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三寫端午節的節日篇一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今年的端午節我學會了一個新本領——包粽子。
開始包粽子了。我自告奮勇,決定第一個試試。我拿起箬葉,包住江米隨便纏了幾圈。纏出了個圓不圓、方不方,也不是菱形的東西。我拿出紅絲線,心想:奶奶平時給粽子“五花大綁”,真難看,我可以纏一個漂亮一點的嘛。我用線圍著粽子繞了兩圈,然后系了一個好看的蝴蝶結,太美了。我自己都佩服自己??晌覄傄凰墒?,粽子就“散架”了。箬葉一松,江米從里面掉了出來,讓我白高興一場。
奶奶見了,來給我們做示范。箬葉經奶奶三折兩卷就包成了一個粽子。奶奶還教我們包粽子的竅門,大家試了好幾次,終于學會了。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今年的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收獲可真不小呀。
初三寫端午節的節日篇二
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我的家鄉地處河南南部的中原地區,按說是過北方形式的端午節,但由于我們這里是山水相間,有北國小江南之稱,也就有了獨特的端午習俗,既吃粽子、戴香包、插艾葉、喝雄黃酒,又有北方少見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的龍舟賽。
家鄉民俗認為,五月為惡日,懸掛艾葉如旗、昌蒲似劍,可驅邪除_。每當五月五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在清晨去采帶露水“五味草”。用“五味草”和“午時水”煮雞蛋或鴨蛋,剩下的水給小孩洗澡,喝雄黃酒。
“孩子,端午節了!起床咯!去洗洗臉吧!”“哦!”我應答了一聲。剛洗完臉,就來到廚房找吃的??傻姑沟氖?,一來到廚房就給媽媽拉著幫忙裹粽子了。吃完飯后,我換上新衣服看下午的劃龍舟。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宋玺诊h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里頭別有一番滋味。
家鄉的端午節,我是不會忘記您的,我愛您!
初三寫端午節的節日篇三
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西漢的“梟羹”。《史記》“武帝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并沒有持續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讹L土記》:“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先此二節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同時又有另一種端午節食,稱為“龜”也只在晉朝曇花一現,隨即銷聲匿跡。只有《風土記》中稱為“角黍”的粽子,因為附會在屈原的傳說上,千百年來,成為最受人歡迎的端午節食。
吃粽子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边@是舊時流行甚廣的一首描寫過端午節的民謠??傮w上說,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
飲雄黃酒
初三寫端午節的節日篇四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
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個棗,接著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后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后,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著槳,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凹佑?,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劃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初三寫端午節的節日篇五
沒錯,只有端午節,一個偉大的節日,一個神圣的節日。說起端午節,還得從屈原的故事說起。
傳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薦能,富國強兵,力主聯秦抗齊,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反對,使屈原被讒免去職位,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報國無望,便含恨投江自盡。屈原死后,出國的百姓異常悲痛,紛紛涌到汨羅江邊憑吊屈原。有些漁夫則駕起船只,把事先準備好的粽子、雞蛋撲通撲通地往江里丟,說是讓魚吃了,就不會咬屈原的尸身。流傳至今,便有了吃粽子的習慣。所以過端午節的這天,滿街都是賣粽子的小販,我們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你知道粽子是怎樣包的嗎?哈,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吧!
先用一些新鮮的粽葉包住糯米,在里面放各種配料,然后用線捆扎好。包好的粽子放在鍋上蒸,等滿屋飄著粽子香的時候就可以吃了。吃粽子的時候,要先把線解開,剝開粽子葉,里面藏著紅紅的粽肉,升騰著熱氣,散發著一種特有的粽香,兩個粽子用盤子裝著,活像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照耀下晶瑩剔透,散發著濃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個粽子,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味道真是棒極了。
吃完粽子,便來到河堤上觀看龍舟賽。在這一天,每個村子都會組織一支隊伍,而后拉到漣水河進行比賽。只見碧波蕩漾的河面上,五顏六色的龍舟整裝待發,隊員們個個摩拳擦掌,仿佛勝券在握。而站在岸邊的觀眾比隊員們還要緊張,個個屏息凝視著河面。裁判一聲令下,一艘艘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飛一般地向前沖去。頓時,河面上鼓聲震耳欲聾。一千米的水道上,隊員們憋紅了臉,咬緊了牙,拼命地劃。太好了,我們村的龍舟領先了,因為我們村的隊員配合默契,所以龍舟就特別聽他們的指令,行動自如。龍舟的身后留下了一條條波紋,原來平靜的水面,如布滿硝煙一般。尾隨在后的龍舟,不緊不慢地跟著,鼓手們也使出了吃奶的勁,使勁地敲,這鑼聲一聲接著一聲,清脆而有力。別的龍舟也不甘落后,一邊劃船,一邊與著鼓聲,“一二一二”地喊著口令往前沖,那口令里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河面上熱鬧極了,口令聲、鑼鼓聲、劃槳聲,匯成了一首激昂雄渾的樂曲,樂曲里有著濃重的端午節的氣氛。
故鄉的端午節啊,你給了我多少喜悅與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愛國精神的一種欽佩。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里別有一番滋味。
初三寫端午節的節日篇六
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今天,穿著新衣早早地來到了外婆家。
插完艾草,外婆進屋拿了幾個粽子給我們吃,自己拿著個盆子不知在忙活著什么。我剛想一瞅究竟,外婆神秘地一笑,“待會兒你就知道嘍!去吃粽子吧!”我無奈,只好忍住好奇心耐心等待。等了一會兒,外婆端著一盆黃色的液體走了出來,我們圍了上去。
表姐大叫:“奶奶,這是雄黃酒吧?”“雄黃酒?”我疑惑著。外婆放下盆子,用一把小掃帚點了點雄黃酒,甩在外墻上,“雄黃酒是用雄黃,淘米水,酒再加上搗碎的大蒜做成的。似我這樣,用掃帚沾一點灑在屋外的墻上,可以防止蟲蟻蛇爬進屋內!”外婆跟我們說到。
表弟開口說:“奶奶,這不是要喝嗎?”外婆搖搖頭:“不能喝!以前古代人是有喝雄黃酒的習俗,不過,這以后就不喝了!現在有專家說啊,這雄黃酒有毒,喝不得!喝這個,就等于是吃砒霜咧!”外婆邊灑邊說。我們三個人恍然大悟,看著外婆灑得這么起勁,我們也忍不住上前幫忙了。后來,外婆抹了些雄黃酒灑在我們鼻子和耳朵上,哇,有股怪怪的味道,真不好聞!
在外婆家吃完午飯后,我們去了叔外公家。一提到叔外公,我就想起去年端午節到叔外公家吃飯,看見叔外公一邊喝酒一邊拿大蒜當下酒菜。哎呀,想想這個感覺肯定很辣吧?叔外公怎么吃得下去呢?也許是個人喜好吧!聽他說,可以排毒呢!
沒停留多久,我們又轉程去了奶奶家。奶奶見我們來了,馬上出來迎接。和爺爺奶奶聊了一會兒,爸爸媽媽炒了四個菜,雖然不太豐盛,但也確實吃得津津有味!
初三寫端午節的節日篇七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傳統佳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傳統佳節的風俗。
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傳統佳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傳統佳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里,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傳統佳節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傳統佳節是在中國這么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傳統佳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傳統佳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后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傳統佳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著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裊裊,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伙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傳統佳節為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傳統佳節是中國人的,怎么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為保護宏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盡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們的節日》,那一個個傳統、有趣的節日,正款款地向我們走來,《我們的節日》一書,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門,讓我們通過另一個角度,去審視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更有理由為中華文化而自豪!
初三寫端午節的節日篇八
終于,又是一年端午節,同學們的心情一定跟我一樣,期待著復習中的忙里偷閑,期待一個個香氣四溢的粽子,期待江河中的龍舟,期待家里豐盛的晚餐……但我為了更好地融入傳統端午節的氣氛,也為了這則作文的順利“誕生”,我準備好好的體驗一把端午習俗——包粽子的魅力。
回到家,下面就該進行我們最重要的一步——包粽子咯!這一步我請到了專業級包粽子導師——奶奶來輔助我完成?!笆紫?,將粽葉清洗干凈,再淘糯米?!蹦棠淘谝慌灾更c著?!芭?粽葉每一張都要洗?”“可不,這吃的東西不洗干凈能行嗎?”粽葉是深綠色的,側面十分刺人,但浸泡在水中,合著窗外的陽光,它也就格外清麗了。緊接著淘米,自來水如清泉般浸入糯米中,然而水卻很快被米染成了白色,如牛奶圍繞這一顆顆珍珠,煞是好看。我伸出手胡亂的晃了幾下,清洗任務便被我de草解決了。
圖片程看得我眼花繚亂,對于奶奶的技術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皝?,你也試試?”奶奶那了兩片粽葉放在我面前?!昂醚?,看你做我眼都花了?!蹦闷痿杖~,我的腦海里像放電影一樣回憶起奶奶做的過程?!跋劝阳杖~轉一下……”我心里默念著,手也跟著想象的畫面動了起來,一個流程下來誰知我這個漏斗有個1cm長的口,糯米全都漏了出去。“看你做的是啥?看重做吧!”奶奶用帶著嘲笑的口氣說。“好。”我當然不服氣,重做起來,可最后還是以失敗告終。“嗨,還是我來吧?!蹦棠滩鹂戳四切﹤€我包的“四不像”粽子。我的臉紅了起來,不由的用手抓了抓頭發,看著奶奶熟練的技術,我真有些羨慕。
包好了粽子,它就該下鍋了。雖然里面沒一個是我包的,但客觀地說我還是學到了不少知識的。吃著粽子,心里真是舒坦!
然而如今,端午節的過法漸漸多樣化,具有娛樂性和觀賞性——商家對粽子進行銷售,獲取商機,賽龍舟也成為了一種娛樂性的比賽。然而,盡管這樣的習俗現代化,我們始終不會忘記一串串粽子與一條條龍舟;盡管江邊已無屈原感慨的身影,我們也是忘不掉這個節日——端午,這個節日早已在我們心中化作一份信仰,一份感慨,一份對中華文明與屈原的深深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