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劃龍舟篇一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于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樂于參與一些節日準備和慶祝活動。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活動準備:
1、有關端午節的故事。
2、制作端午節習俗ppt
3、各種形狀的粽子。
活動過程:
一、說說端午由來
1、說說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
2、講解有關端午節的故事。
二、講講端午習俗
1、請孩子猜猜端午節可以做些什么事?
2、觀看ppt
3、小結:
端午節的活動有賽龍舟、吃粽子、戴香囊------
三、吃吃端午粽子
1、說說自己吃過哪些粽子?
3、小結:粽子的品種很多,各種粽子好吃營養又好。
四、演演端午節目
請小寶寶們表演朗讀端午節的兒歌
劃龍舟篇二
依稀記得,那在粽子的香氣中雀躍著的端午節。
“咚,咚咚,咚……”富有節奏的龍鼓聲鋪天蓋地。河上,一條龍舟飛揚起水花,在有力的吆喝聲中如一支利箭,撞開河水,領“軍”向前。
在端午的歌謠里,出現最多的字眼便是“劃龍舟”。一抹紅色在眼前呼嘯而過,船漿甩起的水花猶如一層濃霧,在河上緩緩飄著。龍舟舟頭,是一位拼命擊鼓的鼓手。他青筋暴起,雙手高頻率敲鼓,灑下一串串黃豆大小的汗珠。他的臉漲得通紅,似乎在用生命擊鼓。
我的目光緊緊跟著龍舟,手心里不由自主地搓出了一把汗,生怕那又長又窄的木頭龍舟在浪濤中碎成木片。當然,我的擔心是多余的。坐于船側的漿手們起勁地吼著,掄起船槳擊碎旋渦與河浪,并順勢往前一挺,只聽河風呼呼,龍舟已駛出一丈來遠。
突然,一條綠龍張著血盆大口,一挺一挺往前撲去,原來是另一條龍舟。綠龍上的對手吼叫著,不一會便超過紅龍。紅龍上的隊員們并不慌亂,反而用更高的吼聲來壓制對手。他們用更大的力氣舞動船漿,甩起的水花比人還高。紅綠二龍在河水浪潮間飛竄著,帶一股勁風,帶一陣吼聲,帶著必勝的信念,沖向終點。
河水在二龍面前紛紛讓道,二龍呼嘯著,一齊沖過了終點。不知是哪家的孩子往河中丟了一串棕子,岸上正在觀看龍舟的人們都笑開懷,沖入終點的龍舟上也傳來了笑聲。
龍舟就是這樣,在笑聲中來,也在笑聲中去。
端午也是這樣,在笑聲中來,也在笑聲中去。
劃龍舟篇三
你看過龍舟比賽嗎?這美妙的一幕真是令人難忘。
去年10月1日,我們三水市在北紅河舉行龍舟比賽,慶祝縣城撤市五周年。那一天,秋天很涼爽,我和父親一大早就起床,騎摩托車去看龍舟。當我們到達西南碼頭時,河岸已經擠滿了人。人們緊隨其后,仰望北方,耐心等待。
上午9點,隨著禮炮的“隆隆”聲,來自不同城鎮的20多艘龍舟在指揮船前集合。“羅”的鑼鼓震耳欲聾。每一艘龍舟都像離弦的箭,在寬闊的藍色河流中“飛馳”。岸上的人群歡呼雀躍,為鎮上的龍舟隊歡呼。他們中的一些人脫下帽子,使勁揮舞著。一些人拍著他們的腿大聲叫喊。有些人不停地往岸上潑水,讓他們振作起來。龍船追龍船,你追你,爭取上游。沒有人不愿意落后。激動人心的場面,鼓舞著我的心情,也變得緊張起來,人群不停地喊著“加油!來吧!”每條龍舟的指揮官都站在船頭。伴隨著鏗鏘鏗鏘的鑼鼓聲和鮮明的節奏,兩只手左右揮動,雙腳上下踏動,竭盡全力命令劃手力爭第一。劃槳的人都用力地推在一起,木制的槳一起來回擺動。劃手們不停地發出“嘿喲,嘿喲”的聲音,試圖讓龍舟向前沖。那些敲鑼打鼓的人竭盡全力歡呼。鑼鼓聲和人們的歡呼聲匯成了壯麗的音樂。盡管秋風已經刮過,運動員們仍然汗流浹背。然而,他們甚至懶得去擦它。他們只是刻苦地劃船。他們唯一的愿望是擊敗對手。從遠處看,龍船就像飛龍一樣,在它們的文字中添加了翅膀。他們涌向大海,穿過河流,爭奪彩色珠子。
放眼遠方,運動員們用角度適中、頻率快的木槳讓他們的龍舟領先,贏得冠軍。站在我旁邊的一群村民甚至失聲大喊:“我們南方的第一名!”他們鳴禮炮,場面非常熱鬧。
比賽結束后,人們久久不愿離開。我站在岸邊看龍舟運動員。我認為龍舟運動員的合作精神和拼搏精神需要每個人去學習。如果我們也努力學習并取得進步,我們就不能取得好的成績。
劃龍舟篇四
教學目標:
1.讀課文,體會賽龍舟的熱鬧場面,感受競爭、向上的精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3.認識11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讀書指導。
1.揭題。
如果有賽龍舟的影像,可以播放。讓學生說說這是什么場面,從而引出本課的課題。
2.初讀。
在初讀課文時,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幾項要求:
(1)把課文讀通、讀順。
(2)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3)標出自己不懂的詞語或問題。
學生反饋進,教師引導學生弄懂課文就是描寫賽龍舟的熱鬧場面。
3.再讀。
讓學生圍繞是從哪幾方面描寫這熱鬧場面的問題,先獨立閱讀,圈畫答案;再在小組中交流彼此的看法,接下來進行匯報。這樣就發揮出了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匯報中,師生共同總結,課文是從龍舟的樣子、船手、比賽情況、圍觀者幾個方面,多角度地再現了當時的熱鬧場面。
4.精讀。
這篇課文的語言富有節奏感和感染力。例如描寫龍舟“那昂起的龍頭威武無比,那翹起的龍尾直插藍天”;描寫船手“他們穿著一式的運動衣,劃著一式的短漿”;描寫比賽情景“最前面的幾條龍舟,你追我趕,忽爾這條在前,忽爾那條在前”。注意指導學生讀這樣的句子時,用語氣、聲調、語速的變化,讀出當時那種熱鬧、緊張的氣氛。文中的比喻句也用得形象、貼切,如描寫龍舟劃過來,“它們就像一條條出海的蛟龍”。讓學生看插圖,體會當時壯觀的場面,體會作者語言的準確、貼切。
在這部分的學習中,學生如果有不懂的詞,教師可采用靈活的方式予以解決,如自己查字典(例如理解“咬得可緊了”中的“咬”)、請教別人、換詞(例如理解“忽爾”,換一個和它意思相近的詞)、結合畫面造句等。
5.悟情。
讀文章的最后一段,說一說這賽龍舟除了熱鬧以外,還留給我們些什么呢,讓學生通過讀文,體會出那種積極競爭向上、振奮人心的精神。
二、積累內化。
1.文中語言生動,用詞準確,可以讓學生摘抄或背誦精彩句段。
2. 獨立完成課后的自選詞語。
三、識字寫字。
1.在預習中,要讓學生讀準生字字音,初步認識字形。
2.在第2課時中再鞏固學生對生字的識記。
3.指導書寫生字。
4.練習。
(1)讓學生匯報搜集的有關端午節的其他資料。
(2)對端午節的其他習俗,可以讓學生選取一種來進行仿寫、練寫。如踏青、包(吃)粽子等。
劃龍舟篇五
星期日下午,回到家里,飯已經煮好了。我們一家人吃完晚飯,就打開電視。我拿起遙控器,剛想調到動畫片,我我的爸爸一把搶過遙控器,說:“兒子,你都五年級了,不要老是看那些打打殺殺的動畫片了,看點有意義的吧!”我極不情愿地說:“好吧!”。原來,我的爸爸要看賽龍舟呀!
只見那些龍舟像一條條龍飛鳳舞的神龍在江中游。比賽規則是在規定距離內,同時起航,以到達終點先后決定名次。
龍舟,與普通船只不太相同,龍船狹長、細窄,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龍頭的顏色分別有有紅、黑、灰等色,均與龍燈之頭相似,姿態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繪(也有用紙扎、紗扎的)。龍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鱗甲。除龍頭龍尾外,龍舟上還有鑼鼓、旗幟或船體繪畫等裝飾。真是壯觀啊!
看完比賽,我上網了解了關于“賽龍舟”的傳統文化:
原來,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后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劃龍舟篇六
過端午節必然是少不了吃粽子和賽龍舟了。上午,我們全家坐在一起包粽子,午飯我們就吃粽子。
吃過粽子,才十二點,我們全家就出發去看賽龍舟了,我們本想早點去占個好位子,沒想到已經來滿了人,把這條幾里長的湖圍了個水泄不通。這時,比賽還沒開始,我們全家在茫茫人海中擠了半個多小時也沒擠進去;人來得越來越多了,想要擠進去也越來越難了,有些人擠不進去,索性跑到人家房頂上去看。我們隨后也跑到房頂上去。
一點多,比賽就要開始了,賽場邊上擠滿了無數的男女老少;鱗次櫛比的房屋頂上也擠滿了人,就連不遠的小山坡上也擠滿了人。在這人的海洋中,我看到了人們那不肯退讓,即使再小的縫隙我也要擠進去的心。那不肯屈服,不肯退讓的精神。看著這人的海洋,我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多壯觀的場面啊!
比賽開始了。先是男子預賽。雙方隊員準備好,裁判員一聲令下,雙方立刻劃起來;比賽進行地非常激烈,湖中的水被船槳拍得滿天飛,還有啦啦隊在湖邊助興,鼓號隊打起鼓吹起號。人們在岸邊吶喊。在這震耳欲聾的人聲中,我隱約聽見人們在喊;‘‘龍馬隊,加油。’’這時,龍舟已快到岸了,雙方隊員還是各不相讓。忽然間,‘‘龍馬隊’’一個箭步沖了上去,超過了另一艘龍舟。‘‘龍馬隊’’果然不負大家重托,在預賽中得了個冠軍。
接著進行的是女子預賽。正當比賽進行地非常激烈時,天空中下起了傾盆大雨。這大雨似乎是老天賜給隊員們的考驗。但隊員們還是毫不示弱,反而速度更加快了。
雨越來越大,人們紛紛打起雨傘,五顏六色的傘匯集成了海洋,紅的,黑的,綠的,花的給節日増添了許多喜慶。
雨絲毫沒有要減弱的意思,反而越下越大了,比賽也進行得越加激烈,這大雨沒有給人們帶來任何阻擋,沒有一個人看見大雨返身回家的。
總決賽比完后,雨卻停了,太陽出來了,天空綻開了燦爛的笑容,遠處出現了一座七色的彩虹。多美啊。
四川的孩子們,你們是不是也像我一樣正在看賽龍舟呢。
劃龍舟篇七
1、了解端午節的來歷,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特有的節日、
2、能積極和同伴交流、分享,獲得更多的端午節經驗。
3、感受端午節的熱鬧氣氛,體驗游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賽龍舟的圖片、鼓
2、大粽子
3、端午節ppt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引入故事,導入本次的端午節活動。
有一位花婆婆,他有四個孩子,雖然這四個孩子都在很遠的地方工作,但都很孝順,一到過節都會回家來看望自己的親人。
小朋友你們都知道有哪些節日呢?忽然有一天花婆婆的四個孩子都回來了。他們每人給花婆婆帶回來了一件禮物。
花婆婆說“今天什么節日啊”孩子們說,打開禮物你們就知道啦。
2、教師講完故事后,帶領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習俗。
(1)教師出示端午節課件ppt,觀看第一個禮物盒——艾蒿。請幼兒觀察猜節日。
(2)教師繼續出示香包、劃龍舟的圖片、粽子請幼兒猜節日。
3、現在你們告訴花婆婆,過的是什么節日呀?
(1)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在這一天人們就會用這些特別的方法來慶祝。
(2)端午節的各種來歷和傳說,最常見的傳說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
(3)屈原非常熱愛自己的國家,秦國攻破楚國時,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
教師小結:農歷五月初五日,在寫下了詩歌《懷沙》之后,抱石投淚羅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國老百姓非常悲痛,紛紛涌入淚羅江邊去憑吊屈原。人們就把屈原投江的那一天定為端午節。
4、教師請幼兒交流:你們過端午節都干些什么?介紹端午節的習俗。
(1)艾草通常是長在田野邊,它的作用是驅蚊,辟邪,把它插在門上。
(2)粽子是中國的特色點心,各地方包的形狀各異,有三角粽,有長條粽。口味不同,有紅棗餡,有肉餡,有無餡的。
5、教師出示端午節課件ppt,引導幼兒觀看制作粽子的過程。
(1)看完課件后,你們想不想自己嘗試包粽子呢?
(2)此活動環節可以分為兩個活動:意識手工活動、而是游園活動。
6、教師播放端午節ppt,引導幼兒觀看劃龍舟視頻。
教師組織幼兒一起參與游戲:賽龍舟。
四、活動總結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為了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初步了解節日的習俗、了解端午節的風俗民情,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我們設計了本次活動,同時,端午節又有著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劃龍舟篇八
20__年端午節放假安排為5月31日—6月2日共3天。為充分利用民俗節假日,深入挖掘端午節民俗文化內涵,引進移植端午傳統文化元素,開發柳葉湖民俗文化旅游產品,增強景區節日氣氛及人氣,特擬訂以下方案。
二、活動主題
龍舟競渡柳葉湖·粽情一夏漁樵村
三、主辦單位
常德市旅游局 柳葉湖管委會
四、承辦單位
柳葉湖區旅游局、柳葉湖區景管辦
柳葉湖德成旅游開發公司、柳葉湖國際旅行社
五、協辦單位
常德各大單位、協會
六、活動時間
5月31日—6月2日
七、活動內容
(一)“柳葉湖龍舟賽開幕式”活動
1、活動時間:6月2日(端午節)上午9:00
2、活動內容:龍舟爭霸賽開幕式、柳葉湖百團大賽文藝節目展演、賽事頒獎儀式。
3、活動地點:柳葉湖大碼頭
4、參加對象:市區各大單位、協會
5、活動流程
9:00 “柳葉湖龍舟爭霸賽”開幕式 ---- 主持人開場白
9:08 柳葉湖百團大賽文藝節目展演開始
10:08 龍舟爭霸賽主持裁判宣布比賽規則
10:18 進行龍舟爭霸開幕式,宣布龍舟爭霸賽正式開始,龍舟下水,進行比賽。
11:30 龍舟爭霸賽事結束,舉行頒獎儀式,對龍舟爭霸賽中優勝單位團體做出嘉獎。
(二)“龍舟競渡柳葉湖”活動
1、活動內容:柳葉湖中進行龍舟爭霸比賽。
2、活動地點:柳葉湖大碼頭
3、活動時間:20__年6月2日上午9—11點30分
4、參加對象:常德市各大單位、協會。
5、比賽團隊:東風本田汽銷公司、武陵酒公司、柳城汽銷公司、金龍玉鳳酒店、德成建設公司、柳葉湖代表隊、居和家美公司、龍弟餐飲、明威吊裝、冬泳協會、博長鋼鐵公司。
6、龍舟數量:9艘
6、活動流程:
第一項:預備 由主祭祀人將龍首安放于龍舟, 參賽隊伍準備比賽.
第二項:鼓手,舵手登船,劃手準備競技,以最快速度到達終點的為勝。
第三項:比賽勝出的單位團體派代表去柳葉湖大碼頭舞臺參加頒獎儀式。
(三)“民俗體驗漁樵村”活動
1、“粽”情“粽”意
①、活動內容:村姑教你學包粽子、系五色絲縷。參與者進行包粽子比賽,在特定的時間內,包好的粽子數量最多且外形最好的為勝,可進行獎勵。
②、活動地點:漁樵村景區廊橋
③、參加對象:常德市民、旅行社團隊、各大單位協會。
2、粽葉飄香民俗情
①、活動內容:劉海廣場戲臺上演繹傳統特色曲目及舞蹈表演,主持人進行端午傳統知識問答,答對者進行獎勵。
②、活動地點:漁樵村景區劉海廣場戲臺
③、參加對象:常德市民、旅行社團隊、各大單位協會。
3、端午美食漁家樂
①、活動內容:漁樵村漁家樂餐館門前掛鐘馗像、艾草和菖蒲,體現端午風俗;餐廳內特備粽子、鹽蛋、艾葉蛋、等風味小吃,節假日期間,凡在園區漁家樂餐館內用餐團隊均贈粽子一份。
②、活動地點:漁樵村漁家樂餐館
③、參加對象:常德市民、市外旅行社團隊、各大單位協會。
八、組織領導
責任領導:雷志新
責任單位:區旅游局、區景管辦、德成旅游開發公司
九、場景布置
(一)柳葉湖大碼頭:
1、柳葉湖碼頭搭建臨時舞臺,舉辦開幕式及頒獎典禮。
2、設大型背景噴繪為舞臺背景。
3、碼頭周邊用空飄、橫幅或彩旗等作為裝飾,烘托節日賽事氣氛。
4、柳葉湖上規劃龍舟爭霸賽起點和終點,配備救生快艇及專業救護人員。
(二)漁樵村劉海廣場:
1、漁樵村碼頭懸掛紅燈籠或彩旗。
2、更換劉海廣場戲臺背景噴繪。
3、外聘演員在戲臺進行傳統文化藝術表演。
4、劉海廟前的鐘樓鼓樓進行維護和裝點。
(三)劉府:
1、劉府大門上貼鐘馗畫像,門邊懸掛菖蒲艾葉等。
2、劉府中每間房門上貼鐘馗畫像,主客廳香案上擺放屈原畫像,供品和香燭等祭祀用品。
(四)擂茶坊:
1、擂茶坊前廳擺放一個擂缽,供游客親自體驗。
2、擂茶坊兩邊懸掛艾葉,特備粽子作為搭茶點心。
(五)劉海家:
1、劉海家門口貼鐘馗畫像及懸掛菖蒲。
2、沅澧農耕文化展里面的農耕用具進行整理,標識牌配套擺放。
3、油榨坊的榨桿注意維護整修。
(六)廊橋:
1、漁家樂餐館門前的廊橋上用紅燈籠或艾葉菖蒲等進行裝點。
2、請工作人員著特色服裝與廊橋上教游客包粽子,進行互動。
(七)漁家樂餐飲:
1、餐館門前、用餐大廳和包廂門口用仿真粽子和鐘馗畫像艾葉等裝飾。
2、制定端午特色餐飲,端午節當天為用餐者贈送粽子一份。
(八)其它:
1、清除園區所有垃圾,修理園區內各類服務設施設備。
2、所有池塘周圍豎立安全警示牌。
3、園區觀鳥區、酒吧區和棋牌室做好接待工作。
十、開幕式文藝演出節目單
1、請領導致詞
2、少兒開場舞蹈《快樂的小精靈》 5分鐘 20人
3、常德絲弦:《魅力柳葉湖》 6分鐘 16人
4、喜劇小品:《山村軼事》 13分鐘 3人
6、京劇表演:《繡紅旗》 5分鐘 12人
7、少兒舞蹈: 待 定
8、雙 簧:《小氣鬼》 6分鐘 2人
9、舞 蹈:《柳葉湖上烏篷船》 4分鐘 12人
10、少兒舞蹈:待 定
主持人:兩名(德成公司)
十一、宣傳計劃
1、本地單位協會宣傳:與常德市各大企業單位、各類俱樂部、市內旅行社等聯系,組織游客,增加景區人氣,擴大知名度。
2、戶外廣告宣傳:在柳葉湖大形象廣告牌和公交車站臺進行活動宣傳。
3、媒體宣傳:在常德電視臺、常德日報、常德晚報、常德民生報等報刊進行新聞宣傳,常德電臺交通頻道等進行電臺廣告宣傳。
4、短信平臺宣傳:與唯美網絡科技公司合作,針對常德大型企業、單位、電信大客戶群發漁樵村活動內容、價格政策、活動時間、活動地點。
劃龍舟篇九
盼呀!盼呀!終于盼到了我們村一年一度的賽龍舟了。
農歷五月初六是家鄉的龍舟節。我剛吃過粽子,就和爸爸媽媽、哥哥一起來到潢涌河邊看賽龍舟。河兩岸人山人海。
下午2時,比賽開始了,龍舟隨著鞭炮聲起,來自各村的12條龍舟一字排開。鑼鼓聲霎時震耳欲聾。河兩岸頓時沸騰起來,升空的氣球、迎接的彩船、劃過的龍船……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圖畫。你們看呀!那些龍舟多么威風呀!像凱旋歸來的勝利者。撓手們分別穿著紅短衣、藍短衣、黃短衣、白短衣、青短衣……頭上綁了塊白布,上面寫了幾個字——“奮斗!奮斗!努力奮斗!戰勝困難!”他們如同軍隊一樣威風。比賽到了緊要關頭,人們的心開始緊張起來,突然,從人群中爆發出一陣陣“下二村加油!下二村加油!”的吶喊聲,我放眼看去,原來是下二村旗子的紅隊落后了,在觀眾的的支持下,撓手們更沉著了,拼命地劃著,下二村龍船,迎著洶涌澎湃的浪花,“踏著”乘風破浪的強風,在潢涌大河上劃出一條長長的水紋,沖上了前頭,其它龍船也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你追我趕。最后,下二村龍船一舉奪冠。隊員們團結合作的精神鼓舞廣大群眾。
據說,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楚國大詩人——屈原的:屈原生活在春秋時代的戰國時期,那時,七個皇帝各鎮守一方,分別是:楚國、燕國、秦國、魯國、齊國、魏國、趙國。其中,北方的秦國最為強大,虎視眈眈地想吞并其它六國,想成為中華民族的霸王,屈原推兼楚國與齊國合并攻擊秦國,但是,昏庸的楚王不但不聽的屈原勸告,還把屈原逐出楚國。最后,楚國被秦國消亡了。屈原不任心看見楚國人民流離失所,就在農歷五月初五胸中抱著沉甸甸的大石頭跳到舊羅江自盡了。楚國人民聽到這個消息后難以置信,紛紛劃著小船去救他,又害怕舊羅江中小魚傷害屈原的尸骨,所以,楚國人民用小竹筒裝滿糯米飯菜,希望江中小魚不要傷害屈原的尸骨而吃楚國人民做的糯米飯菜。故事就是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
賽龍舟需要隊員們同心協力、奮力拼搏才能劃得快,它宏揚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也發揚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好精神。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插艾……”每當念起這些兒時的歌謠,我就會想起家鄉的端午節來。
五味草
家鄉在壺公山下。山上的草木青翠,瓜果飄香;山下綠水環繞,田野肥沃。在一片郁郁蔥蔥的枇杷樹邊,有著整齊的紅磚綠瓦。一派安靜和諧的鄉野村落,這就是我的家鄉,也是明代狀元柯潛的故鄉。每年端午節來臨,我們便會挎上籃子和姐姐一起上山去采艾草,并配上石榴葉、枙子花等合為“五味草”。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上艾草,據說艾草會鎮邪辟災。當然在我們看來,只要聞一離那清新又奇異的艾草的清香,對我們來說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每年我們都爭著到山上來,采下大片的艾草,也采下大片的快樂。
粽子和賽龍舟
長大了念書才知道,包粽子的習俗和我國歷史上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呢?據說屈原跳入汨羅江后,群眾為了不讓水里的魚咬著詩人的身體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里。這樣魚兒有的吃就不會傷害到詩人了。于是,為了保護并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后來有了更為熱鬧的“賽龍舟”。
我們村里沒有賽龍舟,但在黃石每年都會有這樣的熱鬧非凡的場面出現:
在木蘭溪畔,人們早早地圍在岸邊,鑼鼓震天鞭炮齊鳴。水面,數支整齊的龍舟隊伍,衣裳鮮艷隨風飄揚,小伙子們激情澎湃躍躍欲試。隨著一聲鑼響,各支隊伍爭相競發,大家齊心協力,奮力爭先。這一刻,鼓聲、鞭炮聲人們的吶喊聲……湊成一片熱鬧非凡的畫面。