基礎知識,正確理解基本概念,正確掌握定理、原理、法則、公式、并形成記憶,形成技能。以不變應萬變。
對數學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是對數學知識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時與數學知識相結合。
對數學能力的考查,強調“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數學知識為載體,從問題入手,把握學科的整體意義,用統一的數學觀點組織材料,側重體現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尤其是綜合和靈活的應用,所有數學考試最終落在解題上。考綱對數學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都提出了十分明確的考查要求,而解題訓練是提高能力的必要途徑,所以高考復習必須把解題訓練落到實處。
高考成語故事整理方法篇四
成語考查是高考語言知識測試的常考點,其題型和難度一直相對比較穩定,多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分值3分。以下是百分網小編搜索整理的關于2017年高考語文基礎知識成語的使用方法,供參考學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例1 成都五牛隊俱樂部一二三線球隊請的主教練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國人,其雄厚財力令其它甲b球隊望其項背。(1998年高考題)
“望其項背”意思是“能夠望見別人的頸項和脊背”,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這里誤解了詞義,使用也不恰當。高考考過的類似的成語還有: “萬人空巷”(1997年),“炙手可熱”(1999年),“首當其沖”(2000年春季)等。
例2 在“校園文化藝術節”開幕式上,李校長拋磚引玉的即興發言,博得了全場一片掌聲。
“拋磚引玉”,謙詞,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由解釋可以看出這個成語的主語只能是第一人稱,因此上句中的成語運用是錯誤的。高考考過的類似的成語還有:“蓬蓽生輝”(2001年)。
例3 只要你設身處地,到抗洪搶險第一線去,你就不能不為我們子弟兵那種舍己為人的精神所感動。
“設身處地”的意思是“設想自己處在別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語境是要“到抗洪搶險第一線去”,不是設想,因此此處不能用“設身處地”,只能用“身臨其境”才妥當。
例4 如果對中國人民的嚴正聲明和強烈抗議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將自食其果。
“置之度外”和“置之不理”“置若罔聞”詞義相近,“置之度外”常常和介詞“把”搭配,“置之不理”“置若罔聞”常常和介詞“對”搭配,因此例 4中要就把“對”改為“把”,要就把“置之度外”改為“置若罔聞”,才能是正確的。這樣的詞還有:“司空見慣”“耳濡目染”不能帶賓語:“同心同德”“深 思熟慮”不能作修飾語,等等。
例5 齊白石畫展在美術館開幕了,國畫研究院的畫家競相觀摩,藝術愛好者也趨之若騖。(1997年高考題)
例5句旨在突出“畫家”,尤其是“藝術愛好者”觀摩“齊白石畫展”的熱情,而句中卻用“趨之若騖”(像鴨子一樣成群跑過去。比喻很多人爭著趕 去)這個含貶義的成語來表示,運用不恰當是不言而喻的,可用“紛至沓來”。高考考過這樣的成語還有: “無所不為”(1995年),“處心積慮”(1998年),“殫精竭慮”(1999年),“蠢蠢欲動”(2000年春季),等等。
例6 本刊將洗心革面,繼續提高稿件的編輯質量,決心向文學刊物的高層次、高水平攀。(2000年全國高考題)
“洗心革面”比喻徹底悔改,指人的改過自新。而不能用來形容刊物。高考考過的類似的成語還有:“美輪美奐”(1999年),“汗牛充棟”“左右逢源”(2000年),“車水馬龍”(2001年),等等。
例7 這次匯報演出,反映了我國文藝舞臺百花齊放,姹紫嫣紅的繁榮景象。
“姹紫嫣紅”只用來形容花,而不能修飾“我國文藝舞臺出現的繁榮景象”,上句顯然超出該詞的使用范圍,因而誤用。該句應用“萬紫千紅”,其不但可用來形容花木,還可用來形容人、文章,或比喻景象繁榮昌盛,事物豐富多彩。
例8 看到他這種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國記者忍俊不禁撲哧一聲笑起來。
“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撲哧一聲笑起來”與“忍俊”的意思一樣,因而造成重復,可刪去“撲哧一聲笑起來”,句子才簡明。
例9 那是一張兩人的合影,左邊是一位英俊的解放軍戰士,右邊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學子。(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